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2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2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史书中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从中可知秦良玉颇有古之君子之风,文中秦良玉给主角一次机会,也与她自身性格有关。

第三章 杂兵和粮草官() 
第二天一大早,陈华清便醒来了。换上一身明朝的衣服后洗了把脸,便朝老营走去。

    来到老营,一身戎装的马铃已在一块空地上等候,旁边还跟着马护。看到陈华清来了,马铃对马护说:“你去将昨天准备好的银两拿来,再叫十个弟兄。”马护得令后便离开。

    陈华清走到马铃旁边,还未开口,就听马铃说:“陈公子醒来了,昨晚休息的可好?”

    陈华清赶忙应答:“昨晚休息好了。还有,马姑娘,你可直唤我名字,这陈公子长陈公子短的,听起来怪麻烦的。”

    马铃听后笑了笑,心想:“这汉家公子也不像奶奶所说那样处处讲礼,如此称呼,倒也合我意。”便道:“那好,你也可直接唤我小名铃儿,不用姑娘长姑娘短的。”说完自己便忍不住笑了。

    这马铃乃土家族姑娘,性格活泼,见陈华清不在意这些繁礼,她自然更不会在意。虽说秦良玉乃汉人,但久居石砫,也不想让孙女学那汉家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没让她缠足,因此马铃没被那礼教毒害,反而立志要和奶奶一样,将来要成为一名女将军。

    恢复原本性格的马铃显得更活泼了,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陈华清也从马铃那儿了解到,这粮草采办在秦良玉军中真是个坑,还是个大坑。如果是在别的明军中,特别是号称“九边第一军”的辽东军,这粮草官可是个肥差,不是主将的亲信想都别想干这个活。

    秦良玉统帅的军队由两部组成,一部是战兵,也就是白杆兵,主要来源是石砫及周边的土家族人和一部分汉人,另一部是杂兵,主要来源是卫所兵。白杆兵是秦良玉的子弟兵,是主要战斗力,待遇好,这部分的采办由秦良玉亲手抓。杂兵不参与战斗,主要负责后勤运输,因此并不给辅兵发饷,但要管饭。

    但石砫是个穷地方,养三千白杆兵已是极限,因此每次出兵,杂兵的粮草问题都让秦良玉伤透了脑筋。作为杂兵的粮草官,核心任务便是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浪费太多可是有军规伺候。秦良玉这次让陈华清负责采购,也是想看看汉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从心底讲,秦良玉希望陈华清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能对得起自己三天的好饭。

    走了好一会儿,陈华清和马铃才来到目的地。马铃向陈华清介绍:“这是军中存放账册的营帐。”说完便拿出了一本,递给陈华清:“这本是杂兵的粮草用度,你先看看。”

    陈华清接过书,翻开看了看。明代的繁体字陈华清还是认识的,当然这得归功于他的爷爷。陈华清的爷爷有一本明代版的天工开物,将其视若珍宝。在陈华清父母去世的前几年里,家里经济不宽裕,这本天工开物便成了小华清当时唯一的课外读物,在爷爷的帮助下,陈华清基本上能看得懂大多数明代繁体字。同时也正是这一本书中对各种工具和生产活动的介绍,引发了陈华清对机械和化学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偏向理工科。

    言归正传。书中的记账方式,是真正的流水记账法。比如这处,八月十二日,向重庆府粮商李富海购粮一百石,花费九十七两银子,雇三辆马车,花费十二两银子,中途喝茶请饭,花费三两银子

    当然,原文是没有标点的,读起来很费劲。除此之外,每一页最少记录十天的帐,并且这儿勾一笔,那儿抹一黑圈,看起来很乱。这让陈华清看得直皱眉头,不由想起后世厂上的统计表格,那叫一个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明天启年间,一公石粮食大约0。927两,一石为1。0737公石,一公石等于156市斤,故一石约为120余斤。古代银子的购买力是很强的,若考虑现代通胀因素,一两银子相当于2013年的600人民币。明代,一两白银为1000铜钱。)

    马铃看到陈华清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陈华清抬起头来:“账册上记的也太混乱了吧。”他终究不好意思叫马玲的小名。

    马玲接过账册看了看,疑道:“没问题啊,就这样记的。”

    就在这时候,一名老者走进营帐。马铃看见老者,惊喜道:“秦爷爷,您怎么来了?”

    这老者乃秦温,是秦良玉出嫁时陪同的本家,在马家地位不低,且精通算术,是秦良玉的军中主簿。

    秦温笑呵呵地说:“你奶奶不放心你第一次出外采办,让我过来看看。”

    旁边的陈华清听了这话,心里明白了:“这次采办粮草之事负责人是马铃,秦良玉想锻炼锻炼自己的孙女,但又不想让自己的孙女栽在军规上,自然名义上自己是主官,但又没什么权力,这不银子还在马铃手里。”想罢,陈华清暗暗下定决心,必须得好好表现,不然自己的下场肯定不好。

    马铃向秦温说了陈华清对账簿的看法。秦温不置可否:“哦,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陈华清什么也没说,反而找了支笔,在纸上画了起来。陈华清虽没有学过专业的会计,但基本的财务报表还是会做的,更何况只是简单的统计表,唯一的麻烦便是不能用简便的阿拉伯数字,明朝人不认识啊。

    秦温看着陈华清完成表格,表头上记着粮草的数量、单价、花费,表末还有合计,若在空白处填上数字,结果一目了然。

    “果然是个好办法,但采办粮草可不是仅仅会做表格就行,你的算学怎么样?”

    陈华清知道秦温准备考校自己了,便执后辈之礼:“晚生学过几年。”

    见陈华清对自己行后辈之礼,便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笑了笑:“那我便先考你一道题。听好,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是孙子算经中所问,我想知道你如何解?”

    陈华清听完就知道这是后世小学相当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便直接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列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稍一推算,便得出答案:“雉23只,兔12只。”

    注:秦良玉是何民族至今仍有争议,在本书中设定她为汉族。

    文中银子价格取自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其中关于明朝的部分大多是从金瓶梅中推出。

第四章 新式算法() 
见陈华清这么快算出来,秦温有点好奇他的解法,便问:“你是如何解出来的?”

    陈华清将自己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给秦温和马铃看了看,只听马铃奇道:“这是什么东西?字不像字,画不像画。”秦温也道“老朽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见过如此算法,陈小哥可否解释一下。”

    陈华清自然不敢推辞:“秦老请看,我先假设有鸡x只,兔y只,又鸡有两条腿,故用2x表示,则兔用4y表示,因此2x与4y的和为两者的腿数,便得出这两个式子。”说完将方程组的解答过程写了一遍。

    秦温看着纸上的式子思考了一会儿,对陈清华说:“这‘+’是不是表示计算数字的和,‘-’表示计算数字的差,这些东西是你自己想的吗?”不能怪秦温不懂连现代幼儿园孩子都知道的问题,而是那个时候加减乘除符号还没传进中国,就连欧洲也才刚刚完善这方面的东西。

    陈华清赶忙解释道:“这是泰西之人的算法,那‘+’‘-’也是泰西之人的运算符号,‘x’‘y’是他们的字母文字。”

    马铃很好奇:“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陈华清只得编道:“我曾与海外番客有过一番交往,见他们记账之法与我们有很大不同,便向他们学了这表格统计之法,其中便包括这些运算之法。”

    马玲知道陈华清以前家世不凡,倒也不以为意。

    旁边的秦温听后笑了笑:“这泰西之人的算法果然方便。我年轻时曾听人说过,当初蒙古鞑子便是用这泰西人理财(其实是色目人,更准确点是阿拉伯人,但在秦温眼里,这些人都长得差不多),果真有其独到的地方。”又接着说:“待这次任务完成后,华清你便把这套运算之法用于军中统计事务,也能为老夫人分忧。”显然秦温很看好陈华清,连带着称呼也变了。

    接下来,秦温又问了一些与军中粮草用度有关的计算,陈华清也都一一答对,秦温更满意了。

    三人出了营帐后,马护早已等候多时。这次出外采购粮食,秦良玉给马玲准备了一百两银子,还让马铃带着自己帐下的十个亲兵。

    一切准备就绪,陈华清、马铃、秦温、马护还有十名白杆兵出发了,其中秦温坐着一辆骡车。

    路上,秦温对马铃和陈华清说:“实话告诉你们,这次采购粮食的钱不够用。”

    马铃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啊?我们不是早就打听好了价格吗?”

    陈华清想了想说:“是不是和奢崇明叛乱有关系?”

    秦温点了点头:“嗯,人们疯传奢崇明要进攻成都府,虽有布政使朱燮元大人坐镇,蜀王也表示了支持,但这粮价还是涨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三人一阵沉默。陈华清这次去重庆府除了完成任务外,还准备去发一笔财,他可是把那面玻璃镜子戴上了。想了想还是觉得问问保险,便向秦温问道:“秦老先生,现在重庆府还安稳吗?”

    秦温说:“重庆知府还算有点能耐,稳住了态势,但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陈华清知道自己得抓紧时间了,不然一旦开战,人们都逃得没影了,把镜子卖给谁去。

    一路上,陈华清也没心情看明朝的田园风景,更何况现在已八月份了,再加上“小冰河”带来的寒冷,路上基本见不到丰收带来的喜悦,给人更多的感觉是萧瑟。

    从石砫到重庆府有一段距离,中间人烟稀少,因此晚上只能在野外将就一宿。马护见天色不早,便安排人放哨、拾柴,生起几堆火后,众人围在火边休息了起来。

    “唉”,秦温叹了口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天气就变得这么冷了,种的庄稼都活不成。”

    陈华清默然不语。这就是“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当时的地球,除热带外,其余地区的寒冷时间都大幅增加,明朝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都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受到的影响自然很大,伤害也很深。

    夜深了,陈华清却睡不着。说到底他只是个普通人,即使意志坚强点一些,那也不过比常人稍好了点。几天来,他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如果不是刻意忘掉一些事,比如秦良玉只是利用自己,比如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丧命自己早就崩溃了。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陌生的一切,自己以后该怎么办?

    陈华清越想越烦躁,正待站起身来,忽然听见前面放哨的士兵大喊:“站住,什么人!”陈华清向前望去,只见树丛中影影绰错,有不少人。

    马护和那些亲兵不愧为秦良玉军中的精锐之士,听到动静后,立马起身拿起怀中的武器,两人一组向前移动。

    秦温年龄大了,有些嗜睡,是马铃把他推醒的。知晓事情的原委后,秦老爷子怒了。要知道,白杆兵在云贵川一带颇有名气,官面人物、各地土司、绿林好汉们,谁见了不给几分面子。今晚竟然被人给踩点了,让白杆兵的面子往哪儿放。

    见秦温醒来,马护上前禀告:“对方有二十余人,有点难办。”

    “问清他们的来路没?”

    “据前面的兄弟说,是山神庙的那伙人。”

    经马护这么一说,陈华清想起来了,在自己穿越过来的第一天碰到的那三个匪徒,就是山神庙的人。马钧跟自己说过,山神庙的人来源很复杂,有的是从陕西那边逃荒过来的,有的是辽东战场上的逃兵,也有一些是被强制收编的本地匪徒。这伙人在山神庙立足后,毫无顾忌,可谓大案不断,小案频发,弄得这一带人心惶惶,奢崇明还没来,人倒是先跑光了。

    据说秦良玉在秋收过后准备对这伙人动手,领军之人已经定好是马钧。

    转眼间,那二十余人便围了上来。为首的是一名独眼汉子,凶悍的气息离远便能感受得到,手上还提着一把钢刀。

    秦温大怒:“你们活得不耐烦了,不知道这是白杆兵办事。“没想到这老爷子还有这么凶悍的一面。

    “哈哈哈”,那独眼汉子狂笑道,“白杆兵怎么了,抢的就是你们。弟兄们,动手。”

    白杆兵哪被人如此瞧不起过,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