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107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107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绳枪用的火药比爆竹用的火药要纯净,火药匠人在看过一些火绳枪用的火药后,表示自己完全能做出来这种比较纯净的火药,只是很费时间。

    陈华清不怕花时间,只要能做出来就行。同时,陈华清把火药匠人调出流民青壮营,调进卫所军里的工匠作坊,待遇要比以前好得多,起码吃得不再是顿顿喝稀粥。

    流民青壮里懂得手艺的人不少,火药匠人的事让众人大受鼓舞,一时间以前是匠人的流民纷纷展露自己的手艺,希望能脱离流民青壮营。

    对此事最高兴的还是黄诚,重庆卫百废待兴,正需要各种匠人。

    半个月后,火枪队正式成军,卫所军算是有自己的火器部队了。刘大和刘二在陈华清的盛情挽留下也离开重庆卫回成都复命,让陈华清颇为遗憾。

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宁() 
天启三年二月,火枪队正式纳入卫所军的编制,和掷弹队一起组成火器营。到现在为止,卫所军一共有一千一百七十人,战兵七百人,辅兵四百七十人。

    战兵有大营小营之分,大营是陈华清设立的营连排班编制,士兵武器以刀枪为主,小营有两个,特战营和火器营。

    辅兵以连为编制,负责卫所军的物资转运。

    同时,陈华清加重对军中传令兵的建设。以前卫所军打仗在战场上全靠着人喊,这在人少的情况下即使出错也不会有大问题,但现在不行了。原本陈华清想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鸣金而进击鼓而退,以鼓点和令旗为行军命令,但卫所军内部缺乏这样的人才,旗语无法通行,陈华清早就习惯了缺乏人才的境况,只能扩大传令兵的作用,加重传令兵的建设。

    在刘大刘二离开后,就有朱燮元的军令直接送到重庆卫,让陈华清带上人代替驻扎在永宁附近的小宁关的明军,作为先头部队侦察永宁内部的虚实,为后续的明军行动开个头。

    此次对永宁作战,朱燮元吸收以前明军分兵作战导致军力分散,无法对叛军进行有效的歼灭的教训,决定集中川地的兵力对永宁合围,彻底消灭奢家在永宁的势力。为了开春之后的战事,朱燮元搜集了一大批粮食,为此甚至不顾朝廷风议亲自到蜀王府拜访了蜀王,借了三万石粮草,加上已经筹措的军粮,足够支持整个川地明军半年的消耗。

    陈华清接到命令后,抽调出八百人,前去小宁关。小宁关说是关口,但不是天然形成的那种险隘,纯粹是以前的明军在这个地方修了个要塞,后来慢慢发展成小堡垒群,并且这种堡垒大多是靠土垒成的,只有几座主堡是用长砖筑成的。

    卫所军到达小宁关后,同原驻守在小宁关的明军做了个交接,进入堡垒内部。小宁关原先的守关偏将临走前还好心的提醒了一番陈华清:“叛军每隔两天就过来骚扰一番,弟兄们没事就待在堡子里。”

    陈华清住进主堡,看着后续的辅兵把一袋袋粮食运进堡垒,满意的点点头。以现在奢崇明的实力,根本不敢主动进攻明军,在永宁外围盯着奢崇明的可不止陈华清一家,也就小宁关人少,经常被人骚扰。这地方易守难攻,正是试验火枪队战力的好地方。

    所有卫所军驻进小宁关后,陈华清把火器营和特战营集结起来。经过多番战斗,特战营的主官是苏沪,火枪营的主官暂时由陈华清兼任。此次来小宁关的任务,主要是探查永宁的虚实。特战营一直就充当着斥候的作用,这个探查的任务就交给特战营了。

    火器营,则是出去练兵,对手就是来骚扰的小股敌人。

    特战营出发后,陈华清就等着火器营守在小宁关最前端的土堡垒里等着来骚扰的人,可等了两天敌人没出现,倒是特战营带回了个不怎么好的消息,距离小宁关二十里开外出现一支三百人规模叛军,正朝着小宁关前来。

    敌人来袭的消息传遍小宁关,卫所军全部集中到前端的土堡垒,大家一致认为最好是以逸待劳,把这股三百人的叛军给吃掉。

    卫所军各部在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后,迅速到位,就等着敌人来了。陈华清把火枪队安排在最前沿,试试一轮排枪的效果怎么样。

    永宁叛军还不知道小宁关已经换了人,以为小宁关还是原先那点人马,负责调度军队的奢寅为了提升士气,从各处凑了三百人,要把防守薄弱的小宁关攻下。

    三百奢军的头目是一个奢家的家将,对奢寅的命令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进行。为了能早日夺下小宁关,家将几乎整日都在行军,导致这只小分队极其疲惫。

    到达小宁关的地界,从百米外看小宁关,根本看不出小宁关里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家将让手底下的人稍微喘口气后,说了一番鼓舞军心的话:“兄弟们,前面就是小宁关了,大家也都知道里面的人都是些什么货色。打起精神来,冲进去咱就有吃有喝了!”

    奢兵们早就受不了外面的天寒地冻,家将的话激起了大家的动力。在永宁内部,为了稳定军心,把安邦彦围贵阳的事情大肆渲染,宣扬明军主力都调到贵阳去了,留在永宁周边的都是当地的卫所兵。奢兵们看不起卫所兵,对打下小宁关也是信心十足。

    小宁关的前线堡垒,火枪队紧靠在堡垒下,端起即将准备发射的火绳枪。堡垒大概有两层楼高,火枪手在下面排成一条直线,掷弹手在堡垒顶也站成一线,把燃烧弹握在手里等着扔出的命令。

    三百奢兵走到离小宁关五百米处后开始奔跑,扬起的土尘飞起老高。陈华清在看到烟尘后,挥了挥手,火枪队左右两侧的旗手把手中的红旗挥下,大喊道:“点火!”

    楼下的火枪手闭上了眼,同时点燃了火绳,后边的刀手和堡垒两边安排的战兵全部提起武器。

    此时奢兵已经跑到三百米处,嘈杂的喊声和跑步声掩盖了火绳燃烧的“嗤嗤”声。

    两百米,这是火绳枪的极限射程,燃尽火绳的火绳枪发出了自己的威力。“砰砰砰”,铅子在火药燃烧的动能推动下,离开枪管,射向迎面奔来的奢兵。

    堡垒顶的掷弹手听到火绳枪的发射声后,迅速点燃******,扔向奢兵处,顿时,奢兵中出现一朵朵火花。

    第一轮射击结束后,火器营的刀手和早已安排好的战兵冲到战场,包围了三百奢兵。

    三百奢兵里很大一部分参与过围攻成都,知道火器的厉害,当他们在看见卫所军这边闪耀的火花时就知道事情不对头了,但已经开始冲锋的军队哪是想退就能退的,况且火绳枪虽然发射慢但也快过奢兵的转身速度,最前方的奢兵几乎全部中招。随后而来的燃烧弹更是破坏了奢兵本就不严整的阵型,后续的战兵上去打得就是顺风仗。

    战后统计,被铅子打死的奢兵只有一个,更多的奢兵是被打伤,从对敌人的杀伤率上讲,火枪队的战绩还不如掷弹队。但是,火枪队的另外一个作用却很明显,对敌人的吓唬。在土司军队里,但凡听说过火器威力的,对于战场上冒着火星的武器总是有那么点害怕心理,这从被俘的奢兵那里得到证明。

    从技术上讲,陈华清让火枪队在敌人还在四百米出点燃火绳,等火绳枪发射铅子时敌人最近也只到了两百米处,这样的射程已经不能保证火绳枪的杀伤力。

    但不论怎么说,火枪队的初战很顺利,连带着卫所军在天启三年的初战很顺利,己方没有人员损失,敌人折了三百人。

    小宁关处的失败很快就传到永宁,奢寅把失败的消息掩盖住,找到自己的父亲奢崇明,询问怎么解决当前的困局。

    自从成都城下失败后,奢崇明就跟换了个人一样,把所有的军务都交给自己的儿子,自己整天借酒消愁,期望着安邦彦能拖住明军。

    奢寅夺下父亲手里的酒杯,气道:“阿爷,你能不能别喝了,永宁还需要你主持大局啊。”

    奢崇明睁开微醉的眼,哀道:“一鼓作气啊,打不下成都我就败了。”

    “咱还有永宁啊,朱燮元要想打下永宁没有那么容易。”

    “寅儿,阿爷还是那句话,趁着咱手里还有点力量,去投奔你安舅舅吧。”

    奢寅本想过来找奢崇明商量事情,听到奢崇明还想着逃,气得直接走了。奢崇明叹了口气,成都城下的失败让奢崇明在永宁失去了威信,反倒是守在重庆城的奢寅由于及时撤离得到永宁诸将的拥护,成了永宁真正的主人。

    永宁内部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依附奢家的小土司和各部族都聚拢在奢寅名下,希望能守住永宁这最后的地盘。

    小宁关,在消灭三百奢兵后,就再也没有敌人来过,就连骚扰的小股敌人都没有了。

    特战营越来越深入永宁,带回来的情报也越来越多。奢军在永宁外围也建了大量的小堡垒、小要塞,离小宁关不远处就有三处小堡垒、五处小要塞。

    根据特战营传回来的情报,奢军的堡垒全都是土围成的,高度还没一层楼高,要塞也就是修了个高架楼,扎了两排木排。

    陈华清当即决定把这三处小堡垒、五处小要塞给拔除了。在拔除第一个小堡垒的时候陈华清亲自去了一趟,战斗毫无悬念,奢军没援兵,还有那个堡垒根本不能称之为堡垒,纯粹就是一土围子。之后的战斗陈华清就没参与了,永宁兵力根本不足,外围的这些堡垒、要塞都是鸡肋,豆腐渣一样的工程和失去战心的士兵。

    卫所军在小宁关待了一个月后,朱燮元又来了军令,命陈华清以小宁关为基地,扫荡四周的叛贼据点。陈华清接到军令后

    与此同时,永宁其他方向的明军也接到同样的命令,对永宁的攻击即将打响。

第一百四十七章 奢寅之死() 
天启三年三月,除了驻扎在贵阳的明军要和安军对峙外,整个川贵两地凡是还有作战之力的部队全部被朱燮元调到川贵边境,把整个永宁围得水泄不通。

    奢崇明在朱燮元调集军队包围永宁之前就感觉永宁要完,儿子奢寅还抱着希望能集永宁之力打退明军的进攻,奢寅要和永宁共存亡,奢崇明没办法只能先跑了。

    永宁内仍效忠于奢家的军队不知道奢崇明已经跑了,在奢寅的带领下收拢兵力,守住险要的关口。

    小宁关,陈华清在扫清周边能探得见的小股奢兵后,就一直在等着朱燮元的军令。三月中旬,军令传来,整个重庆的明军全部归秦良玉指挥,卫所军也被划到秦良玉的麾下,给陈华清下命令的是秦良玉。

    为了防止永宁内部的敌人突围到水西,需要封住敌人的后路,秦良玉把封后路的任务交给陈华清。这个任务风险大,但收益也高,秦良玉算是小小的帮了一把陈华清。

    永宁位于川贵交界处,去水西的路位于贵州境内,陈华清在接到军令后,卫所军再一次开拨进贵州,到达一个叫柳坡的地方驻扎。在秦良玉给的军令里,柳坡是永宁到水西的必经之路,让陈华清驻守在柳坡,一方面是防止永宁里的人逃跑,另一方面也是有着防备水西援军的作用。执行切断永宁后路军务的明军不止陈华清的卫所军,还有两支明军驻扎在卫所军的两侧,一支是朱燮元征召的新军,另外一支是白杆兵的一部。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集结的速度非常慢,二月份下的军令,三月份粮草运到前线,四月份各军抵达各自的位置。由于财政上的问题,明军作战一切物资转运基本都靠人扛肩挑,战争准备的时间极其漫长,特别是这种有计划的较大规模的作战。

    四月份,明军前军大帐,朱燮元召集主要将领商议军情。此时川地主要的明军将领有驻贵阳代四川总兵杜文焕,石砫宣慰司秦良玉,龙安府明军总将鲁速(原总理鲁钦之子),朱燮元组建的新军大将颜良丰。

    杜文焕以守贵阳为职,此次永宁战役主要是监视好水西安氏的动静。秦良玉领重庆各地明军,从重庆方向包围住永宁。鲁速手底下是龙安府剩余的明军,直接受朱燮元指挥,作为决战前的预备队哪里出了问题去哪里。颜良丰的新军战斗力不强,守住一些关口就行。

    四位大将早已知晓自己的任务,此次来见朱燮元是做最后的准备。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围住永宁后,各军逐步推进,逼奢军决战。主力是秦良玉和鲁速手下的军队,颜良丰的新军配合。

    四月八日,秦良玉的白杆兵主力最先挺进永宁,和奢寅手下的一支主力相遇,双方都不想立刻开战,故没有打起来,反而各自往后退了三里。

    紧接着,鲁速的龙安府明军也遇到奢军主力,这次双方没有退缩,直接来了个遭遇战,各有胜负。

    随着明军的不断推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