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105部分

明末大革命-第105部分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舅舅,他是酉阳土司的人,邀请你过去谈一点事。”

    既然马钧的舅舅找自己有事,陈华清不好再和马铃继续待在一起,告别马铃后,便跟着马钧去见他的舅舅。

    马钧的舅舅在酉阳地位不低,酉阳土司一共有三千军队,马钧的舅舅就掌握其中的两千。在去见这位舅舅的路上,马钧把他的舅舅介绍了一番,他的舅舅姓杨,和当年盛于一时的播州杨应龙是本家,在酉阳势力不小,在重庆众土司中也很有影响力,被外界称作杨抚使,意为酉阳真正的宣抚使,而不是现在占着酉阳宣抚使的位置却没有多少权力的原宣抚使的妻子。

    杨抚使见自己的外甥带着一个人来见自己,便直接迎上去,笑道:“想必这位就是陈千户了吧,果然是年少有为啊。”

    陈华清也笑道:“哪里哪里。”

    马钧见两人如此客气,便找了个借口溜掉了,在马钧心里,自己的这位舅舅和自己并不亲,况且外面还流传着杨抚使的一些凶名,马钧不想和自己的舅舅多待。

    杨抚使请陈华清坐下后,开口道:“我在酉阳曾经听说过陈千户的一些事,对于陈千户敢分地给自己手下的军户实在是佩服啊。”

    “杨抚使客气了,我和马钧马铃同属一辈,您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吧,这一口一口千户显得生分。”

    “噢,是我的过,那我叫你华清吧。华清,我们酉阳离涪陵很近,我想问一下你在涪陵外让人封住道路是要干什么?”杨抚使的语气并不冲,看似很随意的问道。

    陈华清摸了摸下巴,让卫所军封住各处主要道路就是为了防止重庆卫的粮食外流,陈华清不会把这个理由说出去,便模棱两可的说道:“杨抚使,去年的川北民变给我们重庆卫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这是为了防止去年的事情重演。”

    杨抚使哦了一声,接着问道:“华清,刚刚你说你和我的外甥外甥女是一辈,那我就斗胆做一次你的长辈吧。”杨抚使突然靠近陈华清,“华清,你们重庆卫不会和我们酉阳为敌吧?”

    陈华清淡定的喝了口水,说道:“杨抚使说笑了,我们同属于朝廷官员,怎么会为敌呢?要说敌人,那也是奢崇明、安邦彦此类贼子才对。杨抚使,你说对不对?”

    杨抚使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华清说的对啊,瞧我这,嘿嘿。”

    两人又扯了几句闲话后,陈华清便告辞了。在陈华清走后,杨抚使去见秦良玉。

    见到秦良玉,杨抚使显得很恭敬,“秦柱国,我已经和陈华清谈过了。”

    “你也太心急了,那孩子才刚来。那么你俩谈得怎样,瞧你这脸色,没占多少便宜吧。”秦良玉笑道。

    杨抚使苦笑道:“让秦柱国笑话了,您看中的人果然不简单。若是以后我们两家起了冲突,到时还能希望秦柱国帮忙调解。”

    秦良玉对杨抚使如此不看好两家的关系很不解,问道:“你的疑心也太强了吧,重庆卫重建不过才刚两年,哪能威胁的了酉阳。”

    杨抚使解释道:“秦柱国,想必您也听说了,陈华清重建重庆卫所用手段极其极端,他在重庆卫还没站稳脚跟时就趁着流寇之乱把永川和涪陵占了去,后又把三地之间的村子全部占了去。刚刚我还听说了陈华清在重庆卫开了所谓的代表大会,根据我打听到的消息,陈华清所实施的各项措施都是为他的卫所军服务,而他现在的地盘根本不够养那么多的军队。”

    秦良玉没有说话,若是陈华清娶了自己的孙女,那石砫跟重庆卫的关系要比跟酉阳的关系近,至于到时双方起了冲突,等双方真正起了冲突再说,秦良玉下了逐客令:“这些事现在还没影,以后再说吧。”

    杨抚使见秦良玉不想再谈下去,明智的选择了告辞。

    陈华清被杨抚使一打搅,也没了和马铃温存的心思,直接找到白杆兵专门接待客人的地方去休息。

    十二月三十日,再过一天就是除夕了,整个石砫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准备吃食的、打扫房屋的,陈华清也帮着马铃打扫马铃的屋子。

    马铃虽是秦良玉的孙女,但马家没有把马铃当成大户人家的小姐养,而是和普通人家一样,没有什么丫鬟,该干活还是要干活,这过年打扫房子就是自己干。而这点也是陈华清所喜欢的,陈华清的思想和这个时代完全不搭边,平常做事、和人说话就已经让陈华清够痛苦的了,若是再找个大小姐样的伴侣,陈华清还不如单身一辈子算了。反正在重庆卫的时候,陈华清一点都不喜欢沐启眉的做派。

    打扫了一个上午后,陈华清和马铃脸上都是灰,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哈哈大笑。趁着闲工夫,陈华清问道:“铃儿,那件事你有没有和奶奶说?”

    “哪件事啊?”马铃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昨天晚上跟你说的那件事啊,让你去重庆卫。”

    马铃叹了口气,“我找个时间说吧。”

    陈华清无奈,看来自己得多讨好秦良玉了。

    “哥,嫂子,你们在这啊。”小草姑娘找到陈华清和马铃,离远就大声叫道。

    马铃脸“唰”的一下就红了,她从陈华清这儿已经知道了陈华清在绍兴找了个妹妹,对于小草的一声“嫂子”马铃还是很高兴的,热情地招呼道:“哎,小草来了啊。”

    小草兴奋道:“嫂子,我一直听哥说你,总算是见到你了,嫂子,你长得可真漂亮,难怪哥那么喜欢你。”

    “是吗?”马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还顺便嗔了一眼陈华清。

    陈华清在旁边听得有些傻眼了,什么时候小草有这口才了。

    有了小草的加入,打扫房间更快了。很快,收拾好房子后,马铃让陈华清和小草先休息,自己去找秦良玉。

    临近过年,秦良玉一直闲着,马铃很轻易地就见到自己的奶奶。“小铃儿,你不陪你的心上人去,到奶奶这干嘛来了?”秦良玉心情很不错,对自己的孙女打趣道。

    马铃走到自己奶奶的背后,给秦良玉按起了肩,轻飘飘的说道:“奶奶,听说华清在重庆卫那边干得很不错。”

    秦良玉舒服的躺在椅子上,回道:“嗯,确实很不错,能拉起一千多人来,很可以了。”

    马铃继续以轻飘飘的语气说道:“奶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想去重庆卫看看,看看是不是跟传言中的一样。”

    “哦,要去重庆卫看看,你这小丫头。”秦良玉也不拆穿孙女的话,“等这个年过完,你就去重庆卫看看吧。”

    马铃喜道:“谢谢奶奶了!”说完直接就跑了,秦良玉还想着和孙女说几句话,转头一看没人了,不由得叹了一句:“女大不中留啊!”

    陈华清从马铃口中得知秦良玉允许后,高兴地抱着马铃转了两圈,直让一旁的小草窃笑不已。

    在石砫的这个年,陈华清过得相当惬意,暂时抛却一切烦恼事,只是和马铃说说话,见见马铃的七大姑八大姨。天启二年的春节,陈华清是和马铃一块度过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火器() 
陈华清在石砫一直待到正月十五,过了元宵节后,重庆卫那边派人过来催陈华清回去,亚伦带着货回来了。

    和秦良玉打了个招呼后,陈华清带着马铃、小草返回重庆卫。

    重庆卫,黄诚正在检查亚伦带回来的货。从重庆到蚝境(澳门),一个往返正常赶路得两个月时间,亚伦和孙喜为了节省时间,一路上除了赶路就是赶路,日程十分紧凑。到了蚝境后,亚伦联系到自己家族在蚝境的负责人,从船上的护卫队里匀出了十七把火器,亚伦家族的人还想给孙喜介绍一下从意大利带来的其他商品,被孙喜直接拒绝,拿到火器检查了一番,孙喜付了银子后,就带人返回,本来想在蚝境多待两天的亚伦也只好跟着返回。

    “孙喜,那个亚伦的家族实力怎么样?”黄诚问道。

    “主簿,亚伦的家族实力不弱,在蚝境有一艘大船,人也不少,比我带的人多。”孙喜是拿着银子去交易的,在把银子交给那些长相怪异的泰西人时,孙喜十分不愿,但对方人多势众,孙喜不好干黑吃黑的活。

    孙喜除了带回火器外,还带回两个木桶,黄诚指着木桶问道:“那是什么?”

    “那两桶是亚伦家族送的,说是要和我们多做生意,给我们送了两桶火药。”

    黄诚走到木桶旁,让人打开木桶上面的小眼,把手伸进去抓了一把,疑道:“怎么这样?”

    孙喜也蹲下来,看着黄诚道:“怎么了?”

    黄诚把手从木桶里伸出来,拍了拍沾有火药的手,说道:“这泰西人用的火药跟我们用的不一样,咱这边用的火药都是粉末状,他们用的是颗粒状。”

    “有什么区别?”

    黄诚摇摇头,“我也不知道,等回来问一下大人吧。”

    说曹操曹操就到,黄诚的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陈华清的声音,“亚伦的货在哪里?快带我去!”

    陈华清来到黄诚和孙喜所在的小院子,快步走到火器旁,一把一把的摸起来,亚纶的这批货出乎陈华清的意料,里面有两把鲁密铳,这可是陈华清眼馋已久的。

    待陈华清走到两桶火药旁时,孙喜问道::“大人,这泰西人用的是颗粒火药,和咱们用的粉末火药有何不同?”

    陈华清心情高兴,笑道:“泰西人用的火药比咱的威力要大,走,咱们去试试。”陈华清顺手拿起一把鲁密铳。

    然而让陈华清失望了,卫所军乃至整个重庆卫会使火器的居然没一个人,陈华清没办法,只能向朱燮元求助。

    不得已,陈华清只好跑一趟成都,顺便也给朱燮元拜个晚年。

    总督府外负责接待的还是陈华清的老熟人朱胜,朱胜一见陈华清就笑道:“陈兄,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你这又是干么来了?”

    陈华清也笑着回道:“朱兄你看你这就生分了,我就是过来给大人拜个年。”

    看着朱胜明显一脸不信的表情,陈华清也没办法,径直到朱燮元专门让来客等待的偏厅。刚刚过完年,来朱燮元府上拜访的人很多,等陈华清在偏厅等得快要睡着时终于等上见朱燮元。陈华清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拿好自己要送给朱燮元的拜年礼。

    来到这个时代有两年了,陈华清由原本的一个官场小白变为如今的四分之一个官场通。朱燮元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他不是一个两袖清风的人。这个时代的官员,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走关系混上去的,一种是靠能力当上去的。

    走关系混上官位的,只能靠着钱财维持自己的官位,他们给朱燮元的拜年礼就是一笔笔的金银,作为西南总督,朱燮元为了维护官场稳定,会收下下属送的钱财,避免不必要的震荡。当然,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大明官场已经烂到什么地步。

    靠能力获得官位的,维持官位也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这部分人也是朱燮元真正倚重的,因此,朱燮元需要的不是这部分人给自己送金送银,而是这些人能干好事。

    陈华清就属于后一种,陈华清把自己的“礼单”交给朱燮元,不出陈华清所料,朱燮元看完后眉开眼笑,笑道:“善之,你这份礼可是我这个年收得最舒心的一份礼了,不过,你们重庆卫能担负得了吗,可不要为了夸海口而误了正事。”

    “大人放心,既然我敢这样做,自然是做好准备了。”陈华清给朱燮元的礼单很简单,就是今年的重庆卫的军粮全靠自筹,不用成都拨付,并且还不会少了支援驻贵阳的明军的粮食。

    若是在刚收完粮食,陈华清还不敢这样做,但在代表大会开过后,陈华清就有了把握,只要粮食不外流,征集到足够的军粮是可以办到的。

    “好,你办事我放心,这份礼我就接了。但是善之啊,去年你可没有亲自来给我拜年,今年你到我这来,说吧,有什么事?”

    陈华清有些尴尬,自己在外的名声已经成了这种么。“还是大人了解我。”陈华清小小的拍了个马屁后,便朝朱燮元要会使火器的人。

    “火器?”朱燮元盯着陈华清,“你那有火器?”

    陈华清被朱燮元的目光看得有些发毛,“我从外面买了几把作防身用。”

    朱燮元考虑了一阵,说道:“人,我可以给你,但学会以后要给我还回来。我从京城带的那支火器营在辽东边军里也是大有名声的,可不是你那张礼单能买得下来的。”

    “是,大人,下官晓得了。”

    朱燮元拨给陈华清的是火器营里的两个老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