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废柴公子闯大明 >

第41部分

废柴公子闯大明-第41部分

小说: 废柴公子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头扑进了柴宝臣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柴宝臣抚摸着刘婉儿的后背,柔声安慰着,自己只是潜伏到王振的阵营中去,不会和他同流合污的。

    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柴宝臣,京城果然不一般,自己时刻处于别人的监视之下。原来,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探无孔不入,不仅在魏苏一进城就被盯上了,而且还跟到家里来。实在太可怕了。以后做什么事一定要低调,严加防范。

    *

    过了几天,柴宝臣上朝。皇帝宣布了一件事:正统五年七月初九是张太后的七十岁寿辰,朝廷要为她办一场寿宴,命王振为总指挥,礼部和工部共同负责,好好操办。

    散了朝之后,王振就将礼部和工部的官员留下来,一起到东暖阁商议庆祝事宜。王振知道这是一次讨好张太后的机会,所以一定不惜代价把事情办好,能让张太后高兴,自己的位置才能稳固。

    他让大家随便说说,看看今年的寿宴能不能有些新意。工部尚书曹蕡是王振提拔上来的,他为表忠心,率先说道:“多演几场戏,让太皇太后挺过瘾。”

    王振一扭头,说道:“馊主意,张太后老人家不喜欢看戏。”

    曹蕡顿时无话了,只得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

    礼部尚书陈循开口道:“依我看,戏就不要演了,毕竟她老人家不爱看嘛。”他刚说这几句,曹蕡白了他一眼,嘴里小声嘀咕着:“马后炮。”陈循当没听见,继续讲到:“我有一个点子。”

    王振一听,忙说道:“什么主意?快说。”

    “我建议办一场烹饪大赛,让张太后在寿诞那天吃到一些好东西。”陈循说道。

    他这一说,倒提醒了柴宝臣,后世过生日要吃生日蛋糕的。但是他没有急于开口。王振听过后,很高兴,说道:“这个主意好。很好。”

    曹蕡一听,自己可不能在座主面前显示出无能来,他转身看着工部的官员,说道:“大家伙都想想,看谁能想出好主意来。”

第七十四章 筹办寿宴() 
大家议论纷纷,毫无主意。曹蕡也不指望这些老家伙了,他看向新来的柴宝臣,问道:“柴大人,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柴宝臣想了想后世的一些大型节目策划,说道:“张太后不喜看戏,那我们就得有其他节目。我的想法是办一台大型的联欢会。分为白天场和晚上场,白天场表演舞蹈、相声、小品、武术等节目;晚上场举办盛大篝火晚会,百官联欢大合唱,并在吉时燃放焰火。

    在食物品类上尽量多,并在御花园布设案几,菜品做好后摆在案几上,官员吃时自取,名曰自助餐。可以体现太皇太后与百官同乐的大气象。微臣暂时就想到这些,非常鄙陋,还望不哂。”

    其他官员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并想象着那时的景象,听柴宝臣说完了,意犹未尽。曹蕡击掌赞道:“妙,我看很有意思。不知王公公您怎么看。”

    王公公笑眯眯地看着柴宝臣,说道:“柴大人,老夫没有看错你,你不仅有才,而且肯出力,很好。老夫就将为张太后举办寿宴的事情全权委托给你了。另外郕王会从旁协助,什么人差遣不动直接找他就行了。一切费用记录下来,找内务府开销。”

    柴宝臣一听,顿时感到头大了,且不说办这种寿宴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是那么多人的吃食得耗费多少心思。还需要各部门协调统筹,节目内容符合大家的口味。唉,刚才只是一时脑热,说了那么多。没办法,硬着头皮接下来吧。他站起来,向王公公一揖,道:“谢王公公器重,我定将尽心竭力办好这件事。”

    王公公摸了摸下巴,笑了笑,道:“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你要抓紧啊。回头,你先去内务府另一个‘宫中行走’的腰牌,这样也好办事儿。”

    柴宝臣回到家,将今天的事情告诉给了云林等人。云林一听,点了点头道:“你现在出入京城,根基不稳,能办好这件大事,说不定会得到朝廷的器重和张太后的赏识。”

    “如若夫君办砸了呢?”魏苏很担心,问道。

    “千万不能办砸,办砸了要治罪的。还好,这件事情朝廷上下一力支持。”云林看着大家说道。

    “我们会成为你的坚强后盾,宝臣哥,你要加油啊!”刘婉儿说道。

    第二天,柴宝臣来到郕王府拜见,商讨寿宴的一些事情。郕王乃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当今圣上的异母弟。柴宝臣由门房领着走进府中。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楼台殿阁和富丽堂皇的画廊雕柱。走不多远,就是一处大花园,参天的古木,通幽的曲径,恐怕江南园林也要相形见绌。

    到处是雕刻精美的楠木隔断,本来这里占地就大,现在更显大气奢华。试想一下,在风和日丽之时,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邀请名流学士,轻歌曼舞,丝竹管弦,流连在奇花异草、嶙峋怪石之间,何其美哉!

    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郕王作为皇上的弟弟享受这些那是天生的福气,自己千万不能产生奢侈浮华之心。人心不足,欲壑难填。苏轼曾经说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想到这些,他看到这些奢侈的生活环境也就不再羡慕了,而是快步跟着门房来到中堂。

    郕王正端坐在屋内,柴宝臣见到后,跪下磕头行礼。郕王微微一笑,说道:“起来吧。看座。”

    柴宝臣起来后侧身坐着,看着郕王,说道:“郕王陛下,微臣柴宝臣,特来拜见。”

    “嗯。我都知道了。吾兄已经告诉我了,诸事你来拿主意,我负责找人、拿钱。”郕王说起话来喜欢笑,让人感到很温和。

    这也难怪,郕王虽贵为皇子,少年时就受封为王,但他是宫女所生。在封建社会里,门第观念很强。,郕王的母亲就不是皇后,也不是低一级的妃嫔,而是一个没有任何名分的宫女。当时,宫女就是伺候皇家的婢仆。

    关键是这名宫女还不是普通的宫女,是起兵叛乱的朱高煦的宫女。由于他长得特别漂亮,而且聪明伶俐,有些小家碧玉的感觉,因此引得郕王之父朱瞻基的临幸,而且还让龙颜大悦!朱瞻基此后对她宠爱有加,终于诞下朱祁钰。但朱瞻基感觉自己宠爱宫女的事情不好听,便一直悄悄地将郕王母子安置在紫禁城宫墙之外居住。这些事情给朱祁钰幼小的内心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从小就觉得低哥哥一等,一直都安分守己,不声不响地低调地过日子。对人文雅有礼。

    “多谢王爷相助。”柴宝臣说这话时感觉怪怪的,因为这位王爷的年龄小了些,只有十六岁。不过,郕王举止不俗,应该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熏陶。

    “不必拘礼,你先说说你的计划,整个宴会的流程是怎样的。”郕王问道。

    “是。”柴宝臣从袖子中拿出一份清单来,逐一讲给郕王听。

    当他讲到一个节目官员大合唱《太后吉祥》时,郕王感到眼前一亮,因为丝竹之乐他听的多了,舞蹈也看不少了,大合唱还真没听过。对这个创意连连称赞。

    就这样,柴宝臣一直讲到傍晚才将所有的流程讲完,而且他发现郕王比他哥哥要精明的多。郕王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仔仔细细问清了,还要推演一番,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绝不是那种昏庸无能之辈。有这个人帮自己办寿宴,办不办的好不敢说,但肯定半不差!

    就这样,柴宝臣的筹措一直在进行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张太后寿辰这一天,举办地点是御花园。天气很好,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让人很开心。

    皇宫的准备工作从天蒙蒙亮就开始了。之前先挑出来一些宫女,像训练空姐那样训练她们,留待今天伺候百官吃饭。又从各地请来民间厨艺高手,各显绝技,和御膳房的御厨在一起做出一千道菜来,每道菜上十份。这样共计一万道菜,就暗含着万寿无疆的意思。

    节目组开始了忙碌的化妆和最后的彩排,之前已经从二百个节目中筛选出二十个,这些节目绝对吸引眼球。舞台在昨天就搭好了。

    另外就是爆破组,他们负责晚上的烟花表演,现在正在城外做最后的部署。还有大量的锦衣卫和东厂密探出没在皇城各个角落,侦查一切可疑的人,宫中侍卫也做好了安保准备。

    郕王还请来了太医院的院判薛大人和一些医官,他们负责突发急救事宜。

    准备工作做好后,已经到了巳时,百官散了朝,拿着礼物来到御花园。搁在平日里,御花园可不是官员想来就能来的地方,除非皇上在此召见。接着百官一一送上祝福,送上礼物。三杨也都来了,其中杨荣送了一幅画,画的内容是大明江山永固。张太后看过后,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张太后早就说过,今天过寿,百官前来不必携带礼物。如果谁送的礼物贵重,她还要归还,以显示与百官同乐。但很多官员前来感觉空着手恐怕不好,就带了一些小礼物,无非是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新意。张太后也乐得接受,着内务府将这些礼物一一记下。

    因此,每当官员献上礼物时,记下礼品数量名目的太监口中都要唱喏一声再写下来,让官员核对有无错误。

    这时,一位大臣走了过来。众人的目光立刻被他吸引了过去。只见他约莫四十岁年纪,走路沉稳,昂首挺胸,气场很强大。热闹的御花园顿时只剩下管乐之声。官员都在小声议论。

    王振这时正在皇帝朱祁镇身边伺候,也被周围的异样惊到了。他猛地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那个令人讨厌的于廷益!

    只见于廷益大步走过来,到记录礼单的太监面前停了下来。这名太监抬头看了看他,又站起身来,绕过桌子,围着他走了一圈,问道:“你没有带礼物吗?”

    只见于廷益头一扭,丝毫不把这名太监放在眼里,就要走进宴席的座位中。王振一看,他的气焰怎么那么大,非得压压他的锐气。于是,王振快步走到于廷益面前,说道:“今天是张太后的寿辰,你难道没有表达心意的礼物吗?真是太不尊重了!”

    说完这些,王振很得意,他可以在张太后面前杀杀于廷益的威风,同时表示自己的忠心。

    于廷益看着王振,转过头来对着内务府记礼单的小太监说道:“我带礼物了,呐,看到没有?”

    王振和小太监一起看向于廷益,只见他把手缩到袖子里,使劲甩了甩袖子。这一幕看得王振很是诧异。

    “两袖清风,这是我的贺礼,记下!”于廷益指着小太监说道。

    “哈哈哈,好一个于谦!”张太后指着于廷益说道。

    *

    于谦出场了,宫斗开始了!接下来更好看!

第七十五章 真是新鲜() 
来者正是写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明朝能臣于谦。他在王振的注视下,阔步走向张太后,到了张太后面前,躬身行了一礼,道:“启禀太皇太后,微臣此番前来,礼物不多,就是两袖清风,恭祝您长寿无疆!”

    “好一个两袖清风,要说别人清廉我可要怀疑一下了,但你担得起这个称号!”张太后赞道。

    “谢太后夸奖。这是为官的本分。”于谦很谦虚的说道。

    于谦又拜见过皇上和郕王,然后找了个暂时没有人坐的桌子坐下了。刚坐下,就看到今天的寿宴有些奇怪。饭桌不再是能落座十人的圆桌,而是清一色的大理石面的方形条桌。每张桌子最多只可以供四个人落座。桌子上有一个小竹片,上面写着“用餐自取杜绝浪费”。心道:还真是新鲜,今天难不成不上菜,要我们自己进御膳房不成,且坐在这儿看看情况再说。

    刚想着,就抬头看见前面池塘边摆了很多张桌子。宫女穿梭于御膳房和桌子之间,将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在桌子上。而且这些桌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围成了很多小格子,菜品分为冷菜、头菜、炒菜、饭菜、甜菜、点心和水果等。

    很多官员都像于谦这样眼巴巴地看着时,王振扯着嗓子唱喏道:“吉时已到,礼乐!”

    这时,宫廷宴飨乐鸣奏了起来。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制礼作乐的初衷。它能代表皇权的至高无上。城门外,九门神武礼炮同时发射,寓意吉祥如意。

    王振看着百官,大声宣布:“开宴!”

    只见众宫女走到落座的官员面前,先上了三道茶:清茶、香茶、炒米茶。随后引领百官到自助区取餐。于谦在宫女的指引下,来到取餐区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些菜肴烹饪精良,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细辨之下,川、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