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有武神 >

第6部分

三国有武神-第6部分

小说: 三国有武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旁落座的李儒不解道:“岳父大人,如此劳民伤财,不遗余力的寻找神鼎,会不会耽误了大事?且不说这神鼎的传言是否属实,即便是属实,这神鼎也未必会在雒阳城中啊。”

    “文优,我知你为何担忧,若是你参与了当年剿灭黄巾的战斗,你便会知道,我今日这么做绝对是值得的!”

    董卓的眼神似乎凝固了,他的脑海里倒映出当年广宗城下,张角以一己之力召唤神龙相助的场景,顷刻之间,数万人马灰飞烟灭,真是太可怕了。

    而在张角死后,便有流言从黄巾军内部传出,当年大贤良师游历神州大地,寻找到了禹皇留下的九州神鼎,从中获得了真龙神力。

    有了真龙神力,便相当于觉醒了真龙神魂,有荣登九五之天命,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利诱惑,又有谁能坚守本心,不为所动!

    同样正是因为张角获得了真龙神力,故此才会野心膨胀,想要颠覆皇权,一统天下!

    若是在董卓没有获得雍州鼎之前,可能他还不会相信这个传言,可偏偏在黄巾之乱后的一段时间里,董卓找到了传说中的雍州鼎,并且借助雍州鼎,实力大增。

    这让他不得不相信九州神鼎这个传言是真的!

    李儒一拱手:“既然岳父大人如此说了,那小婿便不再多言了。按照如今局势来讲,雒阳基本上已经落在了咱们的掌中。昔日天子被废,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此诚隐患也。故此,小婿认为当采取怀柔之策,在威慑群臣的前提下,逐渐收拢人心,为岳父。。。。。。”

    “笑话!”

    对面的董璜讥笑一声:“叔父功高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用得着什么怀柔之策?真是可笑之极!依小侄之愚见,当下第一要务当整顿兵马,以武力开道,威慑群臣,不服者杀无赦!过个十天半个月的再把刘协那小子废掉,叔父您直接登基称帝,我等也能混个开国功臣当当!如此岂非更好?”

    “果真愚见也!”

    李儒愤愤不平:“刘辩和刘协能一样吗?我等废掉刘辩是因为刘辩没有觉醒真龙神魂,扶起刘协是因为刘协觉醒了真龙神魂,而今若是唐突之下将其废掉,你让天下人如何看待董相国!”

    “管他如何看待!”

    一旁董旻直接讥讽道:“文优是觉得我大哥一路走来,靠的是旁人如何看待吗?真是笑话!我就觉得董磺小侄言之有理,刘协是觉醒了真龙神魂,但不过区区武师境初期而已,捏死他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让你成天对这么一个小孩儿卑躬屈膝,你愿意,我董旻可不愿意!我赞成董璜小侄的意见,让我大哥登基称帝!”

    李儒摇了摇头,脸上充满了鄙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协是弱,弱到不如一只蚂蚁!可他仍旧是灵帝皇子,仍旧是大汉承认的统治者,也的的确确觉醒了真龙神魂,他的意义不在于生死,而在于民心!”

    “真龙神魂?”

    董旻不屑道:“只要我大哥登基称帝,发动全国的力量寻找九州神鼎,到那时真龙神力必定归于我大哥,如此大事可定矣!”

    李儒正欲开口反驳,上首董卓摆手制止道:“此事尔等勿议,我心里有数!”

    董旻、董璜相视一笑,他们是董卓近亲,是嫡系部队,而李儒不过是董卓的女婿,凭借着些许谋略混的风生水起,但也是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的,对于董旻、董璜二人来讲,李儒便是一个外人。

    李傕、郭汜一直闭嘴不言,就是因为他们俩有自知自明,虽然他们掌管着董卓麾下的精锐力量,但论亲信度,远远低于董旻、董璜,甚至是李儒。

    董卓当然明白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苦于没办法化解,所以只能维持:“列位!今日之会,与会者皆乃卓之心腹,大家切莫因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董某还需要大家精诚团结,才能在这鱼龙混杂的雒阳站稳脚跟,至于登基称帝一事,我心中自然有数。”

    “可是。。。。。。”

    董旻正欲开口,董卓直接打断道:“今日有些累了,尔等先行回家吧。”

    李儒起身正要离开的时候,董卓拦道:“文优且慢,我找你有事。”

    少顷,人散。

    只剩下董卓和李儒二人。

    董卓从袖中掏出一张绢信:“这是刘辩那家伙给皇帝小儿上的离别书,说要尽快到弘农,此人终究留不得,文优安排一下,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李儒点了点头,略微沉吟,想起了最近几日刘辩的变化,心神不宁道:“岳父大人放心,我会尽快安排妥当。”。。

第十章 圣王剑法() 
弘农王府今日很热闹!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很热闹。

    对于刘辩、何太后和唐姬而言,最高兴的莫过于刘辩连破三级,达到了武士圆满境。

    而对于弘农王府的家丁下人而言,自家主子即将离开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雒阳,向一个名为弘农的陌生地方飘荡,全府上下正在打包行李,显得很“热闹”。

    为了不引来杀身之祸,刘辩连破三级的消息暂时只有何太后和唐姬知道,其余人等一无所知。

    书房。

    刘辩手持毛笔想要写些什么,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会用毛笔。

    “殿下,臣妾来研磨!”唐姬道。

    刘辩摆了摆手:“不了!”

    随手翻了翻穿越前刘辩的手书,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秀气,还真是漂亮,把这些东西带上,没事儿的时候练练,否则到时候该穿帮了。

    嘴角微翘笑笑,一抬头,书房的墙角处,斜挂着一柄剑。

    不知是何原因吸引,刘辩来到了佩剑跟前,佩剑长三尺,剑鞘之上雕有花纹,镶嵌九华美玉,剑柄坠七彩珠,拔剑出鞘,一抹寒光逼人,刃如霜雪,冷森森的寒芒刺骨。

    嗡

    刘辩似乎听到一丝剑鸣,长剑紧握在手,一股熟悉而又模糊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剑。。。。。。

    “殿下,可还记得师傅的圣王剑法?”

    刘辩回头轻瞥一眼,史阿正在门口侯着,收剑回鞘,刘辩摆手道:“史兄请入内一叙。”

    “圣王剑法?”

    刘辩眉头微沉,这名字听着挺高大上的,怎么脑海里一点印象都没有,莫非是穿越之前虎贲王越教刘辩的剑法吗?

    从刘辩模棱两可的表情里,再结合上原本脑海中对刘辩的印象,史阿大概也明白了,不过是忘记了而已,没关系,吃人家的最短,我这不是来教你了嘛!

    “圣王剑法乃是师傅集毕生所学精华创造,这套剑法他老人家也仅仅教过殿下和我两人而已。今日有幸,莫不如咱们师兄弟共舞此剑法,何如?”

    舞剑吗?

    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刘辩斗胆猜测,史阿这家伙是因为收了昨日的那盒粹髓丹,心中有愧,所以这才想着靠舞剑这种方式偿还一二吧。

    粹髓丹原本只是用来安定其心的,没想到竟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还真是意外之喜呢!

    不过,想要借此机会偿还可以,能不能还得完便不清楚了。

    刘辩顺水推舟,拱手一礼:“史兄文韬武略,乃当世青年才俊,能得史兄指点,实辩之福分,辩求之不得。”

    “小姬!”刘辩丢个眼色过去,招呼道:“给史兄取兵器来。”

    唐姬会心一笑:“殿下稍后!”

    出了书房,唐姬轻声吩咐小太监阿奎,把那柄天玑剑带上来。

    少顷,阿奎回来,手中多了一把长剑。

    天玑剑乃是七星神剑之一,是当初刘辩称帝时,外臣供奉的一柄神剑。

    剑鞘上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玉石,隐隐透着一股犀利,史阿原本便是爱剑之人,当拔剑出鞘之时,寒芒闪过眼眸,嗡的剑鸣清脆,不禁感慨:“真是把好剑!”

    “喜欢吗?”刘辩轻声问道。

    “当然!”史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喜欢便送给你。”刘辩风轻云淡道,似乎根本没有把天玑剑当回事儿。

    “这个。。。。。。草民本是粗鄙之人。。。。。。”

    刘辩嘿嘿一笑,打断道:“史兄切莫推辞了,正所谓宝剑赠英雄,这柄天玑剑只有在史兄的手里,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搁在我的手里。。。。。。可是糟蹋喽。”

    刘辩的语气平缓,带着一抹淡淡的调侃意味,丝毫没有上位者的睥睨自大姿态,给人以谦和近人之感,一下子拉近了二人的距离。

    至少,此时的史阿在刘辩跟前已经变得不再像当初那样骄横。

    “史兄切莫推辞了,若是让人知道了我堂堂弘农王连送一柄剑都送不出去,这张脸可往哪搁?更何况史兄还兼做我的师傅,这点礼物若是再不笑纳,连唐姬都该说我不会做人了。”

    一旁唐姬附和:“是啊是啊!史家兄弟少年英雄,威武不凡,与这柄天玑剑正好相配,就算是殿下送你的见面礼了。”

    “额。。。。。。”史阿还在犹豫。

    “拿着吧!”刘辩更进一步道:“史兄难道真的要在小姬面前折我的面子?”

    “好吧!这柄剑我收下了。”史阿收剑回鞘,微微一礼:“来而不往非礼也!刚才殿下也说了,在下算是殿下的师傅,既然如此,那么在下也应当做点师傅该做的事情。”

    成了!刘辩暗自偷笑,还想逃出我的手掌心?门儿都没有!

    “圣王剑法共分九重!第一重!杏花春雨!”

    演武场内,两个年轻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剑光舞动,身影绰绰。

    “对,就是这个样子!在剑法中注入真元之力,幻化成无数剑影朝敌人刺去!”

    “殿下好棒!”

    “殿下加油!”

    “。。。。。。”

    这一切都被阁楼上的何太后看在眼里,她心中隐隐有个感觉,似乎自己的儿子变了,变得不再木讷,不再懦弱,甚至在她内心深处有了这样一个不真切的幻想,未来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明天!明天便要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何太后转身离开阁楼,向前厅方向走去,家里的一应物件当归置妥当,为明天的离开做好准备。

    前厅中,小太监阿奎左右来回踱步,显得有些焦急。

    “阿奎!有什么事儿吗?”何太后询问道。

    阿奎欠身一礼:“回太后娘娘的话,小的。。。。。。小的。。。。。。”

    最近一段时间,有太多人向何太后辞行,何太后以为阿奎会像别人一样,在这个关键时刻卷铺盖走人,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愤怒之色,但内心已有小小的不爽:“有话直说,不必吞吞吐吐。”

    阿奎顿了顿,终于言道:“是这样的,小的家里。。。。。。还有。。。。。。还有几个兄弟,想着能不能跟着咱们一起迁往弘农。。。。。。”

    何太后一怔,她实在是没有想到,在如此危险的处境之下,依然有人能死心塌地的跟随,欣慰道:“阿奎啊!你们家能有这份心思,我心甚慰!”

    “让他们来吧!弘农虽然不及雒阳,但也绝非穷乡僻壤,我家辩儿虽然只是个王,但至少保你们家吃穿不愁没什么问题!你们家人今日之举,我铭记于心!”

    “太后娘娘。。。。。。您不再考虑考虑了?”阿奎试探性性问道。

    “不用了!这件事我难道还做不了主吗?”。。

第十一章 离开雒阳() 
瑟瑟春风寒刺骨,十里长街廖无人。

    初平元年的初春透着一股凄厉的寒风,像是刀子,剐在脸庞,疼在人心。

    即便是被罢黜的皇帝,也不该如此的落寞,空阔的城门下,竟然没有一个送行人。

    何太后拨开帘幕,望着逐渐远去的雒阳城,心中很不是滋味,那里毕竟是她混迹了半辈子的地方。

    繁华也好,落幕也罢,终究还是要逝去了。

    刘辩勉强在马上稳住身形,慢悠悠地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在他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兴奋,这是要放虎归山,潜龙入海的节奏啊。

    等到了平安的地方之后,肯定打造一副高尖端的战马装备犒劳自己,否则也太受罪了!

    适应了战马行走的节奏,刘辩开始试着提速,慢慢的,他已经能跟上大部队的速度,不至于落下。

    史阿安顿好前面的事情,勒马转身,来到刘辩的身旁:“殿下乃万金之躯,如何受的这颠簸之苦,不如回车里歇着吧,又暖和又平稳。”

    “皇宫里不是更暖和更平稳吗,不照样被撵出来了?”

    刘辩深喘口气,饶有兴致地道:“适应不了外面的风霜雨雪,又怎能享受的起暖和平稳,我遭此大难,理应卧薪尝胆,区区颠簸之苦,怎能难得倒我!”

    史阿尴尬地笑了笑,于他而言,什么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类的话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