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有武神 >

第34部分

三国有武神-第34部分

小说: 三国有武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董贼真的要迁都长安,弘农发展的越好,越是会成为董卓嘴边的肉,饿了就咬上一口,这不是在振兴弘农,而是在祸害弘农。

    杨坤只是拿着刘辩的命令办事,至于刘辩的深意,他杨坤也不是很清楚,但杨坤相信,刘辩不会平白无故玩这么一手,所以肯定有深意,既然肯定了这一点,那再深究别的就没有太多意义了,执行便是了。

    杨坤饮了口茶,轻声道“不管怎样,总比死在雒阳,或者落在董贼手里强,我相信殿下一定有他自己的打算,兄长放心便是。”

    “唉”杨彪长叹一声,目光越过窗栏,落在城门口处的车辆上,嘴角微扯,绽出一抹淡淡的笑“倘若董贼真的火烧雒阳的话,殿下这个举动可着实令天下儒生感动,有这些书卷在手,何愁天下士子不归附。”

    杨坤嗯的点了点,表示同意,嘴里喃喃着“士子”的同时,又忽地想起了袁愧、袁基等人的遭遇,心中感慨万千。

    袁绍这家伙太能折腾了,虽然“祸不及家人”这句话是对的,但也得分人啊,董卓这家伙就是个魔鬼,这套理论用在他身上很明显不合适,还是咱比较低调,至少家人保住了,保住了家人就保住了万年的基业。

    砰!砰!砰!

    敲门之声响起,随后一个声音传来“老爷,人来了。”

    来者正是弘农杨坤家的义子杨强,他此次奉命赶往雒阳东边的小镇,等一个人。

    这个人是凉州段煨的亲信,跟着段煨一起出生入死十余次,二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段煨能派此人前来接应雒阳城内的事情,足见诚意。

    房门展开,从外面进来一个身长八尺的汉子,汉子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一双眼睛极其明亮,透着光华,最让人震惊的是那两条胳膊,有如猿臂,奇长无比。

    此人名叫顾与,乃是凉州姑臧人氏,和段煨是同乡,据说此人自幼弓马娴熟,尤其善射,有当年飞将李广之能,而且此人觉醒的竟然是弓箭神魂,这是难得的器神魂。

    顾与阔步而入,欠身拱手道“末将顾与,奉段将军之名前来相助大人。”

    杨彪起身相迎,一揖回礼,微笑道“将军一路舟车劳顿,想必有些乏了,还是先请就座,咱们边吃边谈,如何?”

    三人叙礼毕,就座畅谈。

    “据报董贼大败于联军之手,很有可能在回到雒阳之后,会即刻迁都长安,以董贼性子而言,雒阳必将毁之一旦,殿下之所以派将军回来相助我二人,便是要将军给董卓制造点麻烦,从而间接拯救一些百姓,这一点想必顾将军清楚。”

    “那是自然。”

    “好!”杨彪笑了笑,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那不知将军此次前来,带了多少人马?可有对敌策略?我二人不谙军事,这一点全要依赖将军了。”

    顾与略一沉吟,从怀中摸出一个锦囊“这锦囊是将军给我的,说是到了雒阳,见到二位大人之后再行拆开。”

    “哦?”

    杨坤、杨彪眉头一皱,对此锦囊充满了好奇。

    顾与拆开一览,仍旧有些疑惑地道“这上面。。。。。。只有十六个字。”

    “什么字?”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敌驻我扰。”

    顾与照着读了一遍,还是显得有些纳闷,毕竟他只是一个将,从来没有真正干过统帅这个职务,段煨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才让顾与在见到杨彪之后再行拆开,杨彪虽然不谙军事,但这其中的含意,却是极其容易理解的。

    杨彪不断咀嚼着这十六个字,再联想到此刻的境遇及未来战斗力量的对比,便明白了这十六个字的含意。

    “妙!真是妙啊!顾与将军,我跟你讲,殿下是这个意思。。。。。。”

第六十四章 西凉人也是人() 
游击战十六字箴言可谓是博大精深,作为军事家、战略家的伟大领袖毛爷爷,集中华五千年战斗智慧总结出来的战术理论,用在此刻同样是有奇效的。

    杨彪虽然不谙军事,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非常容易吃透的,就跟赵括纸上谈兵是一个道理,一阵吐沫星子直接让顾及开了窍,哦的一声,原来是这样。

    但顾及不同于杨彪,他战场厮杀半辈子,考虑的是实际问题,这一套理论虽然很有道理,但他更知道,执行起来的难度太大了。

    可是回过头来一想,突然发现,这个问题似乎段煨已经给他解决了,貌似此次派给顾及的人马,全部都是精于骑射的好手,虽然人数不多,但配备的都是绝顶装备。

    难不成此次战斗骑射会成为主力军?

    或许,可能,应该是这样吧?

    嗯!的确是这样。

    顾及竟然一点点把自己说服了。

    可是这一点兵力对于顾及而言还是有些少了,他很艰难的将自己的作战思维向杨彪、杨坤阐述了一边,并着重强调了这一仗的主角是弓骑手,而自己此次前来仅有一千弓骑手,面对即便是溃逃的董卓军,依旧是有些以卵击石的赶脚。

    可是别忘记了,杨彪是谁,他可是当朝三公之一,位高权重,在这即将奔溃的雒阳城中,搞一些高级装备,那还不跟玩儿似的?

    杨彪表示,明日便可以备齐一千强弩,至于兵员么,杨坤带来的家兵足矣,这些人都是从边关战场上磨练下来的,骑射水平可能差一点,但用强弩代替弓箭的话,应该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顾及便有两千人马可以指挥了,这样的编制已经达到了校尉级别,可以称得上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了。

    有了装备及兵员保证的顾及,真就是信心满满的样子,这虽然是他头一次独自指挥战斗,但他相信,他能行,他绝不会辜负段煨的栽培。

    而在汜水关这边的战场,段煨收拾“残军”,跟上董卓大军溃败的步伐,由于顾及调走了大部分人,剩下的人又换了被打烂的衣甲,倒是也没有人怀疑他们的真实性。

    刘辩粗略的观察了一下,李傕、郭汜带着董卓不要命的往前跑,吕布带着并州狼骑断后,他们这帮小虾米则沾了西凉军的光夹在了中间,这个位置虽然尴尬,但却足够安全。

    急行军了大半天,除了骑马的人还倍儿精神之外,其余人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一个个累的跟哈巴狗一样,倒在地上就是一个大字摆在那里,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盔歪甲斜的样子一看就是吃了败仗,颓废得很。

    等到回过神来,便有一些人开始默默流泪,紧跟着大部分人都开始流泪,最后竟上演了一幕无声的飙泪戏码,成片成片的男人哭泣,这场景即便是两世为人的刘辩都没有见到过。

    很难想象,这帮战场上如狼似虎的汉子也会有铁骨柔情的一面?

    他们还是那些光天化日之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西凉贼子吗?还是那些让人一听到就会不自觉颤栗的恶魔屠夫吗?

    刘辩到这个时候才想起,原来他脑海中关于西凉人的映像,几乎全部来自于传记亦或是某些史书,这些书里或多或少会夹杂着作者的主观因素,其实西凉人和雒阳人,亦或是荆州人,益州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依旧保持着正常人们应该有的思维方式,他们高兴了会笑,痛苦了会哭,他们也有家,也有亲人,也不愿流离失所,更不愿客死异乡,所谓的争霸天下根本不是他们本意,或许他们也只是被逼的。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战斗几乎一直有延续,人们真正享有和平的日子屈指可数,汉末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更是充满了血雨腥风,人命如草芥。

    不过刘辩不会因为可怜的同情就错误的以为自己能够像苏秦一样,靠着一个人,一张嘴,佩六国相印,打造一个大联盟的和平环境。

    要结束乱世,从古至今就只有一条路走,就是变强,强到没有人敢招惹你,一旦你变弱了,就只有被蹂。躏的份儿。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之所以能昌盛四百年,正是因为有一批人在不断的变强,只要别人胆敢觊觎这片土地,不管天涯海角,一定诛杀。

    此时,刘辩突然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古典籍里有记载,水患实际上是妖魔霍乱所致,而大禹为了保卫华夏土地不被妖魔占领,不断的修炼变强,最终战胜妖魔。

    天帝为了嘉奖大禹,给他机会飞升成仙,可大禹婉言拒绝,他爱这片土地,所以他要保卫这片土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禹才被后人称之为禹皇。

    刘辩仰面向天,轻叹,天空中朵朵白云飘过,湛蓝的天空中飞过几只小鸟,或许自己要走的路,跟当初禹皇走的路一样。

    在这一刻,或许连刘辩自己都不知道,他体内的某种力量正在觉醒,像是顿悟一样,一朝得道,突飞猛进,刘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

    恰在此时,段煨来到刘辩跟前,轻声道“公子,人已经撒出去了,估计此刻已经炸锅了,史阿这小子还是有两下的。”

    原来,刘辩在得知董卓的安排之后,觉得有机可趁,所以让段煨找几个好手,到并州军里散播点流言,史阿近来闲得有些蛋疼,又听说要到并州军那里做任务,想着可以近距离看一眼武神吕布,所以自告奉勇的跟着段煨去了。

    刘辩倒是没有把这一点放在心上,原本西凉军和并州军便有隙,流言不过是伤口上撒盐而已,吕布能压制住一时,压制不住一世,埋个定时炸弹在董卓身边,早晚够他喝一壶的。

    让刘辩关心的是,能不能从这帮失落的西凉军士兵下手,拉拢一帮人过来,毕竟这些人的处境都和段煨差不多,挂这个西凉军名,实际上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

    段煨听了刘辩的想法,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批人,这些人或许真的可以拉拢一下,更何况如今董卓日薄西山,很快就会成孤家寡人了,跟着他又有什么前途呢。

第六十五章 流言如刀() 
汜水潺潺,兵甲森森。

    夕阳的余晖中,汜水河旁,正有兵士俯身洗脸,也有刚洗完脸一屁股坐在鹅卵石上喘粗气的,远处还有一些正朝着赶来准备洗脸提神的,他们各个盔歪甲斜,满脸污垢,这模样苦不堪言。

    一个手提黄龙钩镰刀的将军翻身下马,从马鞍上取下随军用的皮囊,到上游清水区灌了些水,又用手做碗状饮了几口,抹了把脸,便起身赶到了大树下端坐着的将军跟前。

    这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吕布,送水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吕布麾下大将张辽。

    此时的吕布刚经历一场大战,将追击而来的联军杀个大败,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时吕布的并州狼骑情况也不太好,听了高顺的战损汇报,吕布气得差点没跳起来,他对董卓的这个决定很明显有抵触情绪,但他又没办法,不论是上级命令还是义父命令,他都不得不执行,吕布嘴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将董卓的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

    “将军!喝点吧。”张辽将皮囊递给吕布,紧跟着又补充一句“水有点凉,慢点喝。”

    水凉算什么,老子心凉!

    吕布差一点就在张辽跟前痛骂董卓了,什么狗屁义父,明摆着就是后娘养的炮灰么,用你的时候一口一个“奉先吾儿”,不用你的时候就哪里凉快哪里呆着,这日子过得,真他娘。的窝囊。

    张辽也知道吕布的心情不好,原本想着安慰两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和董卓之间的事情已经成为禁忌岭,容不得别人碰,张辽可不愿触这个眉头,因为吃亏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张辽虽然知道吕布脾气,可不代表所有人都知道,这不,在吕布斜对面二十米的地方便坐着十七八个并州男儿,在讨论一些关于董卓和吕布之间的事情。

    “又是咱们断后,他西凉军不是牛么,断后这种大事,他们西凉军怎么不上!”

    “还不是因为咱们将军厉害吗?天下第一神武,哪路诸侯敢来,绝对打他个稀巴烂。”

    达到武神这个地步,几乎已经达到了耳聪目明的地步,虽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十余里范围内的风吹草动还是逃不过吕布的耳朵的,听到这个赞美,吕布的心算是有些安慰了,的确,不论是哪个诸侯来,他都有把握揍对方个生活不能自理。

    吕布松了口气,仰脖子咕噜又是一口凉水下肚。

    如果说上一句话让吕布心理有了一丝的安慰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段对话,直接将吕布的心情推上了冰点。

    “你这个蠢货知道点啥?”

    “那你知道?”

    “我当然知道了!”

    “那是因为啥?”

    “我跟你说啊!让咱们将军断后,根本不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