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主公一你的谋士又挂了 >

第169部分

主公一你的谋士又挂了-第169部分

小说: 主公一你的谋士又挂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白起一看完姜宣的个人相关资料,顿时便被他那可怜的功勋值跟人生阅历给心酸了一把。

    这少年跟罪恶值孟尝君一比,完全就是一初生小羊羔,又白又嫩。

    先前她遇见一个拥有“罪恶值”的反派候选主公之时,她想她或许还有时间别的机会,可看了姜宣的资料后,她怀疑,莫不是她要求太高了,每一个主公候选都拿公子沧月来作对比,才导致她每个都觉得还“差一点”。

    咳咳,暂时……再观望一下吧,老实说,若让她去辅助这样一个乳臭末干的少年主公,她还真没有自信能当得好谋臣之外,还能肩负一师之长的责任去引导、教育好他的人生。

    想想若选他当主公,未来便是一条妥妥的“保姆”道路。

    见姜宣一直等着她,陈白起收回心思,认真道:“无论你身份如何,我待你从无不同。”

    她这是在回应他之前的问话。

    姜宣细致乌黑的眉眼似沁了一层柔光,他掀扬起嘴角,却又硬生压下,继而刻意冷淡地转过头,道:“我亦一样。”

    见时辰不早了,姜宣与陈白起用过早饭后,便一块儿赴“登高台”,姜宣在聊天中得知陈白起对“登高台”并不熟悉,便一边跟她讲解一下“登高台”的来历。

    这“登高台”起初建立于樾麓之巅上,起名之意便暗示着一步登天之意,“登高台”乃樾麓书院最神圣而尊贵之地,凡登上此处的士子,无论是本书院的或其它地方的,皆可在“登高台”上任意发挥自己所长,来吸引“登高台”后隐藏的诸侯权贵与名流。

    这其实相当于一种变相的选秀,哪怕并无比试的项目,只要有目的与野心,这场“登高台”亦将成功一场隐形的“战争”较量。

    其它人,基本上属于江东士族子弟,他们赢了,便意味着仕途前景阔亮,但如寒门士子,赢了却是相当于一次重生。

    姜宣说到这里,不由得瞥了一眼陈白起的伤腿。

    她因没有再刻意强迫自己正常走路,所以她此刻行走之时,便是一瘸一拐的,一眼便能够令人瞧出她腿上的毛病。

    这样俊俏风度翩翩的少年,却瘸了一条腿,便明显没有了之前的绝胜优势,哪怕她站出去,是如此聪颖绝顶,只怕亦无法再拔得头筹,因为她有这一项致命弱点。

    世人皆如此,比起那种默默无闻之人,他们更喜欢集中攻击那种处在锋口浪尖之人。

    对于姜宣的这种担心,陈白起却是并不担心。

    在来之前,该考虑的她都考虑到了,该设想的她都尽量设想过一遍,对于会来的场景,她多少心中有数,并不对未来将面临的遭遇惶惶不安。

    姜宣提出自己的担忧,却见陈白起如风撼崖壁青松,只拂过其枝叶微动,却根深蒂固稳不可破。

    分明年纪相当之人,但姜宣深知自己便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时他对陈白起的好印象又增加了几分。

    系统:姜宣对你的好感度+10,目前好感度为20。

    姜宣带着陈白起绕了远路,而这条另劈蹊径的路也不知道姜宣是怎样知道的,从一条露石泉澈的溪水源溯而上,坡度并不算难攀,不需再登天梯,则可直达樾麓山巅处,这让陈白起多少了不少体力。

    来到登高台,陈白起只觉风劲而寒渗肤沁骨,那一刻,她想起一句“高处不胜寒”。

    姜宣亦小声嘀咕了一句这樾麓书院真会挑时候,专挑这考验人的寒冷气候来开办雅集盛会。

    陈白起笑了一声,心中十分赞同。

    登高台昨夜飘冻霜,因此一大早登高台四处便玉树琼花,兴建的风雅建筑落座于白茫茫一片之中。

    登高台称之为台,名起于山顶处修筑了一个大圆平台,平台拔地而起,四周围筑有栏杆,以东、南、西、北面拾梯而上,台面上空间颇大,且十分别致地布置一方小景,有粉红梅花缠绕的静云亭,有山石嶙峋的石墩面,有琴桌香炉仙仙萦绕的露天莲阁……

    仙石云渺中,有人挑选适合自己意境之所,或白衣吹萧伶立,或行至梅树铺简而随性狂放书法,或弹琴哀乐而不伤地述志,或凭栏临风,一派衣袂飘飘地反复吟颂旧章出新意。

    陈白起与姜宣两人因绕路而来得晚了些,这一眼望去,高台之上,却真是个个都在拿出自已的看家本事博出彩。

    冷风何惧?我本风雅,何惧旁人言我浮夸!

    陈白起一时不禁看得入了神,只觉眼前般般一切皆可入画。

    一群风姿绰约的少年,恃长而傲,她如品一幅绝世难得的优雅。

    姜宣一时无语陈白起的放松与仰慕他人之色,这人还真是半点不紧张。

    他看向离高台不远处,那里有一座楼阁台谢,二层楼阁依山势而建,造型似波浪般起伏着,一塘轻轻漾动的活水,自然、和谐,又不失典雅,一条黄绿相间的屋檐,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二楼层上面回廊倚栏,用一层细密的珠帘当幕遮挡住里面的事物,虽是如此,但来到“登高台”的士子,都知道,这个位置坐着的便是这次应邀前来参加樾麓书院的任教博士与齐国或它国之权贵。

    因被一层神秘面纱遮挡的缘故,众人并不知道里面坐着有谁,可却都知道这种机会很难得,只有一次。

    姜宣收回视线,对陈白起道:“我此番出来,只为游历长长见识,自不会去争那份荣耀,你当如何?”

    陈白起轻笑,眸露轻灵浅雾,像覆了一层令人看不透的青濛之色,她摇头:“我争不赢的。”

    她还是有一份自知之明。

    姜宣越看陈“焕仙越”有味道,总觉得她的一颦一笑皆能引人入胜。

    他忙收回视线,眼余光瞅他:“你不争?”

    陈白起却又摇头:“自是要争的,总不能白来一趟。”

    姜宣被反反复复地言语给搞糊涂了,他道:“如何争?”

    陈白起朝他伸出五指:“凡事不可以弱碰敌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所长之处我不敌,便选一种我所长的。”

    姜宣也懂这个道理,他道:“只是你不是擅长书法吗?如今这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皆有人先行一步,你若挑这些,想出众怕是困难了。”

    姜宣只见识过陈白起盲写,以为她十年如一日地专攻此项艺,并不太清楚她的其它能力。

    陈白起不多说,只道:“这世上能创新立志的有几人,端看个人技巧与魅力,一样之事,不一样的人做出来,效果亦是不同。”

    姜宣点头:“那你挑哪样?”

    “我想想。”

    想了一会儿,陈白起道:“姜宣,可否借你身上的乐器一用?”

    陈白起知道姜宣随身风雅配戴一乐器——陶埙。

    “你准备吹奏这个?你会?”姜宣从囊袋中掏出陶埙,面露迟疑:“它音声与丝竹长萧瑟琴相比,怕难登大雅之堂……”

    陈白起笑了笑,不以为然。

    姜宣还是递给了她,见她握着他的陶埙十分飒爽果断地准备登高台,他一把拉住了她,赶紧道:“我想了想,你还是选盲写比较能够吸引住众人的目光。”

    陈白起被迫停下脚步,她踅身回头,笑漾眼角,润唇上弯,笃定道:“不用,我只吸引一个人的目光即可。”

    姜宣一怔,手便松了。

    只吸引一人?

    等等,这“一人”是谁?

    ——

    陈白起其实并不懂琴、酒、花品花香制香,亦不擅长棋、书、画、茶,她方才亦犹豫了一番,目前她尚能拿得出手的技艺便只有一样……便是歌喉与剑舞,另外,与她脑中珍藏着那许多经典的词曲乐章。

    记得是谁说过,点子不怕旧,观众受便行了。

    她想,她可以进行一出别出心裁的“舞台剧”奉献给他们,不求它能够流芳百世,只求震撼全场、耳目一新。

第二十六章 主公;投石问路来惹君疑() 
“登高台”楼阁二楼,扇面顶下,水晶珠帘逶迤倾泻,帘后,有人披纱抚琴,指尖起落间琴音流淌,或虚或实,凤箫鸾管,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画、酒如泉,古琴涔涔、钟声叮咚,台基上点燃的檀香与炉火,烟雾缭绕,似能将人心腐蚀殆尽。/xtxt/

    二楼乃匠人精心布置,棋盘格间,内设主雅室、怡乐房、斋茶居与藏书间,主要是根据个人喜好而选择,雅室为器乐奏鸣,怡乐则主行美酒佳肴,斋茶居为煮茶怡性,藏书间则静心品研。

    而这四处亦会主、副居室,正室入主宾,副室留下宾,主、副两室相通,却又用遮挡格开,可共同邀会,亦可各自随性。

    而四主室是不可通的,但四副室却是相通的。

    由此副室可自行穿行于“主雅室”“怡乐房”“斋茶居”与“藏书间”,相当于副室可为大厅,主室为包间,相对副室,主室的隐秘空间自然比较大些。

    由于楼阁是呈扇型设计,虽分了四大部分,却都可以从二楼的室内透过珠帘望至下方“登高台”之景。

    ——怡乐房主室。

    “每年来来去去,争先恐后,皆不过一群庸俗之人罢了,力不能扛智不可取。”一榻上,一身松松垮垮地华贵衣裳散乱于榻,一头柔亮乌黑长发亦铺散于紫锦之上的男子,他正熏眼朦胧地端着铜爵将热酒喂进嘴中,面上的表情却是意兴阑珊。

    贵族青年男子旁边左右席上,各落坐一士人,左边那留着八字须的中年士人笑了一下,却显贼眉鼠眼:“这些舞文弄字的士子之乐,自是比不过主公家族自小训练出来的美姬乐伶吸引人,而这些士子之才,与咱们这些门客一比,不过一群雏鸡打鸣罢了,亦难怪主公瞧不上眼。”

    这巧言令声之人乃孟尝君的门客之一,叫袁平,长得一副不入流的谄媚小人的模样,心计诡谋甚多,专下坑计,颇有急才。

    孟尝君勾唇一笑,他五官较一般人深遂些许,那浓烈而乌黑的眉眼,像熟透的红酒蕴漾着瑰丽的色泽。

    “不过都是给沛南山长的面子,来捧场一趟罢了,谁会认真?”

    “听闻此趟秦国亦来人了,主公,吾等是否需要……”右边一腰间配剑的武士樊信,意有所指道。

    樊信,齐国第一剑客高手,手中之剑,乃著名铸剑师丰臣一三剑之一的“秋水剑”,此剑以快、准、薄著称。

    “暂时且按兵不动,他来此处并非齐国,不过待这登高台雅集结束之后,你便以本君的名义邀他一叙,且看他态度如何再议。”孟尝君不紧不慢道。

    袁平立即道:“那赵国那位……”

    孟尝君抚唇一笑:“呵,那位啊……他的目的倒是让人难以猜测了,这几年他在赵国倒是混得风生水起,比之本君之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眼看这大半赵国已隐落于他手,赵国决策由他左右,本君估计他暂时对齐无害,他只怕是准备积攒着最大兵力,对那北楚动手了。”

    袁平抚了抚两撇胡子,纳闷道:“不知他与这楚国有何仇怨,非得削掉这楚国一层皮方肯罢休,倒也怪哉。”

    孟尝君闻言,将爵中酒水一饮而尽之后,便狂放一笑:“哈哈哈哈……能令一丈夫如此针对一事,不是有过往仇怨便有夺爱情仇,无论是哪一样,都足以让那被称‘战争屠人’且心胸狭窄之人不舍不弃了。”

    樊信嘴角一抽,只觉主公推测的倒是有道理,只是……他若因前者理由倒也讲得通,若因后者理由……那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亦不像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类型吧。

    会是哪个美人令他如此牵扬挂肚,一怒为红颜呢?

    樊信想不出,亦觉得这“凄美儿女情长”的画面根本无法代入到那人身上去。

    袁平身为谋臣,脑中的想法自然比樊信多,他一下便想到:“主公,这区区一赵国因他而于诸国称霸战争中崛起,这样有能耐的人物,若不能招揽,定要除之方为妥当。”

    “他这人便是不要轻易沾染,赵国虽因他而崛起,但难保以后的赵国还是嬴姓赵氏。”孟尝君优雅的俊容上漾起淡淡笑意,端是亲善,但唯有一对不时眯成两道细缝的眼睛,透露出心内冷酷无情的本质。

    “之于除去他……目前还并不到那种时候,毋须心急。”

    袁平想了一下,亦十分赞同主公的说法。

    “对了,不久前据闻他有一师兄弟,两人师出同门,实力亦相当,或许……可从他处下手。”

    孟尝君广撒资金培养了大批暗探遍布各国,此事平日由经袁平,因此他也得知许多隐秘消息。

    “此人……”孟尝君眸色深沉,却是摇头:“这两师兄弟如同这一黑一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