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临风启明 >

第198部分

临风启明-第198部分

小说: 临风启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毅闻言渐渐地放松了语气,确实孙毅估计这货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哄抬物价。

    “行了起来吧,府衙现在有朝廷补回来的军粮,我可以放在你这里代售,但是价格务必维持于往年平价。”粮店老板吃惊的看着孙毅,赶紧说道:“草民愿意,草民愿意,明天,不,现在草民就可以将粮价降下来,明天草民派人去府衙取粮,今天的亏空就当草民报效朝廷了。”

    孙毅点了点头,起身就要离开,侯大赶紧就扶起了这掌柜的,显然这货还心有余悸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摸着脖子问侯大道:“侯捕头,额还活着咧。”

    “行咧,你别胆儿小咧,赶紧换牌子去吧,大人好像挺重视这件事咧。”

    “唉,这就去咧。”

    孙毅知道这个时候压根就不可能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毕竟家家户户都是留足了粮食的,过但是这个炒高粮价的人,显然是没有料到长安有这么多的粮食,虽然他们没有得逞,但是孙毅却咽不下这口气,毕竟背后被一只眼睛盯上了,孙毅不把这个人揪出来,是不可能睡舒坦觉的。

    果然不出孙毅所料,很快府衙的粮食到位之后,城内的粮价瞬间就平淡了下来,甚至很多人只是瞅了一眼知道粮价不高之后还是吃多少买多少,也没什么着急的,大不了就是吃土豆吗,吃完了下一季就出来了,反正饿不死,吃腻了也没办法。

    看着城里的粮价渐渐的平定下来了,孙毅找来了侯三,对侯三说道:“侯三,你去外面给我打听打听,这究竟是什么人在抬高物价。”侯三从来没有见过孙毅这个样子,之前面对俺答的铁骑的时候,孙毅的心情也是异常的乐观,但是现在侯三忽然就在孙毅的眼神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杀意。

第416章 更文易种 (求收藏,求订阅)() 
侯三这一阵子在长安也不是闲着了,按照孙毅的吩咐,在长安城的上上下下也混出了一些名声,毕竟这些市井无赖有时候消息要比这些官府的消息要快不少。侯三听了孙毅的吩咐之后,很快就到了城外的几个茶馆去打探起了消息。

    要说这个侯三在混社会这方面,确实是有些天赋的,这基本上市面上这些游手好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这长安城多了个手眼通天的三哥,而且这侯三为人仗义,也有不少人肯卖给侯三一个面子的。

    “三哥,今天您咋出来的这早咧?”几个经常在茶馆混吃混喝的人一见侯三直接就围了过来,侯三见着这几个人直接就对店小二说道:“他们今天的账记额账上,算额请咧。”侯三有的时候,也会请他们喝个茶,毕竟这几个人确实是没那么多钱,而且各个有些“豪爽”到手的银子没几天就给花完了,用他们的话说,吉庆坊的窑子睡的,大街上的水泥路也睡的,在哪睡不是睡,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过这几个人却一直是同进同退银子一块花,也没有什么利用之类的。

    其实侯三也是很羡慕他们的,想想自己之前在渭南的那些“兄弟”侯三不禁有些为自己鸣不平。

    “最近城里的粮价有点怪,你们几个有没有收到什么消息?”这五个人互相看了看对方,回想了一下,竟然是没什么印象,毕竟他们不是很在乎这自己吃的这桌子饭每道菜是多少银子,只要付得起就可以了。

    “额知道咧,我说滴这几天的银子花滴这么快,原来是粮价涨咧!”五人之中,陆昌一拍脑门说道,另一边的张致棋在一边不屑的说道:“你哪天银子花的不快,赖啥银子咧。”

    见这五个人马上又要插科打诨起来,侯三马上打断道:“行了,这是正事,咱们知府大人对这件事比较重视,你们帮我打听一下吧。”侯三拿出了一锭银子放在了桌子上。

    “帮衙门办事,总不能亏了你们。”五人马上异口同声的说道:“三哥,你的这个银子,我们几个可是万万不能收,这平日里您本来就对我们几个多有照顾了,打探点事,花不了这么多银子。”

    侯三知道这几个人的脾气,要不是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是绝对不会来这茶馆里死皮赖脸的蹭着的,最后还是将银子放在了桌子上。

    “行了,你们这没个生计也不是长久之计,能查完了这个案子之后,咱们府里的水泥路上有些活,大人想包出去,这个活就给你们吧。”这五个人被侯三这一大堆的糖衣炮弹直接给砸懵了。

    就在这五个人感激的一塌糊涂的时候,侯三蹲在条凳上,吐着瓜子皮,看着台子上的戏子说道:“吆,这是个小娘子咧,你们几个还是会挑地方咧,这身段还真是漂亮。”

    “哪呢?”

    “大哥,还真是,在哪。”

    “你们两个没见过世面的瓜皮给老子让开,挡着额咧!”

    。。。。。。。。。。。。。

    中原跟草原,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虽然太祖朱元璋主张华夷有序,但是双方都对对方的文化历史进程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全都改变了对方的历史文化走向。

    自秦汉隋唐以后,这是第三次汉族文明北伐彻底控制草原的时代,不过这次的明军却比之前的唐军和汉军要残酷的多。

    元代几乎导致中原之地十室九空,且屠城多地,奴役中原近百年的草原,此时重新强大起来的大明决定彻底改变这一切,朝廷上下无一反对,上至嘉靖下至御史言官,一致同意,将整个草原各个部盟全部打散内迁,而且是无序的,利用自然发生的民族融合,彻底的将鞑靼帝国融入华夏文明之中。

    不过这一切自然是受到了整个草原部盟的抵制,徐瑞率兵来到了草原东边的一处部盟,这个部盟其实是由杜尔特部和科尔沁部合并来的,因为两部的精锐全部战死在了王庭和俺答南下叩关的一系列战役中,两部迫于无奈,只能就地组合,两部的老人和孩子全都拉弓上马全军备战,不过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徐瑞原本还见对面有不少两鬓斑白的士兵,原本不忍心滥杀无辜,但是多次劝降无果,最终只能刀兵相见,不过现在的明军虽然仍然是之前的那些军队,不过士气已经跟以前完全是天上地下了,曾经的明军畏死,是因为知道打不赢,而且即便是打赢了,也没什么好处,现在朝廷的赏银已经在卫所安排好了,这些明军尤其是边军,几乎身体素质就跟蒙古骑兵没有多大的区别,厮杀起来,这些老弱病残自然不是这些明军的对手。

    虽然那些年纪还不算很老的士兵给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毕竟人数太少,压根就改变不了战局,徐瑞缓步走进了两部的驻地,不少的女人还在恐惧的拿着部盟里最简陋的兵器,瑟瑟发抖的保护着他们的孩子。

    “谁懂蒙古话?”徐瑞回头对着身后的明军问道。

    这个时候,一群大老粗互相大眼瞪小眼的瞬间没了话。徐瑞摸着脑袋对身后的士兵说道:“去,把他们的刀都给下了,不要弄伤了她们。”徐瑞明显的是一副公子哥的作风,其实现在徐瑞也不知道,朝廷要这些女人和孩子究竟要干什么,不过既然上面有命令徐瑞也就只能照做了。

    “将军在这。”很快就有几个士兵去缴械的时候被这些女人砍伤了,因为语言无法沟通,徐瑞无奈的说道:“把他们的孩子给抢过来,好生照料。”

    徐瑞这个命令一下之后,这些将士们就好办了,直接将前面那些年轻力壮的女人跟后面照顾孩子的女人中间一冲就给隔开了,一看自己的孩子被明军控制,这些蒙古女人一个个的把刀往地上一扔,哭哭啼啼的跪倒在了地上。

第417章 孤家寡人 (求收藏,求订阅)() 
就在徐瑞清理战场的时候,忽然一个女人冲到了徐瑞的面前,差点就惊了徐瑞的战马,只见这女人蓬头垢面张牙舞爪的在徐瑞的面前在说着什么,周围的亲卫反应过来之后,赶忙将这女人拿下。

    徐瑞觉得这个女人似乎是有什么要跟自己说的,于是下马问道:“你是找我有事吗?”显然这个女人不懂汉语,只是见徐瑞指了指自己,于是赶紧点头。

    “没事,不用为难她,等会去找个懂鞑子话的,问问她究竟要说什么。”徐瑞这边的部盟收拾的差不多了,同样也等于是整个大明北疆快要变成一大片无人区了,杨博也没有想到竟然鞑子在草原上竟然还有三十余万的人口。

    随着各路大军的收尾工作相继结束,这三十余万人口也相继送往了归绥城,幸好虽然俘获了这么多的人口,但是也将他们部落的牛羊和马匹存粮都给收集起来了,不需要朝廷在另外派粮,杨博和张溶都知道朝廷究竟还有多少的家底子。

    另一边伊德尔收拢了一部分俺答的溃兵之后,直接连跟杨博打招呼都没打,直接带着自己的部族回漠西了,这也多亏了查干巴拉,按照查干巴拉的说话,大明既然将草原诸部全部控制并且内迁,就说明了大明不想在草原长期待,等大明撤走之后,整个草原就会变成瓦剌的天下,现在先回去休整一下,等过几天在过来接管整个草原。

    不过查干巴拉和伊德尔很快就发现自己想多了,这次大明不仅没走,甚至连以往的羁縻制度都没建立,直接按照古城直接在草原画了八个府,甚至设置了巡抚,整个草原被设置成了岭北省。

    嘉靖在京城听说俺答死了,甚至整个草原的鞑子全都被张溶和杨博抓起来之后,直接激动的好几天没睡着觉,其实户部和兵部早就派人来催过了,要仿售马例,开售鞑子人口,不过毕竟这是士大夫还是要脸的,美其名曰教化。

    这次朝廷也学精了,不能零售,只能批量出售,而且要完全的打散,充分吸取了当年五胡乱华的教训,这次是由江南的士绅集团的官员带头上书,关键就是要尽快“下放”到民间,让这些蛮荒未开的鞑子赶紧受受孔圣人的教育。

    这北疆一旦平定,瞬间整个兵部也忙了起来,因为草原被大明占了,这九边除了辽东延绥宁夏甘肃四边之外,仍然面临其他少数民族的压力之外,其余五边的压力已经荡然无存,而且嘉靖此时又翻出了当年孙毅上的奏章看了起来。

    当时孙毅是稍微的提了几句如何治理蒙古的,只不过孙毅并没有说要把草原的人口都给内迁,而是设置榷场,发展马政,然后北迁汉民,代官牧马,草原上其实也有那么几块地方还是能长出粮食来的,孙毅当时的规划就是草原发展畜牧业,中原发展农业,然后朝廷居中调和,各取所需,中原可以获取草原的马匹耕牛,草原也可以获得中原的谷物盐铁。

    内阁现在也顾不上严徐党政了,所有人都知道,草原现在是一块大蛋糕,谁要是能趁机咬一口,莫说是做官,这个官即便是不做了,也能换子孙后代世代富贵。

    同时整个锦衣卫也在根据历年的信息汇总,尽力绘制出整个草原的详尽地图,不求多么详尽,起码能把草原上所有的山头都给画出来,大致的地形需要了解。

    不过这次杨博在北疆能一次性解决二十一个部盟,锦衣卫着实的露了个大脸。

    “徐阁老,徐阁老,这老朽听说在喜峰口外面,有一大块的草原啊,这下官虽然两袖清风,但是同族还有不少的浮财,愿为朝廷效力拿下那块榷场,还望徐阁老到时候。”工部侍郎拱着手对徐阶说道。

    “梅村啊,你家境贫寒这事就不劳你大驾了,我们家世代耕读传家,历代都攒了些银子,这次愿全部拿出往岭北建榷场,徐阁老,您别走啊。”徐阶急匆匆的躲进了内阁,这才发现,严嵩也拄着拐杖,身后围着一群人,严世蕃就在严嵩的身后搀着,这父子俩急匆匆的往内阁赶来,徐阶赶忙过去,扶着严嵩进了内阁。虽然这俩货下一秒就可能你死我活,毕竟现在还是同病相怜的。

    “严阁老,严阁老,您快进来吧,来人呐,把大门关上,让那些大人都回去吧。”徐阶见严嵩进来了,赶紧让人把内阁的大门关上了

    严嵩拿着手绢一边擦着汗,叹了口气,对徐阶说道:“少湖啊,你说这群人,唉,老夫活了这么大,今天才知道什么叫恬不知耻啊。”

    徐阶笑道:“您这算什么?昨天夜里,不少人直接堵到了府门口了啊,这闹得家里是愣是一宿没睡好啊,到了三更天儿还有人来呢。”

    严嵩那边其实也是这样,严党的人怕徐阶知道他是严党的,而徐党这边又怕这严嵩这边卡了徐党的人,现在大部分人都做出了一副两不相帮的姿势,整的这哥俩,反而是成了孤家寡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内阁和六部高官,总之是有话语权的这些人,家里这几天全都是宾客满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