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临风启明 >

第189部分

临风启明-第189部分

小说: 临风启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时川来到了门口,一见嘉靖直接跪倒在地道:“末将朱时川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闻言朱家上上下下全都跪倒在地。

    嘉靖诧异的看着朱时川,问道:“你见过朕?”

    “幼年时曾随家父面圣过,陛下龙行虎步,天下绝无相像之人。”朱时川说道。

    嘉靖大笑道:“都平身吧,你现在去把你爹找回来,朕要跟他聊会,看看这老东西是在哪开的窍。”

    朱时川闻言如蒙大赦,第一次感觉离开家是一件这么舒服的事,牵着马直接在后门出去了,直奔兵部找到了朱希忠。

    朱希忠正在兵部看着北伐的战报,这次接到的奏报的就是北伐大军粮草被劫,但是万幸的是陕西方面已经重新筹措好了军粮,已经准备运发了,单单是这一份奏章是看的朱希忠出了一身的冷汗。

    “父亲,父亲,陛下到咱们家了。”朱时川匆匆的跑进兵部,朱希忠差点没在椅子上掉下来,然后马上强装镇定的看着朱时川训斥道:“陛下来就来,这就回去便是了,嚷什么嚷。”起身的同时,还顺手将姜嗣同的奏章给揣到了怀里。

    朱希忠急匆匆的赶回了自己家,一进家门就嚷嚷道:“臣朱希忠叩见吾皇那个万岁啊万岁啦。”

    嘉靖在门口不屑的说了句:“你个憨货赶紧滚进来吧。”嘉靖说完朱希忠这才缓缓的走进了家门,看着嘉靖说道:“陛下,您这怎么有空跑到臣这里来了?”

    “朕再不来,怕你哪天比朕还快,升天直接跑了。”嘉靖看着朱希忠说道。

    “臣是万万不敢的,还是说啥事吧,要不然臣实在是惶恐的很啊。”朱希忠一脸憨态的问道。

    嘉靖也懒得兜圈子了,直接问道:“左顺门的路是你修的?”

    朱希忠一愣,掐着手指头算了算,拍了拍脑袋说道:“哎,还真是到日子了,陛下难道已经去看过了?”

    “嗯,你个憨货手艺行啊,这师父是谁啊。”嘉靖看着朱希忠问道。

    朱希忠笑了笑对嘉靖说道:“哪有啥手艺,这您得去问张溶那个老东西,这是他拉着臣一块弄的。”

    “嗯?这小小的一个水泥,就把我大明的两大国公给拽进去了?黄锦,去把张溶也叫来,朕要好好的审审这两个老东西。”虽然嘉靖的言语刁钻,但是却没有一点的怒意,倒是有几分开玩笑的意思。

    黄锦直奔英国公府,趁着这个时候,朱希忠赶忙在怀里拿出了姜嗣同的奏章,对嘉靖说道:“陛下,臣今天是喜忧参半啊,您看看这奏章吧。”嘉靖接了过来,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陕西巡抚姜嗣同的八百里加急。”

    嘉靖微微颔首,看了没两行,气的嘉靖直接就把奏章扔在了地上,大骂道:“这个杨博,真是不怕丢人吗?这样的事都能出?”

    朱希忠赶紧捡起了奏章对嘉靖说道:“陛下继续看下去,后面还有呢。”嘉靖一愣,原本是以为报丧的,没成想这陕西竟然凑出了军粮,军粮已经上路了,嘉靖不禁咂舌,问道:“这陕西怎么有这么多的粮食?”

第397章 增派援军 (求收藏,求票票)() 
严嵩此时站出来对嘉靖说道:“圣上,前一阵子内阁就接到了陕西的捷报,说是长安一带喜获亘古未有的丰收,平均亩产比往年高了四到五倍,实在是天降祥瑞啊。”亩产翻了四到五倍意味着什么,嘉靖自然是知道的,正所谓盛世滋丁,一旦粮食产量翻了四到五倍,就意味着大明的人口足以翻四到五倍,嘉靖即将开创一个开天辟地以来,最大的盛世。

    不过嘉靖生性多疑,还是警惕的问道:“这好好的,怎生会平白无故翻这么多倍,当真是天降祥瑞?”嘉靖这个问题把严嵩给问懵了,孙毅的奏章严嵩只是听严世蕃念了一点,细节严嵩却是一点都不了解。

    此时黄锦站出来说道:“万岁爷,奴婢知道是怎么回事。”

    “哦?”

    “之前奴婢奉旨去江南宣浙东大捷功臣入京,当时孙大人就给奴婢看了那些东西,其实这些增产的粮食,并不是我大明的粮食,而是洋人带来的番邦种子。”

    嘉靖诧异的看着黄锦,问道:“番邦的种子?那洋人国力岂不远在我大明之上?”嘉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不过黄锦却笑着对嘉靖说道。

    “虽然是洋人带来的种子,但是这些东西并不产自洋人国家,而是另一处极西番邦,此国因物产丰富,所以百姓不思进取,所以洋人一至,番邦被洋人扫穴犁庭,几近灭种,而这些作物也是刚刚传入洋人国家。”众人听了不禁咂舌,天有所予必有所取,物产丰富似乎对于一个文明来说,不过嘉靖同时也意识到了,洋人那边传入了这些高产作物之后,国力很快就会快速增加,隐隐约约的就把洋人当成了一种威胁。

    “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嘉靖诧异的问道,黄锦赶忙说道:“正德年间先帝将澳门借给洋人之后,时常有洋人入我大明传教,奴婢是在他们那里听说的,然后一部分是孙大人那边再洋人那里听说的,奴婢跟孙大人汇总之后,才大致梳理出了这些。”

    嘉靖微微颔首,看了一眼陆炳,对陆炳说道:“陆炳,即日起,你们锦衣卫往岭南方向多派些人手吧,尽量密切注意这些洋人的动向。”

    不过嘉靖也没怎么把这些洋人当回事,毕竟洋人要来只能漂洋过海,大明对于海洋,有一种天生的自信,动不动就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只是懒得打理罢了。

    黄锦继续说道:“万岁爷,您其实见过那些粮食了,就在刚刚。”

    嘉靖诧异的看了一眼问道:“你是说刚才那店子里摆着的?”黄锦微微点头,对嘉靖说道:“是,奴婢家里其实是有一种还在试种的,不过那店子的不仅有奴婢家的那样儿,还有几样连奴婢都没见过的,想来是孙大人之后又收集了一些。”

    “嗯”嘉靖似乎是在沉思着什么,然后继续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去跟那个臭小子讨些种子来,留足种子,现在皇庄试种,朕给你一百顷地,一旦成功,马上在江北扩种。”

    “诺。”黄锦微微一点头。

    此时张溶也匆匆的赶了进来,原本张溶今天不当值,正在家喝茶,突然就被叫了过来,急匆匆的赶来还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

    “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

    “行了,起来吧,跟朕说说,左顺门的那条路,你是怎么弄出来的。”嘉靖把张溶叫了起来,示意张溶坐下,毕竟不是在宫里,嘉靖也懒得讲究这些臭规矩。

    “啊?陛下要臣回什么话?”张溶诧异的问道,嘉靖笑了笑说道:“自然是水泥这个东西,究竟是从何处弄来,你是怎么得到啊,朕今天特别的想听故事。”张溶被嘉靖这么一说,心里不禁毛毛的,看了看朱希忠在那里跟自己使眼色才知道应该是没事,然后赶紧说道。

    “启禀陛下,臣是在南京魏国公家的那个后生徐瑞那里讨来的方子,花了不少的银子,原本是我们几家打算给兵部修缮九边城池的思来想去,还是先给京城用上,所以才有了左顺门。”张溶一股脑的说完了,嘉靖不禁咂舌道:“这怎么又成了魏国公家的事了,这水泥究竟是何人所制?陆炳,你去查一查。”

    “诺。”

    朱希忠见状,赶紧对嘉靖说道:“圣上啊,北伐大军的事情,老臣实在是担心啊,要不咱们朝廷再派点援兵吧。”

    确实,跟北伐比起来,这些事情都太小了,而且这次北伐估计是真的要跟俺答硬碰硬一次了,原本指望鞑子能内讧一下,减轻压力,没成想这两边打了一半竟然和解了,而锦衣卫这边已经跟瓦剌的人联系不上了,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

    嘉靖无奈的说道:“怎么,朝廷哪里还有兵马?而且陕西的粮草现在不是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吗?”

    朱希忠笑道:“陛下,这虽然朝廷的家底子都拿到草原上去了,但是挤挤还是有的,臣打算派十二团营北上支援,一来确保战胜,二来,京城兵马久不操练,还是拉到前面去练一下,杀杀人,就算是练胆儿了吧。”

    十二团营实际上就是三千营,这是京城三大营规模最小的一支部队,而且守备京师这支部队用处确实不大,因为这三千营多为骑兵,守城的话,几乎就等于没用,嘉靖斟酌了一会,觉得这主意还不错。于是便说道:“好,那就把十二营拉出去看看朕的这五万亲军,还打不打的了仗了。”

    嘉靖点了头,其余人自然是不好说什么,但是张溶却神色有些慌张,不过却转瞬即逝,嘉靖逛了一天,决定了京城再次增兵漠北之后,差不多就要回宫了,黄锦和陆炳空隐陪着嘉靖回了家,而此时张溶却没有离开成国公府。

    张溶瞪大了眼睛看着朱希忠问道:“你真是疯了,这十二团营加起来有多少兵马你不清楚吗?怎么能打仗呢?”

第398章 围城 (求收藏,求推荐)() 
朱希忠仍旧是那副笑呵呵的样子,看着张溶说道:“老张,不是咱说,这京城里咱的那些老弟兄们,养了那么多的私兵,该拿出来了。”

    “你。。。。。。你要动这些私兵的注意?”张溶不敢相信的看着朱希忠,其实不仅仅是蒙古人,大明京城的勋贵这边,也豢养私兵也是常见的事情,少者三四百,多者一千余,不过这些平时都是只配刀剑,不配甲胄的,否则就是造反了,而这些私兵实际上就是这些勋贵在军中的亲卫,平时没有事情不领兵的时候,这些私兵就在各自的府上当下人或者分散到各处产业里,一旦领了军命要出征了,就会立刻编入军中,其实也算是钻了大明律的空子。

    而当年土木堡之后,之所以于谦能那么轻松的坚守住京城,这些私兵也是立了很大功的,就相当于两三万老兵掺入到了普通的兵马之中,瞬间以这些老兵为中心,极大的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自打那之后,朝廷对这些私兵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朱希忠知道,经过近一边的发展之后,京城的这些私兵规模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一旦有人动了歪心思,即便不会霍乱天下,这些勋贵也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张溶十分的不解,因为英国公府上一直是豢养私兵最多的,而其次就是成国公这几大公爵,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希忠竟然要动这些私兵的主意。

    之所以选十二团营就是因为朱希忠大致算过,十二团营的空额应该是跟城里的私兵数量差不多,只要逼着这些勋贵交出自家的私兵就可以了。

    第二天的时候,嘉靖亲自下旨,内阁审批,飞快的通过了朝廷增派援兵的请求,并且这次援军统帅就是右军都督张溶,除此之外,张溶的次子,朱希忠的二儿子朱时川,以及那些之前没有去漠北的勋贵家的长子,几乎全都在名单中。

    当严嵩批注完了之后,才发觉出隐隐的有些不对,一旦北伐成功,整个大明的权力架构,可能要完全变革一次,之前历代都是阉竖跟文官集团竞争来巩固皇权,一旦这次北伐成功,那么自土木堡之后元气大伤的勋贵世族将重新充斥在军中,而到时候,三大利益集团将再次形成,皇权不会再直接与文官集团碰撞,而是转为在勋贵与文官之间相互平衡。

    严嵩和徐阶顿时感觉自己可能被嘉靖和朱希忠给耍了,不过此时说什么也没用了,朱希忠厚着脸皮将私兵全都在各家手里扣了出来,之前不掌权的时候,家里养点私兵,皇帝不会在乎,但是一旦北伐归来,到时候这些私兵是可能会要命的东西。

    嘉靖亲自送张溶挂帅出征了,大明的后备力量再次虚弱了一点,甚至连远在东南的胡宗宪都被抽调走了不少的兵力到江北。这些那些倭寇倒是来了劲头,一个劲的登陆。

    “大帅,咱们手底下实在是没有兵了啊,这可怎么跟倭寇打。”戚继光来到了杭州大营,胡宗宪的总督府就是设在这个地方。

    “元敬啊,你看看这个吧。”最近何止是戚继光,连胡宗宪都被朝廷折腾的够呛,眼瞅着自己手底下的兵是被朝廷调的越来越少,而倭寇闹得越来越凶,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朝廷刚刚得了一笔银子,腰包比较鼓,所以胡宗宪写了封奏章,此时先拿给了给戚继光看。

    戚继光看了一会,惊讶的说道:“大帅,这朝廷能准吗?”虽然戚继光也发现了东南卫所不堪重用,但是戚继光感觉时机未到,所以一直没提,没成想现在让胡宗宪抢先了。

    “朝廷不准也得准,这倭寇的动静越来越大,咱们现在手头上这点兵马,能干什么,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