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临风启明 >

第137部分

临风启明-第137部分

小说: 临风启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迫于无奈李狗剩还找了几个类似师爷的人在自己身边,毕竟在这之前李狗剩几乎就是干过一个小店的掌柜水平,现在愣是让李狗剩直接接了这么大的一摊买卖时说实话是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好在孙毅交代的事情李狗剩都办的差不多了,那几个倒霉的盐商竟然在徐阶强顶着压力下,竟然就给了李狗剩还有几个荣昌的代理人,当然这其中孙毅也不知不觉的帮了不少的忙。

    “孙老板,这咱们荣昌是不是也得弄点人来陕西了啊,毕竟您在这里,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孙毅最近一直在想这件事,孙毅想要在渭南搞商业,这荣昌自然是比渭南的这些商人可靠的多,但是孙毅担心的是一旦荣昌来了,渭南的商人会怎么想,还有府城的那些秦商大族怎么想。

    一旦因为这个地域差异,反而逼得陕西这些土生土长的这些人变成铁板一块水泼不进,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狗剩见孙毅不说话,继续说道:“咱们的那些怀表座钟什么的,在西安确实能见到,但是在这些小地方,还有看不大见啊,这么大的市场咱们就这么让出去吗?”

    其实孙毅心里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学着之前在山西的周威虎一样,找一个渭南这边本地的人,到时候由荣昌出钱,由这边出人管理。

    “这个事情暂时先放一放,刘老板不是要过来开店吗?不要让咱们荣昌的人直接参与进来,看看刘老板的人来了会怎么样。”

    李狗剩知道孙毅是什么意思,毕竟之前去淮南那边去弄盐商的时候,李狗剩也是受到了当时淮南本地的商人的合力抵抗,不过李狗剩诧异的问道:“这,咱们这么干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啊?”

    孙毅笑了笑。

    “你以为你通知了他们之后他们就不来了吗?”孙毅瞅着李狗剩说道。

    李狗剩无言以对,最后挠了挠头,只能是帮着刘颖在城里打听着有没有要出手的铺子,渭南没有正规的牙行,但是有不少的牙子商人,打听了好几天李狗剩才帮着刘颖找到了一个差不多的铺面。

    孙毅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帮着李狗剩带着商队的人竟然都是刘颖派过来帮着李狗剩的,顺便帮忙在这里把那个店的事情确定下来。

    李狗剩在城里找了半天,最后在卢家手里盘下了一家比较老旧的铺子,孙毅万万没想到刘颖已经到了如此财大气粗的地步,盘下之后,刘颖带来的人就直接把那家店面给推倒了,这些伙计都带了翻修店面的钱,轻车熟路的找了一些人就直接开始施工了。

    这个时候孙毅才发现,原来这商队除了一部分是李狗剩来转运的一些羊毛货物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刘颖派人运来的水泥。

    等后来孙毅才知道,自打这家店起,刘颖手底下的买卖全都改成了用水泥建造,其中还的装饰全都是用玻璃等荣昌产品建造,而刘颖这看似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却使刘颖的店面在一些飞檐楼阁中显得格格不入,同时也给刘颖带来了大量的银子,就因为这店面的广告效应,使得一些原本不打算买东西的客人因为好奇,都走进了这店里看热闹。

    李狗剩帮着刘颖挑好了店面之后,就回淮南一带了,而这个时候因为秋收,孙毅也开始动员整个府衙里的衙役下乡划片,将整个衙门都活动了起来,将整个县里的地皮划分下去,而且铁匠们生产的收割机差不多也给收拾的差不多了。

    城里的大户和地主们差不多都给自家的地里给租了收割机,由县衙的衙役们带着收割机去下面乡里去收粮食,并教他们怎么使用这个东西。

    孙毅这次订的租金价格并不高,一架收割机租三天,只要三百斤粮食,三十架收割机很快就租出去了,渭南县的这些大户,差不多就能把自己家里的地给收完了,不过除了这些之外,孙毅还预谋了另外一件事。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自由活动的劳动力,一旦有了这些收割机的图纸,地主们就不在需要这么多的佃户,无疑是极大的促进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后果。

第288章 府城之行 (求收藏,求推荐)() 
如果没有这些土地兼并把这些农民在村子里赶出来,就永远不会有资本家的出现工厂里没有劳动力,没有工人,没有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矛盾,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前进。

    就如同道家学说中的阴阳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矛盾,才变成了那历史的车轮,矛盾的不断产生,历史的车轮才开始转动,整个历史才会滚滚向前。

    整个渭南县的乡间田野里,到处都忙碌着马匹耕牛的身影,但是短短几天之后,整个渭南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孙毅这几天也不得不跑到了县衙的大仓里,清点各个乡里交上来的税收,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在粮仓里堆积成山,孙毅和范文离在仓库里不断的清点着算盘,范文离傻呵呵的看着孙毅说道:“大人,您这次恐怕得多走一趟了。”

    范文离是说今年粮食收的太快,所以孙毅现在要去府城交一次粮,而按照之前的先例,每到了交季税的时候,知府会把自己手底下的知县们都聚集到自己的手底下,开个会,其实这个会也是比较无聊的,无非就是努力工作,报效大明之类的云云。

    不过这次孙毅已经提前把税收给收起来的,所以孙毅必须马上把这些税收交到府城,而其他的县都没交,而且渭南又离府城这么近,所以孙毅要么就得无聊的在府城带着,要么就得回去,等着其他县差不多过去的时候,孙毅再过去开这个会。

    不过这是孙毅第一次参加这个会,所以孙毅觉得自己还是得过去示好,所以清点出衙门里的粮食来之后,孙毅带了渭南当地卫所的兵,穿着从四品的官服,就开始朝着府城去了。

    这渭南当地的卫所其实就只有一个千户,虽然大部分的兵已经开始变成了农民,但是还有一百多兵马护送着这些粮食朝着府城走,就这样孙毅跟渭南的王千户,这可算是渭南一文一武两大地方主管,全都朝着府城出发了。

    原本大明就是重文轻武,这王千户一看到孙毅穿着从四品官服的孙毅,吓了一跳,赶紧起身行礼。

    孙毅摆摆手,说道:“行了,咱之前也是干的武职,没有那些儒生的臭毛病,咱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可以了。”

    王千户一愣,毕竟已经在渭南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了,有点不知道朝廷里的事情,听到孙毅这么说,王千户的表情明显就轻松了不少,对孙毅说道:“孙大人之前是在哪里供职的啊?”

    孙毅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对王千户说道:“就是锦衣卫的一个小官,王千户见笑了。”

    听到锦衣卫三个字,王千户甚至感觉腿一软,甚至比之前见到孙毅的时候,态度都更谦卑了,对孙毅说道:“王大人果然是天赋异禀啊。”

    说完之后就开始找理由跑到后面去督促纳那些士兵,尽量不跟孙毅说话,孙毅见状笑了,不过还是没有跟王千户计较。

    全大明的人都畏锦衣卫如虎,尤其是这些当官的,一听到锦衣卫名号,更是跟见了鬼差不多的反映了。

    到了府城之后,孙毅拿着文书去官仓交接税款,果不其然孙毅来到时候,其他的县都在忙着收粮,甚至府城的大仓还没开始忙碌起来,孙毅突然带着这么多人来交粮,把他们吓了一跳。

    按照官场的惯例,孙毅到了一处,自然是要去拜会一下自己的顶头上司的,同时有些孝敬之类的东西,孙毅该送还是得送。

    所以孙毅在城里买了些东西,又带了些荣昌的商品,打包好了,对王千户说道:“王将军,您在这里跟府城的这些同僚交接一下,我去拜会一下知府大人。”

    这些潜规则王千户自然是知道的,但是毕竟卫所兵都是世袭的,所以王千户并不咋在乎这些屁规矩,所以王千户在官仓交接粮食,孙毅则是带着礼品朝着知府衙门去了。

    孙毅毕恭毕敬的像是一个学生去找老师交作业一样,站在知府衙门的门口,地上了拜帖,等着里面的衙役回来。

    但是这西安府的知府冯运昌看到了孙毅的拜帖,皱了皱眉头,问衙役道:“此人是不是就是那个从四品的知县?”

    冯运昌是老老实实的二甲进士,等到了知府一职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现在孙毅这么一个年轻的知县突然蹦出来,冯运昌怎么会受得了和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同朝共事的事情。

    接到孙毅的拜帖,冯运昌走到文案前,写下了“匹夫竖子不相与谋”八个大字交给了衙役。

    “拿着这个去给他,让他走吧。”

    孙毅原本是好心来拜访上官,没想到这上司竟然连门都没给孙毅开,拿着纸条,孙毅看了一眼身后的礼品,然后笑道:“好一个匹夫竖子不相与谋,冯大人高见,孙某告辞!”

    孙毅将纸条扔在地上,拂袖而去。

    孙毅早就猜到了朝堂上肯定是对孙毅已经议论纷纷,但是孙毅想要踏进官场,就必须顶着这些压力。

    孙毅回到了官仓这边,王千户刚刚交接完税收,看到孙毅铁青着脸回来,自然是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王千户也没多问,把交完税的批条给了孙毅之后,就带着人返回渭南。

    孙毅十分郁闷,范文离见孙毅脸色不对,自然是知道了孙毅在府城碰了钉子,不过有事还是得说。

    “孙大人,这周围几个县的大人都派了人过来找您借那个什么犁,您看怎么回复他们?”

    孙毅揉着鼻梁对范文离说道:“就按照咱们本县的价格,租给他们吧,就当他们是替百姓租的。”

    这三十架收割机就这么被周边的几个县给带走了。

    不过这也没关系,城里的大户已经开始仿制了,这三十台收割机的使命已经完成,至于给谁毕竟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坏也就坏了。

    庄淼见孙毅脸色不对。

    “怎么?去知府哪里受了气了?”

第289章 狂犬病 (求收藏,求关注)() 
每当孙毅受了委屈之后,回到家里见到庄淼,莫名的脾气都好了不少,不过这次的事情孙毅确实一点办法都没有。

    孙毅不可能用那个背单词都费劲的脑子去学八股文,也不可能走科举,所以传奉官这条路是孙毅能够想到的唯一的办法了。

    这几天衙门也消停了不少,毕竟在北方,最大的事情就是这秋收之后的收税,这一次交税完之后,也就代表着这一年的税就已经交完了,剩下的产出都是自己家的,或者是好好的歇息一下。

    播种完了之后,北方就要开始忙着准备过年了,既然这位知府大人如此对待孙毅,孙毅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去一趟了,所以那个所谓的例会,孙毅压根就没去,而是待在县衙里看看公文喝喝茶,好不惬意。

    门口的衙役匆匆的跑了进来。

    “大人,这里有您的一封信,好像挺急的。”

    孙毅看到整封信都被攥的皱皱巴巴的,孙毅赶紧拆开信读了起来。

    原来是周威虎写来的信,大致是说山西那边因为一直高价收羊毛,而且因为给工人开的工钱略微有些高,所以资金出了些问题。

    “送信的人还在吗?”

    “在外面。”

    “你赶紧去带他们进来吧。”

    衙役跑出去,两个山西口音的山西伙计跑了进来。

    “孙老板。”

    “叫孙大人!”

    一个比较激灵的伙计朝着另一个的脑门打了一巴掌。

    “哦,来不及了,山西那边的银子都见底了,我们家老爷让我们来找孙大人借银子。”

    孙毅皱了皱眉。

    “这件事究竟怎么回事啊?”

    “这几天出大事了,朝廷给咱们买卖的补贴也一直下不来,而且在关外的商队这几天也被限制了,蒙古那边部落的几个头领亲自来着的巡抚大人都不行,就差直接打起来了。”

    孙毅皱着眉头,其实孙毅最怕的就是因为自己坏了官场的规矩,然后导致朝廷对自己的这些买卖下手。

    “这样,你先跟你家周老板说先把工人的工钱降下去,等过一阵子我在让荣昌这边拆些银子过去。”

    无论是荣昌还是刘小姐那边的生意,现在都在拼命打开市场,满大明的撒银子,现在能抽出来的银子实在是不多,实在不行恐怕孙毅又得去找王直借银子了。

    之前的二十万两孙毅堪堪用羊毛大衣之类东西给抵掉,还好这个东西的市场还可以,日本和朝鲜那边买的不错,但是二十万两银子的货,恐怕即便是王直他们也得消化一段时间。

    现在荣昌销量最好的也就是怀表和马车了,怀表最近的收益全都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