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695部分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695部分

小说: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爷,少爷~!”

    就在这时,院门之外,传来了宋小四的喊叫声。

    李泽轩转过身,道:“什么事?进来说吧~!”

    韩雨惜见李泽轩有正事,她便先进屋去了。

    宋小四进了院门,走到李泽轩身边,躬身道:“少爷,灞河旁边的引流渠已经将梅村河段的水全部引干了,今日水坝开始筑基,您要不要去看看~!”

    李泽轩闻言,精神一震,满脸喜悦道:“好!你先去吧!我换身衣服,随后便到。”

    这次管城大战,李泽轩之所以没有亲身参与,主要是因为他在集中精力,忙活灞河水坝的事情,这半个月来,在他和墨槐、阎少宁的共同努力下,攻克了不少水坝建设过程中的工程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李泽轩解决了钢筋水泥浇筑大坝方案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炼钢!

    工坊的炼铁厂旁边,又出现了一个小型的炼钢厂。

    古代人的确会炼钢,中国在春秋末期(前476年以前已出现人工锻炼的钢。到东汉时期已掌握了炼钢技术。最为常用的就是炒钢和百炼钢技术。

    所谓炒钢,就是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之后,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借空气中的氧把生铁中所含的碳化掉,从而得到钢,这种方法制得的钢质量不高。

    至于百炼钢,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目的使钢的组织致密、钢体的成份更加均匀,减少杂质,从而提高钢的质量,所以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很高。

    虽然百炼钢生产的钢质量较高,但是这种方法产量低、成本高,难于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李泽轩采取的方法是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1856年英国的H。贝塞麦发明炼钢方法,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

    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FeO,SiO2,MnO,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片刻之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

    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

    这种方法炼出的钢,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要优于炒钢法和百炼钢法!

    当初看到转炉口炼出大量的优质钢时,墨槐还直呼不可思议,要知道他们墨家可不仅仅是精于工程建造,还善于炼钢、铸剑呢,结果却发现李泽轩这个非墨家中人,竟然有如此逆天的炼钢技艺,墨槐不由因此对李泽轩更加地服气了!

    解决了炼钢工艺后,李泽轩又试验了钢筋与水泥混合,其坚固程度,堪比巨石。

    正是因为搞定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之后,才有今日的堤坝筑基。

    换掉练功服,李泽轩穿着一身白色儒衫,来到了灞河河岸,远远地就能见到河岸两边,黑压压的工人。

    为了赶工程进度,李泽轩这次又像上回建设炎黄书院一样,采用了人海战术,招募了一万多工匠、民夫,话说蓝田县里面的青壮基本上都被招来了。

    这就是典型的时间不够,人数来凑,反正他有钱!

    “山长,您来了~!”

    墨槐眼尖,发现李泽轩来了之后,他连忙迎了上来,道。

    “嗯!墨先生,听说今天大坝要筑基了,我便过来看看!”

    李泽轩笑了笑,看向眼前的灞河。

    由于旁边引流渠的缘故,这个河段的河水,已经被引干,露出了黄色的河床,河床表面松软的泥沙已经被工匠、民夫们挖走,一会儿要从挖走的地方筑基,李泽轩见此情景,胸中豪气顿生,他感慨道:

    “历经数月,咱们终于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之前谁能想到我们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将汹涌澎湃的灞河河水给从中截断?现在我们不仅截断了,还要从这中间修建一条宽约数丈的水坝,从此天堑变通途~!”

    墨槐闻言大笑道:“说到底还是山长的方案得当,而且,山长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若是不能尽快弄出成果,反倒显得老夫无能了~!”

    李泽轩忙道:“墨先生何出此言,这段时间,最为辛苦的非您莫属了!待水坝建成,您就是整个蓝田县的功臣,所有受水坝恩惠的百姓,都会感恩于你~!”

    “嘿,山长,照你这么说,那我就不辛苦了~?”

    二人正说话间,阎少宁从旁边走了过来,半开玩笑道。

    他与李泽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由于他现在也在炎黄书院当值,所以在有书院的人在场时,他一般还都是喊李泽轩山长,而不是直呼名讳,这个叫给自家朋友面子!

    李泽轩扭头看向阎少宁,道:“呵呵!都辛苦!都辛苦!哎,对了,少宁,怎么没见墨姑娘?”

    阎少宁眉毛一跳,差点吐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蜜汁尴尬,心道自己这损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人墨槐还在跟前呢,您当面提人家女儿合适吗?

    “咳咳!她。。。她怎么会在这儿?这会儿她应该在工坊吧!”

    被李泽轩这么一提,阎少宁再也不敢像平常那样面对墨槐了,就好像有一种女婿见老丈人的那种紧张、局促!

    “少爷、墨老,物料已经准备好,是否开始给大坝筑基?”

    就在这时,福伯过来解了阎少宁的尴尬,只听他说道。

    “嗯!开始吧~!”

    李泽轩笑着点头道。

    …………………………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您何时帮我们说媒?(为與誰共享的万赏加更!)() 
水坝的修建过程一般分为三步:

    一,截流:在天然河道上挖出条或几条隧道或明渠,然后在河道上截流使水流顺着导流洞或导流明渠流到下游;

    二、开挖基坑:大坝也要在稳定的地质结构上才能修建,因此要挖去河道上的沉积物,并且在两侧挖出坝肩(好比门框),直至露出基岩层;

    三、填筑坝体:根据大坝类型(混凝土坝、堆石坝等)填筑坝体,直至封顶;

    现在的灞河水坝就是进行到了第二步,在李泽轩的一声令下,一根根包裹着钢筋的水泥柱子,被打入了事先挖好的基坑里面,灞河的河床上,顿时全是“铛铛铛”的锤打声!

    将钢筋水泥柱打入河床以后,接下来就是用水泥浇筑下面的坝体了,相较而言,这个倒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李泽轩在这边看了两刻钟后,便向墨槐几人说了一声,就离开了!

    路过工坊的时候,李泽轩心中一动,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抬脚朝着工坊走去。

    来到工坊,问明了墨凌薇的所在,李泽轩来到了工坊总部大楼的一间“实验室”外,门没关,就那么敞开着,李泽轩推门而进。

    就见墨凌薇正在桌台上,捣鼓一个外型奇特的机器。那机器上端是个圆筒,中间有很多能转动的机构,转动机构也是个圆筒,圆筒下面四个方形台子,台子中间有个方孔,孔两边则是固定了一个弹簧夹。

    这从外型上看,基本上就是一个“乞丐版”的现代显微镜啊!就是不知道成像质量怎么样!

    没想到这丫头动手能力这么强,办事儿效率这么高!要知道,这台显微镜里面,那些微调部件全部都是用的螺丝微调,而工坊现在还没有机床,不具备批量加工螺纹的条件,这里面用到的螺丝,全部都是手工加工的。

    所以,这台显微镜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就是让墨凌薇再做一台,她也做不出完全一模一样的。

    这也说明目前显微镜虽然造出了一台,但是无法量产。

    看着桌台上那台已具雏形的显微镜,李泽轩忍不住出声道:“墨姑娘这是做出显微镜了?”

    “啊~~!”

    墨凌薇正专心致志地在调试显微镜,突然听到身后的声音,顿时惊叫一声,差点没被吓个半死!

    “啊!山长……你……你……你走路怎么都没有声音的?还有,您怎么不敲门?吓死我了!”

    墨凌薇转身一看,见发出声音的人是李泽轩,她翻了个白眼,嗔怪道。

    李泽轩满脸无辜道:“墨姑娘,这门又没关,我敲哪门子的门?还有,谁说我走路没声音了,我又没有刻意控制双脚,是墨姑娘你太过专注,所以没听到罢了!”

    墨凌薇骄傲地“哼”了一声,然后绕开这个话题,回答道:“这显微镜基本上已经按照山长你的意思给组装好了,目前倒是的确能看清一些小东西,不过还存在两个问题,我有些想不明白!”

    李泽轩好奇道:“什么问题?”

    按理说,墨凌薇在工学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整个炎黄书院无人能及,所以对于她遇到的问题,李泽轩也很是好奇!

    “首先是光源问题,由于这显微镜物镜,与被观测物体之间的间隔很小,光线很难照射到被观测物体上面,所以通过目镜看到的像会很暗、很难分辨;

    第二,如此大费周章地造显微镜到底有何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看清一些小东西吗?可是想看那些微小的的东西用放大镜看就是了,何必又多此一举呢?”

    墨凌薇蹙着眉头,很是不解道。

    不得不说,这丫头在光学方面的造诣,绝对算得上登堂入室了,现在跟李泽轩交流,不经意间说的一些“专业术语”,换个人来估计听都听不懂,忒强了!

    李泽轩笑了笑,回道:“墨姑娘你发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其一,你可以用一组神仙镜,将屋外的太阳光或者屋内的蜡烛光,反射到物体上;其二,我们可以直接在承载被观测物体的载物台下方,制造一个光源!”

    “制造光源?怎么制造光源?难道山长你是想在下面放一根蜡烛不成?那可不行,蜡烛会把镜片给熏黑的!”

    墨凌薇连忙说道。

    李泽轩有些好笑道:“谁说我要用蜡烛当光源的?你放心,我所说的光源,发光的时候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烟尘的,而且它发出的光,比蜡烛的光亮亮好几倍!”

    墨凌薇奇道:“没有烟尘?难道山长你这光源发光不需要燃烧?可是这世上怎么会有东西不燃烧就能发光呢?山长你快把这光源拿出来让我看看!”

    这一刻,墨凌薇对于李泽轩所说光源的兴趣,已经远大于显微镜本身了。

    李泽轩摸了摸鼻子,干咳一声,道:“咳咳!墨姑娘,这种光源还没做出来,所以你现在还是用我说的第一种方法吧!”

    他所说的光源其实就是灯泡,虽然他现在弄不到灯泡的关键性材料——钨丝,但是可以用别的材料来替代,例如炭化的竹丝!

    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维持四百小时,而后来爱迪生用钨丝做的白炽灯,其寿命也才在意一千小时左右。

    所以在找到金属钨之前,用炭化竹丝来替代钨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墨凌薇听李泽轩“吹”这种光源“吹”了这么久,结果到最后来了一句“还没做出来”,饶是平常她对李泽轩非常尊敬,此刻也忍不住对李泽轩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要是换个人估计她就直接开喷了:没做出来你跟老娘说个屁啊!

    “……山长,那第二个问题呢?”

    墨凌薇深呼吸一口气,强忍住要骂人的冲动,道。

    李泽轩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道:“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我让墨姑娘你做显微镜,是为了观测更加微小的物体,单单用一个放大镜,很难看得清楚!”

    墨凌薇疑惑道:“更加微小的物体?那是什么?难道还是分子或者原子不成?”

    现在炎黄书院的《物理》或者《化学》教材当中,都有关于分子、原子方面的只是介绍,所以墨凌薇能知道分子、原子也不算奇怪!

    只是……这丫头也真是敢说,想要用显微镜看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