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656部分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656部分

小说: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道最后,这丫头的声音里都能听到一丝哭腔了!

    李泽轩无奈地翻了一个白眼,有些哭笑不得道:“咳咳!墨姑娘,虽然的确有些小虫子能通过空气进入人体,但是我们体内有许多能杀死小虫子的东西,所以只有死人的身体才会腐烂,活人不会!墨姑娘你就别再杞人忧天了!”

    墨凌薇眨了眨眼睛,这才放下捂在口鼻上的纤纤玉手,憋了这么一会儿,这丫头的脸都憋红了,她连忙喘了几口气,微怒道:“呼!吓死我了!山长您说话为什么不说全?害得我还以为自己要腐烂了!”

    李泽轩无语,心道是你自己戏多,难不成还怪我咯?

    “好了,墨姑娘,言归正传,我来给你讲一讲显微镜的构成!”

    李泽轩轻咳两声,然后见这屋子里面正好有粉笔,还有一个小黑板,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边画边讲道:“最简单的显微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不过这个凸透镜有些特殊,它的曲率很大,焦距很短,放大倍数比一般的凸透镜大很多,当然,这种凸透镜磨制起来很考验磨制透镜人的技术!

    我今天跟墨姑娘讲的不是这种单凸透镜型的放大镜,而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一个焦距长,叫做物镜,一个焦距短,叫做目镜。物体反射的光线第一次先经过物镜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

    搜狗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植树节!() 
显微镜并不是先进工业社会独有产物,它的一开始,是完全靠手工打磨的!

    在1590年,两个荷兰眼镜工匠和他们的父亲开始尝试用镜片。他们把一些镜片放到圆形管里,然后一项重要的发现就诞生了。靠近管子底部的物体得到了放大,而且要比任何单放大镜片的放大倍率要高很多。

    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第一台显微镜可被认为是一种创新,尚不能作为科学仪器使用,因为放大倍率仅有9倍,而且图像有些模糊。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出现在17世纪晚期,发明者是荷兰的布匹商人、显微镜的先驱人物,列文虎克。

    他自己磨制出了简易的显微镜,只有一个镜片,可以用手拿着进行观察。通过创新型方式磨制精品,列文虎克比同时代的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把一个小玻璃球磨制成了镜片,放大倍数竟然达到了二百七十倍。要知道,当时其他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仅有五十倍。他用这个镜片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显微镜。

    目前李泽轩的工坊内不缺会打磨镜片的工匠,墨凌薇自己也会打磨镜片,但双凸透镜型的显微镜,最难做的地方不是镜片,而是一系列精细的调节装置,李泽轩打算仿造列文虎克的显微镜样式,把一个凸镜,用长螺丝钉连接到一个金属固定器上,通过螺丝推进产生的微小位移,来进行显微镜观测过程中的微小调焦!

    现在工坊里还没有机床,所用的螺丝需要依靠手工打磨、雕琢,这个是比较好费时间的。

    “山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这显微镜感觉应该比天文望远镜好做一些~!”

    一堂显微镜原理与制造工艺的课程,足足讲了近一个时辰,那小黑板上全是光路图以及公式,这时墨凌薇神色兴奋地说道。

    李泽轩微微点头,道:“总的来讲,显微镜是比天文望远镜要简单些,毕竟墨姑娘你现在打磨镜片很有经验了!”

    墨凌薇一听,立即愁眉苦脸道:“山长,这打磨镜片很费手的,您看看我这双手,以前本来挺光滑的,现在都有些粗糙了,将来可怎么嫁人~?要不我喊小宁子过来帮我打磨镜片吧~?”

    看着墨凌薇那双洁白无瑕的纤纤玉手,李泽轩颇为无语,这哪儿粗糙了?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墨姑娘,少宁最近忙着修建水坝,他哪里有时间?不过你说的也。。。也不无道理,这样吧,以后我会让人做一些保护皮肤的宝贝,到时候送你一些怎么样~?”

    话说,黄瓜面膜不仅能敷脸,应该也能敷手吧~?

    李泽轩在心里默默地想道。

    墨凌薇一听,眼睛一亮,现在大家都有共识,那就是李泽轩出品,必属精品,虽说她不清楚啥东西能保护皮肤,但这不妨碍她先找李泽轩预定一份啊!

    “好啊好啊!山长!那就这么说定了!”

    。。。。。。。。。。。。。。。。。

    颇为无语地从工坊走了出来,李泽轩在心里腹诽,阎少宁若是将墨凌薇娶回家,估计阎家上下以后可就热闹喽!

    这丫头活泼有趣,但有时候很闹腾~!

    “相公,爹爹来信了~!”

    回到云山别院,刚一进院门,韩雨惜就迎了上来,满脸喜色地说道。

    “哦~?岳父信上怎么说?他在那边过得如何~?”

    李泽轩顺手揽着媳妇儿的细腰,笑着问道。

    韩雨惜挣了下没有挣脱,便作罢,她扭头看着李泽轩,回道:“爹爹说他在那边买了三个庄子,并且已经将矿场附近的污水处理池挖好了,现在已经投入使用!他托人从工坊这边买了不少曲辕犁,免费租借给没有耕犁的百姓们使用,现在那边的春耕都开始好些天了!

    爹爹还让百姓们都喝开水,说发现谁家喝生水,以后谁家的租子就上涨半成,现在爹爹的几个庄子是整个宜芳县最喜欢喝开水的庄子了!宜芳县的王县令都夸赞了好多次呢!哦,爹爹信上还问相公你,现在污水池弄好了,庄子上旁边河流的水质也改善了,还应该做些什么~?”

    李泽轩微微点头,看样子韩天虎在那边是想将韩家庄以前的发展模式搬过去啊!沉吟片刻,他说道:

    “既然有了污水池,那接下来就是种树!在河流的旁边种树,树一旦多了,不仅河里面的水会变干净,呼吸的空气也会变得新鲜!”

    岚州境内水源丰富,不仅黄河流经岚州西部,其境内还有岚河、岚漪河、蔚汾河这样的小河流,水源丰富,那就意味着可以种粮食,所以这片流域的百姓生活的很幸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代之前的朝代,其政治、经济中心全部都在北方!

    但是黄土高原的这片土地,在经过隋唐两代的人口膨胀、以及唐末的战乱以后,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污染甚至枯竭,那个时候,这片土地将不会再是宜居土地,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将会渐渐南移!

    治理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树,不仅在宜芳县种树,李泽轩还想建议李二在长安附近的水域大规模种树。

    长安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城市,拥有百万人口,巅峰时期人口超过两百万,别看现在“八水绕长安”,长安城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注定不可长久!

    现代的西安在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中一直“温而不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水资源的缺乏,是的,现代的西安很缺水,唐代的“八水绕长安”,到了现代后一个水都没有了。如果没有黑河引水工程,西安市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大唐如果想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长安城如果还想继续繁荣、“膨胀”下去,那植树造防护林工程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展开!

    韩天虎的信件,让李泽轩心中生出了要在大唐推行植树节的念头!

    如果造势造的好的话,或许还真的可以!主要就是该好好想想怎么说服李二了!

    。。。。。。。。。。。。。。。。。。。

    搜狗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论种树的重要性!(上)() 
植树节~?呵~!观音婢你说这小子是不是成天闲的没事干了?竟然想要去种树?”

    两日后的傍晚,甘露殿内,李二批阅奏章的时候,见到一封堪称奇葩的奏折后,忍不住对一旁陪伴他批阅奏章的长孙皇后笑道。

    这时李泽轩花了一一整天的时间,整理出了一份建议李二推行植树节、倡议黄河流域各州县的百姓广造防护林的奏折,期间他还去炎黄书院的图书馆里查阅了不少古籍。

    哦,值得一提的是,炎黄书院的图书馆,自建成之日起,李纲就一直致力于往里面扩充书籍,很多王公贵族都搞不来的孤本,老先生都能搞来,交由工坊印刷部那边拓印以后,再送到书院红楼扩充书库!如今炎黄书院的图书馆,也算得上是长安城附近藏书量第二大的地方了!

    至于第一,肯定是皇家了!不过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炎黄书院图书馆的藏书量超过皇家,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但纵然李泽轩为了这一片奏章花费了不少心力,但李二看到这奏折的第一反应仍然是嗤笑,这也怪不得老李,而是历朝历代,帝王向来只关心民生、只关心自己的江山,谁会闲的没事关心环保、关心种树的问题呢?

    整个中国古代,都没人会有这份概念!

    “种树~?陛下,这是谁的奏折?莫不是永安侯呈上来的吧~?”

    长孙皇后闻言,眉目含笑地问道。

    蕙质兰心的她,几乎不用李二提醒,便能猜测出这封奇葩奏折的主人是谁?目前朝廷内思维如此跳脱的大臣,除了李泽轩,恐怕不会有别人了!

    “嗯!观音婢果然聪慧,却是是李泽轩写的!咦~?这小子,写的好像有点意思啊!”

    李二边看边笑,忽然他却笑不出来了,面露惊异之色。

    长孙皇后心中惊奇,她不动声色地侧过身子,将目光投向了李二跟前的奏折,渐渐地,殿内再也没有了不屑的嗤笑声,反而一股凝重的气氛逐渐大殿内弥漫起来,半刻钟后,李二站起身,负手走了两步,然后对殿内的赵松吩咐道:

    “明日早朝后,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萧瑀、阎立德留下议事,另诏李泽轩明日入宫候驾~!”

    赵松眉毛一抖,连忙上前肃然拱手道:“老奴遵旨~!”

    ……………………………

    “相公,您说陛下能听得进你说的那些话吗~?”

    云山别院,吃过晚饭后,韩雨惜端着一杯热水,来到书房,见李泽轩正在看书,她忍不住出声问道。

    显然,那封折子的内容她也看过!

    李泽轩抬起头,笑着感慨道:“呵呵!娘子!有句话叫做尽人事、知天命!这封折子已经是你相公我能发挥出的最好水准了,而且还请了李纲、马周两位先生帮忙把关。圣上若是能把这些话听进去,那自然是造福子孙后代,若是听不下去,你相公我也会想办法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毕竟我可不想我们以后的儿孙连一口干净的水都没得喝~!”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照着大唐目前的发展态势,不出二十年就会迈入全面的盛世,到时候长安一带的人口势必会继续暴增,这将给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黄河的河水也会变得更加地浑浊,八水绕长安,但真到那时候,现在的八条水脉真能供养得起那时候的超级长安城吗?

    其实黄河在古代最开始并不叫“黄”河,而是叫“河”,“河”被称为“黄河”,就是由于河水的颜色变了,所以黄河就姓了“黄”。

    “黄河”的名称始于东汉,但是早在春秋时期,已有文字记说河水不清了。不过,汉代时河水的黄色变得更引人注目了,以致人们用“黄河”来称呼它。

    汉朝中期大司马史张戎(字仲功)说过:“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这是在汉早期还没有人说过的现象。

    在西汉中期,以浊流闻名的是泾水。在汉武帝时,“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在那时引泾水来灌溉农田,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泾水和渭水流域,是黄土高原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而随着这种开发,原始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致使黄河河水愈来愈浑浊,大概发展到东汉时期变得显眼了,从而有了“黄河”之名。

    随着大唐进入全面鼎盛的状态,这片黄土高原就要养活更多的人,到时候势必会开采大量的农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也会更加严重,李泽轩说的若干年后他的儿孙喝不到干净的水源,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儿孙。。。”

    韩雨惜的面色忽然变得有些复杂,她低声喃喃道:“相公,我们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孩子?妾身今年都虚岁十六了!”

    说罢,她的面色一阵羞红。

    李泽轩差点吐血,这。。。他说的这句话,侧重点根本不是在这边好吧?

    “呀~!相公你要做什么?快把妾身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