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582部分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582部分

小说: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莽撞并不意味着下次再见到不平事就默不作声了,韩里正说的没错,有些事情的解决方法不只有莽撞一种方法,冲冠一怒、不管不顾地去报复固然是霸气和痛快,但带来的“后遗症”同样是巨大的!李泽轩觉得自己以后做事的确是应该更加稳重一点了。

    毕竟这时封建社会啊!

    无论以后如何,当下的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又过了两日,腊月二十四,暖冬行动全部结束,李泽轩宣布学生们全部放假,离得近的就回家,离得远的就留在书院过年,这期间书院将免费为所有学生们提供美食。

    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距离云山不太远的书院先生都忍不住要留下了,毕竟书院的美食,完全比得上外面的酒楼了啊!

    李泽轩知道了也是忍不住啼笑皆非,话说,除了给留下过年的学生免费美食外,他还准备了另外一样东西。

    。………………………

    第一更!

    本章完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年味!() 
临近年关,京城的年味儿越来越隆重了,长安城的街道上,四处可见采购年货的百姓们,东、西两市的猪肉价格悄然上涨,这东西虽然在富贵人家看来是贱肉,可是对于穷人来说却是无上的美味,更何况今年醉仙楼新开发了几种吃食都跟猪肉有关,民间关于猪肉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样,只是没有醉仙楼做的好吃罢了,但即便这样,民间如今的猪肉菜还是比以前好吃了不知多少倍!

    因此,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苦人家,这临近年关,都会往家里囤点猪肉,如此一来,长安城的猪肉需求量自然猛增,猪肉价格想不涨都难了!

    不过有了之前“长安布价飞涨,布商被抓”的前车之鉴,卖猪肉的商贩也不敢太过分,猪肉价格总体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除了猪肉,其他商品的销售状况同样火爆,例如布匹、绸缎、玉佛、瓷器等等,小孩儿们玩儿的各种小物件也充斥着各个大街小巷,江湖游商们也想希望乘着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大赚一笔。

    云山这边虽然远离繁华之地,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年的味道。

    李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少植,留下了李安仁,前些年便夭折了,小儿子李立言一直在外地为官,前两天也回长安了。

    老先生在云山住久了,已经习惯了这边的情境幽雅,坚持要在云山这边过年,李立言常年不在老父身边,这大过年的自然要守在李纲跟前尽孝,所以也带着媳妇儿以及一应仆人来云山了。

    这夫妻俩在云山别院这边住了两天,竟然有些舍不得回去了,因为别院这边的房子以及家具住起来真是太舒坦了!

    临近年关,李立言的妻子也开始张罗着下人置办年货,对于李泽轩这个云山的主人,她跟李立言都很是尊敬,所以置办年货的时候经常会过来问问李泽轩或者韩雨惜要不要帮忙捎带些什么,韩雨惜有时去长安暖唐基金会,也经常会用马车搭载李立言妻子一截。

    一来二去,两家人很快便熟络了,颇有几分邻里乡亲的味道。

    阎立德最近来云山的次数也频繁了许多,再过几天,朝堂官员便会迎来十分难得的七天“年假”,阎立德也打算携着家眷来云山过年,这人岁数一大,便喜欢清静了。

    所以云山这边,阎家的别院也是张灯结彩迎新年。

    至于孙思邈,这老道一直独来独往惯了,对于过年什么的,他心中可没有这个概念,不过他有一个好徒弟啊!

    胡竟然在邀请孙思邈来自家过年无果后,便请求胡汉云上云山给自家师父置办年货,老胡自然是满口同意,连一向比较“小气”的刘月娥此时都变得大气起来,家里买的猪肉、鱼肉,不要钱似的让胡汉云往云山上提。

    胡竟然与胡果然姐弟俩则是在每日义诊完毕后,帮孙思邈将别院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二人声称过年的时候一定会上云山,陪孙思邈一起过年,至于周边其余县的义诊,过几天肯定也要暂停了,等到年后才能继续。

    颜思鲁自放假后便回长安了,他在长安还有一大家子人。王绩不愿意去自己兄弟家,便就住在书院,成日里跟虬髯客吹吹牛逼,喝喝小酒,倒也逍遥自在。

    马周在长安城租的有宅院,倒也不会无处可去,不过最近他在《大唐日报》编辑部呆的时间倒是更多一些。

    墨槐跟墨凌薇,则是下山回了他们在梅村的豪宅了,也就是当初刘世仁父子的宅院。至于墨家的其他人,“文职人员”各回各自在梅村的家,“武职人员”则是在继续守卫书院,因为炎黄书院里面有很多“科研机密”,万一被有心人窃取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其实马周、王绩、颜思鲁、墨槐这些人,在明年年初书院的教师职称评比中,很大的可能会被评为教授,到时候自然就能获得一栋人人都羡慕的云山“现代化”别院了。

    李泽轩不缺钱,也不缺别院,他缺人才!如果有一万个马周、王绩这样的人才,他敢全都要,不就是一人“一套房”嘛,在李泽轩看来都是小钱!

    不过他这做法,搁在现代就真正是超级土豪老板了!全国首富也不敢像这样玩儿。

    “非基!去请李纲先生来一趟,就说我温了一壶好酒,请老先生来品尝!”

    李泽轩见家里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可他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忽然,他眼珠一转,想到了些什么,便吩咐道。

    “是!侯爷!”

    庞非基立刻领命而去。

    过了两刻钟,外面传来李纲笑呵呵的声音,“你小子肯定是在诓骗老夫,说是温了一壶好酒?呵呵!怕是有事情找老夫吧?”

    人未到,声先至。

    李纲虽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但说话声音仍然中气十足,话音刚落,老先生便已经到了门前,李泽轩连忙起身道:“老先生说的哪里话?你看这炉子上不正是给您温了一壶好酒吗?”

    “哟~!还真是!闻这味道,倒不像是温柔乡,更不像是神仙醉,怎么还有股药草的味道?”

    李纲轻轻嗅了嗅,脸上顿时写满了疑惑。

    李泽轩笑呵呵地伸手道:“这是小子上个月从孙道长那请回来的一个药酒方子,喝之可以健骨强筋、补益气血,而且这泡药酒的方法也颇为独特,导致这药酒的味道也别具一格,李先生您要不要尝尝?”

    这个倒不是他信口胡诌,药酒方子是真的,本来是给他老爹喝的,但李京墨觉得自己现在的身子骨还算强硬,没必要喝,喝了几次便没喝了。

    如今用来送给李纲喝倒是不错。

    老先生这个年龄造血能力不足,筋骨更是老化严重,正需要这样的滋补!

    “呵呵!山长你把这药酒夸的天上仅有,地上绝无的,老夫又岂能不试上一试?”

    李纲坐下身子,捋须笑道,忽然,他话锋一转,道:“不过山长你还是先说找老夫有什么事吧?不然这酒老夫喝的可不会自在!”

    “呃”

    李泽轩的老脸,是小脸,顿时就僵硬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请春联!() 
    “咳咳!李先生慧眼如炬,那小子便实话实说了!”

    云山别院,李泽轩尴尬地咳了两声,接着才道出实情:“小子想向先生求几个字,可是由于最近被陛下禁足在家,不便出门,就只好请先生过来一趟了!”

    李纲一脸无语道:“咱们两家间隔就几步路而已,你就算出去了,难道陛下还能找你麻烦不成?再说这云山之上又没有外人,谁会闲得慌、将这点小事去告知陛下?”

    李泽轩一阵纳汗,谁让他前两天刚被老丈人“苦口婆心”地说了一顿呢,做事自然就会变得稍微小心一些了!

    “咳咳!这个陛下既然让小子好好在家闭门反省,那小子自然是要诚心才行!”

    “呵!”

    李纲摇了摇头,明显不信,但他也懒得再做深究,这时他道:“书法一道,老夫远比不上登善(褚遂良)和伯施(虞世南),山长求字如何会求到老夫这儿来?”

    “呵呵!小子求得是先生的意境,也是先生的精神,先生高风亮节,小子得将先生的墨宝挂在家中,时刻学习!”

    李泽轩拍马屁道。

    实际上这货是想将李纲的墨宝拿来留给子孙后代当传家宝!

    虽然李纲的字的确不如虞世南、褚遂良的字名气大,但李纲本人的名气,可是一点也不比那两位小,再说了,他现在正关“禁闭”呢,怎么出门去请虞世南、褚遂良动笔呢?派人将他们请到府上也不现实,因为双方的交情还没到那个份上!

    “呵呵!山长你就别给老夫戴高帽了,需要老夫写什么,你且尽管说,到时候别嫌弃老夫的字丑就好!”

    李纲摆了摆手,一脸无奈地笑道。

    李泽轩冲小荷点了头,后者转身离去,很快就她便返回来,手中端着两列红纸。

    李泽轩对李纲说道:“这眼看便过年了,我想挂两幅讨喜字在门前,显得喜庆,就是这字有些难登大雅之堂,所以请李先生过来题字!”

    李纲皱眉道:“这好端端的,山长你打算题什么字?”

    “我管这个叫做对联,因为马上要过年了,也叫它春联!”

    “对联?山长你说来听听!”

    这个时代不能说没有对联,只是还没有“对联”这个叫法而已。

    其实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对联最早的展现形式,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称春联为“桃符”。

    故而李纲听到对联、春联时,才会一脸发懵!

    李泽轩早有准备,他不假思索道:

    “这上联叫做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就叫做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这副对联谈不上什么文采,但突出的就是一个喜庆,算是现代春节里流传的比较广的一副春联了。

    李纲闻言,眼睛一眯,沉吟片刻后,他点头赞赏道:“读起来虽然了无新意,但胜在对仗工整,而且这两句话也算是应景!不过老夫怎么觉得,你这对联跟桃符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呢?”

    “桃符?”

    李泽轩一愣,好在他不是什么不学无术之辈,想了想,总算回忆出某首古诗里出现过桃符,于是他点头道:“没错没错!这个也叫桃符,只不过我觉得对联比桃符更适合它!”

    李纲摇了摇头,不可置否。老先生将红纸放在了桌子上,李泽轩连忙让小荷在旁边磨墨,用的是上好的松烟墨。

    唐代是制墨技术发展很快的时期,从魏晋时出现的用漆烟、松煤制成的“墨丸”,在唐朝逐渐普及和定型,用松烟和胶汁调制而成的各种形状的固体墨锭,质量越来越精良,像祖敏、李阳冰、奚超、奚廷珪等名家制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都是上送皇室使用的贡品。

    李纲握住毛笔,凝神静气,一阵笔走龙蛇,十六个大字顿时跃然纸上,李泽轩凝目望去,发现李纲的字并没有老先生自己说的那么不堪,不同于褚遂良书法的变长为扁、宽绰疏朗,更不同于虞世南书法的端庄洒落、风神俱足,李纲的字圆润如玉,雍容大雅,或许这真是字如其人,君子如玉吧!

    “好字!好字!小荷,快送到工坊,让福伯用上等琉璃装裱起来,今年过年的时候,就把这副对联装在咱家门前,世世代代传下去!”

    李泽轩抚掌大笑道。

    话说他以后的子孙,就算是败家子,可光凭这副对联,也应该足够吃喝无忧了吧?

    “是!少爷!”

    小荷应了一声,然后她跟小兮小心翼翼地将红纸上的墨迹吹干,拿去工坊了。

    李纲一阵失笑,他无奈道:“山长你莫要说笑了,论书法之道,李某人远不如登善和伯施,真是想不明白你为何要老夫前来题字!”

    李泽轩摆手反驳道:“先生此言差矣,书法到了您几位的这种境界,何来谁好谁坏之说?顶多是各有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