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551部分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551部分

小说: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父,今年为什么还没下雪啊?”

    “安仁你盼着下雪作甚?”

    “下雪好玩儿啊!下雪了,安仁就可以滚雪球了!”

    “呵!安仁呐,你觉得下雪好玩,但那些穿不起衣服的穷人,一遇到下雪天就会被冻死啊!你现在还想不想要下雪啊?”

    “……啊?祖父,他们为什么会没有衣服穿啊?安仁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行不行?”

    “呵呵!你把衣服给他们穿了,那你怎么办?”

    “……安仁就躲在被子里不出去,就不会冻着了!”

    “哈哈哈!”

    靠近九号别院时,由于李泽轩耳力惊人,隔的老远就听到了这爷孙俩的对话,他的心中忍不住生出一丝温情,多么可爱懂事的孩子啊!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搞的这个暖唐基金会和暖冬行动真是太正确了,连一个孩子都有这种“大庇天下寒士”的志向,他这个身居高位的成年人若是有能力却仍然无动于衷的话,那岂不是白活了两世?

    “哈哈,小安仁你不用躲在被子里了,那些穷人现在有火烤,不会被冻死了!”

    李泽轩推开院门,对着院中那个萌萌的小正太笑道。

    “山长!”

    “哇!是小轩哥哥!”

    李纲起身惊讶地看了李泽轩一眼,李安仁却已经小跑着迎了上来。他跟李泽轩是见了好多次的,而且他爷爷老是在他面前夸李泽轩,让他对李泽轩这个大哥哥很有好感!

    “哈哈!小安仁,最近好久不见啊!”

    李泽轩笑呵呵地摸了摸李安仁的脑袋,然后看着李纲道:“李先生,你们吃过饭了没?”

    李纲笑呵呵地回道:“吃过了,吃过了!山长怎么有空惦记我这个老头子了?”

    李泽轩指了指身后的一马车管道,笑着道:“想着最近有些天寒,小子便带人过来给先生的别院装上暖气,这样到时候下雪了,先生跟小安仁就不会冷了!”

    …………………………………

    

第1065章 这个冬天不太冷(终)() 
“暖气?何为暖气?”

    云山九号别院,李纲看着李泽轩,一脸疑惑地问道。

    “呵呵,李先生,这暖气就是能使屋子里变得温暖如春的东西,相比于烧木炭,这东西提供的温暖更加舒服,也更加安全!等一会儿安装好后您便能感受到了!”

    李泽轩一面说着,一边招呼这庞非基带人进去给李纲装暖气,这帮人现在都有经验了,根本不需要他指挥就能搞定。

    “多谢山长!”

    李纲心中生出了些许感动,且不论这暖气到底好不好使,单凭李泽轩特地带人过来劳心又劳力的这份情谊,就值得他去感动。

    “小轩哥哥,这些铁管就能让家里暖和吗?可我摸上去明明是冰的啊!”

    李安仁先前听李泽轩说的神奇,便跑过去摸了摸暖气管,结果……

    李泽轩忍不住笑道:“哈哈!这东西现在当然是冰的了,安仁你等一会儿,等他们安装好后,再摸摸看,肯定不会是冷的了!”

    “噢!那我等一会儿再摸!”

    相比于占地极大的李府,云山这边的别院都算不上大,所以庞非基等人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李纲家的暖气给安装好了。

    李泽轩吩咐道:“点火!试试看漏不漏水!”

    “是,侯爷!”

    庞非基驾轻就熟地去给暖气锅炉点火,大约过了半刻钟,锅炉终于烧了起来,李泽轩带来的人连忙进屋四下检查管道,片刻后,确认所有的暖气管道都没问题后,李泽轩跟李纲说道:

    “李先生,已经弄好了!您以后只要吩咐下人过一段时间往锅炉里面放蜂窝煤,就能保证屋子里一直温暖!现在您跟安仁进去感受一下吧!”

    李纲虽然学了一辈子儒学,但在炎黄书院待了这么久,即便不精通工学,但耳濡目染之下,一些与工学相关的东西他还是稍微能看懂大概的,刚刚见庞非基他们安装暖气的过程,李纲就大致猜测到了暖气的运行原理,此时他笑着说道:

    “呵呵!山长这创意真是前无古人!老夫就代我家安仁,多谢山长费心了!”

    李纲客气地拱了拱手,说道。

    “李先生先别急着谢,咱进屋试试再说!”

    李泽轩伸出右手,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好好好!安仁,走!咱们进屋喽!”

    李纲这才拉着李安仁,朝屋内走去。

    他们刚刚在外面说闲话的那会儿工夫,屋里的暖气片便已经烧热了,虽然还不至于让屋子里面跟春天一样温暖,但走进来后还是能感觉到一股温热的空气扑面而来,显然屋内跟屋外是两个世界!

    “哇!祖父,这屋里面好暖和!”

    李安仁惊叫一声,兴奋道。

    “这东西见效太快了啊!”

    李纲心里也有些吃惊,他扭头看向李泽轩,脸上满是震惊。

    显然,他虽然大概猜测到了暖气的运行原理,但却没有料到暖气生效这么快!

    “呵呵!这过一会儿会更暖和!小子下午还有些其他要事,就先告辞了!这暖气后面若是有什么问题,先生你只管派人来跟我说一声~!”

    见这边一切稳妥后,李泽轩提出告辞,他下午还得去梅村给庄户们“送温暖”呢!

    “好!那山长慢走~!”

    李纲点头道。

    “小轩哥哥你喝杯热水再走吧?”

    李安仁这时竟然端着一杯冒着白烟的热水走了过来,李泽轩怕这孩子不小心烫着,连忙上前一把,接过茶盏,道:“安仁乖!你现在长大了,得照顾好你祖父,知道吗?”

    “嗯!安仁一定会的!”

    。…………………………………

    从云山下来,李泽轩先去了一趟工坊,取了几车的“温暖”,继续开启“送温暖”模式。

    而炎黄书院的学生们也没有闲着,第二大队的学生们自然不必说,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在赶着马车东奔西走,不同于李泽轩这种情况,他们从官府拿到的名单,上面的庄户都很少是住在一起的,送起来得跑好长的路,效率上自然就没李泽轩这样挨家挨户地送来得方便快捷!

    经历了一天多的努力,第一大队与官府接洽的也差不多了,李泰现在手上掌握了长安临近的二十多个县的贫困百姓名单,合计起来一共大约有将近两万多户!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李泰甚至收到了一些非长安周边的县衙递过来的“贫困户”名单,希望李泰能让基金会也能帮帮他们!

    李泰只能无奈地将那些名单先放到一边,他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长安城内以及长安周边的二十个县啊!

    按照第二大队现在的这个送“送温暖”速度,要想将名单上的贫困户全部给送完,少说也得一个月!而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二十天了,李泰是想在过年之前,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给送完,所以在下午的时候,他便带着第一大队的一百多人,也加入到了第二大队的行动,五百多个学生,便照着名单,又开始了“送温暖”之旅!

    李泰能这么干,主要还是因为李泽轩交给第一大队搜集名单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三天时间转眼即逝,加上最开始的那一天,学生们其实已经当了四天的“温暖使者”了。这四天里,他们“送温暖”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第一天是八百户,第二天一千二百户,第三天一千五百户,第四天就送了两千百户,四天累计下来,一共就是五千五百户!

    第五日清晨,学生们在教学楼前集合的时候,李泽轩看着这群孩子脸上虽然透露着疲惫,但眼睛里,却全是坚定与执着,他忍不住大声道:“我知道这四天下来你们都很辛苦,你们跋山涉水,你们顶着寒风,也有许多人脚底磨起了水泡,但直到现在,没有一个人退出,你们都是好样的!我李泽轩,为有你们这样一群学生,而倍感骄傲!

    还记得开学的时候我说过的话吗?我说过,炎黄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你们现在做到了,你们如今做的事情就是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长安城今年的冬天,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努力,才变得不太寒冷!”

    。………………………………

    第二更!

    本章完

    

第1066章 工学灵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原本是北宋朝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

    北宋神宗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后因其弟张晋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获罪,张载辞官回乡,在当地的崇寿院以讲学著书为生。

    (张载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为横渠书院)

    张载的这一思想名言,波澜壮阔,格局之大,被中国近代的哲学泰斗冯友兰尊称为“横渠四句”。

    纵观张载的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终身清贫,殁后贫无以殓,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范文正公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处,横渠先生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开拓了儒者担当新局面。

    历史总是公正的。那些视现世浮华为过眼烟云,心里装着天下苍生的人,尽管他们生前可能穷困潦倒,但在拂尽历史的尘埃后,他们身后就会耸立起一座万世尊荣的历史丰碑。这就是历史的逻辑!

    李泽轩虽然开创了工学,但其本身并不是全面反对儒学,对于一些非常有风骨的大儒,他是打心眼里敬佩的;对于儒学中的一些先进思想,他也是非常愿意接纳的。这不,张载的“横渠四句”不就被他拿来当做“校训”了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工学若想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灵魂,如果单靠纯粹的技术积累、堆砌,是不可能传承下去的。

    而一个新学派若想拥有完整的灵魂,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李泽轩前世不是专门研究哲学或者教育学的大牛,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去吸取其他学派的文化精髓,来充实工学。

    这也是他当初请李纲、颜思鲁等当世名儒、墨槐、墨凌薇等墨家领袖或精英来书院的目的之所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两句话就犹如两碗鲜美无比的心灵鸡汤一样,让学生们的灵魂,在一瞬之间得到了升华!

    顿时,他们身上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一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下山行善去了。

    李泽轩则是继续给封地的庄户们送温暖去了,现在只剩最后一个庄子了,他估计今天上午便能跑完。

    现在封地上的庄户们可以说是彻底成了李泽轩的“死忠粉”,走在外面若是听到有人说李泽轩的半句坏话,他们就能停下脚步与对方理论半天!

    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仁者无敌!

    第二天,在马周的安排下,李泽轩昨天早上跟学生们的那番讲话,经过马周的一番整理后,登上了《大唐日报》的头条,题目叫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安侯予炎黄书院全体师生之期许!

    新闻中有一段话这么写道:“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用理性认知来思考天地万物之理,此乃“为天地立心”!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贤者立志,须为“民吾同胞”来“立命”,令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方为圆成,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或少数君子安身立命,有如此气象乃是“为生民立命”!”

    最近这段时间里,《大唐日报》上出现了很多炎黄书院学生四处奔走、扶危济困的新闻,百姓们现在对炎黄书院那是好感爆棚,他们看到这篇头条新闻后,虽然不太明白马周写的那一堆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但总感觉很牛逼的样子!

    大概这就是不觉明历吧!

    但读书人看到这条新闻后,顿时就不淡定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好大的气魄!好广阔的胸襟!”

    国子监附近的一处三进宅院,孔颖达拿着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手腕都有些颤抖,他的面上除了震惊之外,还有一丝…后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人好大的口气!祖父,这话是谁说的?”

    孔颖达身旁一个少年,此刻抬头问道。

    “唉!”

    孔颖达长叹一口气,摇头不语!

    事到如今,多想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