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532部分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第532部分

小说: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西市、东市有人在卖豆芽?”

    长安城南,东郡公府。

    崔君绰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都凉了半截,此时,他算是彻底明白自己上了李泽轩的恶当啊!

    “是的,太公!他们应该都是城外的庄户,每个人所带的豆芽还不少!”

    崔家家仆躬身道。

    “庄户?庄户怎么可能会知道豆芽秘方?你有没有打听过他们是来自哪个庄子上的?”

    崔君绰脸色阴沉,崔家虽然有钱,但也不会不把豆芽这种暴利的生意不放在心上啊!而且目前的情况很明显就是他们崔家被李泽轩骗了,骗了整整三千贯!作为一个顶级的世家豪门,如何能忍?

    “小的好像看到一个是梅村的庄户,其余的就不知道了!”

    仆役回答道。

    今日刘掌柜从庄户们手中收购了两千多斤豆芽,再多的话,醉仙楼可“吃不下”了,所以剩下的庄户,要么是送到其他酒楼卖,要么就自己拿到西市、东市吆喝着卖。

    其他酒楼买到豆芽后,赶忙让自家后厨开始研究豆芽的做法,打算明天也开始加入到售卖豆芽菜的行列;长安城的百姓们见到卖豆芽的庄户后,一般也都会买两斤,回去了好让自家婆娘做着试试看。

    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去酒楼吃豆芽的人会大大减少,酒楼的豆芽菜售卖绝对不会再有往日醉仙楼那样的盛况。可以说,豆芽生意最火爆的阶段已经过去,剩下的就只剩下点“汤水”了,而汤里面的“肉”全被李泽轩给捞走了!

    “砰~!”

    “梅村,梅村!该死!竖子好狠!竟然使出鱼死网破的招数,气煞老夫!”

    崔君绰一听梅村,顿时明白了过来,他将桌上的茶盏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愤怒道。

    …………………………………

    “鱼死网破?不不不!外祖父,您可能误会了,孙儿这不叫鱼死网破,而是应该叫做急流勇退!”

    永乐坊,李府西院。

    叶国重听闻韩家庄、梅村、刘家庄等几个庄子的庄户今日在东、西两市开始卖豆芽后,心中下意识地就觉得李泽轩是在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来报复崔家的窃密行为,最后鱼死网破,两家都赚不到钱了!于是,他来到西院,想要问问李泽轩究竟是怎么想的。

    李泽轩闻言,却失笑道。

    “什么急流勇退?我看你小子就是嘴硬!唉!你们年轻人就是年轻气盛,容易意气用事啊!”

    叶国重摇头叹道。

    李泽轩只好耐心解释道:“外祖父,您仔细想想,这自从醉仙楼第一天卖豆芽起,咱府上一共挣了两千多贯钱!再加上崔家那些窃密者给我们送来的八千贯,加起来就是上万贯!

    小小的豆芽,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带来上万贯的收益,外祖父您真觉得亏吗?先前孙儿已经说过,就算府上的下人不泄露秘方,外面的人在一两个月内,肯定也能摸索出发豆芽的方法!到那个时候,咱们加起来也未必能挣到一万贯!

    如今我们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豆芽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而且还清理了府上不忠诚的下人,这无论怎么看,孙儿都没有吃亏啊!”

    叶国重听得暗自点头,末了,他哈哈笑道:“哈哈!你可真是个鬼灵精!崔家那些人招惹到你,算是倒了八辈子霉喽~!”

    说罢,他舒心一笑,自顾自地转身离开了。

    院门处,李老爹一脸恍然,他拍了拍胸脯,趁叶国重没走过来前,连忙离开了!

    他也是听到消息,想过来问问自家儿子到底是咋想的,结果走到院门口发现叶国重也在,他便止住了步子站在院门口偷听。

    别看叶国重对李泽轩和眉善目的,那是因为隔代效应,外公一般都比较疼外孙,但对于他这个女婿嘛,不训斥就算好的了……

    “这臭小子,现在做事都喜欢瞒着他老子了,害的老夫白担心一场……”

    李京墨喃喃道。

    虽然言语中有斥责,可这语气嘛,怎么听怎么像是在为自家儿子变得成熟了而高兴呢?

    …………………………………

    鱼死网破也好,急流勇退也罢,不过是一笔万把贯钱的“小生意”而已,李泽轩没怎么放在心上,他一直在意的是他的“科技树”长得怎么样了!

    午后,李泽轩离开长安,去了梅村的奇趣阁工坊,入眼所见便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坊内人来人往,西面的院落里已经搭起了架子,地上铺了不少管道,管道的正中央有一个底炉的雏形,福伯正跟一群工匠在比划着什么,李泽轩站在远处,也没去打扰。

    没过一会儿,福伯交待完事情,便朝李泽轩走了过来。

    “少爷,您来了?”

    “嗯!福伯,这进度还不错啊!估计再有不到一个月,炼铁厂就能开始炼铁了吧?”

    李泽轩扫了一眼四周,满意道。

    “呵呵!差不多吧!咱们工坊这边本来就有不少经验丰富的铁匠,这铁炉的建造只会快不会慢!现在就看小斌那边合适能将少爷先前所说的白土矿给运回来了!”

    ……………………………

    二合一!

    本章完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煤!() 
“小斌那边还没消息吗~?”

    奇趣阁新工坊。

    李泽轩看向福伯问道。

    说起来他这个当东家的可一点都不负责任,数日前,他将炼铁厂的图纸交给福伯后,基本上就再也没怎么过问了,倒不是因为他懒,而是最近长安那边因为豆芽和府内奸细的事情,牵扯了他很大一部分精力。

    “少爷,那小子前两天倒是托人传信回来了,说是已经在朔州找到了少爷您要的白土矿,这两天他应该就会送一批回来!”

    福伯笑着答道。

    他先前收到福斌传回来的消息,倒是想跟李泽轩禀告来着,但长安城最近的风风雨雨他也听说了,便打消了这念头,等李泽轩有空了再告知。

    李泽轩闻言心中一喜,暗暗庆幸自己的记忆果然没有出错,只不过就是有些对不起他的老同学了,提前一千多年就把人家家里的矿给挖了!

    “就当是为了延续华夏民族在世界上的辉煌了,老同学你们家奉献出的铝矿是很有意义的!”

    李泽轩在心里嘀咕了一声,然后跟福伯道:“嗯,等朔州那边的白土矿运回来之后,这边就开始烧制我先前与福伯你说的那种耐火水泥!有什么问题,随时派人来叫我!”

    所谓的耐火水泥,按组成不同可分为铝酸盐耐火水泥、低钙铝酸盐耐火水泥、钙镁铝酸盐水泥和白云石耐火水泥等。现阶段条件最容易烧制的就是铝酸盐水泥,它主要是以铝矾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煅烧制得的以铝酸钙为主要成分、氧化铝含量约50%的熟料,再磨制成水硬性胶凝材料即为耐火水泥。

    耐火水泥的耐火温度一般都在一千五百八十摄氏度以上,所以在现代社会,耐火水泥经常被用于某些高温窑炉作为耐火内衬以及某些长期受大气和雨水侵蚀作用的高温工程。

    福伯点头应道:“没问题~!”

    在先前找李泽轩拿图纸的时候,李泽轩就已经将耐火水泥的配方以及制作方法跟他说了,工坊现在早已非同往日,有了很多的技术积累,所以福伯心里觉得烧制出耐火水泥应该没什么难度!

    李泽轩从怀里掏出两张图纸,递给了福伯,说道:“福伯,我最近想做两样东西,一个是炉子,还有一个是模具,构造都不是很复杂,您直接让下面的工匠抽时间帮我锻造两个出来就行!”

    福伯狐疑地接过,大致瞅了一眼,他便明白李泽轩要造的东西大致长什么样了,他忍不住问道:“少爷,这炉子倒是很精巧,尤其是这东西的通风性能,比我们现在用的炉子都要好!只是这模具,用这模具做出的东西,岂不是跟马蜂窝一样到处都是窟窿?少爷究竟想用它来干嘛~?”

    李泽轩笑着道:“福伯您觉得用它来给煤粉塑形如何~?”

    他给福伯所提供的这种制煤模具就是现代的那种连杆冲压型手工蜂窝煤模具。这东西可能很多城里的孩子没见过,但前世的李泽轩不仅见过,而且还用过。他小时候家里穷,他老爹为了供他跟他几个姐姐读书,各种挣钱的路子都尝试过,种地这条路子自不必说,其余的路子包括打渔、卖鱼干、帮别人盖房子、甚至农闲的时候,还去街头卖过艺。

    他六岁那年,他老爹不知道从哪儿买来了两大卡车原煤煤块儿,就是那种足球大小的煤块,估计是从煤矿里面刚挖出来的。之后,他们家便开始走上了依靠制作蜂窝煤挣钱的路子。

    他那时候还算懂事,每天放学都会帮父母做蜂窝煤。农村的娃可没那么娇气,那种手工蜂窝煤模具都快赶上他的身高了,但他那时候也知道家里穷呀,不干活可能就连学都没得上了,所以尽管手都磨起泡了,他还一直坚持着干。

    后来,做了两年的蜂窝煤后,他们家便没再继续做了,因为手工的效率太低,挣不到多少钱。

    但也正因为有那一番经历,所以李泽轩对于手工蜂窝煤模具有着刻骨铭心的熟悉,甚至闭着眼睛都能画得出来。

    这玩意儿说的简单些,是有点跟没针头的注射器原理类似,磨碎的煤块混着黄泥“塞进”模具,夯实,然后由“活塞”推出、晾干成型。

    只不过蜂窝煤模具推杆末端的那个“活塞”,跟注射器的活塞,在结构上可大不相同。它的“活塞”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十二个左右的等直径、等高的铁柱,另一部分则是一个带有跟铁柱的数目、直径、分布位置相同的铁片。

    带孔的铁片嵌套在铁柱上,而推拉连杆是与铁片连接的,这样一来,“煤泥塞入”模具时,会让铁片带着连杆一起向上运动,而且由于圆形铁柱的存在,会使“煤泥”内出现一个个通孔,最后通过连杆推出模具内的“煤泥”时,就能得到蜂窝形状的煤块!

    原理真的很简单!

    福伯在工程方面也算个行家,他闻言眉头一皱,想了想,最终摇头道:“老夫明白少爷是想将煤球的形状弄成蜂窝形状,从而使煤块更加容易燃烧!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办法!可是少爷有没有想过,煤块即便磨成煤粉,它们相互之间没有黏性,粘在一起很难粘牢啊~!”

    李泽轩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福伯好眼力!呵呵!这煤粉的确如您所说,不带任何黏性,但是我们可以向里面添加一些有黏性的东西,促使它粘连啊!这样一来,便能造出蜂窝形状的煤块!再配合着另一张纸上的炉子,福伯您看以后咱们烧水是不是会特别方便~?”

    福伯忍不住一怔,他这才明白李泽轩交给他的两张图纸竟然是互相配合着用的,他在脑海中想了想,片刻过后,他一脸叹服地说道:“少爷真是大才!这般奇思妙想,老夫纵然再年轻四十岁,恐怕也是不及万一~!”

    ………………………………

    第一更!

    本章完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采访!() 
其实若不是福斌上次在宜芳县碰巧发现了煤矿,李泽轩是不会想到搞蜂窝煤的。

    最起码短时间内他不会搞!

    但如今他家里有一个大煤矿,总不能只取里面的炭,而不要里面的煤吧?那得多浪费!

    要知道煤矿中煤的含量是占绝大多数的,那种能直接用来少的炭还是比较少的。

    本着浪费是极大犯罪的原则,李泽轩才打算捣鼓出现代那种带有炉膛的煤炉以及蜂窝煤球!

    在现代,1950年10月1日,郭文德家庭工业社成立,生产郭文德研制出的新型燃料蜂窝状大煤球。1956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郭文德创办的大煤球加工工业社也从个体经营转变为国营,蜂窝煤自此开始风靡全国!

    在当年的资料中有记载,烧普通煤块一天要抖灰、添煤好几次,而烧蜂窝煤不需要天天生火,又不需要常通火、抖灰,于是黑烟滚滚炉灰飞扬的恼人现象就完全没有了。

    一个五六口人的家庭,每月烧普通煤块一般需要三百多斤,而烧蜂窝煤则只需要两百多斤,还省了引煤的木材。首都1958年上半年推广蜂窝煤的结果是,仅城区和部分郊区的不完全统计,就节约了木柴七千多吨,节约了煤七万多吨!

    所以仅仅从节约资源方面来讲,李泽轩也觉得很有必要将蜂窝煤给弄出来!

    虽说这个时代对于矿产资源的消耗远不及现代,但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啊!总得为后代们留点资源不是?其实主要还是李泽轩仍然挂念着他前世的父母家人,他不想一千多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