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征战狂徒 >

第29部分

汉末征战狂徒-第29部分

小说: 汉末征战狂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左丰传完圣旨后在杨辰的安排下住了两天,每顿饭杨辰都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临走的时候还送了大笔的钱财。

    这件事情杨辰的心里表面上不说什么,送银子还是不情愿的,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

    如今宦官势大,随便在刘宏身边说两句话刘宏就记在了心里,历史上张飞鞭打督邮的事情杨辰还是知道的,还有讨伐黄巾的时候卢植就是没有给这个左丰一点好处,职位说罢免就被罢免了杨辰可不想这样无缘无故的丢了官。

    送走了左丰,杨辰很快就派出十几对人马把消息传到了雁门郡各个县城之中。

    关于把张辽分派到汪陶县的事情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其中张辽还要求亲自给老将军说一下事情的缘由。

    这一番忙活足足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同时有了老将军的支持,自己杨辰已经彻底掌握了广武的驻军,他已经把雁门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在这边陲,掌握了军队才是掌握了一切。

    雪,已经下了好几天了,断断续续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北方大地上一眼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寒风肆虐,显得荒凉了许多。

    因为有火炉的缘故,出现冻死的人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只要不懒,在秋季随便弄着煤球储存起来就能熬过这个冬季。

    上任了雁门太守,不过杨辰并没有在广武多停留,他还是回到了阴馆,毕竟广武现在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城墙坚固程度,亦或者说人口都没有阴馆多。

    此时杨辰的府上,一个房间里的火炉烧的正旺,散发着暖洋洋的热气,火炉上小瓦罐里的水沸腾着,冒出乳白色的雾气。

    杨辰坐在床榻上抱着蔡琰,这时候的蔡琰肚子明显大了些许,他轻生的嘱咐道:“琰儿,以后你就不要在干什么活了,就连在屋子里做饭也不行,要是累着我们的小宝贝可就不好了。”

    “没事的,等我们的孩子再长大些就算让琰儿为夫君做饭就做不成了!”

    “不行,这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好!”

    外面的天寒地冻,始终抵不住屋内温情的话语,同时也让两人在这个冬天好过了不少。

第55章闷声发展() 
冬去春来,让人不知不觉已经步入了一八三年,距离黄巾起义只剩下一年的时间。

    这个冬天,让杨辰足够了解了雁门个县的情况,尽管不太顺利,还是让他清理了郡内军中一些反抗势力,利用冬天的严寒,好好的锻炼了郡内两万多将士的体魄。

    初春的时候,蔡琰的肚子又大了许多,杨辰处理郡内事物的时间也短了不少,他每天都抽出很多时间陪陪蔡琰。

    雁门郡内多山,却胜在地缘辽阔,足够养活更多的人,这时已经临近春耕,杨辰把郡内的政务全权交给贾诩处理,不过贾诩并没有让杨辰失望,贾诩很快便把春耕事宜处理完,还最大程度的开了不少荒地。

    夏天,距离蔡琰生产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这也并没有放缓杨辰的计划,这个夏天,杨辰交给典韦三千将士扫荡匈奴,也有了巨大的收获,同时距离雁门的匈奴部落也迅速的迁移到草原内部,另外被匈奴占领的北方四郡也因为典韦惶惶不可终日。

    并且在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蔡琰给杨辰生了一个而已,杨辰取名杨信,这一年再也没有匈奴南下,一家人生活的甜蜜温馨。

    不知不觉又临冬季,想到明年就将发生黄巾起义,杨辰这时候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一年中杨辰在食盐中获取的不少利润都用在百姓和军队里面,其中打造铁质盔甲足有五万套,长枪八万杆,大刀也有四万把,另外典韦的虎卫营也扩充到了三千。

    装备这三千人可是足足消耗了装备三万军队的物资。

    加厚的铠甲,重量级的大刀,最消耗钱粮的是这三千人的饭食顿顿有肉,在这和随时都有可能饿死冻死的东汉末年可是了不得的。

    同样杨辰也加固了雁门各县的城池,把各县内破败的房屋也修容了一下,同样也招收了不少流民。

    现在大汉百姓对并州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还认为并州贫瘠荒凉,异族时不时的入侵,只是这样的情况在杨辰上任雁门太守的时候已经转变了。

    在这个时候杨辰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特意写信给蔡邕,向蔡邕要求运几百本书卷到雁门来,美名其曰是为了给他外孙学习之用。

    蔡邕收到书信后一阵气结,杨信现在一岁都没有就启蒙,骗鬼去把,肯定是杨辰找的借口,然而蔡邕还是答应了杨辰的无理要求。

    蔡邕送来的书简一到,杨辰就马上命令贾诩大肆招收十到十二三岁只间流民的孩童,特别需要聪明的,只要被杨辰招收,杨辰安排住所并保证其父母家人衣食无忧。

    消息一发出去,应者如云,一时间并州周边的流民形成一股潮流向雁门方向赶去。

    然而在几千孩童之中,通过杨辰考核的人数也紧紧有二百来人。

    一时间招来这么多流民也是杨辰始料未及的。

    这一天,杨辰正为了此时而发愁,只好找贾诩想想办法了。

    对于处理政务,并不是杨辰擅长的,因为前世的时候杨辰虽然是一个特种兵,不过也只是高中毕业而已。

    县衙内的屋子里,屋门紧闭,一座火炉旁,杨辰、贾诩分坐两边,刚开始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品茶,一会儿功夫后杨辰才问道。

    “文和,现在来我雁门的流民已经太多了,就连淘汰下来的几千孩子已经无处安置,你可有什么办法解决眼前的事?”

    贾诩沉默不语,他喝了一口茶水,幽幽的说道:“如今天下流民四起,百姓大多不可度日,若出变故,不知大人志向如何?”

    “这、若出变故当保百姓,救黎民!”杨辰猛然说道。

    杨辰这时候瞬间想到这是贾诩的考验,以贾诩的智商,杨辰知道他有没有说实话贾诩一眼就能看穿,更何况贾诩的性格也会考虑很多。

    果然,贾诩听到杨辰的话后并没有马上再问什么,这时候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杨辰,这时候他不再打算在杨辰底下混日子了,大汉现在的样子已经是时日不多了,他需要找一位明主辅佐,不是为了成就一番功业,而是能够在接下来的乱世中活下来。

    “若从此天下战乱大人该当如何?”

    说到这里,杨辰虽然已经做好了争霸天下的准备,他还是没有把话说的那么满。

    “以后如果战乱四起,自当先保一地平安,然后挥军荡平四方!”

    良久。

    “主公在上,受贾诩一拜!”

    贾诩这时候终于改口叫道,并深深向杨辰躬下身子。

    “文和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杨辰赶忙上去把贾诩扶起来。

    “文和,天下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该当如何?我们要去什么地方发展?”杨辰问道,这也是杨辰一直思考的问题。

    贾诩也许早就考虑到了这些,他不紧不慢的说道:“主公在并州几郡颇有威望,自当留在并州,况且以主公的实力再发展几年当夺下河套地区,这样以来我们就粮草丰足。”

    “并州东有太行山脉阻隔,北有匈奴,南可下洛阳,西能进三辅,占据了良好的地势,只要我们派兵把守几个关口不出意外就可挡住敌兵进犯,主公应当取三辅,凭借西凉骑兵则可横行天下!”

    杨辰着眼中异彩连连,有贾诩在大局上把控,杨辰对于争霸天下更加有信心了。

    “好,好,文和之才当有无双国士之称。”杨辰笑着说道。

    “不敢当,天下之大奇人异士多不胜数。”

    …………

    这一天,杨辰和贾诩谈论了良久才结束,并且贾诩也给杨辰想出了这次问题的办法,那些淘汰下去的少年也被贾诩提议集中训练作为以后的情报系统遍布全国。

    贾诩能够预料到以后将有战乱发生,杨辰可是知道黄巾起义可是近在眼前了,由于有事务在身,杨辰并没有时间去拜访那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贤才,这让杨辰心中还是有多多少少的失落。

    同样,借着这次机会,杨辰也终于可以南下了。

    冬天,就在杨辰紧锣密鼓的应对黄巾起义中缓缓的进入到了春天。

第56章黄巾乱起() 
时间不会因为什么而停留,一八三年对于杨辰来说相对平静的有了,迎来了对他来说是机遇又是考验的一八四年。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诛连千余人被杀,真正的太平道由于收到消息并迅速的撤离,只搜捕到了少数有关的百姓被抓捕,这个时候百姓流民陷入了恐慌。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

    张角谋反事件一出,一时间震动朝野,虽然大多数世族都暗中与太平道合作,马元义还是在灵帝的惊恐加震怒下车裂。

    谋反被告发,张角不得不加快了计划。

    四月初,张角在冀州巨鹿率先起义,号称苍天已死、黄天当力,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道由张角创立,在八年的时间里通过符水治病,不断的蛊惑百姓信奉太平道,同时也因为朝廷苛捐杂碎甚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稍有小病便有性命之危,太平道迅速的在大汉朝传播,百姓多有信奉。

    太平道教众被张角分布大小三十六方,大者人数过万小者五六千之数,多有当地地痞流氓、偷鸡盗狗之辈,一时间纷纷起义。

    因为太平道起义军头戴黄巾,所以也称为黄巾军。

    黄巾军起义迅速攻城夺县,欺凌村镇,他们开始没有武器,没有粮食,通过丧心病狂的解决百姓,而活不下去的百姓流民被迫跟随,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充到百万之众。

    从四月初到六月末,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眼看着黄巾起义军如滚雪球一样增多,并且迅速占领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半数城池,同时临近洛阳的宛城也被黄巾渠帅张曼城贡陷。

    刘宏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任命大舅子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

    然后又命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刘宏无奈之下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另一方面,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

    而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刚刚抵达颖川的皇甫嵩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被颖川一带的黄巾渠帅波才击败,只能困守长社城中等待救援。

    并州、雁门郡,从黄巾起义的开始杨辰就一直密切的关注着这场战争。

    阴馆县衙内,也可以说太守。内。

    “文和,现在皇帝陛下已经征召各路将军,豪强自行抗击黄巾,是时候建功立业了!”杨辰拿着从洛阳传来的诏书,一脸喜色的对贾诩说道。

    贾诩抚着胡须轻笑:“是啊,这也是主公你增强实力的时候,名扬天下的时候。如今大汉的俊才多为世家大族把持,主公你只有名扬天下才有可能征召他们,不过天下寒门子弟的人才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才是主公你身后的坚实力量,世家大族教授子弟多是先家族后国家,到了重要的时候不一定可靠。”

    “那依文和只见我应该带多少兵力南下?”

    “主公带领三千铁骑南下即刻,这样的兵力不多不少,也可避免与皇甫将军或者卢植将军相会是被安排攻城,最重要的是骑兵擅长长途奔袭,这样以来主公立功能更多。”

    “好,明天我自当领铁骑三千南下,顺便把张辽也调回阴馆守护雁门,典韦也跟着我南下,雁门诸多事物就依靠文和了!”

    “多谢主公信任,贾诩定会为主公守好雁门!”

    ………………

    杨辰和贾诩商议了诸多细节第二天一早点齐三千铁骑便南下了。

    一路南下杨辰不敢停留,过新兴、太原、上党,很快便到了洛阳地界,这时候皇甫嵩被围长社的消息也传到了杨辰的耳中,本来想要去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