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93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93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朔这一手玩得漂亮,打一棒子再给颗枣,登时将刘勃勃收拾的服服帖帖。

    尤其听到连拓跋遵也由他处置时,刘勃勃不但爽快地向段业道歉,还乐呵呵地被侍卫押了下去。

第155章 收复五原() 
公元390年,十一月底,王镇恶、李暠统九千步骑出征。

    大军由饮汗城出发,沿贺兰山东侧北上,先横扫西套平原,又经申屠泽西侧,一举杀向后套平原。

    这条路线原本是前汉时,匈奴人入寇北地、萧关时所走。

    据史书记载:文帝十四年冬季,匈奴又大举入寇。

    骑兵共有十四万众,入朝那,越萧关,杀毙北地都尉孙卬,又分兵入烧回中宫。

    前锋径达雍县、甘泉等处,警报连达京师。

    汉文帝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卒十万,出屯渭北,保护长安。

    如今被河西军用来收复后套,经屠申泽时,王镇恶、李暠还曾看到几座遗弃城池,那都是当年秦汉为戍边时所建筑。

    越过申屠泽,大军一路沿狼山南麓疾进,渡过黄河,直袭临河古城。

    说起临河古城,也算是历史悠久。

    史书上最早出现关于临河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

    赵武灵王君临河套,设立“九原郡”。

    当时的临河属于赵国九原郡的西部地带。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

    时任车骑将军的名将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

    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并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

    朔方郡下辖十个县,其中就包括临河。

    可惜后来,朔方、五原等边郡相继被遗弃,逐渐又被匈奴人控制。

    最近一年内朔方再次易主,刘卫辰被杀后,拓跋珪派人占据此城。

    “玄盛,只要顺利拿下临河,整个后套平原将唾手可得。”

    李暠来到王镇恶身边,指着临河城,低声询问:“左司马可有破城良策?”

    “听说玄盛有勇有谋,不知可有胆量亲自袭城?”

    “这有何不敢?请左司马吩咐,末将愿听凭安排。”

    “好,有玄盛在,何愁临河不破?”

    “区区一座残破城池,驻军不过千人,只需一个攻其不备足矣!”

    “等下天黑以后,请玄盛带精锐悄悄潜入城内,只要把城门打开,敌人不足为虑。”

    当夜,李暠从军中选出三百精锐,换上黑色披风,一路悄悄进抵临河城下。

    几名善于攀爬的士卒成功爬上城头,解决掉守夜哨兵后放下绳梯,将剩余士卒一一接应上城墙。

    当李暠带着河西士卒从天而降时,守军却还躲在暖和被窝里睡大觉。

    因此没费什么功夫,李暠轻轻松松打开了城门。

    此刻王镇恶正骑在马上,神情紧张地望着临河城。

    正当他等得不耐烦时,原本紧闭的城门忽然缓缓被打开。

    王镇恶见状大喜,夺门行动成功了!

    “快,快!杀进城去!”王镇恶兴奋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

    万余骑兵呼啸着冲入了临河城,战至天亮,城内一千守军,几乎全军覆没,逃走者寥寥。

    城内短暂响起的厮杀声很快惊醒了其他人,原铁弗人神情紧张地看着河西人,在不知其底细的情况下,不敢过于亲近。

    直到王镇恶、李暠打出刘勃勃名号,那些铁弗部登时热情起来,不但有头人首领主动送上牛羊等物资,还有人协助河西军收复整个朔方郡即后套平原。

    夺取临河城后,经商议王、李两人打算分开行动。

    随后大军一分为二,其一李暠领步骑六千南下,经乌拉山西端,杀入前汉五原郡故地。

    其二王镇恶则带着胡汉混编的六千铁骑,渡过黄河北道,绕过乌梁素海,准备经汉石门障偷袭九原城(今包头市西)。

    两路大军一正一奇,李暠大张旗鼓吸引敌军注意,而王镇恶则隐蔽秘行。

    不得不说,人一旦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生活在五原郡的贺兰部落,得知李暠进犯,在各部首领集结起兵马,西进迎敌,全然忘了北边尚有一座要塞——石门障。

    在九原城西北,有一条南北横断阴山山脉的河谷,是为石门水(今昆都仑河),它是河套内仅次于黄河的第二大河。

    河谷最宽处一百八十丈(约六百米),最窄处不到三十丈,全长约二十公里,是一条可行车马的通道,汉称稒阳道,是沟通前、后套平原的重要通道之一。

    而石门障正当稒阳道要害之处,只要守住石门障,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稒阳道。

    只可惜贺兰部落乃游牧民族,不怎么重视要塞、城池,结果白白便宜了王镇恶。

    穿过稒阳道,大军正式进入贺兰部落地盘,从这一刻起,大军才算真正遇上敌人。

    王镇恶趁着贺兰主力西进期间,亲率六千铁骑忽然出现在九原城,并轻易攻破城池。

    烧杀掳掠一番后大军又一次西进,与李暠前后夹击大败贺兰部。

    最终李暠、王镇恶两人不但成功收复朔方、五原两郡,还一举袭杀无数鲜卑人,尤其鲜卑贺兰部更是损失惨重,部众溃散无数。

    ……

    在北上偏师连战连捷时,西进主力同样不甘示弱,已取得了朔方大捷。

    “哈哈,主公,大胜啊!俘虏了近两万鲜卑人!”看着黑压压一片俘虏,崔浩大为高兴。

    “是呀,这一战总算打疼了鲜卑人,至少可保朔方数年无忧。”

    “接下来都护府须尽快在朔方完成设州立郡,敢请伯渊暂代刺史之职。”

    “固所愿,不敢请耳!”

    这本是之前两人商量好的事,因此崔浩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

    任命崔浩担任朔方刺史,是卫朔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朔方不像河西,不但治下民众多为胡族,且东临北魏、东南接西燕、南靠后秦、西南近西秦,可以说四面皆敌。

    唯有崔浩这般文武双全,又手段高强者坐镇,才能保证地方稳定。

    “朔方刺史部成立后,朔希望伯渊将整修秦直道当成首要工程完成。”

    “整修秦直道?嗯,不错,既可以拉动经济发展,还能加强官府对地方上控制。”

    “正是如此,数百年来河套之地几经失去,最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导致中原对河套控制力度不够。”

    “河套之地乃天府之国,既然已入河西之手,断不容再有任何闪失。”

    听到卫朔感叹,崔浩亦微微颔首道:“据有这片草场,河西将有取之不尽的战马。”

    “是呀,也不知此时镇恶北上是否顺利?”

    “主公无需担心北上大军,虽说从陇西高原至后套平原,有上千里距离,但沿途所过皆为铁弗部部落,有刘勃勃名号在,当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若不能肃清黄河北岸诸胡部落,河西很难以黄河为防线,完整据有整个河南地。”

    “只有将后套控制在手,河西军才能沿乌拉山一线布防,以大大减轻黄河一线压力。”

    对于卫朔的担忧,崔浩十分理解,看看刘卫辰遭遇就能看出后套平原的重要性。有后套平原在手,河西军将对东边盘踞前套的北魏实施牵制,使其不能一心威胁朔方。

第156章 巡视河套() 
公元390年,十一月底,朔方大捷之后,朔州刺史崔浩、都督段业、大将王仲德,连同六千步骑进驻代来城,开始履行刺史府、都督府职责。

    安置好朔州事宜,卫朔则在康龙、沮渠男成陪同下,北上巡视河套。

    这是自汉末丢失朔方郡后,汉军首次大规模出巡塞外。

    借着河西军击破数万北魏铁骑之威名,使此次出巡声势极为浩大。

    沿途各部首领纷纷献上宝马、美女以示臣服。

    卫朔出巡朔方,一方面是为了震慑朔方诸胡,另一方面是为了考察秦直道。

    当年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修筑了一条军事交通大道即秦直道。

    直道的开凿工程十分浩繁,南起云阳林光宫,北至塞上九原郡,全长一千八百里。

    这是当时由秦国都城——咸阳,直通北方河套最为便捷之路。

    秦军从林光宫(今淳化)屯兵地出发,沿途经秦直道北上,只需三天三夜,就可直达阴山脚下。

    秦始皇下令修筑直道和建造长城,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了一个既能直接阻挡匈奴南下,又能为前线输送军需后备品和武力的防御整体。

    此后数十年内,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且先不提秦始皇如何不恤民力,总之秦直道建成后,大大加强了中原王朝对河套的掌控力度。

    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军事行动中,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是有了这条秦直道,汉王朝的大军才会突然出现在匈奴骑兵面前,让他们措手不及。

    公元前127年,汉骠骑大将军卫青兵分几路,齐头并进,重创匈奴,从此解除匈奴对北部边界的威胁。

    汉武帝刘彻也曾多次沿直道北击匈奴,巡视朔方,炫耀武力。

    数百年来,秦直道虽历经风雨,但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

    多处坚硬的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跨河引桥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

    卫朔一行从今鄂尔多斯市出发,沿秦直道一路北上,直达今达拉特旗,这段直道全长约一百六十公里。

    纵观鄂尔多斯地貌,以及秦直道走向不难发现,秦直道路线显然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

    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带,再往东一些,就是高丘陵的大沟地带,而再往西一些,就是沼泽地带了,在洪水季节路很有可能被冲垮。

    哪怕以现代技术而言,也是一项浩大工程。

    真不知当时仅仅依靠刚发明不久的罗盘定位技术,秦人如何就具备了在如此辽阔地域内的大地测绘技能。

    即便是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支持,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在一个无论是地理方位,还是地质条件都十分陌生的区域内,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是绝难想象的。

    行走在秦直道上,卫朔不住地为这条古代工程送上赞美之言。

    他深知有了这条现有交通,今后河西无需大动干戈,就可轻易掌控朔方。

    ……

    十二月初十,卫朔一行抵达黄河南岸,再往北过了大河就是汉稒阳县。

    稒阳县原是西汉五原郡(秦九原郡)下辖县之一,后来被拓跋鲜卑占据,直到今天才被河西收复。

    得知大都护北上巡视河套平原,王镇恶、李暠两人早早南下稒阳县迎接。

    与之同行者,尚有数十名朔方诸胡部落首领。

    “臣王镇恶、末将李暠奉命北上经营河套,幸赖主上威名、三军将士用命,今已成功收复前汉五原故地,并收降胡虏近十数万之众。”

    “按照河西惯例,部落中头人、首领、贵族已被统统杀掉,将其草场以均田制名义授予那些普通牧民。”

    “臣等幸不辱使命,特来向主公复命。”

    “好,两位果然不负在下所望!”卫朔十分兴奋,上前一把搀起王镇恶、李暠。

    他当然有理由高兴,北上偏师战果完全超乎他想象,不但收复了后套平原这个既定目标,还额外拿下了五原郡(前套平原西部即今包头一带),真是意外之喜。

    “主公,前面就是九原城,原是秦九原郡、汉五原郡治所,如今已被河西收复。”

    “嗯,本地胡虏都还老实吧?”

    “哼,不老实的都被臣以附逆北魏之名斩杀,剩下的自然都是老实的。”

    王镇恶一边走一边小声给卫朔介绍道:“眼下通过均田制,已成功隔断胡族首领对普通牧民控制,臣相信再实施几年汉化教育,这里将成为抵御草原民族南下的北部屏障。”

    “此次能顺利收复五原郡,左司马与玄盛功不可没。”卫朔对王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