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7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7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老夫念在你是为了长远考虑便不责罚你了,但日后须谨记,对逆贼决不能屈服。”

    随着这一番话说下来,大厅内的气氛,似乎不再如刚才那样紧张了,卫朔、杨翰二人的心好像渐渐走到了一起,讨论还没到尾声,但结论似乎也快了。

    卫朔对未来的谋划,让杨翰心动了。

    最终他拉着卫朔的手语重心长道:“直元,你是个做大事的人,日后但请放手去做,老夫做你的后盾。另外,此次跟吕光部交涉一事全权交予你负责,希望你不要让老夫失望。”

    “请大人放心,属下定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不过在这之前,大人应尽快将高昌战备抓起来,只有我等有一战之力,敌人才会认真考虑和谈。”

    至此,卫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半,接下来就要看他能不能为高昌争取到较好的投诚条件。

第11章 全权特使() 
ps:新书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另,合同已经寄出,请大家放心收藏!

    在卫朔还在努力争取说服杨翰时,吕光大军主力顺利进抵焉耆,前锋游骑业已出现在高昌附近。

    吕光命大军暂时驻扎在焉耆,随后召集麾下文武商讨军情,众人围绕着如何进军展开了激烈争论。

    “诸位,我等不日将兵临高昌,当如何尽快拿下此要地,请大家畅所欲言。”

    “将军,不若大军连夜进击,打高昌一个措手不及?”大将彭晃建议道。

    将军康盛摇摇头道:“不可托大,万一梁熙在高昌屯有重兵,再加上杨翰绝非易于之辈,到时久攻不下大军困顿于坚城之下,将后患无穷啊。”

    “关键眼下我军既无后路,又无强援,经不起一场败仗,故万事都要小心谨慎。”

    吕光闻言微微颔首,赞同康盛的看法,如今大军孤悬在外,没有城池可为依托,虽然兵多将广,但众人一开始并不非是他心腹,只是朝廷突然崩溃,众人不得已依附在他麾下。

    在这种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吕光深知大军只能不断取胜,没有任何打败仗的资本。

    众人正在商议时,外面侍卫来报:“高昌派使者卫朔求见。”

    吕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强抑住内心激动道:“请,快请进来!”

    左手边杜进亦满脸兴奋道:“都督,杨翰那老小子居然会派使者来,这可是咱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啊!说不定事情有转机,我军有可能兵不血刃拿下高昌。”

    “杜将军的意思是说,杨翰有可能投降我军?”

    “我看十有八九会如此,不然以杨翰之忠心怎么可能派使者过来?派点儿兵马来倒还差不多。”

    彭晃笑道:“都督,杜将军,说不定杨翰老匹夫被咱们十万大军吓怕了!”

    吕光眉头一皱,呵斥道:“少胡言!杨翰此人忠勇豪迈,岂是轻易被吓怕之人?”

    此时杜进忍不住喃喃自语:“投降,投降……若高昌真不战而降,那可真是太好了。”

    “杜将军,待会儿使者进来某不开口,先隐于众人之间,一切交暂由将军处置。”

    “谨遵都督将令!”

    少倾,卫朔在众人注视下昂首走入大帐,其四下一瞧,发现两侧站满了人,唯中间主位上空着,暗道:“莫非吕光不在此间?”

    然待他仔细观察了一圈后才发现,在左侧人群中间有一人,四十多岁长得威武雄壮,隐隐为众人之首,他这才恍然,想来此人便是历史上后凉开创者——大名鼎鼎的吕光。

    想到这儿,卫朔也没有拆穿对方的意图,只是按照一般礼节行动。

    “在下卫朔,添为高昌仓曹史,此次奉杨太守之命为全权特使,特来求见都督大人。”

    杜进按照吕光之意,出言高声叫道:“贵使要求见我们大都督有什么企图?”

    卫朔发现吕光目光早已停留在自己身上,遂朗声笑道:“在下此来并无恶意,还请将军代为引导,求见都督大人。”

    见杜进低头不语,卫朔却笑了起来:“诸位,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家太守大人也有这份仁心,希望与贵部交好。”

    “交好?如何交好?杨太守可愿主动让出高昌城?”

    “哈哈哈!”

    “不错,不错,只要那姓杨的老匹夫让出高昌,你我双方便算交好。”

    “如若不然,我十万大军必将踏平高昌。”

    卫朔话音刚落,便引来吕军众将一阵嘲笑、讥讽,唯有吕光、杜进二人沉默不语,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看他有何反应。

    “诸位此言差矣!双方交好绝非只靠我高昌一家示好便行,尔等也应有所表示。”

    面对众人嘲讽,卫朔不为所动,不紧不慢地诉说着:“若诸位只管倚强凌弱,那我高昌就只能血战到底!诸位虽人多势众,但毕竟刚刚结束与西域诸国的大战,又千里迢迢而来,想必早已是师老兵疲。”

    “高昌虽说兵微将寡,但毕竟坐拥城池之利。即便最终免不了城破人亡的结局,但想必战后尔等也未必能讨得了好。到那时就是不知诸位还有没有实力去争夺凉州,我想在姑臧城中不少人都希望看到你我双方打个两败俱伤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诸位不会不懂吧?”

    这一番说辞顿时让嘈杂的大帐寂静下来,连吕光、杜进二人亦是面沉如水。说实话这正是吕光、杜进二人担忧所在,一个小小的高昌根本不足为虑,但是不管怎么说高昌也有近万兵马,真要激得高昌人同仇敌忾,将来受损的还是他们自己。

    吕光的野心在于夺得凉州,在达成此目的之前,他绝不会将自己的力量白白的浪费在其他地方。若能不战而得高昌,不光是减少了大军损失,还能有力的震慑凉州各势力,有利于他日后分化拉拢各地方势力。

    相反万一大军在高昌久战不下,很有可能让凉州各方势力看清大军虚实,进而联合在一起出兵,到那时大军可真就危矣。

    想到这儿,吕光以目光示意杜进,让他赶紧想法安抚众人。

    杜进微微点下头,顿了顿道:“贵使言之有理,你我双方的确不应大动干戈,只是你如何才能让我等相信你们没有从中使诈?要知道在此之前,杨太守可是一直叫嚣着要困死、饿死我等西征将士啊。”

    “这……这个确实是太守之前的想法,但后来考虑到,不管怎么说,你我双方皆是秦国官吏,尔等又刚刚立下泼天功劳归来!杨大人不忍有功将士蒙难,这才命在下前来与大都督接洽。”

    “按照我家太守大人的意思,高昌可以暂时作为大军驻扎之所,但是一旦诸位打下玉门关进入凉州境内,需尽快离开高昌,事后还需保证高昌利益不受侵犯。”

    “在此期间,高昌还可以为大军提供些许粮草,虽然不多,但也是我家大人一番心意。”

    卫朔的这一番话众人算是听明白了,说白了就是高昌上下无意牵扯到凉州之争当中,只要不改变高昌现状,大军就可畅通无阻通过高昌,同时还可暂时作为大军驻地。

    这下在场众人全都动心了,他们并不关心高昌死活,只在意凉州归属。在众人眼中,高昌跟之前的龟兹、焉耆等西域属国没啥区别,都属于可放弃的地盘,要不然众人为何千里迢迢从西域撤回?

    若真看重高昌一隅之地,远不如当初留在龟兹称霸西域好!

    如今对众人而言,最关键的是尽快拿下凉州才是正途。

    “如果诸位还是不放心的话,待都督大人应允之后,大可遣一上将,统数千将士作为大军前锋,随在下先行前往高昌,如此诸位便不用担心我家大人心怀歹意。”

    这条件一出,众人再也按捺不住,纷纷看向人群当中吕光。吕光眼见自身身份暴露,遂大方的站前来,走到中间主位上站定。

    “贵使所言本都督已知晓,杨太守之诚意在下也感受到了。但此事必将事关重大,我等需要商议一二。麻烦贵使且先去偏帐休息一二,待我等计议已定,再与贵使细说。”

    “既如此,在下就先告辞了!”

    等到卫朔身影离开了大帐,吕光这才把目光投向最倚重的大将——杜进。

    “杜将军觉得此次杨翰投诚是否有诈?”

    “据末将观察,这一次十有八九是真的!但为了以防万一,末将请命亲自带兵先行前往高昌。”

    “嗯,也罢,我们就相信杨翰一次。”

第12章 杜进的青睐() 
ps:新书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数日后,吕光派五千步骑随同卫朔一同返回高昌,这是双方商量好的事,卫朔也没多想什么,可当他得知前锋主将是杜进后,不禁心中一动。

    真要说起来,卫朔对杜进的兴趣远比吕光大,历史上吕光能迅速占据凉州称王,杜进立下的功劳最大。

    然而吕光此人多疑好杀,为将可矣,做君主则差远了。

    只因为外甥一句:“关中只知杜将军,而不知舅父!”

    就把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杜进给杀了,从此之后,后凉便一直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最终灭亡。

    而且,日后高昌免不了还要跟吕光部打交道,与其跟多疑好杀的吕光交涉,不如直接找仁义厚道的杜进方便。

    再者自从莫名其妙穿越来古代,卫朔便发现自己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年龄回到了十四五岁,紧接着身体素质比原来强太多,身体突然多了一膀子力气,变得力大无穷。

    为此他还曾私下里做过实验,结果百十斤的磨盘被他轻而易举地举过头顶。

    得知自己变成大力士后,卫朔为此兴奋了好长时间。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力气大的人总会占些便宜。

    当然光有力气还不行,若再掌握了高超武技,只要不是倒霉到被冷箭射中,日后差不多就能在战场上横行无忌了。

    但卫朔只是个普通人,他哪里懂得什么武功?他私下里也曾独自摸索过,但收效甚微。后来他才想明白,学武得有名师教导,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嘛!

    然而卫朔寻遍高昌城,也没有找到一个足以做他老师的人来。

    原本吕光作为当世猛将,完全有资格指点卫朔。

    可惜吕光不可能收他为徒,而卫朔也不太可能拜对方为师,直到眼前杜进出现,才让他看到修习武技的曙光。

    一路上卫朔数次寻找机会试图结交杜进,然还不等他有所收获,没想到杜进竟主动与他寒暄起来。

    原来杜进同样对年纪轻轻的卫朔感到好奇,说起来对方不过十四五岁,就能作为一介特使在赫赫有名的大都督吕光面前侃侃而谈,表现的一点儿也没有怯场。

    若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杜进上眼,真正让其对卫朔另眼相看的缘由则是,卫朔在谈判时能够据理力争,为高昌争取到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条件。

    事后杜进曾设身处地的想过,即便换做是他也未必谈得下来更好的条件,只此一点足以让他将卫朔视为天才。

    “卫仓曹是哪里人士?”

    “回将军,在下祖籍幽州,从小在域外长大,因渴慕上邦大国,不久前从域外千里迢迢回到中原。没想到到了高昌才知晓,原来中原早已乱成一团。不得已只能滞留高昌,幸得杨太守看重,才得以养活自己。”

    “嘶!你不是本地人?竟还有此等见识,真是让某刮目相看啊。”杜进满脸震惊道。

    “哈哈哈,将军过誉了!在将军面前,在下岂敢称有见识?如今西域各城邦又有谁不晓得将军威名?在下从小就渴慕像将军这等扬威于域外的英雄豪杰,只可惜在下不通武艺、不修兵学,即便有雄心壮志也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卫仓曹无须气馁,如今尔不过才束发之龄,若能潜下心来学习,以阁下之天资,或许四五年后便有成效,到时也不过才弱冠之龄,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绝非遥不可及。”

    卫朔摸摸鼻子苦笑道:“在下苦无名师教导,仅靠自家苦学,即便再有天赋,恐将来成就也有限啊。好吧!就算在下天赋异禀,兵书战册可以自学成才。可武艺呢?没有名师教导恐怕连入门都难,眼下小子除了一膀子力气外,对武艺是一窍不通。”

    见卫朔说得可怜,杜进不忍一个好苗子就此埋没,沉默了一会儿遂吩咐道:“这样吧,你且让本将看看你的底细,若真如你所言天赋异禀,本将就破例收你做个徒弟,如何?”

    卫朔强忍着内心欢喜激动道:“真的?将军莫不是哄骗在下?不是在下吹牛,我这一膀子力气可是不小,寻常人根本不是对手。”

    杜进好笑道:“小子,毛都还没长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