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4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4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天下之大,竟然没了去处。

    想到这里郭瑀不由长叹一口气,神情黯然。

    杜进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当即开口道:“我意在刺史府下新设学政一职,专门负责敦煌、酒泉两地文教事宜,全权交由元瑜先生负责,不知元瑜先生愿不愿接手?”

    闻言郭瑀默不作声,只是侧耳听着。

    这时卫朔突然开口道:“先生不必急于答应,可慢慢考虑。”

    “此事关系重大,容我考虑一二。”郭瑀也知道一时无法做出决断,借着台阶就下了。

    谈完政事,众人便转移话题,谈起风花雪月的事,席上的气氛慢慢地便轻松起来。

    而郭瑀也在这个气氛下话语渐渐多了起来,神情也缓和不少。

    “元瑜先生,在下还有一事相求。”杜进突然开口道。

    “请刺史大人但讲无妨。”

    “我有一徒弟,名叫卫朔,今年虚岁十九岁,因闻令爱郭小娘子美名,颇为倾慕。”

    “因此,托老夫向元瑜先生求亲,置为正室,以结翁婿之亲。”

    郭瑀刚上来的一点酒意立即全惊醒了,看着笑意盈盈的杜进,然后又看了看满脸期待的卫朔,一时说不出话。

    等了半晌,不见郭瑀答复,杜进又开口了:“不知先生因何为难?我这徒弟年纪轻轻就已名扬天下,又据地千里,拥虎贲数万,难道还配不上令爱?”

    “不是,不是,卫都护乃一时英杰,我只是怕小女粗鄙,不知大体,配不上令徒。”

    这时旁边的张湛赶紧出来劝道:“先生,我家主公不计前嫌愿与您结亲,还有一层意思在其中。”

    “之前迫于形势,导致世家与主公隔阂甚深,但是主公并不想将世家全都赶尽杀绝,反倒希望彼此和平相处,化干戈为玉帛。”

    “先生,你不为今日计,也要为明日计。”

    闻言郭瑀又陷入了沉思,学生的话不无道理。

    这些日他曾仔细研究了一番卫朔所作所为,其短时间内将河西治理的井井有条,说明这个人不一般。

    如今卫朔坐拥河西两郡之地,加上又有能征善战的杜进、足智多谋的宋繇辅佐,其势已成。

    而郭瑀又不是无能、没见识之辈,他已经隐约发现,别看眼下吕光仍占据上风,但最后很可能斗不过卫朔。

    如果真是这样,眼下自己将女儿嫁与卫朔,也算是为郭家留一条后路。

    “还请卫都护日后能善待小女。”最后郭瑀无可奈何中之下,只得答应下来。

    卫朔大喜,忙起身执手施礼道:“请先生放心,令爱委身在下,我定当真心待她。”

    大事已定,杜进等人纷纷向郭瑀敬酒,郭瑀来者不拒,一杯接着一杯往肚子灌,不一会就熏熏欲醉。

    直到夜幕降临,卫朔等人才告辞离去。

    当夜,郭瑀将同意嫁女之事说与女儿郭媛,语气中却充满了歉意。

    当年他曾有言在先,要女儿郭媛自己挑选夫婿,谁知今日未征得女儿同意就把她嫁了出去,心中颇为不安。

    谁知郭媛对此却毫不在意,反而又劝起父亲来。

    “方今天下纷乱,正值英雄辈出之际。”

    “虽说女儿身在闺中,但也听了不少卫都护大名。”

    “其人志向远大,且长于计划而又坚忍果敢,日后必成大事。”

    “女儿嫁与他,也不算委屈。”

    见女儿如此懂事,郭瑀稍感安心。

第75章 世家分裂() 
与郭家联姻不久,卫朔很快便体会到其中妙处。

    首先,他与世家之间关系开始缓和,除了死硬份子外,部分世家纷纷妥协。

    其次,鉴于郭瑀名头太响,得知其已投靠卫朔,搞得越来越多读书人主动前来投靠。

    而在史册上留下姓名者,当属宗敞、史暠两人。

    历史上,宗、史两人分别出仕南凉、后秦,且都位居高位,算是不错人才。

    “真是怪哉,没想到一纸婚书竟有这般奇效。”

    见不断有人来头,卫朔对此倍感振奋,不由对宋繇、张湛感叹不已。

    “主公有所不知,世人多好盲从。今世家见郭氏倒向高昌,再加上主公威望渐高,自然有人趁机见风使舵。”

    “不过……”说到这儿,宋繇突然犹豫了,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不过什么?体业怎么不接着说了?”

    “不过,选择与主公和解者,毕竟只是少数,仍有相当一大部分世家坚持不妥协。”

    “这没什么大不了,朔本来也没想着世家全都臣服,有郭、张两家带头足矣。”

    见卫朔不甚在意,宋繇有些焦急,忙出言提醒:“据密探回报,世家正密谋向姑臧转移,臣担心他们投吕光。”

    看着满脸担忧之色的宋繇,卫朔想了会儿,忽然双手伸开,意气风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吧。”

    “世家若想走,便任其离去,绝不阻拦!”

    “除了钱财,允许他们带走外,其他诸如田产、宅子将一律被官府没收,咱们平白得了份巨资,何乐而不为?”

    “难道主公不担心世家去了姑臧,跟吕光勾结?万一其怂恿吕光兴兵西犯,岂不扰乱河西休养生息之大计?”

    “主公,宋长史之忧,的确可虑。然属下以为,至少两年内吕光当无力兴兵进犯。”

    在宋繇为世家分裂而担忧时,原本一直沉默不语的宗敞却突然插话了。

    卫朔这才想起宗敞从金城而来,肯定比宋繇更了解当前姑臧虚实,忙躬身虚心向其请教。

    “不知德广有何高见?”

    卫朔礼贤下士,满足了宗敞虚荣心,一时间激动地满脸通红。

    说起来他也不过才二十郎当岁,只因在姑臧郁郁不得志,才不得不转而前来投奔卫朔,没想到一来便受重用。

    “主公远在敦煌,不了解姑臧虚实。自从吕光入主河西以来,各地政务形同虚设,民生经济近乎停滞。”

    “眼下大乱才刚刚平息,各地府库早已空空,即便世家再怎么鼓动、怂恿,只要吕光还未失去理智,至少两年之内其不会主动兴兵,除非世家拿出自家物资资助。”

    “但以世家自私自利之本性,岂会做出毁家纾难之义举?”

    一听这话,卫朔、宋繇不约而同地摇摇头,若世家真有那么伟大,之前还至于手段耍尽逼其让步吗?

    “最好世家还是一如既往般目光短浅,好给咱们争取两年时间休养生息。”

    卫朔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踌躇满志道:“若有两年为缓冲,朔将再不惧怕吕光,届时当不再是吕光兴兵西犯,而是我们打着驱除胡虏之旗号统一河西。”

    这一番雄言壮语,感染了宗敞,其指着地图上河西之地,当着卫朔、宋繇、张湛等人面慷慨陈词。

    “河西虽然破敝,却是形胜之地。”

    “主公一旦据此地,当力兴农工商,以振兵戈。”

    “而后南下先扫灭陇右鲜卑、羌氐诸胡,进而窥视关中。”

    “最后大军再出陇山伐羌秦,进而一统关陇,便成强秦之势,如此将奠定霸业之基。”

    “哎呀,先生过誉了,朔眼下只想在乱世中安身立命,安敢窥伺九州神器?”

    面对卫朔谦虚之言,宗敞不以为然。

    “主公此言差矣,须知道因人而弘大。”

    “以敞看来,这个人非主公莫属。”

    “张湛、宋繇皆智谋深远之辈,杜进、李暠乃名将之姿,而康龙勇武与关张仿佛。”

    “主公神略,用威望、信义去安抚、驱使他们,又不忘勤修农事,甚至连教化万民都不放弃。”

    “在下从没见过像主公这般英明神武之辈,一俟机会成熟,自当纵横天下。”

    “平定河西更是不在话下。”

    “朔不过侥幸成事,当不得如此盛赞。”面对宗敞吹捧,卫朔连连谦虚。

    “今虽小有成就,据有三郡之地,但在外仍有强敌虎视,不敢有片刻放松,日后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宗敞整整衣衫,恭恭敬敬道:“敞受主公简拔,岂敢不全力辅佐主公成就霸业?”

    ……

    当宗敞提到以河西根基,而后谋取关中,成就霸业之宏图时,卫朔不禁替曾独霸河西的前凉感到惋惜。

    “唉,说起来前凉张家最让人可惜,若非后人无能,只知祸国殃民,哪里轮到氐羌之辈割据关中?”

    “是啊,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武王(指张轨)得曾祖宋公配相助,几经奋战才据有河西之地。”

    “而后经昭王(张寔)、成王(张茂)、文王(张骏)三代励精图治,至桓王(张重华),国势达于极盛。”

    “其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连今日之高昌郡亦是前凉设置。”

    “史称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然谁知桓王去世后,前凉立时陷入频频内乱之中,进而错失了南下陇右、东入关中之良机。”

    “最终被前秦天王苻坚所灭,殊为可叹可惜。”

    “是啊,向来内忧危害尤甚于外患,任何势力都无法承受内乱危害。”

    “比如前秦之崩溃,与其说源于淝水之战,倒不如说是各族势力内讧导致。”

    说到这儿,卫朔语气中带着几分庆幸,不禁又感叹起此次世家分裂。

    “此次世家东逃,固然加强了吕光实力,却也因此让咱们拔除了隐患,说起来算是因祸得福啦。”

    “其他人也就罢了,索承明文武双全,如今跑到了姑臧,将来一定会成为高昌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哈哈哈,体业多虑了。索承明固然有几分本事,不过是中人之姿,更何况吕光也未必会用他。”

    不得不说,这一次卫朔真小觑了世家。世家东逃后,不但拿出物资重新武装起吕光,索承明竟还穿针引线将世家联合在一起,组成了反卫朔联盟。该联盟日后给卫朔带来很大危害,差点儿助吕光攻破敦煌。

    ……

    “父亲,您既然收留了世家子弟,为何又不重用他们?”

    “哼,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若真有本事,何至于被姓卫那小子逼得走投无路?”

    “不知父亲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如今吕家占据主动,不用急着去招呼他们。等时间一长,那些世家自然会坐不住。”

    “只有将其逼到绝路上,他们才会拿出真金白银与吕家合作。”

    “父亲欲借世家之力扩充实力?”

    “不借世家之手,姑臧哪有钱财粮草供老子重整军备?”

    说到这儿吕光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对诸位吕氏宗亲,解释道:“说起来还得感谢一下卫朔,若非他将世家到咱们这边,老夫也不会有机会得到世家全力支持。”

    “只要完成整军,当立即发动西征,决不能让姓卫的休养生息,不然日后定成我吕氏心腹之患。”

第76章 难熬的冬天() 
公元387年的冬天,对河西各方而言都十分难熬。

    当下高昌保卫战进行地如火如荼,守军成功击退龟兹人一波又一波攻势。

    然守军伤亡亦在日益增多,局势正渐渐恶化,急需援军归来。

    可惜今年冬季恐怕卫朔无力抽身回援,只能指望李暠、杨翰自己咬牙坚持。

    仗打到今天这地步,已大大出乎了敌我双方预料。

    卫朔是没料到龟兹敢在背后捅刀子,而龟兹王白震同样也没想到,高昌竟那么难啃。

    近十万联军围着高昌足足攻打了数月之久,仍然没有看到一丝破城希望。

    这不禁让联盟中其余国主日益不满起来,众人纷纷将战事不利的责任,推到白震头上。

    更让白震感到忧心者,不少国主渐渐后悔听从龟兹挑拨,不该来蹚浑水。

    多亏他手段高超,又再三表示正在力邀悦般出兵,才勉强维持住联盟不散。

    可即便如此,龟兹王白震依然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局势愈加难熬。

    眼下他十分担心,万一联军持续拿不下高昌,会让卫朔抓住反戈一击之机会。

    正当龟兹王发愁时,却见出使悦般的国相一脸忧虑地回来了。

    看到这一幕,白震心中不由咯噔一下,颤声地问:“国相狼狈归来,难不成此行一无所获?”

    国相重重点下头,不无遗憾道:“唉,请大王恕老臣无能,没能说服悦般王。”

    “到底怎么一回事?悦般不是十分痛恨高昌?为何不愿出兵报仇雪耻?”

    “大王,如今联军困顿坚城之下日久,明眼人都看出我军早已是强弩之末。”

    “悦般王乃精明之辈,岂会看不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