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79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79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殊不知他们早就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从内而外坏透了!”

    “尤其他们对寒门庶族压榨十分残酷,寒门子弟早恨不得将世家生吞活剥。”

    “可以往世家主宰天下,寒门子弟有冤无处伸张。”

    “这一次殿下不妨借力打力,用寒门把中原世家名声搞臭,搞得他们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臣请殿下在洛阳组织一场大审判,专门帮寒门状告世家大族。”

    “臣倒要看看,当那些自持己身清正的世家,当面对自家龌龊时会是什么嘴脸。”

    “好!伯渊此计甚妙。”

    “若能发动寒门力量,必能让世家丑恶嘴脸曝光于天下人面前。”

    “既然世家认为他们天生就该拥有特权,那河西就从法理上、道德上全面驳倒他们。”

    “我们不光要在政治上、军事上战胜世家,还将在思想上取得胜利。”

    “惟其如此,河西才算在中原真正站稳脚跟。”

    不得不说,崔浩之议让卫朔眼前一亮。

    甚至他还进行了发散思维,差点儿要弄一本汉奸录出来。

    只不过他只能在心中想想罢了,却不敢冒然实施。

    毕竟若真按汉奸标准来算,恐连河西上下几乎也很难有几个人撇清。

    因为几乎每人家中祖辈或父辈,甚至本人,都曾为胡虏效力过。

    然而即便无法拿出华夷之辨大旗,仅靠崔浩手中掌握的世家黑材料,也足够了。

    ……

    众人计议已定,立即行动起来。

    很快在卫朔授意下,河西各大学堂博士、教授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他们纷纷为河西新政唱赞歌,并与中原世家展开激烈辩论。

    有不少人更是毫不客气地斥责中原世家,认为他们只顾自家享受,不顾庶民百姓死活,乃天下最大的无耻之徒。

    对于河西文人反驳、指责,中原世家非常气愤,也不认同对方观点。

    双方为了辩出个对错直接吵成一团,顿时看懵了一众吃瓜群众。

    不过,卫朔终究还是小觑了中原世家影响力。

    毕竟他们盘踞中原已数百年,想要击败他们谈何容易?

    即便占了报馆之利,河西在这场舆论之争中,也仅仅维持了个不胜不败之局面。

    正如崔浩所言,那些世家子弟没有屈服,依旧通过各种渠道与河西文人展开辩论。

    虽然暂时没能击垮中原世家,但卫朔并未感到遗憾,因为他知道很快将对中原世家发动致命一击。

    另外,在这场舆论大战当中,新天师道竟起到了意想不到之作用。

    在各地天师、道长、真人影响下,天师道教众几乎没有受世家言论影响,他们坚定地站在了河西一方。

    在一片纷纷扰扰中,这场骤然兴起的舆论纷争,渐渐进入相持阶段。

    中原世家跟河西双方各执一词,吵成了一团,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河西忽然另辟蹊径。

    雍王对外宣布,将在洛阳举行一场特别审判,目的在于为中原庶民百姓伸冤。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卫朔不仅力邀司徒王谧到场监督,还允许世家子弟旁观审判过程。

    河西此举用意自然逃不过中原世家法眼,他们也知道自己有不少把柄握在河西人手上。

    他们更清楚一旦被河西抖露出来,他们恐将彻底地名声扫地。

    而对世家名士而言,若是没了名声,将从此变得一文不值。

    惶恐之余,中原世家纷纷表示洛阳审判,乃是河西故意污蔑。

    由于审判事关重大,上上下下都在关注,以至于各路人马纷纷赶往洛阳。

    而对中原这场舆论之争,除了当事双方外,还有一些人或势力也在暗中关注局势走向。

    雍王与中原世家之间针尖对麦芒,无疑让慕容德、拓跋珪为之欢喜不已,甚至巴不得中原就此陷入动乱。

    然桓玄不同,他不希望中原爆发动乱,以免影响将来北伐南燕。

    为此他才派出王谧北上,希望调停中原世家与河西间纷争。

    但很显然,中原局势发展已超脱了桓玄预料。

    甚至因为过于偏袒雍王,让一些世家开始对他心生不满。

    尽管这份不满还十分微小,但也让桓玄脚下根基有了细微裂缝。

    而这条裂缝,正随着河西与中原世家之间冲突加剧,一步步变大。

    等将来某一天,当桓玄再也无法保护世家利益时,桓玄将会被世家彻底抛弃。

第604章 天下瞩目() 
    p

    隆安二年,南阳冲突后,河西与江东之间重新划分、确定了彼此势力范围。

    西南边,蜀地归属河西,双方新界线已从秦岭一线向南移至交宁边境。

    而中部,河西与江东以汉水、淮河(徐州以西)为双方新界线。

    正是这次势力划分,桓玄将南阳、中原划给河西,以换取卫朔支持其北伐南燕。

    而此举使河西势力越过潼关,向东深入中原腹地。

    河西大举东出,无疑侵害了中原世家利益,致使双方之间冲突不断。

    为了调和双方矛盾,朝廷下旨以王谧为御史,北上巡察中原。

    可王谧北上不仅未使双方关系缓和下来,反而让中原舆论之争愈演愈烈。

    恰在此时,雍王忽又高调宣布将举行大审判,顿使洛阳成为天下瞩目之焦点。

    除了王谧将应邀负责监督外,中原世家也开始从四面八方云集洛阳。

    夏侯翎将王谧一行送走后,便匆匆赶去鲁郡见孔嶷。

    孔嶷也同样关心王谧一行来意,尤其南郡公桓玄态度若何。

    书房内,夏侯翎向孔嶷详细汇报了他与王谧会面过程,最后愤然道:“王谧只一味劝说中原世家退让,说什么怕耽误朝廷北伐。”

    “可他却不肯向雍王施压,怕是太尉本人不愿得罪雍王。”

    “太尉如此偏袒雍王,难道不担心世家从此对他离心吗?”

    “离心?!桓玄当然不会在意中原世家对他离心。”

    “嚇嚇!”孔嶷一脸嘲讽道:“历经百年动乱,满天下谁不知中原世家已是昨日黄花。”

    “如若不然,那个雍王岂敢不将我们放眼里?太尉桓玄又岂会置之不理?”

    “那眼下怎么办?直接发动叛乱吗?”夏侯翎不甘道。

    孔嶷看了夏侯翎一眼,刚想说些什么,却见儿子孔抚面色慌张地闯入书房中。

    他不由眉头一皱,大声呵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哎呀,父亲不好啦,大事不好啦!”

    孔抚也顾不上向父亲行礼,神色惶急道:“父亲,孩儿刚接到急报,雍王将在数日后在洛阳举行大审判。”

    “什么大审判?”

    “具体如何孩儿也不知,但据说是专为让寒门庶族揭露世家罪行。”

    “什么?!”

    孔嶷愣住了,他开始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若让寒门把中原世家老底揭露出来,将会造成极其恶劣影响,让中原世家名声扫地。

    要知道名声乃世家子弟立身成业之根本,如果连根本都动摇了,世家离败亡也不远了。

    孔嶷心思一转,立刻明白了,这一定是雍王对中原世家舆论攻击的有力反击。

    可如今面对雍王釜底抽薪之计,自己与中原世家又该如何应对?

    “孔兄,如之奈何?”夏侯翎满嘴苦涩道:“雍王太狠啦,直接戳在了世家软肋上。”

    “百十年来,那些寒门庶族心中不知憋了多少怨气,却没人替他们伸张正义。”

    “如今雍王给了个发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放过我们这些世家大族。”

    “这场舆论之争我们失败了,败得彻彻底底!”

    听了夏侯翎感悟,孔嶷心中既感到十分震惊,同时又异常酸楚,难不成统治天下已有百年的世家将要寿终正寝么?

    “夏侯家主,老夫打算去洛阳一趟。”

    夏侯翎眉头一皱道:“这怎么行?万一雍王直接翻脸咋办?”

    “你多虑了,雍王不敢也没必要翻脸。”

    “不出意外,等这场大审判结束,中原世家跟雍王之间再无缓和余地。”

    “老夫去洛阳只为看一看雍王,看看他是何等英物,竟将世家逼得走投无路。”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啊!”

    彭城刘裕也同样在关注中原局势变化,当洛阳举行大审判消息传来,他才恍然有些明白雍王为何不惧中原世家。

    同时,他也明白了雍王为何会任有世家肆意诋毁,而无动于衷。

    正所谓:上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疯狂!不外如是。

    “主公,我们插手吗?”

    “不!静观其变即可!”

    “为何?如此一来不是眼睁睁看着中原世家落败?”

    “嘿嘿,中原世家败了有什么不好?如此方有利于北府吞并中原世家残余势力。”

    当刘裕说这话时,那双黑色眸子闪着异样光芒。

    什么贪图世家财货,全他妈是借口!吞并中原世家残余势力才是刘裕真正目的。

    刘裕显然比刘牢之更加睿智,其政治权谋更是不知比对方高了多少。

    他深知在江东这个地方,单靠北府军事势力无法实现自己抱负,必须有世家相助。

    但江东世家正跟桓玄打得火热,压根儿看不上他刘裕。

    再者,桓玄对江东世家监视甚严,刘裕也不好大展拳脚。

    直到他再度回归徐州,又获悉中原世家与雍王之间矛盾重重,刘裕这才眼前一亮,将目标放在了中原世家身上。

    眼下中原世家与雍王之间关系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不出意外,中原世家必败无疑。

    刘裕没兴趣助中原世家翻盘,他只想在最后关头接收中原世家残余势力。

    “接收了中原世家残余势力,对北府而言有何用处?”

    “眼下自然没用处,但以后就不好说了。”

    “哈哈哈”

    笑罢,刘裕将目光在魏咏之、谢晦身上掠过,最终深深看了一眼谢晦。

    有些话不宜挑明,尤其当江东世家子弟谢晦还在。

    王谧位居司徒高位,又是朝廷特派御史,更与雍王关系密切,倒也不好怠慢。

    卫朔便令尚书右仆射崔浩出面,出城迎接司徒王谧一行。

    王谧一行共有百十余人,从江东一路过来,早已是身心疲惫。

    马车缓缓停在洛阳城门外,王谧老远看见了崔浩,便笑着下了马车。

    崔浩快步走上前笑道:“司徒大人一路辛苦。”

    “崔仆射风采依旧,可喜可贺!”

    “殿下已在宫中恭候多时,请司徒大人随在下入城。”

    两人叙旧片刻,崔浩便引着王谧缓缓步入洛阳城。

    尽管河西才刚入主洛阳,但洛阳城已发生巨大变化,再不复落魄、衰败迹象。

    王谧走在街头上,看着洛阳新貌,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走在路上,崔浩偏头看了一眼王谧,笑问:“不知这一路走来司徒有何感想?”

    王谧淡淡一笑道:“不可否认,中原在雍王治理下,正日益恢复元气。”

    “但老夫希望雍王能尽快结束当前纷争,以免影响将来朝廷北伐!”

    崔浩心头一跳,试探着问:“难得司徒说服了中原世家让步?”

    “哈哈哈,老夫可没那本事!”

    在汝阴城,与中原世家初步接触后,王谧深知中原世家对雍王可谓恨之入骨。

    双方已无妥协之可能,他对对调节中原纷争已彻底不抱任何希望。

    而他之所以没有急于返回江东,而是接受雍王邀请北上,不是为了劝说雍王让步,而是想确认一下雍王是否有能力稳住中原局势。

    当下,王谧便不再多言,反而饶有兴趣地打量起洛阳故都。

    他发现洛阳城虽然变化不大,但城内百姓却和从前不同了。

    从前街上百姓衣衫褴褛、面容呆滞,又因各种担心总是步履匆匆。

    而今行人大多从容不迫,脸上更是带着笑容,目光里充满自信。

    看到这一幕,王谧心中微叹,看来雍王已成功抓住了中原百姓民心。

    再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洛阳大审判,他愈发觉得中原世家前途堪忧。

    这场大审判无疑会使中原世家和雍王之间矛盾彻底激化,弄不好将酿成一场大动乱。

第605章 各方云东() 
    p

    洛阳,从表面上看似乎跟以前没什么分别,城池还是那么破败,街上依旧萧条。

    唯有用心观察,才会发现庶民百姓脸上笑容更多更灿烂,城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