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58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58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复并州前,由于胡虏肆虐,晋地疲敝,卫朔以为没个三五年很难恢复过来。

    殊料,在均田制、大农场刺激下,普通百姓、世家豪强皆迸发出巨大的生产热情。

    以至于今年并州粮食产粮已超过陇右、凉州,成为仅次于朔方的大粮仓。

    当然了,这是因为关中、蜀地刚被收复,尚未被开发之故。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让河西上下看到了并州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河西下一个财赋重地。

    过了许久,卫朔将报告放下,揉了揉发酸的脖子。

    这时,韦道福进来禀报道:“大王,刘枢密有急事求见。”

    “请道和进来。”

    须臾,刘穆之犹如一阵风似的走进偏殿,躬身行礼道:“微臣参见殿下!”

    “坐下说吧!”

    卫朔见刘穆之神情有些焦急,不由暗暗打鼓,不知发生了何事,竟让刘穆之急成这样。

    果然,不等卫朔发问,刘穆之就急道:“殿下,刚刚南阳太守庾仄侄儿庾彬来找微臣,打算向河西求救!”

    “求救?”卫朔玩味儿道:“他们撑不住了么?”

    “没错!”

    “现在荆襄形势十分危急!当然了,如果不是危在旦夕,庾彬也不会来求救。”

    “哼!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卫朔不屑道。

    闻言,刘穆之苦笑不已,他很理解眼下雍王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情。

    想当初,桓伟病重,庾仄打着贺新春旗号突袭襄阳得手,顿让汉沔豪强士气大振。

    他们共推庾仄为盟主,对外发布檄文,以清君侧名义讨伐桓玄。

    或许偷袭襄阳太容易,让庾仄等人底气十足,竟然把自己摆在了与河西平等地位上。

    面对汉沔豪强不切实际的要求,卫朔只能暂时与其中断接触。

    而如今形势危急,逼得汉沔豪强不得不向河西低头。

    “桓玄是不是出兵了?”

    刘穆之点点头道:“桓玄得知襄阳丢失,立马意识到桓伟病重已影响到荆襄稳定。”

    “他当机立断任命桓石康为新荆州刺史,以代替桓伟稳定荆襄。”

    “桓石康一上任,在大将冯该协助下,挫败了庾仄南下图谋江陵企图。”

    “而庾仄军队在南下时连战连败,眼下他已率残军一万余人退守襄阳。”

    “听说汉北诸郡县内人心惶惶,形势十分危急,人人都担心桓玄秋后算账。”

    “估计他们肯定是无计可施,这才不得不派人向河西求援。”

    “荆州军动向如何?桓石康可曾派大军北上襄阳?”

    “桓石康稳住了江陵后,立即派大将冯该率军两万挥师北上。”

    说到这儿,刘穆之又叹道:“虽然臣没亲眼看见庾仄,但通过庾彬,微臣现在也能感觉到对方的惶恐不安。”

    “道和,你觉得庾仄守得住襄阳吗?”

    “有冯该亲自出马,还有两万荆州军助阵,庾仄守不住襄阳。”

    “当初若非靠偷袭,打了冯该一个措手不及,庾仄根本拿不下襄阳。”

    卫朔沉吟片刻,又问:“庾彬现在何处?”

    “他正在殿外等候。”

    “让他进来,孤有话问他。”

    刘穆之立马起身出去叫人,不多时,庾彬被领了进来。

    庾彬是第一次见到雍王本人,看到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雍王,不由一阵恍惚。

    自从庾仄袭取襄阳后,汉沔豪强便跟河西断了联系。

    若非近来庾仄兵败江陵,而襄阳又危在旦夕,汉沔豪强肯定不会派他来求援。

    见庾彬进来一直盯着自己看,卫朔眉头一皱,轻咳了几声。

    庾彬顿时一惊,浑身打了个激灵,忙跪下行礼、请罪。

    “臣庾彬参见雍王殿下,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殿下海涵。”

    “庾参军免礼,请坐!”

    此时庾彬已时心急如焚,也顾不上在与卫朔寒暄,直接道:“殿下,眼下襄阳危在旦夕,即将沦入逆贼桓玄之手,恳请殿下发兵救援。”

    对于庾彬哀求,卫朔不为所动,讲话语气十分冷酷,其内容更让庾彬绝望。

    “我想庾参军应该很明白,孤与南郡公之间私交甚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与其冲突。”

    “前些日子,南郡公曾传来书信,要求河西配合朝廷剿灭襄阳叛党。”

    “若非因河西大战方歇,军队正全面转入整顿,孤早派大军南下灭了尔等。”

    “孤不懂你们为什么会来向河西求援?难道不怕某将尔等卖给桓玄?”

    庾彬叹了口气道:“殿下威名素著、仁义厚道,向殿下求援,我们至少能保留一条性命。”

    “但桓玄不同,这一次汉沔豪强得罪桓玄甚深,他一定不会放过我等,必杀之而后快。”

    卫朔沉吟一下又问:“中原诸藩与尔等同殿为臣,你们怎么不向他们求援?”

    “唉,怎么没有?但……但辛恭靖、夏侯宗之等人惧怕桓玄,不敢派兵南下。”

    此时庾彬见雍王再度陷入沉默,不由心生惶恐,生怕河西拒绝。

    目前统兵北上攻打襄阳者,乃荆州大将冯该。

    当初被庾仄偷袭,冯该狼狈逃出襄阳,让他一直深以为耻,也对汉北诸藩恨之入骨。

    这一次他一扫往日骄傲,打起仗来格外用心,誓要抓住庾仄等报仇雪恨。

    若是雍王不肯接纳汉北诸藩,那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想到这儿,庾仄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苦苦哀求起来。

    “只要殿下愿出手相救,我等愿听从殿下任何吩咐。”

    眼看已将汉沔豪强逼到绝路,卫朔这才松了口风。

    他负手在殿内来回踱了几步,忽然转身认真盯了庾彬一眼。

    “孤希望庾参军明白一点,若想让河西冒着得罪南郡公风险,救你们一命,尔等必须付出足够大代价。”

第573章 还不甘心() 
p

    “请殿下吩咐,但有任何条件,我等一定照做。”

    “呵呵,庾参军先别忙着表态,等认真听完孤条件再说。”

    “河西可以出兵助尔等击退荆州军,但你们得按河西规矩办事。”

    “各家各户必须交出部曲、土地,并支持河西在汉沔地区推行均田制。”

    “这条件你们能接受吗?”

    庾彬忙不迭地点点头道:“我们能接受。”

    “空口无凭!”

    卫朔目光灼灼盯着庾彬,一字一句道:“孤要你们即刻写下保证书,所有家主都必须签名画押。”

    庾彬低头想了片刻道:“这……在下恐做不了主,得回去商量一下。”

    “没关系!你大可回去找人商量。“

    ”但孤必须得提醒庾参军一句:机会稍纵即逝,别错过了最后的活命机会。”

    “卑职明白,我这就赶回襄阳去。”说着庾彬匆匆离开了偏殿。

    庾彬离开后,卫朔又陷入了沉思,右手中指轻轻敲着案几。

    默然良久,他才凝眉看向刘穆之问:“道和觉得桓玄知道后,他会作何反应?会一怒之下跟河西开战吗?”

    “这个……回殿下,臣以为桓玄知道后,其心里肯定不痛快!”

    “但要据此与河西爆发冲突,应该也不至于。”

    “大不了给他一些好处,安抚一下,他还真能跟您绝交?”

    “不好说!”

    卫朔语气忧虑道:“桓玄这个人比较情绪化,孤怕他感情用事啊。”

    “殿下,臣说句大话,即便与桓玄闹翻了又如何?”

    “目前天下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南朝也早不是那个执天下牛耳的第一强国。”

    “相反,当河西尽取关中、蜀地后,已取代江东成为当今天下第一大势力。”

    “江东与河西实力对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河西根本无需再像从前那样小心维护双方关系。”

    “殿下完全可对一些事情说不,更不用理会桓玄脸色。”

    “此乃实力使然也!”

    “事情不能这样简单处理,要考虑其他影响。”

    “莫非殿下担心有人浑水摸鱼、从中渔利?”

    “嗯,知我者,道和也!”

    卫朔点点头,正当刘穆之想要进一步深谈时,其又转了话题。

    “以道和之见,你认为汉沔豪强会向河西臣服吗?”

    “这要看汉沔豪强当前处境怎样,若其走投无路,自然会满口应承。”

    “否则,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以世家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尿性,绝不会轻易死心。”

    卫朔微微颔首,非常赞同刘穆之判断,同时对其头脑清晰,没有盲目乐观感到欣慰。

    他心中十分清楚,此次庾彬回去十有八九不会得到汉沔豪强支持。

    而能不能逼汉沔豪强低头,最终还得看襄阳之战结果如何。

    ……

    自西晋末年起,北方的战乱与饥荒,特别是永嘉以来的胡汉之争,形成大规模移民迁徙。

    历史上,以襄阳为中心的沔汉地区(通常被南朝侨立雍州),是关中、河东二地流民集结地。

    特别是“胡亡氐乱”之后,南迁的京兆韦杜、河东柳裴薛等世家纷纷在汉沔一带落地生根,成为当地实际统治者。

    而卫朔意外崛起,虽然减少了部分世家南迁(比如河东柳氏、薛氏),但依然有大量关陇、河东世家南迁,比如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弘农杨氏。

    由于该地区处于南北相争之地,故其民风尚武彪悍。

    当地豪强大多不修文事,不尚清谈,比如杨佺期兄弟等。

    也正因此,汉沔豪族始终被南朝视为异己,其作用多被建康朝廷用以牵制荆州势力。

    但却一直被排斥在政治核心以外,比如杨佺期兄弟、庾仄叔侄、韦华、裴珪裴松之父子。

    只有少数幸运者,如郗鉴郗家因过江较早,得以融入南朝高层。

    而这也使得在近百十年风云变幻中,汉沔豪族对南朝离心离德,常怀北投之心。

    但近来,因江东陷入内乱、北方胡虏势衰,汉沔豪族竟渐渐趋于独立成藩。

    ……

    辞别雍王后,庾彬中途不敢耽搁,连夜返回了襄阳。

    当他匆匆赶到襄阳城内雍州刺史府时,里面已聚集了数十位汉沔豪族代表。

    面对荆州军步步紧逼,众豪族惶恐万分。

    此时大家正在争论是否应该放弃襄阳而撤回宛城。

    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站起来大声道:“各位请安静,请听在下一言!”

    此人名叫韦华,乃京兆韦氏东眷家主,淝水大战后,关中大乱,其南奔襄阳。

    十年来,韦华立足汉沔地区,使家族势力发展极为迅速。

    汉沔豪强内有两股势力,其一便是以韦华为代表的南渡世家;另一股则是以新野人庾仄为代表的本地豪强,双方成鼎力之势。

    等大厅内众人安静下来,顺阳太守韦华才朗声道:“眼下形势虽很不乐观,但还没到不可挽回。”

    “如果大家把家中部曲、青壮全集中起来,大概还能凑出一万多人。”

    “而正北上的荆州军也不过两万人,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这仗还有得打。”

    “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形势。”

    说到这儿,韦华看了一眼庾仄,得其允许,又道:“另外,庾太守已派侄儿庾彬向雍王求援。”

    原本韦华透露此消息,只为鼓舞众人士气。

    殊料,此言一出,大厅内顿时炸开了锅,各种议论声响成一片。

    甚至有人激动地大喊道:“难不成我们要前门拒狼后门迎虎么?”

    “就是,就是,河西人心怀叵测,怎能引狼入室?!”

    “统统闭嘴!”

    眼看现场乱糟糟,庾仄再也忍不住,一声厉喝,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庾仄怒道:“桓玄都把刀架脖子上了,你们竟还在这儿扯这些没用的?!”

    “如果谁有本事击败荆州军,那老夫立即把侄儿叫回来。”

    “说吧,你们当中谁有信心击退荆州军?”

    众人面面相觑,犹如戳破了气囊一样,全都萎靡下来。

    正当大厅里一片沉寂时,一人匆匆闯入,来到庾仄身边,低语了几句。

    庾仄向韦华使了个眼色,韦华心领神会,忙起身道:“大家先回去召集部曲吧。”

    众人也知道形势危急,都纷纷回去了。

    唯有庾仄、韦华快步向内院走去,而原本沉默不语的裴氏代表裴松之也跟了上来。

    裴松之乃庾楷外甥,曾担任新野太守,但庾楷死后,其担心桓玄报复,遂跑到了南阳躲了起来。

    原本他不想牵扯到叛乱当中,只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今既已无法脱身,裴松之希望能有个光明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