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50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50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裕这样做是想把自己打造成晋室保护者,这是他跟谢晦、索承明、魏咏之等心腹幕僚商议后做出的决定。

    众人一致认为,在桓玄有意篡位夺权下,刘裕必须与其划清界限。

    如今看似桓玄已掌握了江东大权,其实各地还有不少反对者。

    只要将来桓玄敢迈出那一步,其他人势必要起兵勤王。

    届时刘裕便可顺势将散落在各地的皇室宗亲,以及忠于晋室的藩镇,会统统聚麾下。

    只要能带着他们像桓玄对待会稽王父子那样,把桓玄灭杀掉,刘裕就能趁机独揽大权。

    接下来他会被大权还给世家与皇室吗?当然不会!

    他不仅不会,还会像垃圾一样把他们统统踢走,然后把桓玄没做完的事继续下去。

    到那时,世家大族、皇室宗亲早已被桓玄与天师道折腾了半死,还拿什么来阻止他刘裕?

    如此一来,等于桓玄忙活了大半天,最后好处全让他占去。

    所以,眼下刘裕虽然早已对晋室不屑一顾,却还不得不先装成晋室大忠臣。

    而这也是刘裕不得已而为之,毕竟江东世家势力太大,刘裕不得不先隐忍下来。

    但眼下刘裕已拿到主动权,那些忠于晋室的世家、皇室宗亲不敢像对待刘牢之那样,对他呼来喝去,反而不得不低声下气来拉拢他。

    一想到琅琊王、武陵王、王珣等人来信中的谄媚语气,刘裕便忍不住冷笑起来。

    他刘裕可不是刘牢之,他是一头嗜人猛虎,任何人敢阻挡他前进,都将被他撕成碎片。

    “主公,桓玄招抚天师道可没安好心呐!”魏咏之提醒道。

    “哼!无非想用来牵制我北府罢了。”刘裕不以为然道。

    “但桓玄或许忘了,天师道可不是一般叛匪,他们有着狂热信仰,岂会听桓玄摆布?”

    “即便天师道接受了招抚,那也肯定有其他图谋。”

第560章 租借郁洲() 
p

    卢循、孙泰从会稽败亡后,不得不逃往岭南,以躲避北府兵追杀。

    而当初孙泰采纳徐道覆建议,派兵进袭岭南,原是为天师道谋一退路,如今正好用上。

    徐道覆不负众望,其领兵先攻陷番禺,执住广州刺史吴隐之。

    而后,他又派兵往袭始兴国(今广东韶关南),并攻入城内,拘住了始兴相阮腆之。

    等孙泰、卢循逃来时,徐道覆差不多已占领了整个广州。

    鉴于东南惨败,天师道损失惨重,孙泰来到广州后,经与卢循、徐道覆计议。

    众人一致决定忍辱负重,静待时机。

    接下来天师道只管养精蓄锐,暂不与北府起冲突。

    而此时北府上下也因大战方歇,刘裕忙着整顿东南秩序,也没精力顾及天师道叛军。

    于是乎,天师道竟意外地在岭南得到了生存与发展机会。

    正当天师道上下躲在岭南,小心翼翼积蓄实力时,朝廷招抚圣旨到了广州。

    番禺城内,孙泰、卢循、徐道覆三人均眉心微拧,目光全落在案几上那份圣旨上。

    桓玄出手很大方,不光任命孙泰为广州刺史,还让卢循担任了始兴相、徐道覆任了南海郡太守。

    而三人心动原因并非是获得了这些官职,而是形势逼得他们不得不接受招抚。

    但孙泰却不知该如何向信徒们解释,生怕由此造成信徒思想上混乱。

    好半天,徐道覆才无奈叹道:“自古以来,能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者,无不是大丈夫。”

    “眼下我们立足未稳,不得不向桓玄低头。”

    “但是将来我们一定会向所有信徒证明,今天的委曲求全是为了有更好的明天。”

    卢循点点头,附和道:“道覆所言甚是,桓玄招抚我等,摆明了是为了对付刘裕。”

    “但对天师道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获得休养生息之机?”

    “有了这身官职在,你我算是跟刘裕同殿为臣。”

    “只要咱们不主动惹事,北府兵就不能过来打咱们。”

    “至于如何向信徒解释……这就要靠天师您老人家亲自出马啦。”

    “好吧,此事交给贫道来办。”孙泰强打精神道。

    “接下来只要咱们牢牢占据广州,凭借岭南山地,外人想要打进来没那么容易。”

    “与朝廷讲和后,我们便可利用本地特产,向外购入物资,以发展、壮大己身。”

    “且贫道以为桓玄野心勃勃,必然不会安于现状,他肯定会效仿其父代行禅代之举。”

    “而刘裕同样素有野心,等南郡公行代禅之日,便是刘裕起兵之时。”

    “若将来局势真是那样发展,咱们索性也响应刘裕。”

    “趁刘裕北上建康与桓玄争权时,我们则出兵先拿下湘州,再攻打荆江二州。”

    “等到刘裕平定桓玄后,你我恐怕已占据半个江东,到时再与刘裕决一死战,以报会稽战败之耻辱。”

    “哈哈哈,道覆所言乃真知灼见也!”

    孙泰、徐道覆、卢循顿时开怀大笑,终于一扫近来憋屈阴霾。

    ……

    在刘穆之建议下,卫朔决定向朝廷租赁郁洲岛,以方便水师靠岸,并沟通夷洲岛。

    十一月,在朝廷下旨嘉奖北府众将不久,雍王奏折进了建康。

    卞范之、桓谦两人不敢擅专,只好快马送交姑孰处置。

    南郡公府上,桓玄斜躺在座椅上,手上举着河西奏折,瞪大眼睛看着王谧等人。

    “租赁郁洲岛?直元想干嘛?”

    “这个……南郡公可知,河西在海外有一支水师舰队?”王谧斟酌着问道。

    “知道!当初不是还帮着刘裕横渡了海湾,让北府奇袭余姚得手。”

    “但南郡公恐怕不知道河西已在海外占了夷洲岛。”

    “什么?占了夷洲岛?什么时候的事?”桓玄一脸震惊道。

    “具体发生在何时谁也不知道,但眼下据说河西已在岛上站稳脚跟。”

    “可这根租赁郁洲有何干系?”桓玄不解道。

    说实话,桓玄并不在意什么夷洲岛不夷洲岛。

    当然了,不光是桓玄,其他朝臣同样也不在意。

    但郁洲岛不一样,郁洲岛属于朝廷治下地盘,上面有百姓居住。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各南朝还在郁洲岛上设有州郡官府。

    若没有一个正当理由,谁敢轻易把朝廷地盘租赁给外藩势力?

    “太尉有所不知,夷洲孤悬海外,与河西没有直接联系。”

    “想是雍王担心日久生变,这才向朝廷提出租赁郁洲,以便借此沟通夷洲。”

    “唔~原来如此!”

    桓玄沉吟片刻又道:“那尔等且说,朝廷该不该租给河西呢?”

    “这……”

    众大臣大眼瞪小眼互相看了一下,谁也没有轻易表态。

    租赁土地前所未闻,究竟利弊若何,实难预料。

    见众人沉默不语,桓玄眉头一皱刚要发火,却见殷仲文冲他暗暗眨巴了一下眼睛。

    桓玄心领神会,强行压下心中不满,挥挥手道:“除了仲文,你们都下去吧。”

    等众人全都离开,桓玄才开口问:“说吧,你刚刚是什么意思?”

    “嘿嘿!微臣有几句私房话想讲给太尉听听。”

    “别拐弯儿墨迹,有话直说。”

    “诺!”

    殷仲文忙收起笑脸,肃穆道:“臣觉得将郁洲租给河西,对您而言有利无害。”

    “哦?是吗?具体怎讲?”

    “主公您看,先不提那一年五万贯租赁费,单说郁洲这个位置便十分关键。”

    “其恰好位于徐州东边,太尉且说,假若河西据有郁洲,谁最紧张?”

    “刘裕?”桓玄不确定道。

    “太尉果然睿智,一语中的。”殷仲文奉承道。

    “徐州既是北府老巢,也是刘裕故地。”

    “不管是北府众将,还是刘裕本人,肯定不希望外人插手徐州。”

    “而您把郁洲租给河西,等于在河西与北府之间埋下隐患。”

    “现在或许还看不出什么来,但以后可就难说咯。”

    “除此之外,您还白得五万贯租费,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

    “五万贯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用得好也能解决大问题。”

    “嗯,此言甚是有理!”

    “若是外界非议怎么处理?”桓玄担心道。

    “简单!您在将郁洲租给河西前,不妨先下诏问问徐州牧刘裕。”

    “只要刘裕没意见,其他人又能怎样?”

    “没错!郁洲岛归属刘裕管辖,只要他没意见,其他人自然不用理会。”

    “这样一来,就算刘裕心有不满,也只会冲雍王去,与本公无关。”

    “妙!妙!真是太妙了!”

    桓玄越琢磨越兴奋,当即命殷仲文行文东南,询问刘裕意见。

    果如殷仲文所料,刘裕对河西租赁郁洲岛充满了戒心,可他却不敢公开拒绝。

    眼下刘裕正忙着整顿东南,急需跟河西贸易。

    若因此而惹得雍王不快,恐将得不偿失。

    但刘裕深知河西租赁郁洲岛后对徐州威胁甚大,因为他知道河西水师实力强大。

    刘裕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答应了河西请求,但他随即便下令组建北府水师。

    成功租到郁洲岛,让卫朔十分高兴。

    他立即派出人手前往该岛,准备建设码头、港口。

    与此同时,卫朔还给水师下令,命其派遣一支舰队前往郁洲驻扎。

    河西租赁郁洲岛,不光刘裕感受到威胁,连南燕慕容德也坐卧不宁。

    因为之前河西也曾跟南燕商讨租赁港口一事,不过却被慕容德严词拒绝。

    原本他以为这事已过去,殊料河西竟从江东那边租到了郁洲。

    如此一来,南燕又将在河西直接威胁下,这对慕容德叔侄儿而言大大不利。

    但如今说啥已晚,慕容德只好加强东南沿海一带防御。

第561章 偷渡阴平() 
p

    谯道福率军离开剑阁时,曾留下侯晖、谯明子两人镇守剑阁、阳平关。

    为免谯明子行事莽撞中了河西奸计,他特地让侯晖顶在前面,把守阳平关。

    然谯道福安排地再好,也挡不住谯明子自己作死。

    谯明子不过一纨绔子弟,又一向狂妄自大,压根儿没把谯道福叮嘱放心上。

    刚开始他还能小心翼翼谨守关隘,可时间一长便故态复萌,在关内为所欲为。

    他自以为前面有阳平关阻路,河西军威胁不到剑阁,开始废弛防务、贪杯误事。

    所谓上行下效,谯明子不能以身作则,其余蜀军将领、士卒自然有样学样。

    如此一来,剑阁、摩天岭一线守备日益松弛,给了河西乘虚而入的机会。

    当郪县局势陷入僵持时,敌我双方争战重点又渐渐转移至北线阳平关、剑阁一带。

    毛德祖、桓振察知剑阁守将谯明子后放松了警惕,立即决定偷袭摩天岭。

    当下,毛德祖继续佯攻阳平关,以吸引蜀军注意。

    而桓振则领兵六千悄悄向西,准备绕道武都,偷渡阴平小道。

    六千大军一路西进,翻山越岭,耗费十余日,终于找到了阴平古道。

    古道入口隐藏在深山老林里,被一片荆棘所掩盖。

    若非当地猎户特地指点,哪怕外人来到跟前怕是也发现不了。

    可不管怎么说,总算找到了路,让桓振多少放下心来。

    只是当他正式踏上古道后,桓振又傻眼了,他完全低估了栈道艰险。

    阴平古道,算不上是一条有着真正交通意义的道路。

    它数百里荒无人烟,地貌原始而险峻,山野樵夫也闻之色变,绝少行人。

    这条小道非人工开辟,而是当地猎户、药农无意中走出来的。

    正好印证了鲁迅那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因为古道是在自然条件下,经年累月中形成的,遂使得其中道路狭窄无比,仅容一人通过。

    且旁边还是万丈悬崖,根本不宜大军通行

    故而书上取其“非正道”之意,称之为“邪径”。

    直到三国末,邓艾经此发动了一场成功的奇袭战,才使它在一夜之间闻名天下。

    桓振比当年邓艾条件要好些,尤其阴平、武都早被河西收复多年,使得后勤补给更方便。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居住区,沿途皆崇山峻岭,很难行走。

    桓振领兵从岷山下出发,向西南通过阴平小道,准备越过摩天岭天险,绕过剑阁。

    为求稳健,桓振都不敢急行军,可就算小心小心再小心,依然丧身山涧密林近两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