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4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4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争夺辽东半岛,北魏、北燕、高句丽三国间展开了激烈交锋。

    由于邺城惨败,让魏国南下策略遭到重创。

    魏国上下一致认为,在有河西阻路之下,魏国很难向中原扩张势力。

    但若一直困顿于幽燕诸地,国力势必发展不起来。

    于是,向辽东扩张便成了魏国当前唯一选择。

    与重臣、幕僚商议过后,魏王拓跋珪遂放弃南下,转而北上辽东。

    今年九月初,魏王拓跋珪于平城南郊整训兵马,准备进攻北燕。

    为防河西偷袭背后,魏王留元老重臣燕凤、宗室大将拓跋烈、世子拓跋嗣等屯兵河套、代地。

    等河西大举南下消息传来,拓跋珪即刻发兵伐燕。

    十月初,拓跋珪率军十万由平城至蓟城,与幽州各族三万余民夫、青壮汇合。

    而后他亲率大军并押运粮草、攻城器械,出辽西走廊,兵锋直指燕都龙城。

    对于魏国大举进犯,北燕上下早有准备。

    数月前,燕王慕容云以叔父慕容农为平州大都督、高湖为平州刺史,率军三万进驻辽西走廊。

    慕容农、高湖显然看透了河西走廊妙处:进则与魏国见仗,退则涵养财军;胜则脚踏幽燕,伸臂大半个河北;败则退守辽东半岛,又奈我何?

    于是,两人到任之初,除了安抚流民、整顿地方外,最重要一件事便是修建了临渝关。

    所谓临渝关(今山海关),是在汉临渝县城基础上扩建而来,以其扼守辽西走廊咽喉之地。

    为了将临渝关打造成坚不可破的关城,慕容农花费大量金钱从河西购来水泥,并将其全用在了临渝关上。

    ……

    今年春夏之交,魏国一口气夺取了幽冀两州,让拓跋珪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北霸主。

    虽然在邺城小挫,但魏王并未失去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休整了数月后,拓跋珪再次野心勃发,亲率大军准备一举灭亡北燕。

    魏国十万大军驻扎在临渝关以西旷野里,军营延绵十数里,声势浩大。

    辕门附近,一杆高达十几丈的木杆上,挑着一面金边黄底大旗,正迎风招展。

    大旗上面绣着一个巨大的‘魏’字,乃是拓跋珪王旗。

    大帐内,拓跋珪正站在一幅地图前出神,旁边站着他的首席谋士张兖。

    早前因魏国内胡汉矛盾之故,张兖曾一度失去拓跋珪信任。

    但后来拓跋珪发现他根本离不了张兖(不像历史上,拓跋珪有崔宏、崔浩辅佐),没办法只好再度重用张兖。

    而张兖果然对拓跋珪忠心耿耿,哪怕他被闲置后也不曾口出怨言,只是在自家封地劝课农桑。

    或许正是这种表现,才让拓跋珪在决定攻打辽东之际,再度起用张兖。

    “刚刚斥候来报,他们告诉孤,说临渝关不仅城墙高四丈,连护城河也有三丈宽。”

    “如今我军最大问题便是攻城经验不足,几乎从未有过攻打坚固城池、要隘经历。”

    “想要凭近十万铁骑攻下临渝关,无疑是痴人说梦。”

    “洪龙且说说,怎样才能拿下临渝关?”

    此时魏王拓跋珪显得十分焦虑,作为一代雄主,他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

    几个月前他决定攻取辽东半岛,为此他殚精竭虑,考虑种种。

    殊料,大军刚一出发就遇到了难题,他怎么能不着急?

    早在大军出征前,张兖便考虑过这个问题,此时心中多少有了一点想法。

    他笑着安慰道:“大王务忧,我军虽不善攻城,却未必没有办法攻取辽东。”

    拓跋珪顿时大喜,连声催促道:“先生快说,寡人都快急死了!”

    “解决眼前难题无非是两个,其一就是招募汉族青壮为军,然此乃长远之计,不能解眼前燃眉之急……”

    拓跋珪一听要招募汉军,顿时眉头一蹙。

    之前为平息魏国内胡汉矛盾,他已下令今后鲜卑人专管打仗,汉人负责种地。

    如今张兖又提出招募汉人为士卒,无疑将重新挑起国内矛盾。

    而张兖看到魏王面色阴郁,不由暗暗叹了口气,看来促使鲜卑汉化仍然任重道远。

    当初他被魏王闲置,有一半原因是为了安抚鲜卑贵族不满。

    眼下他还在风口浪尖上,不宜再惹起纷争,遂将招募汉人入伍一事匆匆略过不提。

    “除了招募汉军强攻临渝关外,大王也可选择从侧面迂回,绕过临渝关。”

    “据臣了解,先秦时代,姬燕为了翻越燕山、深入辽河平原,曾开辟了两条通道。”

    “其一出卢龙塞(今喜峰口)沿滦河左岸北行,再沿着滦河支流北上,便可翻越燕山。”

    “而后沿着老哈河上游西岸折而向东,便可直抵柳城(今辽宁凌源县凌源镇)。”

    “而从柳城再往东北不到两百里,就是北燕王城龙城。”

    “其二出密云再北渡潮河,穿古北口,在前汉置白檀县(今滦平县)东北渡过滦河,东向与原卢龙道相会。”

    “大王不妨在临渝关下广布疑兵,吸引燕军注意。”

    “而后遣偏师走卢龙道、平冈道突袭北燕王城。”

    “不过,这两条古道山高林密,甚至不排除燕军已沿途设防,想偷袭成功千难万难。”

    张兖讲到最后,却见拓跋珪脸色已完全阴沉下来,他知道魏王已陷入两难之地。

    若不依计冒险搏一搏,大军就只能强攻临渝关。

    但魏军不擅攻城,谁知最终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拿下关隘。

    更可怕的是,万一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没能攻下临渝关,那对大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拓跋珪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张兖提议,决心遣偏师偷袭卢龙道。

    ……

    临渝关作为新建城池,周长约约四公里。

    其以城为关,城高四丈有余,厚两丈,可抵御万斤重击,乃辽西走廊最大坚城。

    为了长期坚守临渝关,将魏军挡在关外,慕容农、高湖在城内建有一座巨大仓库,以储藏大量粮食、军械。

    如今北燕人力、物力主要集中在龙城、临渝关两地,分别由慕容云、慕容农两人镇守。

    由于临渝关地处要地,不仅魏国对其虎视眈眈,同样慕容农也在密切关注魏军动向。

    随着慕容垂、慕容宝、慕容盛、慕容麟等人相继败亡,加上慕容德南奔齐地,如今辽东面临压力日益增多。

    慕容农今年已将近五十岁,作为沙场老将,他是目前鲜卑慕容氏幸存之唯一良将,备受慕容会倚重。

    此次魏军兵逼辽西走廊,很明显是想灭亡燕国。

    但慕容农也别无他策,唯有仰仗临渝关天险,迫使魏军不战而退。

    这天,乌云密布,城下忽然出现黑压压一片魏军。

    慕容农得报后,急忙上了城头观望,只见城下旌旗如林,数万魏军无边无沿。

    这时,闻讯而来的高湖急切地问:“辽西王,魏军要攻城了吗?”

    慕容农凝重地点点头道:“敌人正在填护城河,用不了多久就会发起进攻。”

    高湖大吃一惊,急道:“如果魏军真不顾一切来攻,哪怕临渝关再牢靠恐怕也守不住。”

    “辽西王,我们必须求援!”

    “求援?向哪儿求?龙城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支援我们。”慕容农恼火万分道。

    “大王为何不试试向河西与高句丽求援?”

    慕容农没有说话,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城外。

    他早就考虑过这个方案,也向慕容会建议过,但最终结果如何一切还是未知数。

    但现在,除了殊死抵抗,他似乎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

第553章 高句丽国() 
p

    历史就像万花筒,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慕容垂去世之后,踏着后燕尸体崛起的势力,不仅仅一个魏国,还有高句丽国。

    原本高句丽只是很小一股势力,并向后燕臣服,但眼下其已成为辽东最大势力。

    据《三国史记》、《三国遗事》记载,在汉元帝建昭二年,即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了高句丽。

    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

    而扶余又一向与中原王朝交好,以至于中原王朝时常配合扶余打击高句丽国(此类事件时常见诸于《三国志》、《汉书》)。

    但高句丽也不简单,在扶余压制下竟逐渐强盛起来,将势力扩张到汉江(朝鲜境内)流域。

    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效仿汉帝国实施集权化统治,遂使国力大增。

    公元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甚至还入侵了汉四郡。

    不过,当时汉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面对汉帝国军事压力,高句丽被迫迁都到丸都。

    曹魏建立后,高句丽入侵辽西,但遭到曹魏强力反击,被魏名将毌丘俭摧毁了都城。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

    但其实高句丽没灭亡,七十年后高句丽重建了丸都城,又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五胡乱华始端永嘉之乱爆发。

    高句丽趁中原混乱,于当年“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朝鲜半岛通往辽东的全部水陆通道。

    三年后,高句丽全面攻取了汉四郡,取得了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权。

    及至今天,高句丽第十九代王高谈德执政时,其国力达于极盛。

    高谈德在朝鲜历史上地位很高,差不多相当于华夏这边的秦皇汉武。

    后世他被尊称为好太王,又称广开土大王、广开土王,是高句丽历史上最厉害的君主。

    高谈德即位前,正值高句丽王朝多事之秋。

    当时高句丽并不强大,疆界也不稳,经常得而复失。

    高句丽曾和前燕发生过七次战争,连国度丸都城也一度被前燕攻破焚毁。

    前燕灭亡后,后燕又再度称雄,高句丽不得不继续当孙子。

    直到高谈德即位,形势渐渐向有利于高句丽方向变化。

    其中后燕开始大幅衰落,并陷入与北魏纷争当中。

    而百济又因天灾始呈衰败之相,历史为高谈德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高谈德也确实有本事,即位后不到五年,已将高句丽发展成辽东最强势力。

    而后他重组高句丽军队,重点训练了精锐部队和水师。

    当时,高句丽南面、西面皆被百济包围。

    为了遏制百济随时可能的入侵,高谈德一直致力于同百济进行战争。

    四年前七月,高谈德率军进攻百济,攻陷石岘城等十座城堡。

    那年十月,攻占百济北方重镇关弥城。

    此后,百济为了收复失地曾连续出兵回击高句丽。

    而高谈德不甘示弱,分别于三年前在关弥城、两年前年在水谷城、去年在浿水,数次击退了百济进攻。

    前年,为防御百济入侵,他在南部边境修筑了七座城池。

    今年,高谈德又率军大举进攻百济,攻克阿利水以北数十座城,以及数百多个村落。

    甚至他还包围了百济国都慰礼城,兵临城下,致使百济阿莘王请降。

    高谈德在收执阿莘王弟弟和百济十名大臣作为人质后,凯旋回国。

    从此之后,高句丽正式夺回了朝鲜半岛的统治权。

    ……

    丸都城,高句丽王宫内,乐声齐作。

    坐在右首的北燕使节暗暗打量了一番高句丽王高谈德,想从对方脸上看出些端倪来。

    不过,这位高句丽国正专注地看宫女跳舞,脸上没有露出一丝异样来。

    这让北燕使节心里有些七上八下,不知能不能完成大王嘱托。

    自从慕容垂去世后,曾经霸武强兵,称霸河北、辽东的慕容鲜卑人已彻底衰落了。

    不说比不了老对头拓跋鲜卑,连当年属国高句丽也多有不如。

    只要一想到北燕夹在魏国与高句丽两大势力之间,北燕使节便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

    万一魏国与高句丽联合出兵伐燕,那对慕容鲜卑而言不啻于一场灭顶之灾。

    不要以为这不可能,不说魏燕之间有血海深仇,燕与高句丽之间也龌龊不断。

    想当年,慕容鲜卑强盛时,没少派兵掳掠高句丽,甚至还攻破过丸都王城。

    以前,燕国强大,倒也不担心高句丽报复。

    但眼下不同啦,哪怕不用魏国帮忙,光是凭高句丽一国便足以横扫北燕。

    曲终舞罢,高谈德挥了挥手,撤去了歌舞,叫上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