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2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2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这……这怎么可能?大都护怎会跟桓玄搅和在一起?”

    “哎呀,荆州与河西合流,这下可糟了。”

    “怎么会这样?是不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

    “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不然等大事临头,黄花菜都凉了。”

    “不行,不行!绝不能任河西被桓玄拉拢,朝廷必须稳住大都护。”

    “对对对,只要稳住大都护,桓玄一人便翻不了天。”

    原本刚刚朝中大臣还对河西一片喊打喊杀,结果现在又纷纷转变态度。

    看到这一幕,王谧不由暗暗冷笑不已。

    连自身安危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前途可讲?

    看来老夫提前为家族谋后路这步棋真是走对了!王谧暗道

    早在数年前,王谧就察觉到江东局势不稳,于是他开始暗中布局。

    王谧出身世家大族,深谙乱世生存之道,更懂得分散投机。

    在天子打压桓玄时,王谧没有像其他人疏远桓家,反倒刻意与桓玄交好。

    许多人都看不起刘裕,只有他不嫌刘裕出身低贱,与对方倾心相交。

    当年那些付出,如今都得到了丰厚回报,不管是刘裕,还是桓玄都把他王谧当自己人。

    日后不管哪一方得了势,王家都能保一时平安。

    但其实王谧心中一直还有个遗憾,那就是始终未能与大都护卫朔相交。

    特别是当河西实力越来越强,王谧心中遗憾感也越来越强烈。

    不过,眼前发生的一切,让王谧看到了交好大都护的机会。

    于是,他上前一步,朗声道:“启禀大王,臣有一策可稳住河西,不使其倒向荆州。”

    司马道子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频频催道:“爱卿快……快讲!”

    “臣以为若要拉拢河西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联姻,其二封爵。”

    “所谓联姻便是尽快促使晋陵公主嫁去河西。”

    “原本与晋陵公主便跟大都护定下了婚约,如今不过是完成先帝遗愿罢了。”

    “而大都护一旦娶了公主,便与皇室成了一家人,关系肯定不比以往。”

    “哪怕桓玄再拉拢大都护卫朔,他看在公主面上也不会跟朝廷作对。”

    “对呀,寡人怎么把先帝赐婚这事给忘了?”

    “说起来,孤也算是大都护的媒人。”

    “这下好了,等卫朔娶了公主,他就是寡人侄女婿,我看桓玄还怎么嚣张。”

    司马道子兴奋地手舞足蹈,恨不得现在就下旨让公主与卫朔完婚。

    王谧则翻了个白眼,暗暗腹议道:你一天到晚除了喝酒,什么时候关心过公主?

    不过,王谧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帮公主完婚,还想替卫朔请封王爵。

    假若卫朔知道了王谧想法,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其实王谧有这样的想法,跟最近关中刮起的劝进之风有关。

    不管卫朔如何保持沉默,但外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股劝进风潮与他脱不了关系。

    甚至大多数人跟王谧一样,都认为这是卫朔本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其目的自是为了称王称霸、割据一方。

    于是乎,王谧为了搭上卫朔这根线,便自作聪明地想让卫朔‘得偿所愿’。

    “大王,臣说句不好听的,联姻还好说,可这封爵?”

    “封爵怎么啦?”司马道子皱眉道。

    “当年大都护入朝陛见时,先帝便已封其为武威郡公。”

    “如今朝廷再封他爵位,起码也得是个国公之位。”

    “但是,大家别忘了。”

    “眼下距河西收复关中已过去了两月之久,朝廷上下可连个嘉奖都没有。”

    “即便因为东南爆发了叛乱,朝廷一时有些疏忽,可也不该置河西于不顾。”

    “最近河西上下‘群情激奋’,并掀起了一股劝进风波,未免不是因朝廷薄待大都护之故。”

    “朝廷若要平息河西‘不满’,恐怕得册封大都护为王侯之位才妥当。”

    “稚远,你脑子烧糊了?”

    “从汉高祖刑白马而盟,规定非异姓不得为王以来,你有见过哪一朝封过异姓王?”

    “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

    “当今天下崩坏,早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大都护雄霸西北,乃北方第一大势力,即便没有朝廷敕封,人家不会自己称王?”

    “想当年,前燕、代国、前秦这些势力不都是前车之鉴?”

    “那怎么能一样?河西与大晋同为炎黄一脉,岂能与胡虏同论?”

    “反正老夫话已至此,至于如何抉择,请相王自己定夺。”

第522章 波澜顿起() 
p

    当初河西欲脱离晋室自立消息传到江陵时,桓玄曾喜不自禁。

    他甚至都准备派人前往河西,想说服卫朔与他一同起兵。

    殊料,这边荆州使者还未启程,那边谣言已传遍江左。

    正当桓玄还在调查谣言出处时,建康竟已跟河西和好了。

    朝廷不仅把晋陵公主嫁给大都护,还打算下旨敕封卫朔为异姓王。

    消息传来,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谁都没想到,数百年消失不见的异姓王竟又重见天日。

    “卫朔还在上表请免吗?”

    “是的!短短数日,卫朔三次上表请免,看来他很有自知之明。”

    “那个卫朔出身寒门,有什么资格妄称王侯?”

    “就是,就是!看来他常年与胡虏打交道,也跟胡人学会了沐猴而冠。”

    周围桓氏子弟不断出言嘲讽,而桓玄目光闪烁,却未出言阻止。

    旁边卞范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早心知肚明。

    说白了,桓家眼红了、嫉妒了、眼馋了,也想像卫朔一样,弄个王侯当当。

    不过,荆州跟河西不太一样。

    那个大都护再怎么说,也非南朝土著官员出身,称不称王影响不算太大。

    而这也是司马道子最终听从了王谧建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桓玄若想学卫朔向朝廷求取王爵,几乎是不可能的。

    想当年,以桓温之威势,尚只得封一郡公之位,更何况威望不足的桓玄?

    再者,自汉高祖刘邦刑白马而盟,规定非异姓不得为王以来。

    任何一个非宗室大臣称王,基本上就意味着改朝换代。

    桓玄若是这样做,与扯旗造反几乎没啥区别。

    但荆州做好起事准备了吗?桓家有能力取代晋室吗?

    若从实力对比上来看,荆州的确还不如朝廷强大,但卞范之却认为起事时机已然成熟。

    如今北府精锐深陷东南,正是建康力量最弱小之际。

    若荆州尽起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建康,必能一战定乾坤。

    而这话以前他也曾跟桓玄提过,但桓玄惧怕北府刘裕,心中犹豫不决,始终下不了决心。

    但这一次,朝廷突然敕封大都护为王,让卞范之看到了逼桓玄起兵的机会。

    “南郡公可知,此次朝廷为何突然敕封大都护为雍王?”

    “愿闻长史高见。”

    “臣听说一开始河西是打算拥大都护自立的,但不知为何大都护始终予以拒绝。”

    “是呀,这个卫直元行事真是让人费解。”桓玄皱着眉头道。

    “前些日子,关中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已公开宣称要拥卫直元称帝,本公还当河西会与朝廷就此闹翻。”

    “殊料,事情很快竟有了戏剧性变化,如今河西与朝廷不仅重归于好,卫直元还白得一王侯之位。”

    “其实这一次大都护能尽得权势、美人,跟南郡公脱不了关系。”

    “与某有关?”桓玄愕然道。

    “主公还记得那个流言吗?”

    “当时我等也只是刚刚才有了想法,根本尚未来得及实施,但不知怎的一下子就传遍了江左。”

    “如今想来,这其中肯定有人在推波助澜。”

    “但不管是谁,最终让朝廷感受到了荆州威胁,也不得不向河西做出妥协。”

    “真是可恶!”桓玄满脸郁闷道。

    “虽然我们被人算计了一把,但通过这事却让在下看清了朝廷虚弱本质。”

    “主公请想,假若朝廷不是惧怕荆州,司马道子何以会向河西低头?”

    “是呀!听长史这么一讲,本公才恍然大悟。”

    “主公,眼下可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北府精锐被困于东南,无暇顾及建康。”

    “这时只需主公率领精锐顺江而下,必能一举攻克建康。”

    “届时将司马道子一帮奸佞悉数诛杀,主公便可独揽朝中大权。”

    “而后再效仿魏武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大事可定!”

    “这……这样可行吗?”桓玄依然顾虑重重。

    见状,卞范之不由急道:“哎呀,主公若还犹豫不决,则日后必悔之莫及啊!”

    “随着河西与建康之间联姻,朝廷必会因此而声望大涨。”

    “而司马道子又得了河西相助,势力大增,又岂会容忍南郡公您存在下去?”

    听到这里,桓玄心里登时一咯噔。

    河西远在大西北,本就与朝廷没什么冲突,哪怕人家自立,江左朝廷无可奈何。

    因为河西治下地盘以前都是失地,是卫朔带人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朝廷除了拉拢安抚,也别无他法,大不了双方一拍两散罢了。

    但荆州不一样,虽然远离建康,但毕竟是朝廷名下州郡,绝容许他割据下去。

    也就是说,朝廷早晚会对荆州下手。

    眼下自己改怎么办?是听从卞范之提议举旗造反?或者继续观望下去?

    桓玄在心里不停地琢磨着。

    最后他忽然想起他父亲桓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即“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想到这儿,他不由握紧了拳头。

    ……

    当南北形势风云突变时,远在东南的刘裕正计划着跨海奇袭会稽郡。

    取得河西水师帮助后,刘裕立即开始着手制定平叛计划。

    他看到吴郡与会稽之间仅仅一湾之隔,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瞬间在脑海中形成。

    很快,刘裕秘密向吴郡太守袁山松提出借道南下,并利用水师突袭会稽郡。

    原本袁山松不同意北府兵借道,但刘裕再三保证不会扰乱地方,才勉强答应下来。

    搞定了袁山松后,刘裕又把刘穆之找来,将奇袭计划和盘托出,并征询对方意见。

    “啧啧,刘将军果然深谙兵法精髓,这一招正好打在叛军软肋上。”

    “这算什么?比不得大都护厉害!道和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没有啦,一切就按刘将军计划进行,等过些日子我让季高带水师过来。”

    “如此多谢道和仗义相助。”

    “若没什么事,那在下就告辞了。”说着刘穆之转身就要离开刘裕大帐。

    殊料他刚一掀开门帘,差点儿与一人撞个满怀。

    “哎呦,原来是索主簿?!你这是干嘛呢?走得这么匆忙?”

    “对不住了刘右司马,在下有急事找主公商议。”

    说完索承明不待刘穆之回话,就迫不及待地向帐内走去。

    而刘穆之盯着对方背影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去。

    不提刘穆之回去如何,单说索承明一进帐就给刘裕带了个天大消息。

    “你说什么?!朝廷已下旨敕封大都护为异姓王?”刘裕满脸震惊道。

    “是的!属下一得到消息,片刻不敢耽搁,立即过来通知主公。”

    “主公,江东要起风了,您得着手准备啦。”

    刘裕目光一凝,轻轻点下头道:“荆州那边有什么动静?”

    果然不愧是刘裕,一下子就抓住了事情本质。

    卫朔封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嫉妒。

    “暂时还没什么动静,不过有消息称,之前桓玄曾欲联合河西一同起兵,但后来因朝廷敕封大都护为异姓王,才迫使这事无疾而终。”

    “如此说来,桓玄依然野心勃勃,对建康虎视眈眈?”

    “不错!若荆州一动,那主公您的机会可就来了。”

    “此话怎讲?”

    “主公请想啊,满朝文武舍您之外,还有谁对付得了南郡公桓玄?”

    “那桓玄一旦起兵作乱,朝廷肯定不是对手,届时定会向您求援。”

    “而主公则先按兵不动,任由桓玄清洗朝中各势力。””

    “时机成熟后,主公再携平定天师道叛乱之威,打着匡扶朝政的旗号提兵北上。”

    “嘿嘿!就凭桓玄那个花花公子,怎么可能是主公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