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7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7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一击必杀,绝不能引起他人警觉。

    正当他苦思对策之时,忽然感到胸前一阵膈应。

    他习惯性用手一模,竟摸到一把硬邦邦的手弩,顿时让他眼前一亮。

    作为近战利器,手弩向来深受河西士卒喜爱,几乎人人一把。

    而一些军中精锐甚至还玩出花儿来,二十步以内能做到百发百中。

    接下来桓振当即找来十名擅长使用手弩的士卒,低声吩咐起来。

    “等下你们按顺序每人负责一名敌人,要瞄准咽喉要害射,千万不要弄出声来。”

    “诺。”

    十人领命后,迅速攀上长城,进入相应伏击位置。

    他们将身子隐藏在暗处,手中仅仅握着弩机,耐心等待着巡逻队过来。

    半柱香之后,十名巡逻士卒如约而至,他们排着整齐队列,沿着驰道缓缓走来。

    殊不知,黑暗中,正有十把手弩冷冰冰地瞄向了他们周身要害之处。

    后秦人越走越近,眼看将要发现众人,只听队中什长嘴巴微张道:“射!”

    只听嘭嘭几声闷响,十支弩箭借着夜色掩护,闪电般射向十名秦兵咽喉。

    噗呲!噗呲!十名秦兵几乎同时捂住咽喉,连惨叫都没发出,就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桓振一直在暗中观察,直看到顺利解决掉了秦兵巡逻哨,他才悄悄松了口气。

    接下来随着他一声低喝,早严阵以待的数百士卒纷纷向城墙爬去。

    不到一刻钟,五百河西士卒全部到了城墙上。

    随后在十名假扮的秦兵带领下,众人手持横刀、圆盾,杀气腾腾地奔向萧关

    当桓振部试图突袭萧关时,河西军主力却还在十里之外。

    河西军此战目标十分明确,即夺取萧关,为接下来攻打安定郡取得突破口。

    王镇恶骑着马,注视着远处无尽夜色。

    长城在远处巍巍群山中逶迤横亘,其中大山间的一个缺口便是著名萧关。

    这时,薛彤策马上前,笑道:“左司马是在担心道全吗?”

    王镇恶轻轻摇头道:“道全身经百战,拿下萧关当不在话下,我有些担心关中形势。”

    “关中?后秦不已是砧板上鱼肉,还有什么可担心呢?”薛彤不解地问。

    王镇恶笑着解释道:“正因为后秦已是走投无路,才更有可能做出极端选择。”

    “万一后秦在狗急跳墙之下,大开武关,向朝廷投降,你说我们该咋办?”

    “所以此战关键在于把握好其中力度,既不能过分刺激后秦,又要顺利完成战前目标。”

    正在这时,两人看见一名斥候正匆匆而来。

    王镇恶扭头看了一眼薛彤道:“看来萧关那边有消息了。”

    正如王镇恶所料,来人果然带来了萧关最新消息。

    “报!桓校尉已成功潜入萧关,特命在下前来通知左司马,请大人尽快发兵接应。”

    王镇恶点点头,沉思片刻道:“薛校尉,接下来看你的了。”

    “你即刻率三千刀盾兵前去支援桓振,务必尽快拿下萧关。”

    “属下遵命。”薛彤领命而去。

    在战前筹备期间,参军司考虑到萧关一带多山地,故所调配大量轻装步兵,十分擅长山地作战。

    薛彤率领三千刀盾兵,沿着瓦亭峡山谷古道,赶往前面的萧关。

    这条古道修建于先秦时代,秦皇汉武都曾沿此道北上巡视。

    可惜秦汉以后,中原王朝实力衰弱,如若不是河西崛起,中原军队已有近百年未深入萧关一带。

    而古道在历经长久岁月侵蚀之后,已变得破旧不堪。

    大部分道路甚至已坍塌,薛彤他们有时只能沿着崎岖陡峭的山梁上行军。

    这时,河西军训练有素的一面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三千士卒在山地奔走,如履平地。

    在天即将放亮时,薛彤率军抵达了萧关城下。

    此时众人伏身隐藏在一片山梁后面,再继续往前,转过山梁便是萧关城头。

    正当薛彤要下令进攻时,却见远处长城上正有一支后秦军队也向萧关疾驰而来。

    他心思急转,立刻猜到了这队后秦军来意,肯定是赶去萧关增援。

    如今萧关城头烽燧狼烟已经点燃,显然其他据点上秦军已收到受袭消息。

    正当薛彤急得满头大汗时,只见桓振带着人汹涌杀至,使得萧关城上一片大乱。

    河西军以桓振为箭头,全军势如破竹,杀得后秦士兵哭喊连天,尸横遍地,很快便占领了城楼。

    在控制住局面后,桓振立即命人转动了城门绞盘。

    很快在一片吱吱嘎嘎声当中,城门大开。

    城下薛彤看到这一幕,立即挥刀大喊道:“兄弟们,杀进去,杀进去!”

    三千河西军发出一声呐喊,跟着薛彤冲进了城门。

    他们如汹涌大潮,将刚刚增援过来的后秦士卒连同守关将士瞬间给吞没了。

    萧关城墙上,守将吕超呆呆地望着关内冲天而起的浓烟。

    烟尘已飘到萧关上空,遮蔽了清晨朝阳,天空中,灰黑的乌云翻滚,宛如末日即将来临。

    刚刚看到援军抵达,他曾以为可以力挽狂澜。

    可没想到河西军也几乎同时抵达,让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原本守军只有三千人,如今又在失去了关城依托,他还能挡得住河西军兵锋吗?

    这时一斥候飞奔过来,禀报道:“将军,我部援军遭遇敌军突袭,伤亡惨重。”

    原来敌我两支援军刚一照面,数千只弩箭就射向了后秦援军。

    结果一阵乱箭攒射,后秦士卒死伤无数,顿时一阵大乱。

    后秦人再也支撑不住,纷纷掉头逃走。

    薛彤见敌军要逃,当即大喝一声道:“杀上去!不要放走一个敌人。”

    数千河西兵一声呐喊,挥舞起战刀向后秦人扑去,双方在城头上展开了激烈厮杀。

    吕超闻言吃一惊,不由心乱如麻之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又有士兵大喊道:“将军,快看,河西军来了!”

    其实不用部下提醒,吕超也看到了,正有一支数千人的河西军向关内杀来,距离他也越来越近。

    看着河西军手上拿着明晃晃的横刀,再一想起河西军过往战绩,吕超不由胆寒起来。

    当下他心中战意顿消,心中退意萌生,转身对左右大喊道:“撤退!”

    守军士卒早已被杀得节节败退,即便没有吕超下令撤退,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崩溃。

    只不过吕超的命令,成为压垮后秦士卒抵抗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听得撤退将令,后秦士卒顿时如鸟兽散,纷纷夺路向城外逃去。

    眨眼间,原本还略显拥挤的萧关,只剩下数千河西军,而后秦人早已不足数百人。

    桓振站在城头举目南望,雄关南边出现了无数逃兵,足足有千人之多,他们都是被击溃的后秦人。

    在他们身后,数百河西士卒大喊大叫,依旧追着他们不放。

    薛彤率领主力与桓振汇合后,很快就将整座关城控制下来。

    结果仅仅一夜之间,萧关便落入了河西手中。

    不久,镇恶率领三千骑兵进驻萧关。

    至此,河西军已顺利完成第一个战前目标,为接下来攻取安定郡奠定了基础。

    “道全、子正你们两人干得漂亮,如今萧关已下,将彻底打开通往安定大门。”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442章 晴天霹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p

    太元二十年冬,武关城下。

    几个赤膊大汉正狠狠敲着战鼓,鼓声如暴雷一般不断响起。

    秦晋双方将士纠缠在一起,正杀得难解难分。

    杨佺期用力抹了一下脸上血污,将刀朝上一指,大声吼道:“儿郎们,杀光这些该死的羌族杂碎。”

    吼完,他身先士卒,顺着云梯,攀过垛堞,登上了武关墙头。

    后秦人也不甘示弱,抛下无数巨石、檑木,以及一泼又一泼的金汁滚粪。

    高大的武关城,正像巨兽一样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生命。

    杨佺期操着柄环首刀,只见所过之处寒光闪现,鲜血迸飞,砍倒了一个又一个后秦士卒。

    他满脸坚毅,挥动着手中宝刀,冒着一阵阵箭雨,勇往直前。

    正当他想一鼓作气拿下城头时,却见亲兵跌跌撞撞地奔过来。

    来人死死抓住杨佺期衣袖,哆哆嗦嗦道:“将将军不好啦,中,中军”

    “啊呸!什么狗屁大事不好了?!下次再讲这等屁话,老子饶不了你。”

    杨佺期拄着那柄闪现着寒光的单刀,猛地抹去脸上血水,瞪着牛眼,怒道:“到底有甚大事?速速道来。”

    亲兵红着眼睛,半跪在杨佺期面前,颤声道:“中军遇袭,殷刺史让将军赶快撤军。”

    “什么?!”杨佺期上前一把扯过亲兵肩膀,满脸震惊。

    “如今关上这帮胡虏杂碎马上要完蛋了,哪里有余力偷袭?你莫非在唬我?”

    感受着杨佺期那双孔武有力的大手,亲兵疼得满脸涨红,不由一阵龇牙咧嘴。

    “将将军容禀,这等大事小的怎敢欺瞒您啊!”

    “中军真的遭到偷袭,刺史大人正在竭力抵抗,要求将军尽快撤军回援。”

    “你还在唬我不成?”

    杨佺期依然不信,他阴沉着脸,握着刀把的手不由紧了紧。

    如今武关将破,杨佺期正梦想着收复关中,荣归故里,哪里愿相信亲兵所言。

    亲兵虽然满脸凄楚,然神情上却没有丝毫慌张。

    他跪在地上哭道:“将军,小的所言千真万确啊!我亲眼看见敌军那杆大旗上绣着陇西王三个大字。”

    “陇西王?!”

    看着心腹没有半丝躲闪目光,杨佺期不由面色一僵。

    过了一会儿,他不知想到了什么,整张脸一下子变得煞白煞白,没有半点儿人色。

    遍布老茧的大手却依旧死死掐着亲兵,咬牙切齿道:“河西,一定是河西搞得鬼。”

    尽管杨佺期满腔不甘,可他还是没有完全失去理智。

    当下他振臂一挥,召集部曲,立即入潮水一般向中军大营杀去

    “大王,我们为何要对荆州军网开一面?”姚训满脸不解地问。

    姚硕德不无遗憾道:“唉!不是老夫不想全歼荆州军,而是承受不了因此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此战击溃荆州军,挽回武关形势,已属侥幸。”

    “若继续纠缠下去,即便全歼了荆州军,我们自身也会遭到重创,别忘了西边还有一个心腹之患在虎视眈眈。”

    “来人,向长安报捷!”

    腊月底,陇西王率军东援武关已有大半月,在这期间后秦上下一直未接到捷报。

    朝廷每次派人询问前线战事,姚硕德都以与敌对峙中搪塞过去。

    假若不是深知姚硕德底细,后秦上下都以为他是在故意懈怠。

    太子姚泓沉不住气,有好几次都想派人代替姚硕德,却最终在众臣反对下作罢。

    最后姚硕德没有辜负后秦上下信任,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从武关传来了捷报。

    陇西王姚硕德在武关城下,大破晋荆州刺史殷仲堪,击溃、俘虏超过两万余人。

    武关大捷不仅让后秦上下松了口气,也极大的稳定了关中人心。

    正当后秦人以为能过个安稳年时,安定告急信使终于抵达了长安。

    如此重大消息,信使自然不敢有任何耽误,告急公文被飞骑一路送抵东宫。

    这一声晴天霹雳,直将太子姚泓震得手脚冰凉,口中发苦。

    谁能想到前门刚刚拒杀恶狼,后门竟又进来一头猛虎!

    这一突变让年轻的姚泓猝不及防,甚至都不愿相信是真的。

    因为,在姚泓潜意识里,认为今年河西爆发了天灾,大都护肯定忙着赈灾救民。

    也正因此,他才会在武关告急时,急调陇西精锐回援。

    从常规逻辑上讲,姚泓这样想没错,甚至后秦上下大部分人也都是认为的。

    哪怕姚硕德、尹纬曾出言提醒,也不过是习惯性从全面考虑问题罢了。

    如若不然,姚硕德又怎会轻易听从朝廷调令?

    结果,后秦上下都小觑了河西恢复力。

    今年河西确实无力发动大战事,但只针对萧关、安定之军事行动却不在话下。

    “来人,速去请丞相、太尉、仆射等入宫议事!”

    姚泓面色苍白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