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59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59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当初拓跋珪安排镇守幽州人选时,先任命奚斤为幽州刺史,后又派安排舅舅贺赖卢担任奚斤副手。

    贺赖卢仗着自己是拓跋珪舅舅,不怎么听奚斤调度指挥,还与幽州别驾王辅有矛盾。

    奚斤在时,还能凭借自身威望压制贺赖卢。

    如今奚斤兵败代地,孤身逃回盛乐,导致贺赖卢没人能压制,遂不将王辅放在眼里。

    与此同时,慕容垂又重金收买了王辅幕僚丁建,让其挑拨王辅和贺赖卢二人关系。

    在围城战进行到第六天,贺赖卢军营忽然出现火光。

    丁建马上对王辅说:“贺赖卢肯定是因为守不住蓟城,在焚烧营地准备撤退。”

    王辅一听勃然大怒道:“他既不仁,休怪我不义,打开城门向燕皇投降。”

    贺赖卢得知王辅暗中打开了城门,不由破口大骂,但情势危急,只好赶快突围。

    于是,在慕容垂一系列算计下,燕军仅仅付出很小代价便拿下了蓟城。

    经过这场大胜,燕军士气达于巅峰,全军上下叫嚣着出兵盛乐、灭亡北魏。

    唯慕容垂还保持着清晰头脑,知道魏军主力尚在,灭亡北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他下令在蓟城立下大营,将除了慕容农以外燕将召集起来,商议下一步进军方略。

    以前,因为易水惨败之故,慕容宝对拓跋珪是畏敌如虎。

    而如今,他见形势一片大好,加上收复了幽州,不由志得意满,竟又视敌如虫。

    在军事会议上,他先是怒斥拓跋珪忘恩负义,随后又向慕容垂请命率军出击盛乐,以彻底覆灭北魏。

    尽管在讨魏大战中,慕容宝表现尚可,但慕容垂依然不敢轻易下定决心。

    他环顾四周,看了一眼慕容德问:“范阳王以为如何?”

    “陛下,据斥候探查,拓跋珪正率核心部众撤往漠南,眼下盛乐几成一座空城。”

    “即使占据盛乐,意义不大。反倒因战线拉长,会让大军后勤补给困难。”

    “王叔此言差矣,盛乐乃魏国王城,一旦被大燕占据,将沉重打击魏国军民士气。”

    “怎么能说意义不大呢?”

    慕容宝慷慨陈词道:“拓跋珪狼子野心,岂会甘心束手就擒?”

    “他定会在漠南积蓄力量,等时机成熟再率军南下。”

    “若不趁眼前机会将其斩草除根,难保其不会死灰复燃,再度为祸北方。”

    “嗯,太子言之有理!”

    出乎众人预料,竟是一向与慕容宝不对付的赵王先赞同太子之意。

    不理会众人异样的目光,慕容麟起身朗声道:“父皇,儿臣曾多次领兵深入草原,熟知草原地理、气候。”

    “若太子领兵北上,儿臣愿从旁协助兄长,将拓跋珪擒住,并献于父皇座前。”

    虽然其他人对赵王迥异于平常的行为惊疑不定,不过慕容垂反而欣慰不已。

    他认为太子与赵王在大战关键时刻放弃争端,并携手合作,对后燕而言大大有利。

    慕容垂颇为欣慰地点点头道:“赵王有此雄心,朕心甚慰。”

    可惜呀,知人知面不知心!

    别看慕容麟一副乖宝宝模样,其实内里心思歹毒着呢。

    他看到后燕征魏以来接连大捷,拓跋珪行将灭亡,担心太子立下殊勋,从而彻底失去登上皇位机会。

    于是,他暗怀鬼胎,先是怂恿慕容垂放权给太子,接着又向慕容宝示好,以骗取信任。

    慕容宝傻不愣登,还真以为慕容麟要向他低头。

    为了显示自己胸襟宽广,他大度地表示:“若得父皇信任,愿以赵王为股肱。”

    见状,慕容垂微微颔首,十分高兴两个儿子和好。

    然而,由于易水惨败历历在目,让慕容垂对太子领兵一事慎之又慎。

    他决定先考考慕容宝,假若慕容宝应对妥当,再授其统兵大权。

    “太子以为接下来魏军去向如何?”

    “回父皇,眼下拓跋珪北撤,除了避开我军兵锋外,也有集合漠南骑兵之意。”

    “而漠南骑兵,应是拓跋珪手上最大仰仗。”

    “拓跋珪很聪明,也非常了解魏燕双方优劣之势。”

    “与燕军多是步兵不同,魏军则大部是骑兵,根本不善守城。”

    “假若其龟缩盛乐死守,无异是以己之短攻我之长。”

    “在我燕军强大攻击力面前,即使盛乐城内有再多魏军,也免不了落个城破国亡之结局。”

    闻言,慕容垂轻轻叹了口气道,“实际上,朕十分希望拓跋珪据城而守。”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鲜卑人踪迹全无,即便拿下盛乐,依然无法根除威胁。”

    “假若朕将大军交给你指挥,你准备怎样消灭拓跋珪?”

    慕容宝精神一震,拍着胸脯道:“拓跋珪大踏步后撤,无非是想诱我军深入腹地。”

    “再利用草原之阔,拖垮、拖累我军。”

    说到这儿,他嘴角露闪过一丝冷笑,直接道:“既然拓跋珪想在草原上决战,那孤便遂了他心意。”

    “我倒要看看是拓跋骑兵厉害,还是我慕容铁骑强。”

    “只要各路大军配合得当,不过是一群残兵败将,又能翻出多大浪花来?!”

    “殿下豪勇,小弟愿附骥尾,以效犬马之劳。”这时,慕容麟又跳出来拍了一记马屁。

    “赵王,你也觉得太子之计可行?”

    “回陛下,儿臣与太子想法一般无二,深入草原确有一定危险。”

    “可只要小心谨慎,加上有熟悉向导带路,便不虑中了魏军圈套。”

    “以你之见,拓跋珪会将主力隐藏在哪里?”

    “十有八九在阴山以北。”

    “父皇,前套牧场乃阴山南麓水草最为丰美之地,也是魏国统治核心区域。”

    “若儿臣所料不错,拓跋珪是想以前套牧场为诱饵,引诱我燕军北上。”

    “而他在汇合漠南诸部骑兵后,在阴山以北以逸待劳。”

    “等我军长途跋涉至前套,他再凭借骑兵快速突击能力,绕过阴山直袭我军。”

    “父皇不如将计就计,以攻打盛乐之名,调集兵力北上前套,与拓跋珪决一死战。”

    “前套平原……那不是在河西眼皮底下?”慕容垂若有所思。

    “确实如此,眼下整个河套平原被河西、北魏分占,其中魏国仅占了前套,后套、西套皆在河西手上。”

    “九原城正好位于前套西部边缘,是河西威慑北魏的边防重镇。”

    “不过,父皇别忘了,眼下河西正爆发天灾,根本无力插手魏燕大战。”

    “这倒也是!”

    最终在慕容宝、慕容麟等人蛊惑下,慕容垂终于拿定主意。

    他当即下旨,任命慕容宝为大军统帅,以慕容德、慕容农、慕容隆、慕容麟为副,统步骑七万大军,拉开了灭亡北魏序幕。。1

第417章 河西抗灾() 
p

    在魏燕两国进行生死决战时,卫朔正忙着治蝗救灾。【。aiyoushenm】

    经过近一个月使用家禽、人工灭杀,河西总算控制住了灾情。

    然而,控制住蝗灾,并不意味着抗灾胜利。

    蝗灾过后,整个秦凉二州几成一片白地,大量即将成熟的庄稼,全因蝗虫毁于一旦。

    幸好河西早有准备,已事先储备了大量物资。

    天灾一发生,都护府立即向灾区调拨了大量粮食,用以赈济灾民。

    这天,卫朔来到都护府,听候宋繇、崔浩二人汇报赈灾情况。

    “禀大都护,目前已向受灾八郡紧急运送了十万石粮食、肉类,接下来都护府还将继续向灾区调拨粮食。”

    “嗯,很好!”

    “朔再提醒大家一句,天灾期间百姓心理十分敏感、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将有可能酿成动乱。”

    “主公放心,臣早已向镇西大将军府求援,左司马王镇恶已命各地府兵协助赈灾。”

    “为了防止爆发瘟疫,臣还从各地征调了大量大夫,并向灾区调拨了药材。”

    “臣已跟各家报馆打过招呼,让他们加大抗灾宣传力度,务必让每一个灾民知道,都护府正在着手赈灾,并贮备了足够多粮食,以安灾民的心。”

    卫朔边听边点头,对都护府采取的赈灾措施十分满意。

    最后,他向以宋繇、崔浩二人为首的都护府下表示感谢。

    “两位先生以及诸位辛苦了,此次河西能这么快稳住局面,不使灾情向四周扩散,皆是尔等之功劳。”

    “主公言重了,此皆臣等职责所在,何敢言功劳二字?”

    “诶,此言差矣,功便是功,等灾情彻底过去,朔当亲自与诸位庆功。”

    “不过,眼下还请大家再接再厉,争取尽快完成赈灾。”

    “如今旱灾、蝗灾让百姓半年心血化为乌有,秦凉八郡之地几成一片白地。”

    “数年建设成果丧失殆尽,大量民众沦为流民,没个三年五年年休养,怕是恢复不了元气。”

    一想到天灾给河西带来的巨大损失,卫朔便十分痛惜。

    顿了顿,他环顾四周一眼,而后语气坚定道:“诸位,将灾民安置妥当,并不意味着赈灾结束。”

    “接下来官府还要尽快采取措施,组织灾民重建家园。”

    宋繇、崔浩等都护府官员闻言纷纷点头称是,众人深知大都护所言非虚。

    从永嘉年间开始,陇右、凉州战事大小不断,致使百姓困苦、流民遍地。

    好不容易等到河西崛起,百姓才刚刚过好日子,却又被一场天灾打回原形。

    眼下如何安抚灾民、搞好灾后重建,已是当前最迫在眉睫一事。

    宋繇轻咳一声道:“咳,主公所言极是,与臣等所见略同。”

    “据初步统计、调查,旱灾、蝗灾已彻底摧毁了当地经济、民生。”

    “考虑到灾民损失惨重,都护府已决定免除灾区三年税赋,以减轻灾民负担。”

    “由于今年秋收已完全不能指望,臣正督促各地官府组织灾民补种其他农作物,尽量挽回灾民损失。”

    “除此之外,都护府将拿出大量人力物力,来帮助灾民完成灾后重建。”

    “首先,将加快邽至姑臧段直道建设,以便向灾民ti gong更多岗位。”

    “除了这些在建工程外,都护府还将陆陆续续退出多项水利、道路、桥梁工程。”

    “包括沟通黄河两岸的一系列浮桥工程,以及深入县城、乡村之水泥道路交通计划。”

    “嘶,都护府哪儿弄那么多钱来推动工程建设?”

    说实话,卫朔被都护府提出来以工代赈计划震惊了,他没想到宋繇等人有如此胆魄。

    原本他还担心众人放不开手脚,眼下却不由担心步子迈得太大。

    面对卫朔质问,宋繇却是不慌不忙道:“主公务忧,有关钱财一事,臣已商议妥当。”

    “哦,是吗?哪不知尔等有何妙计?”

    “去年剿灭西域叛乱,大肆捞了一把今年侵扰河北,又捞了一笔。”

    “那些钱不是拿去补了去年征讨并州空缺以及安置河北流民?”卫朔满脸疑问。

    “即使还有剩余,恐怕也支撑不起那么多工程建设吧?”

    “主公睿智,仅靠剩余钱财仅仅够开工而已,若想让各大工程坚持完工,还需另寻他策。”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臣等以为,若想短时间内筹集足够多钱财,必须采取非常之策。”

    这时,宋繇忽然起身,郑重向卫朔道:“臣建议主公即刻发行银元、金币。”

    “什么?!”卫朔这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宋繇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原来在打发行货币的主意。

    说起发行货币,河西下并不陌生,甚至一直从中获利。

    当年迫于金银储备量不足,河西只发行了铜钱,而将银元用以对外贸易。

    眼下历经近十年,钱庄内早已贮备了足够多金银,同时也铸造好大量银元、金币。

    可以说发行银元金币的物质条件已然成熟,只差一个机会而已。

    “主公,眼下民间贸易额日益扩大,发行银元金币时机已然成熟。”

    “河西完全可以借机将银元发行至江东,从而大捞一笔,为灾后重建筹集资金。”

    “好吧,既然大家都认为时机成熟,那就放手去做吧。”

    “主公英明。”

    议事结束后,卫朔满脸笑意,对宋繇、崔浩等人表现十分满意。

    通过此事,让他看到,都护府在处理政务已相当成熟。

    已不再完全是他附庸,大大减少了对他本人的依赖与盲从。

    这一点最让卫朔感到欣慰,他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