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57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57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吧,伯渊、仲玄你俩辛苦一下,到地方上走一趟。”

    “诺!”崔浩、张湛拱手应是。210181

第413章 魏燕开战() 
p

    幽州之失,让慕容垂悔之不及,为以前的自负与轻敌付出了惨痛代价。

    此后他很快也意识到,北魏已不再把大燕放在心上。

    假若他不设法剪除拓跋珪这个威胁,将来燕国必受其欺凌。

    慕容垂最担心自己死后,太子慕容宝挑不起大燕这副重担。

    眼下燕国三面受敌,南有晋国,西有河西,北有魏国。

    说实话,他一点儿都不担心晋国。

    因为晋国北伐每每虚张声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不了了之。

    唯河西与北魏对后燕威胁最大!

    河西僻处西北,中间又有太行天险阻隔,伐之不易。

    况且,河西实力强横,慕容垂完全没有把握做到一战定乾坤。

    而拓跋魏不同,北方各族均已被其征服,势力遍布草原大漠。

    易水之战后,拓跋珪绝不会满足止步于幽州,必定会寻机南下河北。

    若魏军南下,大燕首当其冲。

    眼下慕容垂十分后悔自已当初轻视了拓跋珪,以至于今天养虎为患。

    只不过当时也是情势所迫,西燕慕容永不得不除,丁零人不得不讨。

    好在如今后悔还来得及,不然等自已撒手归天,慕容宝决不是拓跋珪的对手。

    无论如何,哪怕是拼了老命,慕容垂也一定要击败拓跋珪,不让让子孙后代再忧虑。

    当河西八郡之地,大规模爆发蝗灾消息传来后,他立马意识到对魏开战时机来临。

    这一次慕容垂不会再给拓跋珪任何机会,他将亲自着手进行军事调动。

    慕容垂让清河公慕容会留守中山,由库辱官伟、苻谟、高湖等大臣辅佐。

    安排好后方,慕容垂下诏,令辽西王慕容农、长乐公慕容盛率辽东精锐骑兵集结南下。

    与此同时,慕容垂又亲率大军主力,与太子慕容宝、阳城王兰汗、范阳王慕容德、高阳王慕容隆、赵王慕容麟等宗室大将,陈兵于南易水西岸。

    一时之间,南易水两岸、魏燕之间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

    整个幽燕南部之地,易水流域最为要害。

    春秋时,这片地域原是胡人与华夏族群的皮毛盐谷交易区。

    因其无名,遂被当时的燕国与蓟国径直呼为“易地”。

    在这片易地,有北南两条水流,当时都被燕人、蓟人称之为“易水”。

    后来,燕国吞灭了蓟国,将两条易水分别称为北易水、南易水。

    北易水由西向东,入涞水,再入大河,大体是东西流向。

    南易水则是由北向南,入涞水下游,再入大河,流向为西北至东南的大斜形。

    在南易水东岸,有幽州南部最大之城池——范阳,为幽州之门户。

    ……

    数万燕军在南易水西岸立下大营,从远处遥遥看去,大营内旌旗迎风招展,当中一面乃巨大的黑色纛旗。

    慕容垂带着慕容宝、慕容德、慕容麟等一干宗室,此刻正站在一处无名山头上。

    众人举目望去,由于视野极为开阔,不仅东面范阳城遥遥在望,连对面魏军大营也尽收眼底。

    日光划破霜雾,两条易水波光粼粼,西北方涞水犹如远在天边的一道银线,闪烁着进入视野。

    除了慕容垂本人,慕容德等人均满头雾水,根本猜不透他真实用意。

    更不明白慕容垂为何将大军驻扎在易水西岸,却又不主动进攻。

    慕容垂深知魏燕实力悬殊,后燕只有出奇制胜,方有机会击灭北魏。

    没过多久,燕军斥候便将魏军虚实打探清楚。

    魏军共两万步骑已连续渡过涞水与北易水,前出驻扎南易水东岸,正在构筑壁垒。

    其余步军主力则分批进驻涿县、蓟城、范阳等城,凭借坚城固守以达到消耗燕军之目的。

    听完斥候汇报,慕容垂环顾周围一眼,问众人:“如何破敌,还请大家畅所欲言。”

    “有父皇在,我军必能聚歼魏军。”

    “不错,陛下亲至,敌人早已闻风丧胆。”

    “末将愿代陛下领兵出征,必生擒魏将,献于陛下座前。”

    耳中回荡着众将慷慨激昂地宣言,慕容垂遥望着东方茫茫魏军营地,良久没有说话。

    说实话,他不仅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反倒隐隐有些后悔。

    后燕上下已习惯了跟随他慕容垂打仗,只要有他督战,众人表现各个像古之名将。

    可一旦缺少他慕容垂,其他人能力将直线下降,表现犹如灾难。

    今年慕容垂已将近七十岁了,还能活多久?指不定哪天一蹬腿就过去了。

    这一次他打定注意了,开头他亲自出马,等大势已定他会将大权交予太子,再让慕容德等人从旁辅佐。

    如此既方便太子重树威信,也能锻炼一下众人独立带兵能力。

    将与战事无关的繁杂思绪抛之脑后,慕容垂又将精力集中在当前局势上。

    魏军意图其实很明显,其步军前出南易水、构筑壁垒,显然是想要阻遏燕军东进。

    驻屯各城池的数万步军,则是在防备辽东骑兵从背后偷袭。

    而驻守范阳城外的骑兵,则是随时准备救援易水战场。

    假若此战不是慕容垂在主持,恐怕此时其他人早率军东渡易水,与魏军血战。

    然慕容垂老奸巨猾,又精通兵法,其深知眼下后燕力弱,绝不能与魏军陷入一板一眼的阵地消耗战。

    他必须出奇制胜,方有望实现灭魏意图,只是奇兵又该出在何处?

    想到这儿,慕容垂霍然转身,看着身后茫茫崇山峻岭,目中精光闪闪。

    “传令:留下少数人马,遍插旗帜,迷惑易水东岸魏军,大军主力即刻开拔向西。”

    ……

    作为幽州军事统帅,尽管魏将奚斤很不想承认,但他的确被慕容垂盛名吓住了。

    且由于魏王拓跋珪给他的任务是,尽量拖延燕军北上脚步,并消耗燕军有生力量。

    以至于,在与燕军对峙的日子里,奚斤竟完全没想过,自己已中了慕容垂算计。

    现在再回想起战前,他曾给麾下众将讲过的话,不由感到面红耳赤。

    “易水防线乃燕军北上之关键,慕容垂一定会遣重兵进犯。”

    “而我们只需利用当地地势,将燕军死死拖在易水岸边。”

    “等平城骑兵从背后堵住后燕退路,前后夹击,必能大败慕容垂。”

    然而事实却是,魏军上当了,完完全全上了慕容垂当。

    一连十几天,易水西岸燕军始终没有任何渡河东进迹象,最后终于引起了奚斤怀疑。

    很快斥候送回急报,称对岸大营中燕军主力已不见踪迹。

    闻讯奚斤心下大急,来不及与麾下协商谋划,立即下达了军令:涉水求战!

    此刻,奚斤目的只有一个:逼燕军决战!

    尽管此举与战前谋划相违背,可此时奚斤已顾不了那么多,他必须尽快摸清燕军去向。

    晨曦初露,霜雾蒙蒙,易水东岸人喊马嘶地喧嚣起来,魏军在宽阔的河面上展开。

    当奚斤抵达对岸后,整个人已惊异得说不出话来,整个谷地没有任何燕军。

    依稀可见的远处三面山坳里,隐隐飘荡着燕军各色旗帜,却听不见有任何人喊马嘶之声。

    “禀将军,燕军营地虚空,山间河谷未见燕军踪迹。”

    “飞骑斥候广布三十里,再探再报。”

    斥候探马飞去,奚斤脸色阴沉得可怕。

    种种迹象表明,易水对峙很有可能是慕容垂精心策划的一场戏。

    其目的便是吸引魏军注意力,进而掩饰燕军真实意图。

    既有阴谋,不是偷袭,便是伏击,舍此又能如何?

    燕军若想做阴谋之战,只需在魏军渡河时做“半渡击之”,则魏军必败无疑。

    可如今其不做半渡而击,竟让魏军从容渡河布好阵势。

    而燕军又不见踪迹,可见其目的不是阴谋之战。

    奚斤一面思忖揣摩,一面摇头苦笑,完全猜不透慕容垂用意。

    渐渐地,他的狐疑越来越重了——莫非慕容垂丢下空营,兼程北上偷袭了代地?1

第414章 连战连捷() 
“禀将军,方圆三十里内,未见燕军!”

    当探马斥候流星般再度飞来禀报时,奚斤骤然渗出了一身冷汗。

    眼下他已确信,燕军主力一定悄悄北上了!

    片刻之间,奚斤来不及细想便大吼下令:“穿过山谷,北上代地!”

    发令完毕,奚斤飞身上了战马,带着五千精骑急速扑向军都陉。

    作为魏国名将,奚斤对代地、幽燕一带地理,十分熟稔。

    所谓的“代地”,狭义上一般是指今蔚县盆地区域,古代王城就在今蔚县境内。

    不过,到了两晋时期,拓跋猗卢受封代王,“始封代土”。

    而这个‘代土’要比先前代地范围广泛,被统称为“恒代”地区。

    恒代区域的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面到恒山山脉和雁门关,西至黄河,北达阴山。

    可谓是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风社俗。

    不仅是拓跋魏的肇基之地,也是拓跋氏政权攻取中原的根据地,

    代地是拓跋魏的统治核心区域,一旦丢失必将造成内外震荡。

    慕容垂狠啊,一下子打在了拓跋魏要害上。

    从幽燕进入代地总共有三条途径,分别是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

    而经蒲阴陉,将直达平城(今大同),即北魏南都。

    眼下奚斤只能祈祷蒲阴陉守军不要麻痹大意,不然平城危矣。

    ……

    慕容垂不愧是当世兵法大家,他利用幽州魏军不急于决战的想法,暗中秘密调转马头。

    在奚斤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军直扑平城。

    说实话,拓跋珪对魏燕大战是有所防备的。

    他不仅派大将奚斤坐镇幽州,又遣长孙肥统军驻守平城,以策应幽燕地区。

    而长孙肥受命后,自己领大军坐镇平城策应,根据实际情况,或进而攻,或退而守。

    同时,他还派出了不少哨骑,在各要道出没巡弋,随时注意燕军动向。

    按说魏军防守如此严密,不该被燕军找到破绽。

    只可惜,在慕容垂这等兵法大家面前,再严密的布置也有破绽。

    了避开魏军耳目实施战略奇袭,燕军并未走最常走的飞狐陉、军都陉、蒲阴陉。

    而先引兵西奔太行山,避开所有人烟稠密的道路与城镇,沿太行山麓北上。

    再翻越青岭(今河北易县西南)到达天门(今河北涞源县南),率军凿山开道。

    从中打出一条通路,顺利翻越了太行山。

    而后偷渡桑干川,越过猎岭(今山西代县东北夏层山),于八月初二,燕军突然出现在平城城下。

    魏军守将长孙肥大吃一惊,实在不能理解燕军是怎么冒出来的。

    有了百战百胜的慕容垂督战,后燕上下士气高昂。

    慕容德、慕容隆、慕容宝等人各率军队奋勇冲杀,最终大破猝不及防的平城守军。

    连骁勇善战的长孙肥也不幸被燕军斩杀于阵上,其部全军覆没。

    除此之外,代地共三万余户部众全部投降,平城随后被燕军攻克。

    拿下平城后,慕容垂没有丝毫停顿。

    他当即留下慕容隆守卫平城,并令范阳王慕容德率军向东进攻代县。

    而他则亲自统军北上,杀向军都陉方向,准备聚歼回援代地的幽州军。

    正如慕容垂所料,奚斤此刻正率军日夜兼程向军都陉方向进军。

    平城大胜一扫后燕颓势,让行走在军阵之中的太子慕容宝意气风发。

    他骑着马跟在慕容垂龙辇旁边,用余光时不时扫过一脸严肃的慕容垂。

    只此一战,他便看清了自己与父亲慕容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他永远也无法像慕容垂那样,将行军打仗布置地犹如艺术品一样。

    只是眼下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慕容垂如何断定奚斤一定会北上军都陉。

    “敢问父皇,奚斤为何不留在幽州,而是率军北上?”

    虽然慕容宝勤学好问让慕容垂很欣慰,但儿子如此蠢笨,却也让他失望不已。

    收拾一下不良心情,慕容垂稍稍欠过身子,用心教导起太子。

    “幽燕通往代地只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三条通道。”

    “当奚斤发现自己上当后,他心里定认为我燕军偷袭目标是平城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