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54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54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殷顗正准备休息,忽然接到门房禀报,称弟弟殷仲文来访。

    按说亲弟弟来访,殷顗不说亲自出来迎接,也该欢欣鼓舞才是。

    然此时殷顗却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恨不得让人将弟弟轰走。

    倒不是殷顗与殷仲文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两人分属不同阵营,他不想节外生枝。

    他弟弟殷仲文不仅是荆州土霸王桓玄心腹之一,还跟桓玄结着亲,乃桓玄亲姐夫。

    殷顗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见上一见。

    毕竟不管咋说,殷仲文都是他亲弟弟,总是避而不见,于礼不合。

    “哎呀,小弟想见兄长一面真不容易啊。”

    殷顗不理兄弟暗讽,直言道:“咳咳,不知兄弟深夜求见为兄,所为何事?”

    “今日小弟来访,专为送一场富贵与兄长。”

    “富贵?呵呵呵,免了。”

    “在下素无大志,只想做个太平官吏,平日喝喝茶、谈谈玄,对荣华富贵没兴趣。”

    殷顗自小见识不凡,只一听兄弟所言,便将其所谋猜了个七七八八。

    肯定又是桓玄那边闹什么幺蛾子,让殷仲文过来‘蛊惑生事’。

    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回殷顗都予以拒绝。

    眼见兄长又要拒绝,殷仲文急忙道:“兄长莫急,且听小弟把话说完。”

    “不知兄长近日可曾听说什么传闻?”

    “什么传闻?”

    “哎呀,我的兄长,您不会光顾着修道读书,连朝廷将北伐这样的大事都没听说?”

    “听说了又能怎样?这是朝堂诸公与天子该操心的事,与你我何干?”

    “兄长此言差矣,北伐虽不涉你我兄弟,但却跟殷刺史息息相关。”

    “仲堪?不能吧,他虽高居荆州刺史,却跟河北相距甚远,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头上。”

    “兄长有所不知,当下天子正跟相王争夺北伐主导权。”

    “相王有意让谯王司马尚之担任大军统帅,而天子则属意王恭。”

    “据说,双方为了此事正闹得不可开交……”

    “你什么意思?难不成你想让殷刺史去争大军统帅一职?”

    “这怎么可能?!别说相王不同意,恐怕连天子也不会答应。”

    殷顗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家兄弟,撇撇嘴道:“呵呵,桓玄是不是觉得这样便能将仲堪骗走?那为兄劝你还是不要再白费口舌了。”

    面对殷顗嘲笑,殷仲文不加理会,继续搅动三寸不烂之舌。

    “小弟没打算让殷刺史去争河北那一路主将之职,而是想让他向天子建议,可以分设两路大军。”

    “一路按原计划北伐河北,另一路则兵锋直指后秦。”

    “如此一来,相王与天子各得一路,朝野分歧可立马得到解决。”

    “分兵讨伐后秦?”

    殷顗不由心中一动,他虽不赞同殷仲堪远赴河北,却对近在咫尺的后秦颇感兴趣。

    说白来,还是北伐获利太吸引人。

    一旦获得成功,不管是大军主将,还是从属将官,几乎都人人会升官发财。

    除此之外,殷顗之所以心动,也跟目前后秦实力衰弱有极大关系。

    甚至在他眼中,后秦比后燕还好对付(事实上也是如此)。

    咦?不对!桓玄会有这么好心?难不成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想到这儿,殷顗刚刚涌上头的热血又回到了原点。

    他直视殷仲文问:“桓玄派你来见为兄,肯定还有其他叮嘱,你先说来听听。”

    嘿嘿!殷仲文嘿嘿一笑道:“兄长果然睿智,南郡公的确有所求。”

    “南郡公觉得此次北伐对荆州上下是个机会,只要能抓住,大家都会跟着受益。”

    “至此关键时刻,你我双方当摒弃前嫌,协同合作。”

    “怎么个合作法?”

    “南郡公愿意全力支持殷刺史北伐关中,以建功立业。”

    “事成之后,殷刺史必须以北伐有功为由,向朝廷举荐南郡公为江州刺史。”

    “江州刺史?”殷顗若有所思道。

    假若桓玄真去了江州,别管天子有什么反应,起码他堂弟殷仲堪会举双手赞同。

    毕竟桓玄一离开江陵,那殷仲堪面临的压力将大为减弱。

    只是桓玄会舍得离开荆州老巢吗?殷顗对此表示深深地怀疑。

    见殷顗依旧犹豫不决,殷仲文不由焦急起来,有些话不经大脑,一下子脱口而出。

    “难不成兄长不愿雪殷氏之耻了么?”

    殷仲文此言一出,殷顗脸色大变,隐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在前些年,殷氏曾经出了一位大名士殷浩。

    殷浩早年曾隐居十年,后受会稽王司马昱征召而入朝做官。

    因桓温已坐大,为和桓温抗衡,司马昱开始有意栽培殷浩。

    当时桓温已灭掉了成汉,正图谋北伐,再建殊勋。

    而朝廷担心桓温北伐成功再难控制,便推殷浩主持北伐。

    永和九年(353年)冬天,殷浩以姚襄为前驱,率领七万大军大举北伐。

    然而谁也没想到,被朝野上下瞩目的北伐遭到惨败,辎重粮草尽失,士卒死伤、叛变者不计其数。

    这一败不仅让朝廷盘算落空,给了桓温雄起机会,还给殷氏带来灭顶之灾。

    除了殷浩一支被桓温灭族外,其余族人也被禁锢不得为官,直到桓温死后才出仕。

    而且这一败,彻底将殷氏钉在了耻辱柱上,而殷浩也成为了当代赵括。

    自此,殷氏后人无不希望重振家族声望,洗刷殷浩带来的耻辱。181

第409章 再见刘裕() 
p

    “敬祖,你说仲文此行会顺利吗?”桓玄满脸忧虑道。

    卞范之信心十足地安慰道:“南郡公放心,臣料定殷仲堪必定中计。”

    “此人与其堂伯父殷浩颇有几分相似,一样的迂腐,一样的好大喜功。”

    “如今在大都护连番打击下,后秦国势已大不如当年,正是北伐建功立勋之际。”

    “敬祖,既然这样,那咱们为何不趁机夺下荆州?反而谋取江州呢?”

    “主公,殷仲堪虽然迂腐,可殷顗、杨佺期却非易于之辈。”

    “他们定然会有所布置,以防咱们趁势拿下荆州。”

    “与其如此,不如转而拿下江州。”

    “一俟形势有变,主公可从夏口出兵,沿江逆袭江陵、襄阳,拿下大荆州!”

    “哈哈哈,敬祖果然多谋,乃本公之子房也!”

    ……

    “参见大都护。”

    刘裕一见到卫朔,刚要准备行大礼,却被卫朔一把扶起。

    卫朔拉着刘裕胳膊,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下刘裕,满眼笑意。

    “想不到几年不见,德輿兄已是名震一方的英雄了。”

    刘裕似是动了感情,激动道:“当年若非大都护仗义执言,哪有在下今日?”

    “哈哈哈,德輿言重了,尔为当世豪杰,早晚必出人头地,朔不过顺手而为罢了。”

    接着刘裕将身后刘怀肃、刘道规、向靖、丁旿等人,一一介绍给卫朔。

    看着眼前雄武强壮的几人,卫朔不由暗暗吃惊。

    不愧是南朝第一帝,在如此短时间内,便聚集起这么多人才。

    众人寒暄过后,分宾主入席就坐。

    除了卫朔外,席间尚有崔宏、沮渠蒙逊作陪,他们都曾与刘裕有一面之缘。

    “德輿兄,现在徐州情况如何?”

    见卫朔亲自动问,刘裕不敢怠慢,直截了当道:“去年由于鲜卑入侵,致使徐州北部郡县遭胡虏荼毒。”

    “虽然在下竭尽全力安抚民生,但眼下仍是满目疮痍。”

    “那今日德輿兄前来,是为了……”

    “不瞒大都护,在下此次冒昧拜访,专为求援而来。”

    “求援?是为朝廷北伐么?”

    “正是!”

    “眼下魏燕关系紧张,正是朝廷收复河北、驱除胡虏之最好时机。”

    “若继续拖延迟疑下去,末将担心河北落入拓跋珪手上。”

    “拓跋珪此人素有大志,又有经纬大才辅佐,一旦给其时日,河北必被他经营妥当。”

    “到那时朝廷再想北伐,恐悔之晚矣!”

    “然徐州疲惫,无力独抗后燕,还请大都护施以援助之手。”

    卫朔听罢,将酒樽放下,直言不讳道:“不瞒诸位,去年河西先后与西燕、柔然、西域诸国大战,粮草、甲械损耗极大。”

    “且今夏还将面临天灾威胁,恐无法给予多少帮助。”

    “难道大都护不打算介入河北战事?”刘裕满脸失望道。

    “不不不,倒也不是完全不插手。”

    “而是河西力有未逮,只能从侧面牵制一二,主要还得靠朝廷自己。”

    听到这里,刘裕不由默然,过了一会才问:“那不知河西准备出动多少兵马?”

    “这个嘛……恐怕要视情况而定,眼下还不好说。”

    刘裕点点头,他知道大都护没有诓骗自己,所言皆是实情。

    此次魏燕大战,河西恐怕真使不上多少力。

    “唉,原以为此次能跟大都护合作,一举荡平后燕,扫清寰宇,没想到……”

    “是呀,朔也很遗憾不能与德輿兄携手对敌。”

    刘裕长叹口气道:“光凭朝廷一己之力,如何能收复河北?”

    闻言卫朔轻笑道:“德輿兄何虑至此?”

    “先不说朝中有德輿兄这等雄杰之士,再说那后燕业已是日薄西山。”

    “朝廷甚至可以等后燕兵败后,再选择出兵。”

    “届时面对奄奄一息的鲜卑人,凭德輿兄本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再者,河西虽不会直接出兵,但将陈兵河套、太行山一线,威慑胡虏。”

    另外,卫朔考虑了一下,认为还得靠刘裕遏制北魏,遂决定援助其一些战马。

    “为了支持德輿北伐,朔无偿赠送徐州五千匹战马。”

    五千匹战马可不是小数目,刘裕、刘道规、刘怀肃等人全被卫朔大手笔震惊。

    还不等刘裕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卫朔又道:“听说德輿兄军中缺少甲械,小弟再送你五千把横刀与三百副明光甲。”

    刘裕已被卫朔接二连三的大手笔砸蒙,坐在那儿半天,只顾着发愣。

    “主公,主公……”旁边刘怀肃悄声提醒道。

    “不好意思,在下失礼了。”

    刘裕摸摸鼻子,满脸尴尬道:“这是我第一次受此重礼,难免有些失神。”

    “呵呵呵,德輿兄客气了。”卫朔摆摆手,不以为然道。

    “朔与德輿兄一见如故,区区一些战马、甲械,何足道哉?!”

    “在此,朔提前祝贺德輿兄北伐成功。”

    “谢大都护吉言。”

    ……

    当天宴席,卫朔与刘裕尽兴而归。

    一直到翌日晌午,刘裕才从宿醉中醒来。

    他坐起身子,又细细回忆了一下昨日宴席上发生的一切。

    突然心中一动,他狠狠拍了一下大腿,大声道:“坏了,坏了,中了大都护算计。”

    恰在此时,刘怀肃、向靖、刘道规三人推门而入,见此情景,纷纷不明所以。

    “主公(兄长),您何出此言?”

    刘裕苦笑道:“大都护对彭城大力援以甲械、马匹,无非想借你我之力,遏制北魏。”

    “难不成大都护欲坐享渔翁之利?”刘道规脸色难看道。

    “那倒也不是,河西将有天灾一事并非杜撰。”

    “而收复并州、平乱西域也确有其事,宴席河西恐真是无力干涉河北战事。”

    “而也正因此,大都护才想借朝廷之力遏制北魏南下。”

    “看来大都护也不看好后燕前途,反倒十分忌惮那个拓跋珪。”

    “大都护未免小觑咱们啦,兄长既已看破其用意,我们又何必听其安排?”

    “道规你错了,我们原本也不是听从大都护安排,而是听天子旨意。”

    刘裕满脸钦服道:“天子下旨,你我谁敢不从?大都护这是阳谋大道啊!”

    “不过,对咱们来说,也并非全是坏事。”

    “有了河西支援的战马、横刀,将大大提升新军战力,而新军是你我根基所在。”

    “有了强悍军队,将来北伐时,你我才能建立功勋,扬名天下。”

    ……

    “大都护,你如此鼓动刘裕,不怕对方看穿吗?”

    隔日,趁着休息间隙,秘书郎郭逸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疑虑。

    卫朔看了他一眼,不以为然道:“哈哈哈,看穿了又如何?大权全在上头手上,刘裕能有多少主动权?他敢公开违抗圣旨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