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43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43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大人所言不无道理,那个卫朔行事一向让人捉摸不定,小小流民应该还不至于让河西无暇他顾。”

    “哈哈哈,苻大人、高大人,小小流民的确无法牵制河西全部精力,不过嘛……”

    说到这儿,慕容宝故意卖了个关子。

    这一次为了说动朝野上下支持北征拓跋,他可是下了很大功夫。

    前后与心腹幕僚商议十数次,从国内环境、外部形势等,尤其把河西方面研究了个透彻。

    不得不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经一番研究,慕容宝还真发现河西软肋所在——即将爆发的天灾。

    他得意地转身面向慕容垂,拱手道:“回父皇,近来儿臣仔细研究了一下河西政策变化。”

    “结果,儿臣发现河西正大量求购粮食。”

    “当然了,有人会说河西正安抚流民,求购粮食不足为奇。”

    “一开始儿臣也是这么认为,可不久前儿臣发现,原来河西购买粮食是为了应对蝗灾。”

    “什么?!蝗灾?这……这怎么可能?”

    听到这儿,高湖暗中瞥了慕容垂一眼,却发现他面无表情,不知在想些什么。

    慕容垂沉稳地点点头,示意道:“请太子详细讲明情况。”

    “诺!据河西报纸上讲,从去年冬天开始,河西已连续数月没有下雪、下雨。”

    “有不少河西名士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今年河西很有可能将爆发大规模蝗灾、旱灾。”

    “也正因为这样,河西才耗费巨资从各地求购粮食。”

    “尔等且说,在天灾、流民等影响下,河西还有精力干涉大燕北征大计吗?”

    对燕国君臣而言,河西报纸并非稀罕物,众人即使没见过,多少也听说过。

    没想到太子竟从中发现了如此重要情报,让众人一时对慕容宝刮目相看。

    被周围众人奉承,让慕容宝不禁有点儿得意洋洋。

    接下来,他愈发得意地卖弄起来。

    “卫朔又一向标榜以民为本,沽名钓誉,便是征调民夫也要给钱。”

    “假若我大燕趁河西天灾爆发时出兵北魏,那卫朔十有八九不会弃灾民于不顾。”

    “不然,一旦传扬开来,他苦心经营的爱民名声将全毁了。”

    “太子说得极是,卫朔的确以爱护百姓而出名。”

    “他既能为了流民不惜派兵侵扰河北,想将来定然不敢弃灾民而插手魏燕战事。”

    听了慕容宝一番高论,后燕大臣们纷纷赞同其建议。

    而慕容隆等宗室将领也因与慕容宝交好,全都出言附和。

    “诚如太子所言,河西将有天灾爆发。”

    “至少今年夏天,其定然无力东顾,届时将是我大燕出兵讨伐北魏之绝佳时机。”

    “河西、北魏皆穷兵黩武,好战连伐,不以仁义治国,自当有天遣报应。”

    “唯我燕国卧薪尝胆,披肝沥胆,为天下苍生奔波,当受天命。”

    “今河西无力东顾,魏国将独立难支,只要陛下率王师高举义旗,幽燕万民必定群起呼应。”

    由于赢得朝野上下一致夸赞,慕容宝大为高兴。

    这是他自幽州之败后,首次在朝堂上出彩。

    而高湖却看着太子背影若有所思,他可不相信慕容宝有此手段。

    高湖猜得很对,眼前一切皆是慕容垂幕后操作,以为太子树立威信。

    大多数朝臣发表过意见后,眼睛都看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慕容垂。

    而慕容垂地脸色明显变得清瘦许多,也苍白许多。

    他深知征讨拓跋并不容易,其中有两大难点。

    首先一点,便不能不考虑河西反应。

    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派高湖去河西结盟,只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其次,由于易水惨败,太子慕容宝威望大跌,后燕有内忧。

    自卧病在床之后,慕容垂一直在筹划北征事宜,也一直在等待机会。

    终于老天有眼,让河西陷入大麻烦当中。

    借此机会,既让慕容宝在朝堂上重树了威望,又兵不血刃解除侧后威胁,真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慕容垂不由得一阵激动,不由自主地咳嗽起来。

    “咳咳,河西将爆发天灾,的确是大燕机会。”

    “只要顺利消灭北魏,后燕便有了与河西抗衡的本钱,将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说了这么长一段话,慕容垂不由感到力不从心,又是一阵咳嗽。

    后燕上下看在眼里,心头也不禁蒙上一层阴影。

    曾经雄武无敌的燕皇慕容垂,如今已进入生命暮年。这几年为了复兴燕国,可谓是呕心沥血。

    “父皇……”慕容宝满脸担忧之色。

    慕容垂不管不顾,轻声继续说道:“为了一举覆灭北魏,朕决定再筹划数月。”

    “等时机成熟,再以迅雷不及之势,彻底覆灭北魏。”

第392章 引发动乱() 
p

    计议已定,卫朔立即遣刘穆之、司马休之南下,负责购买海鱼、制作罐头。

    按说这等小事用不着刘穆之出马,然事关赈灾关键,又因东南局势复杂,他只好派出重臣坐镇。

    “道和,三吴乃江东世家聚集地,要小心与之周旋。”

    “只要世家不妨碍河西筹粮、建作坊,你也不要主动与其发生冲突,以免因小失大。”

    “另外,王家因王神爱一事已嫉恨上卫某,而王凝之正担任会稽内史一职。”

    “假你此去会稽,定会受到其刁难,要小心应付。”

    “而最为关键的是,东南沿海一带天师道势力庞大,千万不可跟对方起冲突。”

    “不过,当初在建邺城郊,道和与朔曾跟孙泰有一面之缘,想来他不会为难咱们。”

    “总之,到了江东,只要顺利完成采购事宜,朔授权你便宜行事。”

    “请主公放心,臣定不负您所托,一定办好差事。”

    ……

    太元二十年,刚过完春节,《河西旬报》突然向外爆出,凉秦二州今夏将爆发蝗灾、旱灾。

    此消息一传扬开来,引起内外一片哗然。

    古代,由于天人感应之说深入人心,一个王朝爆发大规模天灾,往往意味着上位者失德。

    有时连天子也不得不下罪己诏,严重时还会罢免首辅大臣。

    因此对要不要将此次天灾公之于众,河西大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

    他们担心有人假借天灾生事,可偏偏大都护卫朔一力坚持。

    卫朔与其他人想法不同,他巴不得有人跳出来搞事,好趁机铲除一些暗中祸患。

    须知,不管是镇压世家,还是打压佛教以及归化胡虏,都让河西站在不少势力对立面。

    暗中不知有多少人恨不得将卫朔碎尸万段,只是迫于河西势大,他们才不敢露头。

    假若任由这些势力隐藏下去,将来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

    与其如此,不如趁此次天灾爆发,将各种隐患连根拔起。

    果不其然,当河西将爆发天灾的消息一传扬开来,各方立马变得蠢蠢欲动。

    一些心怀不满者,趁机散播谣言,称此次天灾乃上天对河西的惩罚。

    还有部分仇视河西之辈,直接策划了数起叛乱。

    早些年,河西治下便一直叛乱不断,从乌孙故地,到河西走廊,没有一地不出现叛乱。

    不过,由于卫朔掌握着强大军力,这些叛乱并未影响到统治根基。

    且随着府兵制、均田制、三长制等政策推行,河西对地方控制得愈发严密,发生叛乱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但是,世家豪强、胡族渠帅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不会被轻易消除,一些势力只是迫于形势暂时选择蛰伏而已。

    如今伴随着天灾降临,在别有用心之辈挑拨下,心怀不满的豪强世家、胡族首领纷纷跳了出来

    不过,这些人深知河西格外强大,仅靠自身绝对无法撼动卫朔统治。

    于是,他们纷纷派人深入河西各地,专找贪官污吏治下。

    哪怕卫朔再三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也无法保证每个官员做到廉洁奉公。

    于是,贪官污吏们在‘有心人’撺掇下,大肆贪污赈灾钱粮,欺压百姓。

    中间又有人故意扇阴风、点阴火,最终激起了民变。

    最后,这些人还暗中联络上了一支被河西上下刻意忽略的势力——佛教。

    要说谁最痛恨大都护,佛教哪怕排不上第一,也当属前三行列。

    大都护卫朔不仅亲手将佛教打落巅峰,还培育出新天师道与其争夺生存空间。

    虽然大量佛教势力已迁出河西,但仍有一小部分中坚力量留下。

    面对新天师道步步进逼,佛教势力只能退缩寺庙中苟延残喘。

    由于又少了鸠摩罗什从中调和,让残余佛教势力,渐渐走上极端道路。

    少数狂热佛教徒十分仇恨河西,很快与叛乱分子勾结在一起,试图推翻卫朔统治。

    ……

    三月初,武都白马氐人首领杨金,以前仇池国主杨盛后人名义,自称仇池王,聚众三千余人起事。

    与此同时,原乞伏鲜卑首领越质诘归因不满部落被收编,在秦州略阳郡平襄宣布起事。

    由于平襄既曾为越质诘归老巢,又散落了不少乞伏鲜卑部落。

    竟让越质诘归顺利聚起五千叛众,他对外自称‘秦王’‘大将军’‘大单于’。

    三月中旬,佛门高僧道行与敦煌豪强李氏相勾结,双方不仅聚起佛教徒、青壮千余人,还发布了讨卫檄文。

    一时之间,河西各地烽烟四起,大有全面崩溃之势。

    哪怕之前卫朔已有所预料,但当各地叛乱消息传来时,依然让他大吃一惊。

    不过,这也给了河西斩草除根机会,卫朔当即下令各地厢军、府兵尽快平定叛乱。

    接到镇西大将军将令,各折冲府府兵、厢军纷纷向叛乱地区开进。

    其实,别看各地叛乱声势挺大,却难以动摇河西根基,也根本不是河西军对手。

    平叛大军相互配合,步步为营,绝不冒险出击。

    每每都以优势兵力围住叛军,然后再以雷霆手段将叛军扫灭干净。

    而叛军由于各自利益不尽相同,无法做到相互呼应,只能各自为营。

    结果,叛乱很快便在河西军雷霆打击下,烟消云散。

    在不到半月内,前后共有上万叛军被河西军斩杀。

    又有近百十家豪强世家、胡虏渠帅因牵连到叛乱当中,被卫朔下令拘押待审。

    到了三月下旬,各地叛乱已基本被平息,然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却远未结束。

    首先,叛乱不仅让原本捉襟见肘的粮食愈发短缺,还对当地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其次,这场叛乱还让卫朔意识到,河西对基层的控制,远没有如他想象得美好。

    借助此次平叛,卫朔对各地基层组织来了一次大清洗。

    将大量厢军、府兵退役士卒安排到基层担任邻长、甲长、党长,强化了三长制制度。

    最后,这场叛乱让佛教势力再次受到重创,大量寺庙、田产被查封、没收,一部分僧众被强制还俗。

    此次叛乱除了有佛教徒、世家豪强,还有不少胡人参与。

    这些胡人多是不满河西推行的化胡为夏政策,试图继续保持部落氏族传统。

    如何处理叛乱胡人,让卫朔感到十分棘手。

    因为卫朔一直给河西上下树立了一个对汉、羌、氐、匈奴、鲜卑各族一视同仁地姿态。

    毕竟,在当前这个时代,北方汉人占据绝对劣势。

    若是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壮大自身。

    因此,民族融合乃大势所趋。

    目前河西采用的政策,是先用刀枪征服各胡族,而后再用文化、宗教同化对方。

    为此,卫朔还下令推行汉语,并勒令胡虏改穿汉服、起汉名。

    而目前各胡尚未对河西完全归心,若是大肆株连各部胡人,会不会引起不好影响?

    经过卫朔与众人再三商议,最终定下了首恶必杀与胁从重惩两大原则。

    凡参加叛乱的主谋者,一律被抄家灭族,其他不管是盲从还是被迫胁从,全被流放至西域戍边。

    在处置完叛乱之后,河西上下终于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预防灾害上。

    卫朔一边派遣重臣刘穆之南下江东筹粮,一边着手安排防灾事宜。

    随着都护府、当地官府轰轰烈烈地安排防灾事宜,各地百姓人心渐渐归于平静。

    为防止有人借天灾牟利,卫朔特地行文四方,严厉警告一众商贾、世家。

    同时为了鼓励众人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卫朔还带头捐钱捐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