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4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4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漩涡?有什么漩涡?”卫朔继续装傻充愣地问。

    “唉!也罢,老夫也就不藏着掖着啦,将最近凉州内部形势的变化一一讲给你听。”

    见杜进沉默良久,终于打算对自己敞开心扉,卫朔不禁暗自雀跃,因为这恰恰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机会。

    在回来的途中,卫朔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保住杜进,但想来想去这事又不好直接对杜进讲明,不然说不定不但无法挽救杜进,还有可能破坏两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回来之后,卫朔一直在杜进面前装傻充愣,目的就是激杜进主动挑明。

    因为卫朔始终不相信他都能看到的问题,以杜进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看不到眼前危机?

    “这件事真要说起来还得从当初西征大军组建时说起,当时都督、彭晃、姜飞、康盛与某五人作为西征军级别最高的将领,在西征大军当中各有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

    “原本这也没什么,因为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将军远征必有心腹相随,不然如何能打胜仗?但是自从都督夺得凉州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都督与我们的关系从普通的上下级变成了主公与臣属。”

    “之前都督还能容忍我等势力存在,但眼下随着吕氏族人先后分批次迁徙、集结于凉州境内,并且迅速转化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西征军集团已逐渐从帮助都督夺得凉州的功臣变成了阻碍吕家亲族子弟上位的绊脚石、拦路虎。”

    “原来师父啥都知道啊!那你为何不设法替自己谋求退路?”

    “你以为老夫不想?只是事已至此,身不由己啊。为师不是一个人,身后还有一大批追随者,不是说退就能退的。”

    “那也不能就此坐以待毙啊!您不为自己考虑,难道也不为家人考虑吗?日后一旦师父有个三长两短,师母他们以后怎么办?”

    “为师先受陛下恩遇,又被都督重用,不能做出有违忠义之事。至于家人……”

    说到这儿,杜进欣慰地看了一眼卫朔道:“老夫很庆幸当初收直元为徒,不至于今日连家人都不知托付何人。有直元在,老夫相信他们会生活的很好。”

    “难道事情已不可挽回?”卫朔不甘心地问。

    “直元远在高昌,不了解凉州虚实,如今都督正大肆提拔吕家子弟,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朝西征功臣集团动手。老夫身为功臣之首,又是西征军仅次于都督的将领,首当其冲之下岂有幸免的道理?”

    “师父学习彭晃将军外镇地方如何?”

    “呵呵,都督或许放心彭晃、康盛、姜飞他们任何一人远离姑臧,但绝不会容许老夫离开他的视线,除非凉州爆发生死存亡之危机。”

    “但是这些好像跟我与吕纂搅合在一起没关系吧?”

    “你呀,你呀,还是太年轻。你说都督解决了西征功臣集团,接下来受益的吕家宗族势力还能像现在这样和睦相处吗?”

    “自然不能!”

    “没错!都督的孩子没一个是安分守己的,吕覆、吕纂各个野心勃勃,都想取代吕绍作为吕光的继承人,将来必将爆发激烈冲突。你一个小小的郡都尉,不好好躲在高昌享福,掺和到嫡庶之争中干什么?”

    卫朔撇撇嘴笑道:“师父,您太敏感了,这还是很遥远的事,不用太着急。倒是眼下应该好好替师父谋划一番,无论如何徒弟也不能坐视师父遇难。”

    “算了,你自己拿定主意就是。怪不得杨太守总说你不像一个年轻人,从行事手段、思考问题的角度上看,完全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智者。”

    “嘻嘻,这都是师父还有杨太守您两位教的好!”

    接下来日子里,卫朔在吕纂、杜进引荐、介绍下,与凉州高层来了个亲密接触。其中既有康盛、姜飞等西征功臣集团,又有吕纂、吕覆、吕隆等吕家宗亲贵族。

    从去年关中丧乱始,不到一年时间,吕氏族人先后分批次迁徙、集结于凉州境内,并且迅速转化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成为继西征功臣集团势力后,吕光麾下另一股重要要的政治、军事势力。

    其中吕覆看向卫朔的目光若有所思,原来吕覆与吕纂不同,他没有将目光放在惹人瞩目的军权上,反而有意谋求出镇地方。

    尤其敦煌、高昌等一些远离姑臧的偏远郡县,他认为那里才是培植私人势力的绝佳场所。

    如今看到高昌郡都尉与吕纂来往亲密,吕覆心中难免会多想。

    然而卫朔毕竟不是一般人,即便不提杜进徒弟这个身份,单单高昌都尉也会让外人心有忌惮。

第40章 都督西域诸军事() 
九月,前秦天王苻坚死讯传至姑臧,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正式打出自立旗号。

    而此时也到了卫朔回归高昌的时候,不过,在此之前还需吕纂帮他弄到都督西域诸军事的大权,好为日后征讨西域做准备。

    “长公子,过几日朔就要回高昌了,近来多亏公子照顾,日后但有差遣定当全力以赴。”

    “嗯,直元这句话,足慰我心啊!”

    如今吕纂颇志得意满,但转念又一想,觉得自己平白得了卫朔投效,却没能有所回报,好像显得自己很没本事似的。

    他俯身卫朔身前,做出一副关心的样子问:“不知直元可有为难的事?不妨讲出来,只要本公子办得到,一定不让直元失望。”

    “长公子不问,在下亦有一件事想求您帮忙。”

    “什么事?说,你尽管大胆的说,有什么困难本公子帮你!”

    好不容易收个属下,吕纂表现得十分豪爽,直嚷嚷着让卫朔把难处讲出来。

    “回长公子,在下添为高昌郡都尉,负责一郡之安危。然而近来随着都督亲率大军撤离西域,原本臣服的西域诸国竟又变得蠢蠢欲动,先后有龟兹、焉耆、乌孙等国游骑骚扰高昌边境。”

    “在下不才,原为都督看护西域,请命征讨诸国。”

    “嘶,原来是这事啊。”

    吕纂倒吸一口冷气,他没想到卫朔胃口那么大,竟想拿到征讨西域的权限。他父亲吕光就是靠征讨西域才有今天这番基业,因此吕家也比任何势力都更看重西域,只因眼下被凉州内复杂的形势所羁绊,这才无暇西顾。

    “怎么?让兄长有些为难?假若为难那就算了,明日朔亲自跟都督讲。”

    虽然明知卫朔在用激将法,但吕纂还偏偏就吃这一套,把眼一瞪道:“有为兄在,哪里用得着贤弟去讲?你且稍待些时日,一有准信我自会知会贤弟。”

    “如此就多谢兄长了!”

    ……

    翌日,瞅了个没人的机会,吕纂便在吕光面前提起了让卫朔都督西域这事。

    闻言吕光直直盯着吕纂,直到将对方看得发毛才问:“你就不怕那卫朔在西域做大?”

    “儿子当然担心卫朔会做大,然如今吕家在凉州统治并不安稳,内有功臣、世家掣肘,外有强敌环伺,对遥远的西域根本使不上力。”

    “而且儿臣相信,即便没有今日父亲之应允,那杨翰、卫朔两人难道就会老老实实地待在高昌?肯定不会马,他们依然会向西域扩张。既如此父亲为何不能顺水推舟成全了他?”

    “嗯,你能想到这一点,为父颇为欣慰。”

    吕光对吕纂的表现还算满意,如今看来选卫朔做磨刀石是对的。既然这样不妨让这块磨刀石变得再坚硬一些,让儿子受的磨难更大一些,如此才有希望长大成材。

    “我可以给卫朔统摄玉门关以西的军事大权,但是你想过日后该如何抑制此人,而不使其成为祸患?”

    “儿臣以为,卫朔并不足为虑,关键是吕家得尽快解决掉凉州的内忧外患。只要凉州能够上下一心,即便杨、卫二人夺了西域又能如何?别忘了,父亲不是梁熙,而杨翰、卫朔也不是父亲。”

    “嗯,不错!看来你最近锻炼的有些长进了。”

    “这都是父亲教导的好。”听到吕光夸奖,吕纂虽然心里很得意,但面上却不动声色。

    “不骄不躁……不错,纂儿,你很不错。这人情还由你去做,若能将卫朔真正收为己用,未来也就省了不少麻烦。”

    “孩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

    十月,卫朔在老师杜进、吕纂等人的送别声中,又一次离开了暗潮涌动的姑臧,回到了如朝阳一般充满生机的高昌。

    “什么?你拿到了征讨西域的大权?吕光怎么可能会把如此重要的权力交给你?”

    杨翰、宋繇看到卫朔拿出那份都督西域诸军事的委任状,都有些不敢相信是真的。

    卫朔笑着解释道:“只能说这一次是机缘巧合,两位有所不知,眼下别看吕光亲手斩杀了张大豫,又自称凉州牧、酒泉公,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其实凉州内早已是暗潮涌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再次酿成动乱。”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高昌一地大张旗鼓给姑臧进贡礼物,不管咱们是不是真心实意,吕光都不得不有所表示,不然外界各势力岂不更要离心离德?”

    “那吕光也不可能将征讨西域的大权交给我们,他难道不知道如此一来,高昌就能名正言顺的扩张实力?”

    “具体怎么一回事,在下也不清楚,或许其中吕纂起了什么关键作用。”

    “吕纂?怎么又跟吕纂搅合在一起?”

    “嘿嘿!在下还没来得及向大人汇报,在下已私下里跟吕纂结盟,双方一内一外,互为援应。”

    “而今高昌实力弱小,都尉选择吕纂暂时依附之,不失为明智之举。”宋繇深以为然。

    “其实有没有吕纂为援手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高昌拿到了征讨西域的权力!”

    卫朔起身来到地图前,指着天山南北两麓,意气风发道:“经过一年时间蛰伏,如今高昌早已今非昔比。等明年开春之时,大军完成整编,就可挥师西进,横扫诸国。”

    “不过,眼下高昌虽说实力大增,但也不能轻兵急进,还应等持重缓行妥当。最好是拿出一个整体方略,然后一步步稳扎稳打,吞并西域才是正途。”

    “以直元之见,首战当以哪国为目标?”

    “以朔之见,首战应当北伐乌孙。”说完卫朔伸出手指点在地图上位于天山北麓乌孙国的位置上。

    “为何是乌孙?而不是近在咫尺的焉耆?”杨翰颇为不解地问。

    卫朔未急着给杨翰解释什么,反而望着若有所思的宋繇,问:“体业可是有想到了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禀太守、都尉,在下以为都尉大人不急着去攻打鄯善、焉耆、龟兹等天山南麓诸国,想来是不想破坏掉高昌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如今高昌经济过于依赖外界,尤其是焉耆、鄯善、龟兹等西域诸国,一旦燃起战火,高昌经济有可能一蹶不振。”

    “知我者体业也!不错,在下的确有此担心,但北伐乌孙则不同。乌孙与我高昌贸易来往不多,对高昌的经济影响可忽略不计,而且征讨乌孙还不至于引起天山南麓诸国过激反应。”

    “等将来打下乌孙,高昌经济有了坚实基础后,我等便可对天山南麓诸国动手。”

    “乌孙可是不好打呀,在西域也算是一支强大势力,仅凭高昌啃得动对方吗?”

    “咱们一家打不过还可以找帮手嘛,朔听说乌孙与悦般是世仇,若是派出使者策动悦般出兵,两下夹击,乌孙再强大又能怎样?更何况如今乌孙早已今非昔比,绝对扛不住高昌与悦般联手攻击。”

    “嗯,如此说来倒也万无一失啦。”杨翰捏着颌下胡须,颇为满意卫朔的谋划。

    “接下来高昌将全面进入战备,其中朔负责军事训练,而出使悦般展开邦交一事则交由体业,至于老大人则坐镇府中统筹全局。”

第41章 新军成军() 
十一月初,经过大半年紧张训练,新军终于完成全部训练计划。

    一场盛大的新军成立仪式即将展开,以杨翰、卫朔为首的高昌众文武云集校场。

    这日一大早,新军四厢共一万两千步骑齐聚校场,皆列阵而待,严整齐肃。

    放眼望去人海无边无沿,一个又一个整齐方阵仿佛看不到尽头,阵中旌旗飘扬,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其中长矛密集如林,横刀、陌刀、马刀闪耀着耀眼的金属光芒。

    众人何曾见过如此严整军容,新军展现出来的精气神,让在场无数人感到振奋。

    在这样的气氛感染下,人人皆是兴奋不已,甚至还有人忍不住在交头接耳。

    “卫都尉不愧是杜将军教出来的徒弟,新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