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0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0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宝颇为感激地看了一眼慕容农,继续补充道:“河西刚刚杀了绍弟,难不成就这么算了?”

    “哼!河西杀了镇南将军自然不能这么算了!”

    “可眼下大燕急需休养生息,且壶关丢失之后,上党已成死地,再继续耗下去,不过是徒损兵力。”

    “以儿臣之见,既然上党已不可守,不如干脆借机跳出上党之争,全力休养生息。”

第332章 魏王不甘() 
p

    高湖、张攀等几乎一大半大臣都不赞同太子提议,反倒纷纷附和赵王。

    慕容垂对此不置可否,他见慕容德自朝会开始,一直紧锁眉头,似在深思,便大喊了一声。

    “范阳王……”

    慕容德这才回过神儿来,急忙向皇兄躬身谢罪。

    慕容垂捋着长须,满面笑容地问道:“适才太子与赵王之议,你以为如何啊?”

    “皇兄,依臣弟看来,太子与赵王所言皆在理。”

    此话一出,众人顿感诧异,不约而同地盯着他看。

    龙榻上慕容垂也收起笑容,不禁身体前倾,皱着眉头问道:“范阳王,此话怎讲?”

    “诚如太子所言,北魏虎踞塞北,亡我之心不死,实乃大燕心腹之患!”

    “然以目前拓跋珪麾下有带甲之士十数万,实力不可小觑。”

    “且正如赵王所言,当下魏乃燕友邦,为对抗河西尚不宜冒然与之翻脸。”

    “故臣弟赞同赵王提议,设法与河西休战,以便集中力量休养生息。”

    “待国力上升,陛下再统军征讨北魏,一报丢失幽州之仇。”

    慕容德说完后,施施然回到自己位子上。

    只见周围人脸上纷纷露出古怪之色,不少人暗暗寻思。

    难怪这位范阳王人缘最好,威望最高,果真与他八面玲珑的手段不无关系。

    片刻,从龙榻上传来慕容垂声音,打破了大殿上沉寂。

    “对于范阳王意见,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高湖、张攀等一干文武纷纷拱手道:“陛下,范阳王分析鞭辟入里,微臣赞同。”

    “既然尔等皆无异议,那便依此行事吧。”

    ……

    黎明时,当城门打开,让高都这座古老的城池,也仿佛从漫长黑夜的沉睡中醒来。

    慢慢的,大街上也出现了人流。

    “驾!让开,快让开!急报!紧急军情!”

    当斥候骑着快马送来壶关大军全军覆没消息,慕容楷顿时手脚冰凉,一时瘫在书案前动弹不得。

    默然半个时辰,总算慕容楷定力过人,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一道阴影倏忽掠过红润的脸膛,他咬着牙问:“壶关地势险要,城内还有一万守军,如何会丢失?”

    “还有陈留王呢?我绍弟可好?”

    信使粗重地叹息一声,匍匐在地,头不敢抬,小声道:“陈留王不幸战死,一万守军全军覆没……”

    “你?你说甚?再说一遍!”尖锐一声,慕容楷霍然站了起来,满脸不敢置信之色。

    “小的不敢欺瞒将军,我军惨败,陈留王已战死殉国。”

    当啷一声,慕容楷直挺挺砸在了长案上,脸色煞白煞白的,没有一丝血色。

    两边亲兵见主将晕倒,不由大急,冲外面吼道:“快,快找大夫过来。”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慕容楷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好在他只是急怒攻心,并无大碍。

    醒来之后,慕容楷满脑子便是想着如何替兄弟报仇。

    可还不等他有所行动,从中山传来圣旨,要他立即放弃上党,率大军撤往河内。

    慕容楷当然不乐意,甚至想抗旨不遵。

    幸好慕容垂早有预料,用词极为严厉,正好此时传来,晋军忽然大举渡河北上,隐隐有图谋河内迹象。

    慕容楷登时被吓出一身冷汗,也意识到他若再固执己见,很有可能步兄弟慕容绍后尘。

    于是,在内外重重压力下,慕容楷只好含恨撤出上党,从太行陉回到了河内。

    慕容楷一撤,顿时将慕容永置于险地。

    面对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的河西军,西燕上下惶惶不可终日,只能坐困长子,等待最终命运降临。

    ……

    当后燕上下急于从上党泥潭中脱身时,拓跋珪也接到了河西将全取并州之消息。

    对于并州局势变化,拓跋珪一直看在眼里,早在之前他便下令魏军南下雁门关。

    只没想到河西军太厉害,硬是抗住了秦魏燕三国联合,如今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河西实力暴涨而懊恼不已。

    早知西燕如此不堪一击,当初就该抢在河西之前下手,弄到现在白白便宜了河西。

    不过,拓跋珪也只是过过嘴瘾罢了。

    他看得分明,并州乃战略重地,不管谁想染指,都将遭到周围势力联合抵制。

    后燕如此,河西亦是如此,即便换成北魏也一样概莫能外。

    只不过后燕实力不足,没有抗住河西与北魏联击,最终败于台壁之战,导致功亏一篑。

    反倒河西凭借自身实力雄厚,面对秦魏燕三国联合,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即将并州收入囊中。

    有时候拓跋珪是真想不明白,为何每次卫朔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不管是当年袭占朔方,还是今日东入并州,皆如火中取栗一样存有巨大风险,可每次河西都能有惊无险渡过难关。

    如今随着河西军在并州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北魏上下再次变得躁动起来。

    拓跋珪宁愿让并州落入后秦姚兴手上,也不想看着卫朔收复并州。

    因为那意味着北魏将面临一个强大敌人,而这个敌人有可能终结北魏统一天下之梦想。

    为了应付变局,拓跋珪特意将属下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诸位,如今河西军连战连捷,已占领大半个并州,慕容永业已退缩长子一隅之地,西燕行将灭亡。”

    “并州一旦归属河西,我大魏将面临河西南、西两面威胁,压力倍增。”

    “不知诸位可有计策教我,以解当前之困?”

    拓跋珪话音刚落,一向以对河西强硬著称的拓跋烈便迫不及待表示要出兵南征。

    说起来,他始终对北魏迟迟不与河西全面开战大为不满。

    在他看来,北魏就该趁着河西不是很强时,联合后燕、后秦一举灭掉河西,以绝后患。

    可惜他这一举动,落在拓跋珪眼中则成了鲁莽、没脑子,完全无法跟已战死的拓跋仪相提并论。

    “拓跋将军勇气可嘉,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凡事不可冒进!”

    面对他人指责,年轻气盛的拓跋烈正要反驳,却见拓跋珪忽然开口道:“好了,诸位莫苛责了,拓跋将军年少,考虑不周亦是理所应当!”

    “只是如今河西全取并州,国家面临巨大威胁,岂有不问不顾之理?”

    “大王非是臣等不愿献计,而是大势如此,非人力可挽回!”

    “除非大王愿抛开一切,全面与河西开战,不然我等无能为力,只能任由河西吞并并州。”

    “长史之言,固然在理,只……只是寡人心中依旧不甘心。”

    “寡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夺得幽州,凭啥河西一声不吭占了并州?”

    “大王多虑啦,其实真要说起来,河西与北魏实力一般无二,谁也不比谁差到哪儿。”

    “且两国面临的形势也差不多,河西有后秦之患,而北魏亦有后燕之疾。”

    “接下来便看谁能抢先一步灭掉心腹之患,如此谁便将在统一大业中占据主动权。”

    “啊哈,长史提到后秦,寡人这才想起,前些日子姚兴曾遣使求援。”

    “至今寡人还未给予回复,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大王,后秦没救啦!失去了河东、平阳,后秦已被堵死在关中。”

    “咦?刚刚长史不是还说……”

    “大王,眼下大魏不该想着去救后秦,而应利用后秦最后一点价值,延缓河西攻占关中之脚步。”

    “不然,等河西拿下关中,而大王还未占据河北,恐再无机会阻止河西一统北地。”

    “北魏与河西犹如两人赛跑,谁先拿下关中或河北,谁便能占据上风。”

第333章 兵临城下() 
p

    慕容楷突然撤离,让河西军加快了行军速度,以便抢占高都、天井关等要隘。

    当大军主力抵达天井关时,关口上已是喊杀声一片。

    前锋猛将蒯恩率三百勇士疾行,抢在燕军全部撤离前,堵在关口之处,和负责断后的一千燕兵绞杀在一起。

    战场上箭矢如雨,刀光疾闪,双方在狭窄的关道上激战在一起。

    中间不断有士卒不小心跌落悬崖,白白牺牲了性命。

    恰在此时,从北面又传来如雷鼓声,正在厮杀的敌我双方均知,来者还是河西军。

    负责断后的燕将顿时大急,喝令道:“不想死在这里,就给我冲出去!”

    燕军士卒得令后拼死冲杀,眼看便要冲开蒯恩阻拦,杀出一条血路。

    这时,蒯恩忽然看见北面出现了一面日月战旗,正向这边疾速奔来。

    他心中大喜,当即大声喝道:“弟兄们,援军来了,给我拦住敌人,千万不要放走一个。”

    在蒯恩拼死阻击之下,千余名燕军被堵在关道上始终不得寸进,眼睁睁看着河西军如潮水一般从后面汹涌扑来。

    为首大将银盔铁甲,手执一把长枪,正是河西大将王仲德。

    王仲德统领三千骑兵,千里奔袭,专为接应蒯恩人马。

    骑兵如狂风暴雨般奔驰而来,片刻便衔尾追追上了敌军。

    霎时间战刀挥舞,血肉横飞,不断有燕军士卒被卷入铁蹄之下,惨叫声哀嚎声。

    一场血腥屠杀在天井关下上演……

    数日之后,卫朔率大军主力抵达高都(今晋城)。

    他望着高大城墙,一扬马鞭感慨万千。

    “幸亏后燕人主动撤离,不然想拿下此地,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

    “今燕军主动撤离,令长子南边门户大开,河西军也避免横穿沁水谷地。”

    “是呀,确如主公所言。”

    “即便大军顺利通过沁水谷地,在上党以西还南北长八十余里的一道山岭,是长子西部的天然屏障。”

    “这道山地有三处要害:北段老马岭,中段发鸠山,南段武神山。”

    “慕容永以这三座山岭为依托,派出一万精锐防守。”

    “只要敌人不求速战,利用深沟高垒,全力坚守,就是拖也能将河西军拖死。”

    “可惜慕容楷一撤,等于拱手让出上党南部,也让我军可绕道南边北上长子。”

    实际上进入沁水谷地后,不管是卫朔还是他人,在心理上已做好付出巨大代价准备。

    熟料,局势变化之快,远远超出众人想象。

    壶关陷落,极大地震慑住了后燕,让慕容垂不得不选择放弃上党。

    ……

    由于河西军正从南北两面压来,慕容永被迫不断收缩防御线。

    他很清楚西燕军队无法和精锐强大的河西军对阵,只能依靠坚城死守长子,以拖待变。

    此时,西燕军队已全部退入长子,且城门紧闭,吊桥高挂,城头上站满了防御士兵。

    长子为西燕王城,定都之后,慕容永曾屡屡修缮,如今已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长子城墙高大宽厚,中间用了不少巨石砌成,异常坚固,即便用大型弩炮与床弩也很难动摇城墙根基。

    恐怕唯一的缺点便是城池面积不是很大,可即便如此,不到十万河西军短时间内也休想攻破长子。

    或许正因为长子坚固,才让慕容永到了今天地步依旧不打算放弃。

    他站在城头上,目光复杂地望着城外河西军大营。

    昨天还没有这座大营,却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

    看着城外影影绰绰的河西大营,慕容永忽然从灵魂深处感到一阵战栗。

    恰在此时,李先来到慕容永身边,扶着城墙感叹道:“大王,如今唯有守住长子,方有望迎来转机。”

    随着张腾转投河西,目前唯一值得慕容永信任的汉人文臣,便是眼前这个李先。

    他低低叹了口气,满脸沮丧道:“河西军能攻善守,恐怕不易守住啊。”

    ……

    当西燕上下惶惶不可终日时,河西南北两路大军终于在长子顺利汇合。

    至此,近七万大军已将长子团团包围,除非慕容永长翅膀,不然难道覆灭命运。

    面对西燕死守长子,卫朔并不十分担心接下来战事。

    尽管长子城高池厚,城内还有三万西燕守军,可他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