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00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00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看来,即便箭矢充足,然河西军却总有力竭之时,那时才轮到秦军反击。

    因此他只能咬着牙下令,让后秦将士继续往前冲,不顾一切的冲。

    命令被传下后,后秦人不敢冲皇帝抱怨,只好在心里咒骂乔山这个鬼地方。

    若非乔山地形险峻,他们也不用付出如此大代价。

    说不定眼下他们早已杀光河西军,哪像现在这般,能冲到阵前者寥寥无几,即使犹如侥幸冲到阵前,也迅速被河西军斩杀,根本翻不起一点浪花。

    后秦人的顽强有些出乎卫朔预料,敌人没有如他想象的那样崩溃,反倒一步步抵近。

    意识到血战即将到来,他立即命人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第324章 各方反应() 
p

    当河西军南下与后秦大军战于平阳消息传出后,引得四方一片哗然。

    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忧心忡忡,有人振奋不已,还有人熟视无睹。

    最为幸灾乐祸者,当属西燕慕容永。

    之前面对河西军大举入侵,他一度束手无策,甚至不得不向老对头——慕容垂献地图存。

    正当他坚守长子,静候河西军上门时,却传来了对方转而南下,攻略平阳的消息。

    庆幸之余,他还幸灾乐祸地对臣属们表示:“活该姚兴倒霉,当初若非他出兵侵占河东、平阳二郡,寡人也不至于将西河割给河西,如此也不会有今日之祸。”

    见慕容永不趁机思索御敌之策,反倒嘲笑自家盟友,李先不由失望不已。

    真是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以前李先拿慕容永与慕容泓、苻丕之流相比,总觉得慕容永还算有明君之象,对自己也是言听计从,值得辅佐对方。

    可如今再一看拓跋珪、卫朔,甚至姚兴都比慕容永有远见得多。

    自打定都长子,建立西燕后,慕容永除了头几年还算有所作为外,之后便一直混日子。

    眼下河西人都打到了门口,正该联合盟友一举击败对方。

    哪成想当机会放在眼前,慕容永不但不懂得利用,反倒嘲笑起姚兴来。

    李先轻叹口气,向前一步奏曰:“大王,趁着眼下河西军深陷平阳战场,当尽快联合后燕,邀请慕容楷、慕容绍一同出兵,一举将河西军歼灭于平阳。”

    “啊?这……这,这会不会太冒险?”

    慕容永眉头紧皱,满脸不乐意,河西军深陷平阳正是他所希望的。

    甚至他还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暗中诅咒河西军永远陷入平阳战事,如此西燕才会安全。

    “大王此言差矣,若今日不管平阳死活,一旦河西军击退后秦军,将再无后忧。”

    “他们很有可能效仿当年战国秦军,从西南沁水谷地突入上党,届时西燕危矣。”

    “可……可是李卿,我西燕弱小,自保尚且不足,如何有余力支援后秦?”

    “更别说北方还有王镇恶虎视眈眈,万一其趁我支援平阳时南下,岂不是将长子置于险地?”

    慕容永虽然不关心姚兴死活,却十分着紧自身存亡。然西燕实力有限,无力支援后秦。

    “唉,如此唯有向驻屯高都之慕容楷求援啦。”

    ……

    与无心也无力救援平阳的慕容永不同,慕容楷则是有心无力。

    作为后燕名将,慕容楷看得十分清楚,平阳一旦丢失,上党西南将门户洞开。

    且没了后秦牵制,河西军后顾无忧,毕将全力图谋上党。

    再者,平阳一失,后秦势必缩回关中,三国联盟顿只剩下北魏与后燕。

    别看北魏实力强横,然而在慕容楷眼中,远在雁门关的北魏,远不如跟前后秦重要。

    即便不考虑与北魏之间过节,充其量北魏只能算是牵制力量。

    反倒是后秦,因占据平阳与上党相邻,别看实力弱小,却在击败河西计划中相当关键。

    眼看着平阳局势一天天恶化,慕容楷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平阳。

    只可惜他手中总共只有不到三万大军,除了用来把守天井关、高都(今晋城)、长平(今高平)等关隘,只剩下数千机动兵力。

    这点兵力先别说能起到多大作用,光是如何从高都前往平阳便是一大难题。

    高都位于后世晋城盆地,与平阳所在的临汾盆地之间,相隔重重,只有两条路可走。

    其一,要么先南下经太行陉到河内,再由河内向西翻越中条山,北上。

    其二,要么直接横穿王屋山、汾水谷地两大天险,西进。

    不管选择那一条,皆是危险重重,得不偿失。

    故此,慕容楷只能站在高都城头,对着西北向暗暗祈祷,祈祷姚兴击败卫朔。

    ……

    北魏接到平阳危急讯息要晚上不少,当拓跋珪接到急报时,平阳战事已接近尾声。

    然而与无心无力西燕、有心无力后燕不同,北魏是真正的有力无心。

    从实力上讲,北魏是三国联盟中最强国家,即便被幽州牵扯了大部分精力,仍然有实力援救平阳。

    不过,北魏上下对此根本毫无兴趣。

    除了北魏目前重心在幽燕外,也跟平阳过于遥远有关,其次拓跋珪也希望河西深陷平阳。

    如此一来,北魏便有机会攻下雁门关,进而夺取晋阳。

    当河西军南下平阳消息传来,北魏立即加大了对雁门关攻势。

    大将奚斤亲自督阵,对雁门关天险展开日夜狂攻。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关城随山势而建,周长五公里之多。

    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

    围城以外还筑有三道大石墙和二十五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关城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自从檀道济、薛彤攻取此关之后,便成为防御北魏入侵之重要关隘。

    大战开启后,北魏人为打通南下晋阳通道,集结五万重兵,在奚斤带领下进犯雁门关。

    此刻,整个雁门关已被战争阴云笼罩,河西与北魏共在此云集了数万大军,展开了一场输死搏杀。

    远远地,便能听见雁门关方向喊杀声震天,足足有三万北魏大军在围攻雁门关。

    “他奶奶的……”薛彤深吸了一口气,忍不住爆了个粗口。

    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北魏忽然对雁门关展开猛攻,关下密密麻麻全是鲜卑骑兵。

    “怎么说敌军也有超过三万骑,关内只不到一万守军,这下凶多吉少啦……”

    他皱着眉头,满是忧虑道:“道济,你说咱们挡得住魏军吗?”

    “当然!”檀道济坚定地点点头。

    “虽然我军兵力较少,然用来守城足矣!加上雁门关险要,又有各种床弩相助,哪有受不住之说?”

    “其实我巴不得北魏狂攻雁门关,这样咱们也能为大都护减轻些压力。”

    薛彤砸吧了一下嘴,点点头道:“这倒也是!”

    接下来他举目一瞧,发现魏军又一次攻上来,当即拔出横刀,扭头冲檀道济吼道:“道济且稍等片刻,老子先去杀几个索虏。”

    一拧身子,薛彤带着几个亲兵冲上墙头,与鲜卑人展开了浴血厮杀。

    ……

    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雄伟巍峨的关隘上,远远望去,金光闪闪,煞是好看。

    非常巧合,南北两大战场同时陷入僵持,接下来就看谁先坚持不住。

    勒马立在山坡上的姚兴,面无表情地看着不远处那惨烈的厮杀场面,心里充满无奈。

    眼前乔山一线,他命大军连续攻击了至少几十次,但每次都在阵前折戟,除了付出大量将士牺牲外,再无一丝收获。

    很可能这一次也是如此,在付出数百将士伤亡后,依然无果。

    看着眼前这座不起眼的临时壁垒,不知为何,让姚兴从心底产生了畏惧。

    原本以为,凭着兵力优势,可以趁势攻下乔山,打开通往柴壁门户,却没想到狠狠栽了个跟头。

    大半月攻打下来,后秦人已在乔山丢下近两万人马,却丝毫动摇不了河西军阵线。

    此时姚兴有些后悔来,不该执意亲征平阳,也不该冒然攻打乔山。

    “陛下,停下来吧,再打下去也无济于事。”

    “狄卿,你说朕该怎么办?”

    “陛下,实在不行咱们渡河向西,从汾水西岸迂回北上。”

    “卿家不是说天渡在河西手上,到了西岸也没用?”

    “此一时彼一时也!眼下我军拿乔山毫无办法,唯有从别处想办法。”

第325章 斗智斗勇() 
p

    面对狄伯支建议,姚兴还在犹豫不决。

    此时,秦兵如潮水一样,不断杀向乔山防线。

    突然之间,滚木擂石连同热油从壁垒上浇下来。

    伴随着惨叫声响起,许多秦兵被热油烫伤,甚至烫死。

    更让人恐惧的场面接着而来,无数火箭从壁垒上射下来,很快将浇了热油的草木点燃。

    火借风势以极快速度蔓延开来,一下子搅乱了秦军阵势。

    大部分人见状转身便跑,以躲避壁垒下不断向周围蔓延的火龙。

    熊熊大火给秦军造成极大伤亡,整个乔山陷入一片烟雾萦绕之中,面对面连人模样都看不清。

    大火也将边上那些灌木、树木都引燃起来,湿的枝木烧起来,烟雾更多,浓烟熏的敌我双方士卒全忍不住咳嗽起来。

    见此情景,姚兴只得无奈地下达了撤退命令。

    停止攻击之后,姚兴担心河西军趁势偷袭,竟下令大军连退四十里。

    这场大火好一顿烧,天黑下来后,乔山周围却是一片通明。

    熊熊的大火又将周围更多灌木、树木引燃,依旧持续地燃烧着。

    原本以为会有血战肉搏,不想竟以如此方式击退秦军,着实让卫朔吃惊不已。

    乔山一战,得益于战术运用得当,河西军损失并不大,前后加在一起也不过千人,却取得歼敌近万的战果。

    不过,秦军虽然退却了,并不意味着战事便结束了。

    在没将姚平解救出来之前,姚兴恐怕不会轻易退兵,只是接下来战场将要换个地方。

    ……

    待秦兵退去之后,卫朔下令诸军休整。

    接下来斥候送回急报,他打开一看才晓得,姚兴竟已率军西渡汾河。

    当下不敢怠慢,急忙请崔浩、张腾等人过来商议对策。

    深夜乔山高地,万籁俱寂,凉风袭袭。

    河西军大营内,除了巡守的士卒,鲜见人影。

    只有高高飘扬的日月战旗,迎风招展,发出啪啪响声,应和着西边汾水缓缓流淌。

    军帅帷帐内,烛光摇曳,人影晃动。

    卫朔、崔浩、张腾、姜纪三人围绕着烛台,正聊着最近军情变化一事。

    “伯渊,你觉得姚兴率军西去会攻打天渡吗?”

    自从接到秦兵西去消息,卫朔便猜到姚兴欲从西岸北上,寻找解救柴壁办法,而天渡则首当其冲。

    天渡位于汾水西岸,与柴壁隔河相望,中间有浮桥想通。

    只要能占据天渡,姚兴便有望与姚平取得联系,并有可能接应柴壁大军撤退。

    “不会!”崔浩十分肯定道。

    “为何?”

    “天渡乃西岸唯一一处接通柴壁之关隘,姚兴会主动放弃?”

    “难得他不想拯救柴壁的两万大军啦?”

    “主公所言偏颇,天渡并非唯一,而是离柴壁最近的西岸据点。”

    “如果姚兴愿意多跑一些路,大可绕过天渡,继续北上,一样可以架浮桥东渡汾河。”

    “伯渊之意是说,秦军将绕道柴壁以北?”

    “正是!”

    “天渡之险不亚于乔山,姚兴已在乔山天险吃了大亏,岂会继续往南墙上撞?”

    “不如绕开天渡,在汾水上游架桥东渡,如此一来秦军将绕到柴壁以北。”

    “届时两路敌人形成呼应,再以优势兵力南北夹击,我军防线危矣!”

    “嘶!原来如此啊,不知伯渊可有对策?”

    “主公务忧,只需略施小计,足以破敌。”

    看着崔浩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卫朔登时放下心来。

    ……

    汾河水面宽达百丈,若无船只、浮桥几无渡河可能。

    当姚兴统帅近四万大军绕过天渡,抵达汾河上游之后,眺望着水流湍急的汾水,不由忧心忡忡。

    在古代,由于缺乏必要工具与材料,修路筑桥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事,即便是搭建一座简易浮桥也不容易。

    首先应该是先找船将少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