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95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95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届时以西燕主力正面依托城池积极防守御敌,而我军则趁势兵分两路,分别隐蔽在滏口陉、太行陉两地。”

    “等河西军围攻长子时,大军一路越滏口陉西进,一路由太行陉北上,若再能说服后秦从平阳进军,则河西陷入四面之围,焉有不败之理?”

    “好,朕将在中山静候太原王佳音,希望你不要坠了尔父名将之名。”

    “请陛下放心,臣这一次必定一雪台壁失败之耻,让那卫朔也尝尝失败滋味儿。”

    慕容楷果然干练,没过几日便调集了三万大军。

    随后他与弟弟慕容绍兵分两路,分别奔向滏口陉、太行陉。

    与此同时,北魏、后秦相继接到后燕联盟要求,也都纷纷答应愿意相助西燕。

    很快一个针对河西的联盟正悄然形成,极大地增加河西入主并州的难度。

第316章 隰城定计() 
p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燕子呢喃,小雨倾斜。

    不过,最近卫朔心情却没有像天气一样逐渐晴朗。

    或者说自秦魏燕结盟以来,他的心情就像天空中压得很低的云层一样晦涩不明。

    在不久前,前线斥候传来秦魏燕联合发兵消息。

    后燕大军兵分两路,分别由慕容楷、慕容绍统领,先后进驻河内、邯郸。

    后秦大将姚绍也屯兵平阳,做出跃跃欲击之态。

    北魏同样不甘示弱,大军频频调动,隐隐有南下雁门关之意。

    形势突变,逼得卫朔不得不放弃由西、北两路攻入上党之计划,率军暂退隰城。

    看着大都护皱眉沉思,周围一干侍卫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个,全都屏气凝神犹如石像。

    良久,卫朔长叹一声,觉得非常头疼,刘穆之、崔浩等人此时恰好掀帘而入。

    看见几位心腹进来,卫朔心情稍微舒服一些。

    他还未说话,不料,崔浩先开了口。

    “真未想到,局势说变就变。”

    “眼下拓跋魏在北,慕容燕在东、南,姚秦在西南,三国围绕上党之地,隐隐形成一巨大包围圈。”

    “只要河西军敢继续向上党腹地进军,敌人定会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

    闻言,卫朔心有戚戚,颇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此次河西突然拿下大半个并州,已引起他国极大忌惮,如此秦魏燕才会联合起来。”

    “只是怎样才能击破三国联盟,力保并州不失,还请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主公,河西若想化被动为主动,唯有找准敌人弱点出击才行。”

    “敢问伯渊,敌人弱点何在?”说完卫朔满脸热切地盯着崔浩。

    崔浩也不言语,顺势起身,向前一步,来到大幅地图前,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平阳郡。

    他转身看了一眼卫朔,信心十足道:“主公,这里便是敌人弱点所在。”

    “平阳?为何伯渊认定平阳是敌人弱点?”卫朔不解。

    “回主公,若要明了这一点,还得从上党以及周边地形上说起。”

    “众所周知,并州又称三晋之地,自古有表里山河之称。”

    “何为表里山河?即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

    “上党位于并州东南,是一块地形极为特殊之地。”

    “该地群山环绕,整体地势较高,故而被先秦之人视为天下之脊,喻其与天为党,也因此得名上党。”

    “上党西北是霍太山山脉,这条山脉和它南北延伸的余脉将上党郡与西河郡割开。”

    “以前河西没得选择,不得不从西、北两个方向,翻越霍太山,横穿大片山地,进入上党。”

    “由于沿途道路崎岖,后勤补给不易,一旦大军遭遇包围,将有可能全军覆没。”

    “如今敌人便是利用这一点,以长子为诱饵,布下重重陷阱,等着大军上钩。”

    “哼,他们想得美?把本都护当傻子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哈哈哈,主公英明~!确实如此,眼下河西军没必要再冒险突袭长子,应该改变进军策略。”

    “愿闻伯渊高见。”

    “既然西进不可取,那我们便大举南下。”

    “实际上我早盯上了平阳,只因并州计划正在实施,臣不想节外生枝才没鼓动主公。”

    “可眼下后秦介入上党之争,臣便再无所顾虑。”

    “只要拿下平阳,大军不但扫除了侧翼威胁,还能从西南沿沁水谷地进入上党。”

    “沁水谷地虽然也不是什么平坦大道,却也比大片山地好走得多。”

    “据说,当年秦赵长平大战时,秦军便是从河东横穿汾水谷地进入上党。”

    “更重要的是,从隰城南下平阳,几乎是一马平川,完全不虞有道路不平之忧。”

    “且由于此刻联军重心全在上党,河西出其不意攻击平阳,定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一旦顺利拿下平阳,河西将彻底扭转不利态势。”

    “届时大军既可以东入上党,又能南下河内围魏救赵,迫使慕容楷退兵。”

    “哈哈哈,伯渊此计大妙!”

    得了崔浩献计,卫朔一扫连日阴霾,整个人一下子兴奋起来。

    甚至他还进一步联想到,河西南下平阳,与东晋联手,有可能将后秦重新赶回关中。

    近来姚兴频频用兵关东,相继占领平阳、河东、上洛、弘农四郡,势力得到极大扩张。

    若非这一次后燕邀请其援救上党,想必这个时候后秦已兵临洛阳。

    当下计议已定,卫朔在隰城设立中军大营,急召各将前来,开始秘密调兵遣将。

    第一路,檀道济出任雁门关护军,率步骑一万驻守雁门关。

    檀道济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将,在历经多次战事洗礼后,他成长为一员经验丰富的军中宿将。

    再加上其足智多谋,又有独当一面经历,自然被卫朔委以重任,全权负责并州北部边防。

    卫朔向檀道济反复申明四点:其一,驻军雁门关,务必拦住魏军南下,使其不能深入并州腹地,以免影响南下战事。

    其二,大军必须大张声势开进,让北魏人清楚地看到河西固守雁门之决心。

    其三,除非北魏主动进攻,否则不许开战迎敌,唯确保对峙之势即可。

    其四,驻军应以保关隘安全为先,绝不能擅自深入北地。

    即便敌人大败溃逃,不得将令也不许冒然北上,以免中了敌人奸计。

    末了,卫朔还沉着脸叮嘱檀道济道:“尔部之要害,唯在以对峙之势,阻止魏军南下,切记勿要贪功冒进。”

    “诺!”檀道济慨然一声领命,又拍着胸脯表示:“但有失误,末将提头来见!”

    说完便骑上马赳赳北去,此时关内只有兄弟薛彤一人在,檀道济也有些放心不下。

    第二路,左司马王镇恶率精锐步卒两万,轻装密出太原郡,向东经乐平国稍事休整,再秘密南下,直扑壶关。

    “镇恶,这条路乃当年秦赵阏与之战故地,赵国名将赵奢大破秦军,战后被赵王封为马服君。”

    “朔希望你能效仿古之名将,成功拿下壶关,切断上党与后燕联系。”

    最后,卫朔对王镇恶叮嘱道:“此路为奇兵,行军之要点不在快捷,而在隐秘,唯求不为敌人觉察。”

    “只要能顺利抵达,并拿下壶关,便是大功一件!”

    最后一路由卫朔亲自统领,他将率五万步骑出西河,南下收复平阳郡,打开从西南进入上党之通道。

    由于平阳郡事实上已经落入后秦手上,各地有重兵把守,这一路任务最重。

    除了安排好各路大军外,卫朔还命刘穆之以右司马之尊坐镇隰城,负责统筹后续兵马源源开进。

    刘穆之虽然不是军中老将,但其文武兼资,思维稳健缜密。

    像统筹后续兵马之事可谓千头万绪,最大难点却在两处:一是如何隐秘有序地往前线输送全部的大型攻坚器械;二是怎样不断将后方输送来的士卒重新编排成军,按需求调派各地。

    全军大将,除了领兵出征的王镇恶、暂时主持日常军务的王买德外,也只有刘穆之有能力担得此等繁琐重任。

    除此之外,卫朔还命西河郡太守寇赞负责督运粮草辎重。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补给之重要性。

    “请主公放心,臣愿立下军令状:大战期间,车不绝道,河不断舟,以保证军粮顺利输送前线。”

    “好!有奉国在,朔不担心饿肚子啦。”

    “另外,朔再叮嘱奉国一句,此次大战,事关并州得失,霸业成败。”

    “战场一旦拉开,必将是前所未有之惨烈,所需物资、粮草必将海了去。”

    “而并州沦陷多年,各地疲敝,根本不足以满足大军征战所需,必须全部依靠河西支援。”

    寇赞悚然警悟,拱手发誓道:“请大都护放心,臣受教也。”

    在众人离开后,崔浩忽然问:“主公,之前潜入长子待命的桓振怎么办?”

    卫朔略一沉思道:“授权桓振自由行动,不要求他占领什么地方,唯以保全自己为先。”

第317章 计破永安() 
夜色如墨,天地间哗哗的大雨声,将一切声响尽皆淹没。

    黑漆漆的夜空中,不时的响起阵阵的闷响,似是从极远的天边,有人在敲着战鼓。

    如此大雨之夜,让原本燥热的天气一下子清凉不少。

    此时整个隰城大营一片寂静,除了巡逻、警戒者外,大部分全窝在帐篷中休息。

    大雨滂沱严重影响了战备计划,以至于大军所需粮草迟迟未能运抵大营。

    趁此间隙,卫朔遂召集幕僚商议如何才能拿下永安县,进而打开南下平阳道路。

    平阳郡在现代属于临汾盆地,与河西军驻地隰城——太原盆地之间有天险相隔。

    吕梁山与霍太山(太岳山)犹如两扇门,两山南段闭合将平阳与太原两大盆地隔开。

    两山之间,汾水蜿蜒穿过,出了太原盆地后,向南一路流经永安(今霍县)、临汾(今新绛)等地。

    因此,河西军欲想夺取平阳郡,唯有先拿下北边门户——永安。

    然而永安并非是一座普通县城,而是一座关隘,又称白壁关(今霍县境内),为太原盆地向南之隘口。

    白壁关,乃历史名关,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白璧关始终是控防胡人东出南下的重要关防。

    从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时期,与白璧关有关战事见于记载的有二十五次之多。

    作为从晋中通往晋南之重要关隘,白壁关两侧黄土崖陡峭壁立,蜿蜒曲回,十分地易守难攻。

    众人到齐后,卫朔先让沮渠蒙逊将白壁关之险要详细地向众人介绍一遍。

    “白壁关乃南下之咽喉,然易守难攻,不宜强攻,最好智取。”

    “愿闻伯渊破敌之计。”

    “白壁关守将叫张贤,原是西河诸胡渠帅之一,后来在河西军围剿下,他带领部分心腹逃往平阳,投降了后秦。”

    “姚兴即任命张贤为永安守将,命其坐镇白壁关,看护平阳北大门。”

    “臣听说此人不但脾气暴烈,且十分痛恨河西。”

    “既如此不妨将计就计,派少数人马伪装成游骑小队,沿吕梁山以东官道南下永安。”

    “而大军主力先向东疾行,做出将翻越霍太山东入上党之假象。”

    “吸引了敌人注意后,大军再秘密转道南下,经霍太山山间小道(千里陉)隐蔽南下。”

    “当少数人马出现在白壁关时,张贤只会将其当成散兵游骑,而不会想到河西军将大举南下。”

    “他本就痛恨我河西,面对前来挑衅之小股部队,岂会轻易放过?”

    “一俟张贤中计,出城迎敌,大军主力趁机一涌而出,如此永安可破。”

    ……

    当天气放晴,又补充过粮草后,卫朔当即令大军依崔浩之计行动,其中司马休之负责前去诱敌。

    司马休之领了百十名骑兵,出了大营,沿汾水河谷迅速奔向永安县。

    与此同时,大军主力在卫朔亲自统领下,沿着永安以东三十里外的霍太山小道,也迂回杀向永安。

    数日之后,司马休之带着少数人马抵达了永安。

    他故意毫无顾忌地出现在城下,又命人对着城头大声叫骂。

    而张贤接到心腹汇报后,立马披挂整齐上了城头。

    他扒着城头探身向下一望,正好看到司马休之对着城头指天骂地,不由气得怒火迸发。

    更可气的是,下面百十名河西军不骂其他人,偏偏将他祖宗三代骂了个遍。

    去年河西军进驻西河时,将西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