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42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42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眨眼功夫,已有数名河西士卒被刘裕‘斩杀’。

    “好一员猛将!”

    众人看到这里,无不为刘裕鼓掌喝彩。

    尤其是天子司马曜,觉得刘裕果然不错,没有辜负自己信任。

    连司马道子也一眨不眨地盯着刘裕,暗暗盘算不已。

    “北府兵中果真是卧虎藏龙,一个小小参军竟如此凶猛,看来必须尽快扳倒王恭。”

    在砍翻好几个河西军后,刘裕一直在寻找康龙踪迹,准备来个‘擒贼先擒王’。

    可惜康龙跟随卫朔多年,早已今非昔比,他始终牢记大都护教诲:沙场交锋绝非个人逞英雄的地方!

    “突刺!”故而康龙强忍战意,冷笑地看着被河西军团团包围的刘裕,一直在指挥部下突击。

    刚开始刘裕还能招架,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数根长枪从不同方向刺来,搞得刘裕一下子手忙脚乱起来。

    失去了刘裕,北府兵虽然还在坚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已落入下风,失败是早晚的。

    又过了一盏茶功夫,广场上形势愈发明显,此刻北府兵只剩下不到百人,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几个红点。

    而且这还是由于由于刘裕太过勇猛,牵制了河西军大部分精力,不然北府兵早被灭了。

    比试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已经结束了,河西军获得最终胜利。

    就在满朝文武难堪地准备接受这个结果时,忽然战场形势又发生了突变。

    原本一直被困在阵中的刘裕忽然发力,一举突破阵势,直接杀到了康龙面前。

    两将相遇自然不会客气,当下两人交起手来。

    其他人一看全都停下不打,分成两拨,开始为各自主将加油助威。

    不愧是历史上独当千人的猛人,刘裕从一开始就压着康龙打,就如同刚刚河西军压着北府兵打一样。

    这样一来,虽然无法改变比试结局,但多少也让东晋上下挽回些脸面。

    而卫朔对此也不甚在意,即便康龙输了也没啥大不了。

    不过这样一来,刘裕将名震朝野内外,成为东晋冉冉升起的将星。“”

第233章 初识寄奴() 
这一场比试虽然最终以北府兵失利告终,却掩盖不了刘裕锋芒。

    也可以说正是刘裕于阵上力擒康龙,才不至于让东晋上下颜面尽失。

    然刘裕此时并不轻松,因为之前其已立下军令状,此战失利天子定然不会轻饶他。

    当下,他将手中康龙轻轻放下,而后步履沉重地走到皇帝面前请罪。

    “陛下,末将出战失利,致使朝廷名誉受损,甘愿受罚。”

    见状众人明显一愣,显然都没料到还有这一出。

    在不少人看来刘裕表现十分出色,只是麾下士卒远非河西军训练有素,才导致最终失利。

    即使换做其他任何人,也不会比刘裕做得更好,甚至全军覆不是不可能。

    天子司马曜面色阴晴不定,心中既恨司马道子无事生非,又怪刘裕本事不济。

    看着习惯性甩锅的司马曜,卫朔忽然眼珠子一转,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臣恭喜陛下得一猛将!”

    “诸位或许没听说过康龙大名,不知晓得他在西北有多威风。”

    “数年前他便追随卫某转战南北,立下无数功勋,战场上从无敌手。”

    “不料,今日在江东竟被刘参军生擒,可见刘参军有万夫不当之勇。”

    “若以此类比,仅以勇武而论,刘参军当为军中翘楚。”

    “且以在下看来,天下间堪与刘参军比肩者,不过一二人罢了。”

    “即便威震天下的吕光、邓羌、张眊三大猛将复生,大概也不过如此。”

    卫朔此言一出,现场众人全傻眼了,连司马曜也没想到卫朔会对刘裕评价如此之高。

    邓羌、张眊、吕光三人,哪个不是赫赫有名的猛将?

    刘裕不过北府兵中一小小参军,如何敢与他们并列?

    “大都护客气了,在下可不敢当此盛赞。”闻言刘裕不由苦笑起来。

    “哈哈哈,刘参军莫非以为此乃朔宽慰之言?不不不,此乃朔肺腑之言。”

    “当年朔也有幸跟吕光交过手,十分了解此人实力。”

    “而从刚刚刘参军之表现看,参军身手矫健,足以跟蜀汉关张二将比肩。”

    这话一出,司马曜忽然心头一跳,心中那丝不快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同时看向刘裕的目光也炙热起来。

    能坐上天子之位,司马曜绝非一般酒囊饭袋之辈。

    从他有条不紊地削弱世家、夺回朝中大权,又安排心腹出镇地方、制衡司马道子可看出,此人有手段、有心机。

    原本他的确恼恨刘裕自不量力输了比试,可如今冷静下来一想,忽然发现刘裕对他掌控北府兵十分有用。

    别看他已安排王恭坐镇京口、节制北府兵,可司马曜也清楚北府兵大权仍旧控制在刘牢之等北府旧将手中。

    更何况猛将对于君主而言,犹如宝马对名将,谁见到了都想收为己用。

    忽然间,司马曜换上一副笑容,不但赦免刘裕无罪,更是当场册封他为鹰扬将军。

    虽然只是个杂号将军,仅仅是第五品秩,更没有开府领兵大权,却也远比之前一个小小冠军将军府参军强多了。

    对刘裕来说,算得上是一步登天!

    他当即跪倒在地,向天子表达忠心。

    旁边司马道子虽然看得心急火燎,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刘裕投入天子怀抱。

    当然了,刘裕也不傻,很清楚若非卫朔中途讲情,他别说升官,恐怕还会被天子降罪。

    只是他一时想不明白,与他毫无交情的大都护,为何会主动替他说话?

    更别说他可是擒获了康龙,导致河西军功亏一篑,按说卫朔不落井下石就很好了。

    虽然他满腹疑惑,只因场合不对,却也只能先将疑惑深埋心底。

    ……

    再次回到大殿内,众人早已没了心思继续开朝会,在天子随意讲了几句后,就散了。

    出了宫门,卫朔正要往驿馆去,忽然听见背后有人喊他名字。

    他转身一瞧,发现刘裕正疾步向他赶来。

    来到跟前,刘裕立即大礼参拜道:“末将多谢大都护仗义执言。”

    “哈哈哈,将军不必如此,朔不过是据实而答罢了。”

    卫朔上前搀起刘裕,上下又仔细打量了一眼,满眼赞叹不已。

    “好一条雄武大汉!”

    “若非将军已被朝廷征用,朔真想把将军弄到西北杀胡去。”

    “在下也深恨未能早日结识大都护。”

    感叹过后,刘裕这才赧颜道:“适才得大都护援手,在下无以为报。”

    “故略备酒水,还请大都护莫怪在下唐突。”

    “哈哈哈,德舆亲来邀约,朔岂能推辞?你且稍等片刻,待朔去安排一下。”

    “大都护请便,裕在此恭候便是。”

    卫朔冲刘裕一拱手,转身对崔宏、桓振等人吩咐起来。

    他让桓振、高进之、康龙先去驿馆休息,而后带着崔宏前去赴宴。

    不一会儿功夫,卫朔、崔宏跟着刘裕来到一家酒楼。

    这座酒楼装饰奢华,若非刚刚得了赏赐,刘裕绝不敢在这儿请客吃饭。

    待小二将酒菜摆上,众人随后宾主落座。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崔宏崔玄伯,清河人。”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玄伯公,失敬失敬。”

    卫朔诧异地问:“咦?德舆也听过玄伯公大名?”

    “玄伯公号称冀州神童,在下如何没听说过?只是没想到竟在大都护麾下做事。”

    “冀州神童乃老夫少时名号,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接下来三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席间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朔在西北曾与无数豪杰交手,其中不乏吕光、姚苌、拓跋珪等诸多胡族豪杰。”

    “然其中堪与刘参军比肩而论者,唯有拓跋珪一人而已。”

    “拓跋珪?”这是刘裕第一次了解天下豪杰,不由来了兴趣。

    “嗯,拓跋珪虽是仰仗父祖之资,然其年少立国,手段不凡,又有智谋之士辅佐,他日有望与朔争夺北方霸权者,唯此一人耳。”

    “慕容垂呢?今鲜卑慕容氏虎踞河北,部下能人好事者极多,难道还不足以入大都护法眼?”

    “哈哈哈,慕容垂日渐年迈,勇武不复当年矣,不足为虑。”

    恰在此时,天空中隐隐有冬雷传来,卫朔心中一动,不由想起了《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桥段。

    想到这儿,他忽然来了兴趣,压低身子小声问刘裕:“德舆知龙之变化否?”

    闻言刘裕心神大震,不明所以,遂小心翼翼道:“未知其详。”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故而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朔久历四方,也知当世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裕闻之不由心旌摇曳,不能自已,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忽然间一下子全冒出来。

    见识过了建康的繁华后,他再也不愿默默无闻下去。

    看着有些失态地刘裕,卫朔患得患失,不知道过早激发刘裕野心,对他来说是利是弊。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裕才渐渐平复下来。

    他一边端起酒杯借以掩饰,一边问:“天下谁能当之?”

    卫朔认真地看了他一眼,而后以手指刘裕,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德舆与朔耳!”

    刘裕闻言,登时吃了一惊,手中所执酒杯,不觉落于地下。

    “大都护说笑了,欲不过一寒门竖子,安敢自称英雄?”

    看着连连谦虚的刘裕,卫朔不以为然道:“朔虽说是初入江东,但一路走来,相继与各地刺史、大员接触,遍观江东各地,堪与德舆相比者,唯荆州桓公幼子桓玄一人。”

    “言重了,言重了,南郡公乃豪门出身,在下岂敢与他比肩!”

    接下来无论卫朔怎么说,刘裕嘴上总不承认自己是英雄豪杰。

    至于他心底到底是怎么想的,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第234章 落魄主簿() 
街道边,卫朔指着刘裕逐渐远去背影问崔宏:“玄伯,你觉得此人如何?”

    “当为一代枭雄!”

    “然也,朔也有同感。”

    “环顾天下,堪与朔敌手者,除了北魏拓跋珪外,唯此人也!”

    “既如此……主公为何不?”说着崔宏伸出手掌在胸前比划了两下。

    “哈哈哈,玄伯务忧,朔不除此人,并非迂腐,而是留着他更有利。”

    “愿闻主公高见。”

    “刘裕命格贵不可言,其运道比蜀汉昭烈帝强上百倍。”

    “但可惜的是,他跟昭烈帝一样出身寒门。”

    “这一点放在世家当权的江东尤为致命,假若这一次没有我暗中相助,刘裕想当上将军除非爆发战乱,不然他一辈子也别想出头。”

    “可即便如此,刘裕想上位也会难如登天。”

    “再者刘裕出身寒门,万一他成功上位,为了稳固统治,定会大举清洗世家。”

    “主公打算借刘裕之手削弱江东世家?”

    “此是其一,朔还有另一层顾虑。”

    “玄伯也随行观察了许久,不知对江东有何看法?”

    “日薄西山而已!”

    “谢安石之后,朝廷再也找不出一个合格宰相。”

    “司马道子废物一个,大晋早晚必亡于此人之手。”

    “是啊,朔正是有此顾虑,才迟迟不愿对刘裕下死手。”

    “主公担心江东一乱,其他人无法掌控大局,会被北地胡人坐享渔利?”

    “嗯,说起来东晋上下稍有名望者朔都已有所接触,除了桓玄有几分本事外,其余皆碌碌之辈。”

    “而桓玄此人比桓温差远了,做事急躁,没有远谋,不足以谋大事。”

    “唯有刘裕此人,手段、能力皆是不凡,只是出身稍微差了些。”

    “将来江东一旦有变,我河西万一自顾不暇,也只能仰仗此人维持大局了。”

    “主公胸襟开阔,亘古未有,臣倍感钦佩。”

    这是崔宏发自内心的感慨,他没想到卫朔会这么顾全大局。

    为不让胡虏得利,宁愿放刘裕一马,不怕对方日后成为河西心腹大患。

    “哈哈哈,玄伯过誉了,朔可没那么高尚。我虽然不会骤然下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