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01部分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01部分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后燕军进至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两军隔河对峙。

    翟钊列营于黄河南岸,见敌军军容严整,后燕诸将皆劝慕容垂,认为暂时不宜渡河。

    不料,慕容垂洒然一笑,不屑一顾道:“翟钊不过是一各乳臭未干的小子,趁着老夫无暇南顾这才有了些许威名。尔等且稍候,看朕如何擒杀此獠!”

    随后慕容垂亲自出营观察翟军军营,他发现翟军防范严密,遂命大军向西移动,在西津渡口扎下大营,做出要从黄河上游渡河的姿态。

    翟钊看到这一幕,担心燕军从西津渡口渡河,赶紧丢下大营,率军西上西津。

    只是略施小计调动了翟钊之后,慕容垂又秘密派桂林王慕容镇、骠骑将军慕容国,率军趁夜火速再度回到黎阳渡口,并在当夜从黎阳渡口渡过了黄河。

    拂晓时分,这支燕军先头部队顺利地在黄河南岸扎下了大营,并依计坚守不战。

    而翟钊听说燕军已经从黎阳渡过了黄河,急急忙忙又从西津跑回,进攻燕军南岸大营。

    可是,翟魏军在一日一夜来回奔波了八十多里,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根本攻不下这座大营。

    与此同时,在西津渡口的后燕主力大军也在慕容农的率领下,从西津渡口趁势渡过了黄河,并尾随翟魏大军而至。

    眼见形势不妙,翟钊立即下令逃走。

    慕容镇和慕容国发现翟钊将要逃走,立即把握住战机,转守为攻,率军从营中主动杀出,死死缠住了翟钊。

    而此时,慕容农也及时赶到,两下夹击,大破翟魏军。

第168章 北魏革新() 
翟钊见大势已去,立即逃归滑台,翟辽得知大军溃败的消息后,登时吓得一命呜呼。

    翟钊甚至来不及给父亲办丧事,匆忙带上妻子、孩子,与部分幕僚逃亡西燕。

    在这股逃亡人群中,唯崔宏、崔逞两人神色平常,没有任何担忧,眉宇间反而隐隐有几丝兴奋之色。

    崔宏、崔逞皆是清河崔氏出身,不过并非同族近亲,只是祖上有些关系。

    崔逞六世祖(一说五世祖)乃曹操谋士崔琰,是崔宏六世祖曹魏司空崔林从兄。

    崔逞虽然不像崔宏从小才名远播,但同样才华出众。

    历史上,崔逞出身于官宦世家,初仕前燕政权,负责撰写前燕国史《燕记》。

    后历仕前秦、翟魏、后燕三朝。后燕发生内乱时,崔逞携家人投靠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任命他为尚书,总领三十六曹,不久改任御史中丞。

    崔逞继承了先祖崔琰刚正不阿的性格,后来因言辞傲慢以及草拟对东晋请兵的答覆信不合道武帝心意,而遭道武帝赐死。

    崔逞之死,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使得南方士族就此对北魏寒心,甚至促使东晋宗室司马休之等转投南燕,而使得道武帝对此心生懊悔。

    不过,这一世因河西横空出世,间接地改变了崔逞原有命运。

    他没有在翟魏被灭后投靠后燕,反而在族兄崔宏建议下,有意转投河西。

    当初被翟魏俘获后,幸与崔宏相识,他又通过崔宏了解了不少河西情况。

    特别是当朔方大捷传至中原后,崔宏、崔逞两人一直在寻找机会脱离翟魏。

    而今翟魏被慕容垂击破,两人终于等到绝佳时机。

    ……

    翟钊逃到西燕后,受到慕容永热情款待,还封其为车骑大将军、兖州牧,东郡王。

    翟魏的灭亡,让后燕的势力拓展到黄河以南地区。

    翟钊统治的七郡三万八千多户民众,也都落入后燕之手。

    慕容垂任命章武王慕容宙为兖州、豫州二州刺史,镇守滑台,又将靠近东晋边境的七千多户徐州民众,迁到黄河以北的黎阳,并任命彭城王慕容脱为徐州刺史,镇守黎阳。

    公元391年,七月,慕容垂从南方前线回到邺城。

    他又以辽西王慕容农为都督兖州、豫州、荆州、徐州、雍州五州诸军事,镇守邺城,看护着后燕南大门。

    解决掉南部威胁后,回到中山的慕容垂将目光对准了一山之隔的西燕。

    这让慕容永感到压力倍增,为此他急忙遣张腾为使,前往河西求援。

    ……

    公元391年,夏,整个北魏依旧沉浸在朔方之败中,无法自拔。

    拓跋珪带着人四处巡视,以安定各地人心。

    除了核心部族外,时时刻刻,都有牧奴和奴隶在逃亡。

    为了阻止低贱牧奴和奴隶逃亡,各部落青壮全被动员了起来,到处抓逃奴。

    “该死的河西!”拓跋珪吃了一口干粮,低声骂道。

    他当然有理由痛骂河西了。

    因为,北魏如今遭遇的一切困境,全是河西人导致的。

    先是朔方大败,损失了数万精锐骑兵,导致北魏实力大损。

    紧接着后套平原又被占去,让北魏少了一块水草丰美的草场。

    特别是今年开春以来,河西在朔方搞什么计口授田,吸引了大批牧奴、奴隶逃亡。

    更让拓跋珪感到为难的是,河西军不断在河套进行军事演练。

    每次当他派出军队警戒时,河西军总是演练一下就离开,毫不理会对面魏军。

    以当下北魏国力,绝不可能将有限物资浪费在这上面。

    假若北魏不管不顾,谁知河西军会不会趁势偷袭?

    须知九原城以西是一马平川的前套平原,骑兵只需数日,即可兵临北魏王城。

    毫不夸张的说,失去了九原城,北魏西边再无安全可言,直接暴露骑兵威胁下。

    因此即便拓跋珪明知河西军不太可能突袭盛乐,他仍然不敢麻痹大意,依旧向西派出骑兵保持警戒。

    哪怕只派出数千骑兵,人吃马嚼,长时间下来,北魏依旧吃不消。

    事到如今拓跋珪忽然发现,除非集中国力与河西抗衡,不然河西耗也能把北魏耗死。

    可若要集中国力,则必须打破原有部落制,像中原学习,推行郡县制,改革民政。

    以前拓跋珪在燕凤、张兖、许谦等汉族官僚协助下,曾试着对北魏进行革新,但因受到拓跋贵族抵制,最终不了了之。

    “不行,必须尽快推动改革,不然……”拓跋珪在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

    正当他想着心事时,忽然一骑南来,一个骑兵在马上喊道:“大王,朔方急报!”

    骑兵跑到拓跋珪跟前,翻身下马,跪在地上道:“禀大王,刚刚得到消息,河西要在朔方推行均田制,对牧民编户齐民,搞得朔方诸部头人和贵族纷纷反对,有人暗中请大王出兵为其主持公道。”

    “还有这等情况?”拓跋珪闻言,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这时,旁边张兖出言道:“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河西向来敌视世家、部落贵族,其推行之政策多为限制世家、部落贵族。编户齐民等于是将部落头人、首领控制的人口解放出来,成为受官府直辖的纳税户口。”

    拓跋珪听到这儿,登时眼前一亮。

    眼下其正想方设法削弱国内贵族实力,以弥补国家不足,正好河西为他指明了方向。

    “长史,你说北魏可效仿河西吗?”

    “大王有意进行深彻变法?”张兖作为拓跋珪心腹,对其心思自然是了若指掌。

    “知我者,洪龙也!不错,寡人确有此意。如今北魏事事被河西压了一头,若再不想办法强大邦国,未来只有灭亡一途。”

    “大王既有此雄心,臣敢不竭尽全力辅佐?”

    “好,寡人有洪龙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接下来拓跋珪与张兖将全部精力用来讨论各种新政,对出兵朔方一事毫无兴趣。倒不是拓跋珪忘了朔方之败,也不是他不愿收复朔方,实在是眼下北魏力有未逮。

    最关键的是,朔方诸胡经过北魏、河西再三修理后,实力大损,根本无力推翻河西。

    北魏冒然插手,很有可能是白白牺牲罢了。

    “以长史之见,在国内有推行均田制的可能吗?”

    “若是在朔方大败前,臣绝不赞同大王改革。可如今不一样,经过朔方之败,国内各方早已痛定思痛,认为到了非变不可之地步。”

    张兖这话的确不错,只有身处绝难之境,人们才会反思过去错误,才会想着要改革。

    北魏改革除了人心思变外,更因为河西为众人树立了榜样。

    正是经过一系列改革,河西才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因此谁也不能忽视河西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登国六年(公元391年),拓跋珪在各方支持下,开始效仿河西推行新政令。

    每天都有新政令贴在盛乐城东门,立时围来众人观看。

    新政内容大致包括:一、大魏国民,无论贵贱,均按人头分田置地。

    二、分田置地民众划定居住区域,造屋建房居住。

    三、按人口数量,地域广窄分别设立州(郡,府)县,亭。

    四、各州(郡,府)县均设学堂,分工,农,兵,商,儒等科目。

    五、外部人入我魏国以大魏子民对待。

    六、国家量才取人,不以出身贵贱而论……

    北魏这场改革影响深远,加快了内部汉化速度,促使拓跋鲜卑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并极大地增强了国力,为日后与卫朔争夺北方霸权,奠定了基础。

第169章 结盟西燕() 
在陇右、中原局势将大变之时,卫朔依然坐镇朔方,以威慑不轨之徒。

    这日难得有暇,卫朔带着苻琼出城游玩。

    一阵夏风吹过,拂起苻琼裙角,带给她一丝凉意。

    “咱们去那边走走吧!那边风小一点。”

    苻琼点了点头,跟着卫朔转向东而行,走了数十步,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就这样默默无语地并肩走着,后面十几个侍卫和康龙一步不离地跟着他们。

    很想将这帮不解风情的家伙赶开,卫朔也曾暗中朝康龙挥过手,但忠于职守的侍卫宁愿被他埋怨,也不敢离开寸步。

    难得看到大都护吃瘪,苻琼低头浅浅一笑,悄然间流露出的娇媚之色,让他砰然心动。

    他又向后望了望,十几个‘讨厌’侍卫依然磨磨蹭蹭地跟着,卫朔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

    前面是一片小树林,树林里铺了一地翠绿翠绿的野草,空气中弥漫着各色野花清香。

    “公主近来过得还好吗?”

    “好!”苻琼低声道,声音是那么小,以至于被脚下的沙沙声掩盖了。

    说完她又娇又媚地白了他一眼,卫朔被她的媚眼电得神魂颠倒,让他不由将对方拉到自己面前,语气暧昧地问:“哪里好了?”

    苻琼被卫朔搂住,心中又是甜蜜,又是紧张。两只手绞在一起,脸上羞得通红,低下头不敢看卫朔。

    不料,卫朔轻轻地抬起她的脸庞,被自家男人直视着,苻琼紧张地把眼睛闭上了,浑身轻微地颤抖起来,手紧紧地抓住了卫朔的胳膊。

    看到这一幕,卫朔再也忍耐不住,低头吻上了她的红唇,带着一丝狂暴的野性,紧紧将美人搂在自己怀中。

    在他浓烈的男人气息中,苻琼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她顷尽全力地抱住他的腰,顷尽全力地地迎合他的吻。

    一片树叶落下,遮住了害羞的阳光,侍卫们早已知趣地远远避开。

    过了好一会儿,树林里又传来苻琼欢快地笑声,仿佛林间的小鸟。

    只见她和卫朔牵着手行走在树林之间,她脸上洋溢着夺目的光彩,眉宇间显露出快乐和幸福。

    他们走到小溪边坐了下来,草地柔软,温暖的阳光照射在他们身上。

    卫朔随手拔下几朵小花,编成一个简单的花环,给她戴上。

    苻琼快乐地叹了一口气,轻轻依偎在他怀里,眼睛渐渐变得迷蒙。

    此刻,她是多么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停止。

    “我们再过一次洞房花烛可好?”

    卫朔轻轻在她耳边低语,苻琼羞涩地点了点头,红着脸将头埋进了他的怀中。

    良久,两人恋恋不舍地站了起来,手牵着手出现众人面前。

    远远地,正好看见康龙在焦急地向这边挥手张望。

    卫朔不由一阵苦笑,显然又有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不知又发生什么了事?”

    苻琼老远也看见了康龙,只见他站在远处,紧张地向这边望着。

    “谁知道,走,过去看看。”

    卫朔微微一笑,快步走到康龙身旁,亲切地问道:“发生了何事?”

    “禀主公,长史大人让末将通知您,说西燕使者张腾求见。”

    “知道了,让伯渊先接待一下,我这就回去。”见不是要紧事,卫朔也就不着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