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700部分

大唐南皇-第700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这还不是你的锅?”李世民横了李贞一眼,现在知道可惜了,早干嘛去了?

    虽然这么说,但李世民还是认可了李贞的这个计划:“不过你这个佛学会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东西,有了这个佛学会,佛门势力定然大减,只能依附在朝廷的羽翼之下了,以后大唐也将失去一个内部威胁,一举两得,堪称完美。”

    “没错,有了佛学会,从今往后,佛门只能是大唐民间宗教之一,而不会再形成之前那般庞大的势力了。”李贞对于自己的计划也很满意,而且他也不担心佛门不会答应,因为这一次佛门是失败方,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就是被李贞定性为禁忌宗教,被连根拔除驱逐出大唐,不允许在大唐国境之内传教。而第二条路就是接受李贞的条件,从此成为大唐的顺民,在朝廷的压制下发展。

    首先第一条佛门肯定是不会选择的,他们在大唐的根基太深了,一旦失去了大唐这个大本营,那么他们将成为无根浮萍,再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反而在国外的宗教夹击下彻底覆灭,永世不得超生。何况就算他们能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又如何?大唐未来注定是要扩张的,而且很有可能扩张到天地的尽头,到时候佛门依旧没有存身之地。

    所以别看李贞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但事实上他们却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臣服在大唐朝廷之下,慢慢的等待时机,反正李贞的寿命也不是无限的,忍一时之气,未来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这才是他们唯一,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了。

    “那儒家呢?”

    “儒家的话,这个处理起来才是最难的。”说起儒家,李贞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儒家在三大势力中反而是最难处理的一个,这毕竟是根植于华夏一千多年的古老学派,在华夏的历史上存在时间比佛门都要古老的多。

    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更是成为了华夏读书人唯一的正统学问,千年来也不知道培养了多少英杰,在华夏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处理起来简直就是地狱难度。

    首先,儒家这一次造反下了这么大的力气,要是不对他们进行惩罚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但要像将儒家罢黜的话也肯定不行,毕竟这全天下的读书人这么多,一旦自己这么做了,那就等于是断了全天下读书人的根啊,他们将再也没有晋升的台阶,如此一来很容易爆发大乱。

    更何况大唐目前就只有儒家这一门正统学派,一旦罢黜的话,大唐拿什么选拔人才?要知道其余百家在儒家几百年的打压之下早已经衰落,有的甚至已经彻底消亡,只怕寻满全天下也难以找到一个传人了。因此想要找出一个可以和儒家抗衡的学派,短时间内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先用着儒家,然后提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派再慢慢的培养。

    再次,李贞其实也不愿意将百家全部兴盛起来,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对于为文化的发展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可对于国家稳定来说可就不是好事情了啊。一旦一个国家里的学派太多,各大学派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肯定会起争执,进而形成学派混战,甚至为此耽误国事,引起国家混乱也就罢了,万一再引起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第二百二十七章 熟人?长孙冲?() 
第二百二十七章熟人?长孙冲?

    思想文化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环境。文化的变革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统治者统治思想的反映,是政治统治的思想武器。

    自古以来,只有乱世的时候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因为乱世多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政治统治秩序相对混乱,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各统治者都在忙着发展经济军事打仗,对于国内思想的控制自然就下降,这就为各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政治土壤;另一方面,会更加积极地寻找有利于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策略,争取更多被统治阶级的支持,更加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的发展。

    而相应的在和平时期,往往只有一种学术可以统治天下,因为一个君王也只能接受一种声音罢了。因此李贞必须要容忍儒家一段时间,等他将科学一脉真正的发展起来之后,才是儒家彻底的死期——当然,这里说的死期也不是真的让儒家去死,毕竟儒家也是在华夏传承了千年的学派,核心精髓对于国家的发展还是很有利的,只是后来的儒家弟子们将路走歪了,才导致了现在这种情况。

    所以在李贞的设想中,以后大唐将会以科学为主,其余学派为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向太祖致敬∠°ゝ°),如此才能开创一个真正的大唐盛世出来。

    “那你九弟呢?”李世民突然又问道。

    “九弟……”李贞顿时卡壳,犹豫了良久之后,才一咬牙,狠心道:“父皇,儿臣知道您的意思,但九弟犯下的是谋逆的重罪,实在是罪无可赦,这种罪名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必死的大罪。儿臣实在是想不出如何让他免死的方法,除非父皇您动用特赦令。可是特赦令也是针对有军功的人设立的,非军功不得赦免,九弟虽然是皇子,但却从未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所以……”

    “贞儿你误会朕的意思了。”李世民摆摆手打断了李贞的话:“朕柄没有说要赦免他,他犯下如此重罪,就算是活剐了他都是应该的,朕的意思是,他固然该死,但能不能给他一个全尸?他毕竟是你的弟弟,小时候你们两个的关系最好……”

    这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虽然说李治的身份注定了就算是他造反,失败之后也只会三尺白绫赐死,而不会遭受太大的折磨,问题是现在李治落在了李贞的手中啊,两人争夺皇位,李治差一点就将皇位从李贞手中夺走了,到那时候李贞和他的妻子儿女可以说必死无疑,想想都觉得后怕。可现在胜利者是李贞,又岂会轻易放过他?只怕李治落到了李贞手里之后,李治会先被李贞残忍的折磨一番之后,才会给他一个痛快吧。

    “这个应该是没问题的,等下儿臣就让陈天禄直接将九弟解决了就是了,还有九弟的妻子,也只需要贬为庶民,永世不得回到长安,倒是不用跟着九弟一起去死。”李贞说道这里,忽然反应过来了:“不对啊父皇,您才是大唐皇帝啊,这些事情您自己处理不就完了吗?何必要问儿臣呢?儿臣刚才貌似就已经越俎代庖了,还请父皇恕罪。”

    “事到如今,朕哪里还有这个脸面当皇帝?而且朕这些年日理万机,也颇为疲累了,要不是你还没有成长起来,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李世民喟然一声长叹,摆手道:“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朕也可以好好的休息休息了,接下来大唐就交给你了,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朕是管不着了。”

    “父皇这是什么话?儿臣此次回来,可不是夺取皇位的啊,父皇您如今正春秋鼎盛,怎么能轻言退位呢……”虽然心里很想得到皇位,但李贞还是假意推辞了一番,不是他谦虚,而是这本身就是规矩,毕竟李世民现在还没死呢——若是他死了倒也罢了,李贞直接上位就可以了,可李世民既然还活的好好的,那么李贞就必须要依足规矩,三请三辞之后才能答应下来。

    “你就不要推辞了,朕要是真的从春秋鼎盛,又岂能真的将皇位让给你?”李世民当然知道李贞的心思,指着自己的眼睛道:“朕现在的眼睛已经出了问题,别看现在依旧光洁如新,事实上却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罢了,并不能长时间的睁开,否则眼前就会是一片昏暗。就仿佛是现在这般,虽然朕的眼睛还睁着,但实际上看东西已经是朦胧一片了,就比如你,即便咱们面对面,朕也只能看到你的轮廓,具体的眉目都看不清楚了,就连朕刚才写的那幅字都只能看到一团团的墨团,连这么大的字都看不清楚,就更别说批改奏折了。

    作为一个皇帝,什么地方出问题都可以,哪怕浑身是病都没问题,但唯独不能少了眼睛,哪怕你是一个聋子,都可以勉强执掌国事,唯独没有眼睛不行,否则必然授人钳制,这是为君的大忌。所以,贞儿,这皇位你也别推辞了,朕并不是在试探你,将皇位传给你,本就是经过朕的深思熟虑的,你现在的威望和实力,已经足以担任这个职位了。”

    李贞还是推辞道:“眼睛出问题,咱们治疗就是了,咱们大唐还是有几个神医的,将他们聚在一起给父皇来一个会诊,想来应该是可以商量出一个治疗方案的。”

    李世民却摇头道:“不用了,朕的眼睛是专门找孙思邈神医看的——整个大唐虽然神医众多,但光论内科却没有人比得上孙思邈。他给朕亲自检查过,得出的结果却是朕这些年来服用弹药过多,导致丹毒淤积,干扰了视神经,导致视力大降。

    对于这样的症状,他虽然能够治疗,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治疗方法也是以修养为主,治疗为辅,主要还是修养,再配合一定的药物清除体内的於毒。但更多的还是在疗养上而不是治疗,也就是说在治疗的时候朕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休息,光靠药石是没用的,反而还会雪上加霜。

    而在治疗眼睛的这段时间内,是不能过多消耗视力的,更不能处理太多的事情,否则对眼睛有害无利,所以这个皇位父皇肯定是做不成了,贞儿你就别推辞了。”

    “这……好吧,既然父皇您都这么说了,那儿臣也就不再推辞了。”李世民都将话说到这个程度了,李贞自然也就当仁不让了。

    不过……

    “孙思邈这老小子不会是故意这么说来,忽悠父皇的吧?”虽然应下了皇位,但李贞心中却犯了嘀咕,难不成是道家已经等不及了,因此派出了孙思邈,过来忽悠让李世民主动放弃皇位?

    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太可能,毕竟这天底下又不是只有孙思邈这一个神医,无论是陈天禄还是李贞身边的白鸟,医术都不下于孙思邈,李贞完全有可能让两人给李世民看病的,这两人虽然都不是专攻的内科,但想来对于李世民的眼疾也应该可以看出端倪的。一旦孙思邈在这件事上撒谎,却又被李贞识破的话,他可不会感激道家提前将自己推到皇位上,反而还对道家心生不满,到时候两边必然会生出间隙,反而得不偿失。

    反正击败了李治之后,自己继位已经是必然的了,唯一不同的就是时间的早晚罢了,道家已经被佛门压制了好几百年,这么一点时间他们又怎么会等不起?根本就不用冒这么大的危险。

    李世民笑着摆摆手:“好了,我们只顾着在这边说话了,你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你母后可是将你想坏了,你还是去看看你的母后去吧。”

    “是,儿臣告退。”李贞冲着李世民行了一礼,在王亭初的引导下,前往后殿去见燕妃去了……

    ……

    等李贞红着眼睛从偏殿里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将晚,此时长安城内的混乱在李贞的强力镇压下,已经初步平息了下来,所有混乱的军队都已经被李贞的军队缴械,并且在他们的疏导下移到了城外,城内再次恢复了平静,除了大街上清扫战场的人之外,已经没有人在街道上走动了。

    但所有人都很清楚,祸根其实并没有彻底清除,因为各大世家在长安城内的据点都已经人去楼空,但驻守在长安外围的军队又没有发现这些人的踪迹。这也就是说这些世家现在还潜伏在长安城内,随时都可能再次掀起暴乱。只是李贞的情报系统暂时还没有挖掘出他们隐藏的老巢,因此守军还需要更加严密的防守才行。

    而李贞这边,在拜别了李世民和燕妃之后,也并没有回到军中,而是在薛仁贵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废弃的房屋内,见到了一个熟人……

    “长孙冲?居然是你?”当看到所谓的罪魁祸首的时候,李贞真的是非常惊讶,虽然这个人蓬头垢面,但李贞还是第一时间认出了此人的身份。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之前带着人闯皇宫,差一点就将李世民斩杀,将所有后妃侮辱了的罪魁祸首,居然会是长孙冲?

    要知道他算起来的话,应该算是李世民的侄子了,他的姑妈可就是长孙皇后啊。任凭李贞如何想,他都想不到薛仁贵口中的罪魁祸首和自己的熟人居然会是这家伙。

    “李贞?”听到李贞的声音,长孙冲抬起了头,看到李贞的时候,目光猛然一缩:“果然是你,看来这一次是你赢了,我现在落到你的手里,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