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554部分

大唐南皇-第554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种情况在一年前就彻底得到了改变,李贞在三年前派遣船队来到了这里,然后用了足足两年时间,将这片地方建设成了如诗如画的大唐第一盛景(世人传颂,并不是李贞自恋),而不光是这亚龙湾,琼州岛内部也在被改造当中——毕竟说起来这也是大唐的一处领地,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是用来流放犯人用的,但随着岭南的不断开发,以越州为中心的岭南经济圈的建立,也有不少人盯上了这里,只是李贞担心他们弄坏这里的环境,于是便亲自着手建设,毕竟由李贞出手的话,这里至少还能保持最好的风貌。

    说起岭南现如今的发展,但凡是提到这里的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好地方。

    现在的岭南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岭南了,别的暂且不说,就说公路吧,五年前的岭南哪里有什么公路可言?山路崎岖难行,只有一些大城市中才铺设的是水泥路,其余地方能有一点石子路就不错了。

    但是这种情况经过温学龄(小龙套一枚,只出场过一次,因为很长得很像他讨厌的某位明星,因此被李贞发配出去探测岭南地质情况去了)的不懈努力,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将岭南的地质状况弄清楚,然后又经过工程师们一年多的详细规划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岭南的公路大建设从五年前开始,李贞投入了将近十万奴隶,甚至奴隶都不够用之后,岭南百姓都自主的上路帮忙,并因此有不少人失去了宝贵的性命。

    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李贞不计成本将不顾奴隶性命,又有岭南上下团结一心之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将整个岭南的路况都得到了彻彻底底的大改变。

    如今的岭南可谓是大唐道路系统最发达的地方,别说是城市了,甚至有些乡村都通了公路,虽然还没有达到村村通那么变态,但是也相当的不错了,毕竟在这个年代村村通实在是太奢侈了——何况即便没有达到村村通,但是至少保证了岭南所有辖下乡镇都有公路通达,大大的方便了百姓们的出行,可以说光是凭着公路,李贞哪怕只是平民出身,也足以名垂青史了,至于建设这些公路的设计师,更是被李贞刻在了石碑山,保证他们能名传千古。

    不过为了达到这样的成就,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虽然南洋奴隶人命不值钱,但就算不将奴隶计算在内,光是日常的资源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比如说水泥费、购买炸药的钱、工具损耗等等事后李贞让人做了一份统计,根据统计上的数字,光是为了修路,岭南就足足花费了相当于去年一年岭南税收的钱。

    而去年一年岭南的税收是多少钱?

    一千三百万贯

    这其中光是越州就贡献了七百万贯,光是从税收缴纳额度来说,这个数目甚至已经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仅仅次于长安一点点(八百万贯),是大唐的第二大纳税城市,而且李贞有把握在今年将这个数字增加到一千万贯上去,彻底将长安甩在身后——长安之所以有那么高的税收,纯粹是因为大唐的强盛引发了从西域来的客商,尤其是大食,此时受到大唐的刺激已经彻底干掉了萨珊波斯,疆域已经和大唐相接,只隔了一个西域沙漠而已。

    但是丝绸之路上那么多的绝地,补给相当有限,一年之中能通过丝路到达大唐的商队只有那么多,这个数量是恒定的,哪怕再怎么爆发也绝对不会超过一千万贯去,这是长安的极限,除非他们增加税收,但高税收只会吓跑客商。

    可是越州不同,这里的税收主要靠的是航海贸易,而航海贸易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载货量大,一支船队一次性能装载超越丝路上十支驼队的货物,而且因为还贸赚钱,所以税收也很高,不但要收靠岸税,交易完成之后还要收交易税。更重要的是,随着出海赚到钱的人越来越多,即便已经是五年过去了,但大唐每年的货船持有量依旧是在按照每年平均百分之十的速率不断的攀升着。

    如今大唐民间私有商船持有量已经超过了五千艘,一些大型船队一次性出海就是上百艘商船,再加上辅助性小船的存在,乌压压的一片几乎能遮盖方圆几十海里的海域,一些小规模的海盗别说抢了,就连接近都不敢接近。

    

第1055章 大航海时代的另一面() 
第二章大航海时代的另一面

    说到底还是利益动人心,虽然在这赚钱的背后充斥着无尽的肮脏与血腥,几乎每一次的贸易都意味着一场杀戮,但所有人都被明面上的繁华给遮掩了双目,纷纷投入到了大航海时代潮流之中去。甚至一些疯狂的商人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不惜牺牲人命,在台风季节出海——根据数据统计,平均每十艘出海的船只中,就有两艘会沉没在大海里,平均每十个出海的人里,就至少有一个人死在大海上。

    其实这个数据刚开始并没有这么恐怖,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百分之五,但就是随着也不知道哪个混蛋在台风季节在大海中毫无损伤的走了一个来回,并且运回了一些时鲜产品,赚取了不菲的利润之后,更多的商人就再也顾不得台风的阻挠了,纷纷加入到了航海大业之中去,于是就造成了现如今这般居高不下的死亡率。

    对此李贞也没有办法,你总不能限制人家出海吧?人家自己都不要命了,你还能阻止人家自己去寻死去不成?你有什么资格阻止人家?

    因此没有办法的李贞也只好用建议倡导的方式劝阻那些商人们,但可惜所有人都是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但该出海的时候还是出海,完全把李贞的话当成了空气。

    说起航海贸易,就不得不说越州港,现如今的越州港当真是繁忙的不得了,每天船来船往的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甚至都出现了船只拥堵现象,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李贞甚至又在泉州开辟了泉州港用以分摊流量。

    只可惜,虽然按照规模来说泉州港并不逊色于越州港,而且泉州距离北方更近,更方便于货物的运输(元朝的时候泉州可是天下第一大港,这可是上过历史书的)。但可能是因为越州港有更好的货物集散制度以及相对应的设备,又或者是别的原因,总之泉州的商船流量远不如越州,甚至只有越州的一半,但即便如此,泉州去年一年也贡献了有将近三百万的税收,成为岭南仅次于越州的纳税大户,即便是放在全大唐的城市,也足以排进前十名去。

    说起泉州和越州,就不得不提到岭南海军区,此时的岭南海军区已经不是大唐唯一的海军区了,在岭南海军区建设完成之后,以登州舰队为主力的渤海海军区也已经建立完成,甚至江淮海军区和海参崴海军也都已经建设完毕,但是毫无疑问的,要论实力之强大,纵观整个大唐还要数岭南海军区最强。

    原因不是因为岭南海军区最早建立,也不是因为岭南海军区是大唐少有的配备了两支甲级舰队(整个大唐本土除了渤海海军区之外,这是目前唯一的一个配备了两支甲级舰队的海军,其余的淮海海军是一支坚强舰队,海参崴海军区甚至只有一支乙级舰队,还没有建设的杭州海军区也只有一支甲级舰队而已),更不是因为岭南海军区守着大唐两大经济重镇,业务繁忙,手中非常有钱的缘故。

    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别看其他海军区一个赛一个的崛起,一个比一个声势大,其实以上的几个舰队都是防御性质的舰队,就连负责巡逻倭国海域的渤海海军区,性质也只是半防御而已,虽然有开疆拓土的资格,他们也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打下了北海道以及本州岛北方的一部分土地,但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却并不是这个,而是防守渤海海岸线的安全,这才是他们最根本性的任务。

    但是岭南海军区不同,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消灭海盗——没错,随着航海业的大发展,大航海的同生兄弟也出现了,而且因为航海业巨额的利润,越来越多的人根本就不再出海经商,而是守在必要的航线上,劫掠过往的物资,而岭南海军区就是靠着和海盗作战,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经验,虽然在海战中损失不小,但战斗力却直线飙升,和后面几个海军区拉开了一段距离。

    不过海盗们也不是笨蛋,在被海军灭掉了几股大海盗之后,意识到海军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们很快就改变了策略,甚至有的海商本身就是海盗出身,有人的时候就是海商,没有人的时候立马就能变成海盗,给各大主要航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到了后来海盗们一般都有两重身份,在劫掠之后迅速就会重新变成海商,因此即便海军遇上了也通常都难以辩解,再加上现在的通讯手段又不发达,这也就导致即便遇到袭击,海军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得知,更无从谈起剿灭了。

    好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一次李贞组织海商的聚会上,有人就提出了标志这个概念,各家海商设计一套自己独特的标识,烙印在隐秘的位置,如果某支船队遇到海盗不敌落败,官府也可以通过这些商品印记追踪线索,为他们报仇雪恨——毕竟海盗抢到商品肯定不会积压在手中,他们肯定是要出手的,而一旦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这些标志就会落入有心人甚至官府眼中,官府可以顺藤摸瓜找到海盗的线索,进而将其剿灭李贞都不得不佩服此人的天才,这不就是商标的雏形吗?真是没有想到,商标的诞生居然是为了防备海盗用的。

    只不过商标方法注定只能应用在一部分商品上,因为有一些商品的商标很容易祛除(比如说钢锭,你就算是铸上印记,人家回头拿炉子重新融一遍不就什么都没有了?)或者无法打上商标(比如说铁矿石,每一船的矿石千千万,要是给每一块都打上商标,那得将人活活累死),再加上海盗有了防备,因此这种方法只能杜绝这些商品正常流通,但是在黑市上可没有人管这些——虽然在黑市上商品价格会被压的很低,但海盗们本身就做的无本买卖,价格只要不是真的很过分,他们一般是不会拒绝出售的。

    

第1056章 海军状况() 
第三章海军状况

    为了防止海盗,也是为了发展海军让大唐未来走的更远,朝廷对海军的建设可是不遗余力的,耗费了无尽的财富,不但在本土舰队驻扎了大量的舰队,在各大海外领地也都布置了大小不等的舰队。

    比如说香料群岛,如今这里是大唐最主要的香料供应基地,每一年光是香料税收就超过了三百万贯,堪比一个泉州了。只不过香料的利润太大了,堪称是大唐财政的另一只现金奶牛,而且还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那一种。因此这里经常遭受海盗的劫掠,在这五年时间中,光是大规模的洗劫,香料群岛就经历了超过十次。

    再加上香料群岛太大了——不是面积大,而是分布的太广了。香料群岛虽然说起来是一个群岛,但其实是分成南北两部分的,最长距离超过了五百海里,尤其是在香料群岛南方的班达群岛,也被李贞划分到了香料群岛之中,这更是加大了香料群岛巡逻舰队的难度,往往敌人袭击了沿海之后舰队都没有反应过来,给香料群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这也是一些人不愿意来香料群岛定居的原因之一——虽然赚钱,但实在是太不安全了。因此一支舰队已经不足以守护住这里,李贞也已经上书朝廷,打算再给香料群岛增加一支舰队。

    不过这里虽然有舰队,但却并没有设立海军区——因为这里的人太少了,除了在这里种植香料园的商人以及部分定居在这里的工人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土着了。

    香料群岛毕竟距离大唐本土实在是太远了,光坐船就要走半个多月,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无处可去的人,否则谁也不会来这里居住——可是现在无论是南洋还是天竺以及婆罗洲甚至那些海洋中间的小大岛上都有大量的空余土地,住在什么地方都比住在这里更好,尤其现在是殖民初期,只要够努力,干什么都能赚到钱,既然在哪里都能赚到钱,那他们何必跑这么远呢?这也就导致哪怕这里有无尽的利润,也很少有人来这里定居。

    真正在这里居住的人更多是冲着利益来的,毕竟香料的价格在那里,哪怕李贞给出了各种优惠政策,这里的大唐子民也没有超过二十万人,这给香料群岛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李贞无奈只能将一部分囚犯送上来,但大唐这些年吏治清明,眼看着就是一个盛世来临,犯罪的人实在是太少——去年一年全国居然只有二十多个死刑犯,这简直就是奇迹,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为了增加人口,李贞甚至都将一些小偷小摸都流放了过来,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