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48部分

大唐南皇-第48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这样啊,八弟果然才思敏捷,为兄佩服。”李恪眼前一亮,恍惚间转过了这个弯。

    “哦!”李泰也是一声长吟,仿佛间明白了过来。

    “原来如此啊。”

    “是啊是啊,我也明白了。”

    “你明白了没有?”

    “原来这道题是这样算的啊。”

    “。。。。。。”

    继李恪和李泰之后,众人也纷纷应和,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嗯,这一题算是贞儿答对了,贞儿,你且上来。”李世民笑呵呵的招呼刘章上来,没有人注意到他眼中那转瞬即逝的复杂。

    “是。”李贞小心翼翼的走上丹陛,恭恭敬敬的施礼道:“父皇。”

    “嗯,果然还是你答对了,这玉佩就给你吧。”李世民将九龙争珠佩放在李贞手里,另外又告诫道:“不过这玉佩质地较脆,需要轻拿轻放,用起来要万分当心,稍有不慎便有碎裂之危。”

    “。。。。。。”李贞头上冒出三个问号,这玉佩很脆吗?头几天还见到你被魏征气疯,把这玉佩当石头在地板上摔着玩呢,也没见有碎掉啊?

    忽然看到李世民的眼神包含另外的深意,李贞脑中一道灵光闪过,是了,这意思是说,自己行事太过锋芒毕露,遇事不知谦让,这是在让自己以后行事要低调一点啊。

    只是。。。。。。

    我平素一直都是这样啊,为什么到今天父皇才告诉我呢?

    李贞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好了,你下去吧,咱们接下来还有项目呢。”李世民看到李贞明悟又迷茫的神色,心中甚是满意,挥挥手让李贞退下了。

    “是,儿臣告退。”想不明白就不想吧,反正这个也不是很重要,眼下还是听老爹的话,这段时间低调一点吧。

    “八哥(八弟),我看看我看看。”李贞刚坐回原位,李治和李恽等坐的近的便凑上来嚷嚷着要看九龙争珠佩。

    “给你,不过要小心一点,父皇说了,这玉佩是很脆的。”李贞豪爽又不失谨慎的将玉佩给了李治。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喂,别抢,你扯到的是我的耳朵。”

    “都别挤了,我的玉佩。”

    “。。。。。。”

    玉佩落入李治手中不过一个呼吸,就又被人夺走,一时间李贞这片争争抢抢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只是,这热闹落入某人眼中,却又变成了某种嘲讽深深的刺激到了他的内心。。。。。。

    “大殿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都给我坐回去。”李承乾站起来义正言辞道:“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父皇,还有没有母后?还有没有皇爷爷?”

    “。。。。。。”殿中再次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傻子一样看着李承乾——你丫的有病吧?没看到父皇母后皇爷爷笑得多开心吗?哪里有不高兴了?

    “呵呵呵。。。。。。没事没事,大过年的没那么多规矩,热热闹闹挺好的,大家继续继续吧。”因为李承乾这次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训斥和赞扬都不好,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都不好开口,也只有李渊依旧笑呵呵的给了众人一个台阶下。

    “是。”李承乾也只好狠狠的瞪了众兄弟们一眼,方才恭敬的坐回原位。

    “。。。。。。”只是被李承乾这么一打岔,气氛已经完全被破坏,大家又哪里能高兴起来?

    (本章完)

第87章 马车的革命(1)() 
第二十九章马车的革命(1)

    “额,既然朕的题目已经被贞儿答出,我们就继续下一项吧,那就是——发红包。”李世民见现场一片尴尬,便咳嗽两声,抛出了下一个项目。

    有内侍托着一个大大的托盘,上面红布覆盖,揭开红布,下面正是一个个红包。

    “承乾。”

    “恪儿。”

    “青雀。”

    “祐儿。”

    “。。。。。。”

    法红包其实很没意思,李世民一个个点名字,被交到的人一个个走上去,分别从李世民长孙以及李渊手里拿到红包。红包里也只是装了九个大钱,唯一和普通人家的红包不同的是,这大钱是用黄金铸造,而不是黄铜。

    “没意思。”李贞把红包塞进口袋,嘴里嘟囔了一句。

    长辈发了红包之后,接下来就该晚辈送礼了,作为太子,李承乾当仁不让:“前些时日儿臣偶得一宝,乃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儿臣知父皇酷爱书法,以此作为贺礼,祝父皇万事如意。”

    李世民眼睛一亮:“嗯,承乾有心了。”

    接过书贴,李世民将之贴身收好,要不是顾忌到这里是宴会,只怕早就爱不释手的鉴赏起来了。

    李世民喜好书法那是出了名的,历史上他为了得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甚至不惜派人盗窃,死后还命《兰亭集序》陪葬。可惜昭陵后来被盗窃,《兰亭集序》也至此失传,堪称中华文史上又一憾事。

    李承乾之后是李恪,只见李恪也拿着一幅卷轴笑道:“这还真是巧了,大兄送的是字帖,孩儿送的却是名画,孩儿曾在长安名店‘问书斋’购得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斫琴图》,特奉与父皇,以为万贺。”

    “好,恪儿真是有心了,父皇甚喜。”李世民更加高兴,自古以来书画不分家,他不但喜欢书法,也是喜欢绘画,只是他的绘画作品存世量太少,并不太为人所知。

    李恪之后就是李泰,李泰的礼物是一个匣子:“父皇,儿臣得知父皇前些日子身体不适,忧急如焚,遍搜长安药铺,得了一株千年灵芝,恭祝父皇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嗯,青雀有心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连着三个儿子送上的宝物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可李世民的反应却并不激烈,连李贞都看出来了。

    接下来一样如此,李世民的兴致明显不高,哪怕礼物再贵重,也依旧是那句‘嗯,**有心了’,最多就是加一句‘父皇很高兴’又或者‘父皇很开心’,但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李世民并不如何开心。

    很快就轮到李贞:“父皇,孩儿的礼物太大,大殿恐怕放不下,还请父皇移步殿外。”

    “哦?”李世民这才有了一点兴致:“是什么样的礼物?”

    “父皇移驾殿外,自然能看到。”李贞神秘兮兮道。

    “行啊,走吧。”李世民迈步走出殿外,其余人连忙跟上。

    只见殿外果然停着一辆马车,六匹不带一丝杂毛的白色骏马正一字并肩的侍立车前,上等楠木制成的车身显得格外厚重,车上雕龙绘凤,鳞翅都以鎏金描绘,眼睛以上等宝石镶嵌代替,在夜火照耀下烨烨生辉;内部是一整套以紫檀木打造而成的沙发四件套,上面覆以最上等的皮毛,既软和又华贵,窗户上则镶嵌着整块玻璃,光洁而又透亮。。。。。。整辆马车在夜晚火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却又不失端庄大气,整辆马车算下来,至少得花费数万两白银——这还只是成本价。

    这些倒也罢了,装饰虽然华贵,但在座的诸位如果要狠下心打造的话也不是弄不来,真正令他们惊讶的是,这辆车居然有四个轮子。

    要知道在这时候还没有四轮马车,就连皇上的御辇也都是两个轮子的,因此尽管御辇华丽非常,但坐起来依旧是颠簸无比——尽管工匠已经十分用心的去提高马车的平稳性了,但两轮马车的局限性毕竟在那里,再怎么提高,也远不如多增加一对轮子来的效果好。所以此刻李贞奉献的四轮马车,对于李世民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堪称是交通业的异常革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四轮马车的地位一点都不下于珍妮机。

    话说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四轮马车的可行性,却因为转向器的原因导致四轮马车无法转向,遂搁置。

    “四个轮子,这么大?”李世民抚摸着马车的车辕,惊讶道。

    四轮马车除了稳当之外,第二个特点就是大,毕竟多了两个轮子(其实二轮马车也能做的更大,但唐朝时期可没有轮胎和钢轮毂,那时候的轮子都是木头做的,如果做的太大,车身重量会大大增加,木质的轮子可经不起太重重量的压迫;而四个轮子就不一样了,不但多了两个轮子分担压力,更因为四轮的前后布局结构,使得车身的承重力比二轮马车更强)。车辆大就代表着内部空间大,这对于帝王或达官贵人来说代表了更优良的舒适性,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却代表则更大的载重量,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携带更多的货物。

    现在正是战争时期,一切事情都要为战争服务,所以在四轮马车出现的瞬间,李世民就想到了其所带来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更加强大的载重量,如果再加上李贞进献的水泥,两者相叠加起来所产生的速度与效率,绝对远超以往。

    “不错,四轮马车不但更加稳当,而且载重量是两轮马车的两倍还要多,以往运送一批粮草需要一千民夫的话,现在只需要三百人就足够了。”李渊也在旁边点头解释道,眼中的满意之色怎么也减不下去。

    民夫的数量减少了,就意味着路上的损耗少了,这对大唐对外的战争绝对是有利的。须知古代粮食运输在路上的消耗量是非常恐怖的,一千斤粮食到了士兵手里也只能剩下五百斤(百分之五十的消耗量,这是明朝的数据,汉朝更惨,消耗量高达六成以上),剩下的五百斤都在路上被运粮队消耗了。如果唐朝大规模普及四轮马车的话,那么这个比例要降低至三成甚至两成,如果使用水泥路,数据还会再次下降。

    (本章完)

第88章 马车的革命(2)() 
第三十章马车的革命(2)

    “哈哈哈。。。。。。”李渊满意,李世民更加满意,回过头来用力的拍着李贞的肩膀:“贞儿,你给父皇送了一个大礼啊,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有了这四轮马车,我大唐将会打出比以往朝代更加广阔的领土,开启真正的万世基业。”

    “父皇过奖。”李贞谦虚道,心中却想着,今天是过年,就不泼你冷水了,等过完年咱们再谈条件。

    “这怎么能是过奖呢?”听到李贞的谦虚,李渊大摇其头:“小八你还小,还没有认识到四轮马车对大唐来说,究竟有多么大的意义。这么给你说吧,有了四轮马车,以后我们大唐的对外征战将会减少至少三成的战争损耗,须知一场灭国级的战争,靡费至少是千万级的,如果有人能减少三成的预算,这样的功劳即便是封王都足够了。”

    “这么厉害啊?”李贞‘惊叹’道,心中更是不敢将自己的冷水泼出来——你们光是想着四轮马车的运力了,就没想到在运力增加的同时,需要的挽马也多了吗?这么多出来的一大批挽马,你们怎么解决?马可不是牛那样,随便一点干草就能喂养的,那得用精饲料,一般老百姓人家负担不起吗?

    “当然,贞儿,你可是给父皇了一件大礼物啊。”李世民夸奖了李贞一句,然后又转头对着旁观的众兄弟道:“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你们送的东西了吗?你们送的东西的确一个比一个珍贵,父皇很喜欢,心里也很欣慰。只是礼物虽然珍贵,却于国无益,父皇更希望看到你们似贞儿这样,送一件能对国家有用的东西。父皇不在乎这东西珍贵与否,只要对国家有用,就会十分欢喜。这一次就算了,再有二十多天就是父皇的生日,到时候希望你们能拿出让父皇满意的东西来。”

    “是,儿臣明白了。”兄弟们齐声应是,然后恭恭敬敬的跟在李世民身后回到了殿内。

    “。。。。。。”所有人都回去了,只有李贞站在最后风中凌乱——父皇你这是坑我啊,你刚才还暗示我低调呢,怎么转眼间就把我捧上了天,然后狠狠的踩了兄弟们一顿?这不是成心要给我招仇恨呢吗?

    “贞儿,你怎么不进来?”李世民在叫了。

    “是,孩儿这就来。”李贞不敢怠慢,连忙跟着走了进去。

    送完礼物,接下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无非就是观看唱歌跳舞什么的——只是一屋子小孩子,真的适合看肚皮舞吗?

    过完年之后,李贞总算是过起了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懒猪生活。

    因为有了李世民的警告,李贞甚至连皇宫都没怎么出,只是偶尔去一趟越王府和媚娘小姐姐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另外就是一些人事上的安排才会出现,其余时候并不怎么动弹。

    不过虽然少了李贞,但在新年里长安城里并不缺少稀罕事:

    比如大年初一,博陵崔氏纨绔子崔常道在祭祀先祖的时候因为言语不敬,被倒下的灵位砸中,这在以孝治家的崔氏眼里,几乎是罪无可赦的大罪,直接将其逐出家门,第二天就被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