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363部分

大唐南皇-第363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李福被李贞的眼神吓到了,擦着冷汗连连点头。

    “这么说来的话,大兄你的封地已经打下来了?”李愔忽然满是嫉妒的说道:“整整四分之一的天竺啊,八弟你未免也太大方了一点吧?现在只是第一代而已,你出手这么大方,那以后我们的后代出生,岂不是也要分封这么大的地方?这天下的土地就这么大,总有分封完的一天,到时候你让我们的后人怎么办?”

    虽然李愔话里充满了嫉妒,但他的真正意思其实是在提醒李贞——你现在出手太大方了,给后人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你让后人怎么做?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李愔并不是笨蛋,甚至他还很聪明,只是以前没有将聪明用在正地上而已,相信以后等他有了封地,应该会改变一点性子的。

    “这有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天竺这地方,穷乡僻壤的,如果不给大一点,大兄也未必肯去啊。”李贞感激的看了李愔一眼,但是其实关于这一点早就有了想法了,那就是——推恩令。

    没错,虽然现在连分封的事情都还只是空中楼阁,但是李贞就已经想到了限制这些封国的方法,那就是推恩令,这可是当年汉武帝的绝招,正是靠着这一招,成功的将各大诸侯国给分割成了小国家,诸侯的威胁便自动消除了,这也是李贞稍有的能看得上汉武帝的施政方针之一。

    而且这一招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就算是诸侯们能看破想要拒绝都不行。

    这些大人物们高高在上,哪一个没有几个儿子?

    少的三五个,多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中山靖王刘胜,号称华夏第一大种马,光是儿子就有一百多个,女儿更是不计其数,大耳朵备备之所以选择刘胜当祖先,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儿子太多了,连刘胜自己都记不清楚,宗正就更记不清楚了。咳咳,至于大耳朵备备是谁,大家自己去想吧)。

    这么多儿子,要是换做之前立嫡立长制的话,倒也没有人说什么。

    但是现在朝廷要颁布推恩令,要让所有的儿子都有封地。

    那些庶子们会不心动?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这时候拒绝推恩令。

    你觉得你的庶子们会满意?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就是在和自己除了嫡长子之外的所有儿子作对。

    恐怕还不等朝廷大军过来讨伐你,你的儿子就会首先动手了吧?

    这就是推恩令的可怕之处,如果当初周天子会这一招的话,又哪里会有东周的四百年混战?只怕所有的诸侯国都老老实实的臣服在大周天子的旗帜之下吧?周朝的气运或许再能延续个几百年也不一定。

    只是自从汉代之后,历代便彻底取缔了封国制度,推恩令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现在李贞要重启分封制,那这一招就又可以散发出灿烂的光芒了。

    也就是说,李贞从最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封地只有这么一点,哪怕你们生一百个孩子,你们的封地也不会增加的,在内部你们哪怕将封地分成一千份呢,外部的土地依旧是大唐的,绝对不会给你增加一寸——从最开始就限制住了后人乱分封地的糊涂举动。

    “瞧八弟你这话说的,以我现在的情况,能活着就不错了,哪里又能奢望别的?八弟你能给我个封地,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又怎么会嫌弃?”李承乾可不知道李贞此刻内心的想法,他现在是满脸的苦意,就像他说的那样,以他现在的情况,有块地盘就不错了,又哪里还有挑挑拣拣的资格?

    “这些话以后就别说了。”李贞摆摆手:“不管怎么说,大兄你的封地我已经帮你打下了。只要等……那什时机一到,我自然会履行我的诺言。不过在这之前,我会奏请父皇将天竺划分成几个行政区,到时候我会推荐你去当戒日行政区当行政总督,掌管行政区内的一切军政大权,一旦时机一到,你自然可以顺利接手封国。”

    “这样再好不过,那就多谢八弟了。”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不管李贞究竟在打什么打算,但是他这一刻是真的被感动到了。

    李贞不在意道:“都是自家兄弟,我一般都是能帮就帮的,大兄别客气。”

    (本章完)

第693章 大唐行政新规划() 
    第六十章大唐行政新规划

    “话说,八哥,那个行政区是什么?我刚才听见你说大兄是行政区总督?咱们大唐好像没有这个行政单位吧?”李明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非常好奇的问道。

    “就是类似于河南道河北道这一级的行政单位,不过比道不同的是,这个行政区是有长官的,名字叫做总督——你们将他当成都护府就可以了,但是在细节上又和都护府有些差距,比都护府更加自由一点,行政总督不但掌控军事,更可以掌管政治民生经济等等。”李贞解释道。

    道是大唐的最高级别行政单位,但是在初唐和盛唐时期,道只是一个行政区划名词,平常时候是不会设立最高行政长官的。至于行军大总管,首先这是军职,只管打仗,不管民生,其次这算是一个临时职位,只有在战时才会设立——刘弘基这个算是例外,当时他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来帮李贞镇场子的,负责震慑岭南的各大势力的,后来才因为打仗被李贞调到南洋去了。

    所以其实大唐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刺史,但是大唐有三百多个州,就已经是大唐朝廷的管理极限了,现在李贞又给大唐增加了三百多个州(中南半岛加上南亚次大陆再挂一个吕宋群岛,将这些地方划三百个州完全不成问题),而且随着大唐的征服脚步的扩张,还有更多的领土会被并入大唐的统治范围之内。

    因此光是只有州一级行政单位的话,已经远远超出大唐的治理极限之外了,大唐必须在州之上再设立一个更高级的行政单位。

    原本道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道的管理范围太大了——大唐就算不算突厥和吐蕃这些近些年占领的土地,面积也至少有几百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却只是分为十个区域,一个道要平均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麾下掌管几百万的人口啊。如果给这些道加上行政长官,那道的长官得有多大的权利?

    要知道这时候可不比后世,后世通讯条件发达,全华夏哪里出现问题,最多几分钟就能传到中央去,但这时候就算是有马路,即便最近的河南道发生的事情,传到长安也至少需要好几天,别的地方就更不用多说。

    这万一哪一个道叛变了,恐怕这边朝廷都还没有反应过来,那边都已经独立了也不一定,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麻烦?征讨逆贼又要多少给百姓带来多大的伤害?

    何况此时的大唐领土面积比后世的华夏可要大多了,根据李贞的估算,如果加上吐蕃和突厥,以及南洋和天竺,还有高句丽等等这些刚刚打下来的土地,面积绝对已经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了,就算比之元朝最鼎盛时期的面积,也要多出来很多,估计已经接近两千万平方公里了都,如果将整个天竺都拿下来,那大唐面积妥妥的绝对能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

    但这么大的面积,大唐竟然只是分为十个道外加四个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南都护府,突厥都护府以及藏西都护府,至于安东和安北两个都护府,此时还没有设立),一共是十四个行政单位,其中十个还是没有最高长官的地域划分名词——这样的划分实在是不合理了。

    而都护府虽然名义上和道是平级的,而且也有自己的行政长官——都护。但是都护府说是行政单位,但是其实更偏向于军事单位,都护府的最大作用不是治理这块地方,而是监督附近的国家活着守护商路,一旦周边出现异动,立刻出手绞杀。

    比如最有名的安西都护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视西域三十六国同时守护丝绸之路,最多再有一个维和的作用,调停周围国家的矛盾。

    当然,都护府还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隐藏作用,那就是同化,在统治这些地方的百姓的同时,也在默默的输出大唐文化,在无形中将都护府附近的国家思想给同化掉,时机一到,就会直接将这些地方给吞噬,到时候就会撤销都护府,另外再设道管辖了——目前来看,这个同化已经做的相当不错,西域那边不好说,但是突厥和藏西两地百姓已经将自己视为唐人,大唐的文化也已经彻底渗透进入了两地文化之中,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大唐的谋划就能彻底实现了。

    至于安南都护府……额,这个已经撤销了,在李贞灭掉了林邑的时候,这个都护府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后来南洋被彻底打下来,朝廷干脆就彻底取缔了南洋都护府,在南洋划州而治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护府是一个更偏向于军事组织的单位,主要作用是威慑,至于治理百姓,还得是文官来……

    所以,现在大唐急切需要再在州之上设立一个等级的行政单位,道这个行政单位要么废除,要么将其细分开来,增加到五十个,然后再给其设立长官衙门——这是李贞仔细算过的,以大唐现在的统治能力,大唐本土必须要有五十个道一级的行政单位才能统管天下(这是包括了突厥以及南洋的领土在内),如果以后领土面积再次增加的话,则需要在道之上再另行设立一个更高级的行政单位了。

    至于外部的殖民地,为了表示和本土区分开来,李贞打算设立一个和道同等级的行政单位——名字就叫做行政区,长官叫做总督。

    说实在的,行政区有点类似于都护府和道的结合体,甚至比这两个结合起来的权利还要大:

    第一,总督拥有军权,可以指挥驻军及地方部队;

    第二,总督拥有治权,可以管理殖民地行政事务;

    第三,总督拥有外交权,负责殖民地对外交往;

    ……

    军政法一手抓,权利可谓是很大了,堪称是殖民地的土皇帝,整个天下除了大唐朝廷之外,没有人能对他的统治指手画脚。

    很像后世的英国和西班牙总督——好吧,其实这就是李贞仿照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管理经验而制定的。

    (本章完)

第694章 叛乱?不存在的。() 
    第六十一章叛乱?不存在的。

    “原来是这样啊,八哥想的果然够远,小弟佩服。”李明赞叹道。

    “是啊,八弟(八哥)的目光真是太长远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难怪父皇都赞叹不已。”

    得了李贞的解释,所有人也终于明白,李贞为什么能在所有兄弟中脱颖而出了,成功进入李世民的法眼了,别的不说,光是这目光,就是别人所不能及的——别人是走一步看三步,李贞是走一步看十步,这差距实在太大了。

    也难怪李贞能将世家玩成了这样,世家现在和朝廷一直都是战术上的较量,而李贞却在用战略眼光和世家对垒,世家不败才怪。

    “但是八哥,这样做,你就不怕那些总督们造反吗?”李治突然开口问道,这个问题估计是所有人心中的疑惑,现在见李治问了出来,顿时所有人都看向了李贞,想要看看他如何解释。

    “当然怕了,但是怕就不去征服世界了吗?”李贞淡淡一笑:“有问题,咱们想办法解决就是了,但是因噎废食却是大可不必。何况,这也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虚的,就好像现在世家和朝廷的关系一样。”

    不得不说李治的眼光还是有的,他的担心也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这些殖民地天高皇帝远,国王并不能直接控制这些地区,按照中国历史的经验,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边疆的诸侯国势力,你就不怕那些殖民地总督叛变吗?

    要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李贞有多担心,却也未必。

    不要忘了,后世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英国,他们设立在外面的殖民地总督,貌似就没有发生过叛变,这里面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以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为例。

    当时的美洲生产力落后,很多总督过去干几年成了暴发户,他们的荣耀还在西班牙,很多人仍希望回国之后封侯拜相,在新大陆当一群土著的王,就好像是在山窝里做皇帝一样,有意思吗?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原因,当时的美洲不够发达,总督随时都可能更换,只要朝廷一纸诏令,你就得卸任,哪有时间经营自己的势力?

    何况,就算你占领了当时的墨西哥,想自立为王,那么请问你手下的远征队,是否愿意一样和你在蛮荒之地安家落户?大家都是去抢钱的,抢了要回去花,谁愿意带在新大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