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321部分

大唐南皇-第321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越王麾下茶楼掌柜,您说,这要是没有越王殿下的授意,他麾下的人会将诏书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一个陌生人吗?这定然是越王殿下指使的。”

    听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不由一松。面色一虎,训斥道:“胡说什么?贞儿远在岭南,他又怎么会知道长安的事情?又岂能与这件事有关?难不成他长了千里眼顺风耳吗?

    何况,你说的那封诏书朕知道,的确有这么一封诏书,还是朕亲自写下的,只是没有用印罢了。

    王玄策的事情朕也知道,根据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他就是贞儿命中注定的福星,他到岭南之后,贞儿对于南洋的战事将会越发顺利,此乃军国大事,又岂能容你胡言乱语?”

    “陛下……”萧锐一蒙,继而不服气道:“但是王玄策煽动百姓闹事,殴打国公,这可是大逆不道,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吗?”

    “当热不会这么算了,朕自然会调查清楚,若是他真有错在身,等王玄策从天竺回来,自然会给你一个交代。”看着萧锐,李世民失望的摇摇头,想他父亲萧瑀何等英明,虽然偶有私心,但论能力,丝毫不下于长孙无忌。

    然而虎父犬子啊,萧瑀那么精明的人,竟然会生出这么一个笨蛋出来。朕已经给你机会了,你却不知道珍惜,反而变本加厉,不光是你自己,这一次连你爹也给坑了啊。

    萧锐还是不甘心:“还有魏征呢……”

    话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的爆喝打断:“闭嘴,玄成与你父平辈论交,你却直呼其名,当真是不为人子,混账至极……给朕滚回去。”

    “是,是,是……”萧锐大骇,他还没有见过李世民发这么大的火呢,也知道自己可能说错话了,立刻连滚带爬的滚出了御书房,准备回去向他父亲求教。

    “……”

    李世民发了一通火,不但吓住了萧锐,连之前一直喊冤的人也都给吓住了,一个个闭口无言,头低的一个比一个低。

    李世民见状,面色也缓和了一些,叹气道:“行了,这件事朕心里有数了,你们先回去,朕回头好好的问问玄成。”

    “是,臣等告退。”

    所有人都离去了,书房之中只剩下了李世民和王亭初,李世民背对大门,看着挂在墙上的九龙升天图,沉默无语。李世民不说话,王亭初自然更不敢说话,一时间,整个御书房中都陷入了可怕的寂静。

    良久之后。

    “王亭初。”

    “奴婢在。”王亭初立刻凑上前:“陛下请吩咐。”

    “这几天,给朕盯紧了所有人,看看他们都见了什么人,吃了什么东西,又都干了什么事情,一样不准少。”

    “奴婢明白。”王亭初一喜,立刻点头。

    所有人都不知道,经过十年的发展,隶圉司早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收购派发管理奴隶的地方了。早在几年之前,得到李世民授命的王亭初,就已经将隶圉司发展成了一个丝毫不比绿骑军、飞虎军或者血龙卫差的情报组织。

    当然,隶圉司的最主要作用依旧是管理奴隶,整个隶圉司记录在案的奴隶,就有几十万,等南洋市场开发出来,整个隶圉司掌控的奴隶将会超过几百万,将会成为继军方之后的大唐第二大势力。

    但在管理奴隶的同时,隶圉司还有监察百官的作用,借着奴隶的流动性,隶圉司很顺利的将情报网铺设到了整个大唐,可以说,哪里有奴隶,哪里就有隶圉司的情报探子。

    只是因为李世民的限制,隶圉司的行动一直都在暗中,工作也主要是以监察百官有没有尽心,有没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也幸亏隶圉司只有监察之权,却没有执法的权利,否则这隶圉司,将会成为另一个东厂。

    “呵呵呵……”王亭初离去之后,御书房中忽然传出了一阵低沉的笑声。

    懒得分章了,就这样吧,三千字一章。

    (本章完)

第611章 朝堂激辩() 
    第八十三章朝堂激辩

    翌日。

    朝会。

    这次并不是大朝会,而是小朝会,与大朝会不同的是,小朝会来到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各部主管以及某件事的相关负责人,其余人等并不用过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奏。”王亭初的话音刚落,诸遂良就站了出来:“陛下,臣参魏征蛊惑民心,妖言惑众,引导舆论,栽赃陷害,迫使百姓误信人言,给诸位同僚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恳请陛下免去其抱着总编之职,严查报社,还舆论一片朗朗乾坤,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诸遂良这话一出口,相当大一部分人都站了出来,附议诸遂良的话。

    “哦?登善(诸遂良字)这话从何说起?”李世民明知故问:“据朕所知,自从玄成掌握报社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可从没有半点懈怠啊。也正是有玄成在,报社才一日比一日好,如今更是铺满了整个大唐,每日的销量高达两百万份——在报社一事上,玄成可谓劳苦功高,朕原本还打算赏赐他呢,怎么到了你们的嘴里,玄成就成了罪大恶极了呢?”

    “御史大夫的功劳,臣自然是不会否认的。”听到报纸的销量竟然已经到达两百万份,诸遂良的眼珠子就更红了:“但是他掌握的报纸却是非不分,凭空捏造,极尽污蔑之能事,让臣等身心受挫,更是蒙上了不白之冤,这难道也对吗?”

    “这话臣可不能装作没有听到。”魏征忍不住站了出来:“皇上,请允许臣问登善个问题。”

    “爱卿但问无妨。”

    “多谢陛下。”魏征谢完李世民,将目标对准了诸遂良:“登善,你说我污蔑你们,这话从何说起?”

    “你还不敢承认?”诸遂良大怒:“要不是你将我们的名字登上报纸,百姓们又何必对我们充满敌意?你可知道,因为你的一句话,整个长安城,看我们的目光都充满了别样的意味,这几天,我的家人都不敢出门了。

    更有商家,店内明明存有商货,却就是不卖给我们。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汉奸,是出卖国家利益的卖国贼。他们不愿意和卖国贼打交道,更不愿意让自己的东西被卖国贼吃掉……我只是在朝堂上反对了陛下的东征高句丽计划而已,我找谁惹谁了?”

    诸遂良越说越委屈,最后竟然哭了起来:“陛下,臣自进入朝堂,十几年来,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吧?没想到临到头来,眼看着就要乞骸骨了,却蒙受如此不白之冤,陛下,臣冤枉啊……”

    “……”李世民无语了,看来这位也是属于被误伤的范畴内啊。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李世民无语,魏征可不能承认,这个锅虽然是他的,但绝对不能由他背:“我可从来就没有写泄露消息的人是谁啊,更没有说他们是卖国贼啊,我在报纸上说的很明白,我写的都是反对大唐远征高句丽的人的名字,可从来都没有说他们就是卖国贼啊。”

    诸遂良气极反笑:“是,你是没有追说我们是卖国贼,但是你前面刚刚说军事机密泄露,后面就将我们的名字挂上去,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专门点出我们在朝堂上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你这不是映射我们泄露的秘密,又是什么?”

    “这话我可不能承认,我可没有这么想过。”魏征连连摆手:“再说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只是将你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而已,只要你们心中秉持一股正气,别人的风言风语,又与你何干?”

    程咬金跳出来,道:“老魏这话说的太对了,诸遂良,你反对的这么激烈,难道你心里有鬼?”

    “胡说,我能有什么鬼?”诸遂良怒视程咬金:“我只是觉德有些事情还是要调查清楚一点再公布出去为好,御史大夫连调查都没有调查,就将所有人的名字都曝光了出去,未免太失职了一点吧?”

    “那你觉得怎么样?”李世民有点听明白诸遂良的意思了——他们这是意识到了报纸的潜力,比之一般的舆论要更加方便许多,这是准备准备出手摘果子了啊。

    而诸遂良虽然长时间担任李世民的起居郎(实际上在贞观十五年之前,都是起居郎,如今也才是谏议大夫),在外人看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心腹才对。

    但在房杜魏等人却知道,这诸遂良却是实打实的儒家弟子。在朝廷没有和儒家起冲突之前,他或许是李世民的铁杆拥戴者,但如今因为李贞的关系,朝廷却是与儒家渐行渐远,诸遂良也与李世民逐渐有了裂痕。

    而这一次儒家将诸遂良推出来,就是为了试探李世民的反应,只可惜诸遂良一代英杰,却沦为了权柄斗争的牺牲品,也不知道这一次之后,面临他的究竟是贬还是罢。

    “你是觉得玄成不再适合担任报纸总编这个职位,你觉得换一个人比较好是不是?那你觉得,玄成下去,换谁执掌报社比较好一点?”李世民的话语中,以及包含了一些杀意,如果诸遂良敢再说下去,迎接他的将是李世民的滔天怒火。

    “陛下息怒,臣从未有个如此想法。”诸遂良跟在李世民身边这么多年,如何听不出来,李世民已经洞悉了自己的图谋?心中定然十分震怒。于是慌忙之下连忙改口否认,至于换人的打算,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然而有句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诸遂良闭嘴了,但有人却没有意识到李世民的怒火。

    “陛下,臣觉得若是魏征罢黜,当以国子祭酒孔颖达最为合适。”诸遂良刚刚闭嘴,又有一人突然站了出来。

    这个人叫做许敬宗。

    没错,也就是历史上的那个因为支持武则天而官运亨通的许敬宗,与李义府并称为武则天的两大狗腿子(其实是三个,还有一个傅游艺,少为人所知)。

    按理说能混到武则天的狗腿子,许敬宗的察言观色能力应该不错,不可能如此不智,在李世民爆发的临界点上,引燃李世民的怒火。何况许敬宗虽然也学的是儒家经典,但他和儒家并没有什么关系,相反,他还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按理说应该是李世民的狗腿子才对,他怎么也不可能帮儒家说话的。

    然而事实就是,许敬宗偏偏站出来了,而且一语道出了儒家推举出来,想要取代魏征的合格人选。

    李世民等了许敬宗一眼,冷然道:“哦?说出你的理由?”

    许敬宗擦了一把汗,咽了口吐沫道:“孔祭酒乃孔子嫡系,本人也是儒家大豪,精通经史子集,研究孔子学问,当世无人可出其右。何况,孔祭酒先是担任弘文馆教习,又担任国子监祭酒,可以说满朝的公主皇子都是他的学生,威望隆著,乃是接手报社的不二人选。”

    “有道理。”李世民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又扫视了一圈:“你们呢?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在场的价格儒家代表互相对视一眼,虽然不明白许敬宗为何要帮助自己,但他的确说出了自己等人的心里话,现在既然皇帝已经问了,纷纷站出来道:“臣等附议。”

    “玄成,你的意思呢?”李世民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又将目光对准了魏征。

    魏征当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但凭陛下吩咐。”

    “很好,那朕就直说吧。”李世民缓缓站起,无尽威压被他释放开来:“很好,真是很好,朕真是没有想到啊,代替朕治理国家的,竟然会是一群这样的人。见到好处就一拥而上,看到责任就纷纷推诿,只知道别人欺负了自己,却忘了自己都是个什么玩意儿……你们也不都看看,自己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也贪图手朕的报社?

    你们也有脸向朕伸冤?

    好,你们不是一个个都认为自己没有错吗?

    既然你们都准备逼迫朕给你们一个交代,那朕就给你们一个交代。

    抬上来。”

    “是。”四个侍卫抬着一个大木箱子走上大殿。

    “咚!”

    箱子放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更像是一柄巨锤,狠狠的敲在某些人的心上。

    (本章完)

第612章 陛下不可() 
    第八十四章陛下不可

    李世民也走下了丹陛,来到了箱子旁边,用力的拍了拍箱子:“你们可想知道,这箱子中,都装的是什么吗?”

    “臣等不知。”

    “那朕就让你们看看。”

    “锵!”

    李世民猛然大喝,出手如闪电,以迅雷之势抽出一个侍卫的佩刀,虚空仿佛闪现一道雷闪电,闪电过后,唐刀已经斩在了锁头之上,速度之快,几乎不可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