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318部分

大唐南皇-第318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当浮一大白。”

    “今天大家随便喝,我请客。”

    “好……”

    “……”

    酒楼中的客人,立刻轰然叫好,他们虽然是平头百姓,但对于国家大事却也是十分关心的,如今国家打了打胜仗,他们也都与有荣焉。

    “霍先生,您不要停,继续说。”庆祝过后过来,大家催促着说书先生继续讲。

    “好,那咱们接下来讲军事板块。”霍先生也是老手,闻言笑着打开了报纸的军事板块,念道:“……高句丽者,撮尔小国也,屡犯我大唐边疆,寻衅滋事,陛下忍无可忍……然早朝刚退,大唐作战计划就全部泄露,巡城将士更射下无数信鸽……”

    霍先生还没有读完,整个酒楼就炸了。

    “什么?军事机密泄露了?”

    “谁干的?老子要砍死他。”

    “没听说吗?巡城将士射下了无数信鸽,这肯定不是一家干的。”

    “该死,他们这是叛国,他们这是卖国贼。”

    “卖国贼,老子要弄死他们。”

    “……”

    (本章完)

第605章 不到长安,不知道官少() 
    第七十七章不到长安,不知道官少

    “大家别吵了,让霍先生继续念下去。”一个衣着华贵的青年面色阴沉的大声道:“既然报纸将这个事情说了出来,这就说明朝廷已经知道泄密的人是谁了,说不定就登在报纸上呢。”

    “对,霍先生,您继续说下去吧。”有人附和道。

    “这位小哥说的没错,霍先生,你继续读,我倒要看看,这究竟是谁干的。”

    “好。”霍先生见状,继续读道:“……根据百骑司所说,他们暂时并没有查出究竟是射日泄的密,但是在昨天朝堂上,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对征伐高句丽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些人的名字分别是:吏部左侍郎崔定年、户部右侍郎王志祥、鸿胪寺卿李崇年、刑部司封郎中李元年……”

    “奈奈的,肯定是李崇年干的。”一个大汉拍案而起,愤然道:“我是李崇年的邻居,昨天晚上我在院子里就听到了李崇年家中闪过一阵‘扑棱’声,原本我还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现在看来,这是信鸽飞过的声音啊。”

    “说起来我也注意到了,昨天我家附近的确有一只信鸽飞过,好像是从长山侯家中飞出来的。”

    “绝对是他们放的消息……也就是说,报纸上公布的这些人名其实就是那些汉奸卖国贼的名字了?”

    “应该就是这样没错了,只是可朝廷因为没有切实的证据,只能用这种方法将名字公布出来。”

    “……”

    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证明了报纸的真实性,当时就有人忍不住了:“朝廷讲证据,我可我不会讲证据,我要去揍当涂伯一顿,你们有谁要去的吗?”

    “兄弟,别冲动,我们是普通百姓,打官可是犯法的。”有人连忙劝道。

    “怕什么。”那人冷笑道:“只是区区一个县伯罢了,我父亲曾经可是跟过皇上的,更是为陛下挡刀子死的,虽然没有封爵,但凭着这个情分,我就不信谁还敢判我的罪名。”

    “这么说起来的话,我爷爷当年也是高祖皇帝的亲兵啊。”

    “我娘是越王殿下的奶娘。”

    “我叔叔是吴王府的副总管……”

    “我爷爷早年也是跟着高祖爷的……”

    “……”

    酒楼中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各种亮身份,亮完身份之后,所有人都不怕了,咱们也都是有关系的人,只是揍一个小小的县伯,怕什么?

    俗话说的好,不到京城(长安),不知道官少。

    在地方上,随便一个七品县令,就可以让一个人破家亡户,但在长安,一转头撂下去,砸到的十个人,有九个都是官,还有一个是家里当官的。

    眼下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是一个小小的酒楼罢了,几十号客人,竟然就有二十多个人家中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所以说长安城的百姓最不好惹,你随便欺负一个平头百姓,说不定人家祖上就是高祖的亲兵,或者为当今陛下挡过刀子的人呢。

    这里面,谁也不知道都留下了多大的情分,揍一个伯爵怎么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住几天牢吗?就不信你敢判我的刑?

    再说了,法不责众的道理都不懂吗?我们这里这么多人一起出手,就不信有官府敢将我们全抓了。

    此时,沸腾的不只是一个万福楼中的酒客,整个长安,只要是看到了报纸的,除了当事人,其余无一不是群情激奋,恨不得弄死这些卖国贼。

    如此好的机会,那些大佬们要是不紧紧抓住,他们就枉为执掌天下十几年的老狐狸了。

    于是原本就沸腾的民怨,只是稍微被一撩拨,便自发的去找被曝光之人的晦气去了——当然,杀人肯定是不敢的,但打一顿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被报纸曝光的人或他们的家人,便倒了大霉了。

    巴县子李长陵在回家的路上路上被人用麻袋包了脑袋,然后一通闷棍,胳膊被打折,肋骨断了两根,皮外伤无算——这也别回家了,咱还是直接送医馆里去了,就在医馆里住下了。更郁闷的是,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知道凶手是谁。

    骑都尉王平在酒楼喝花酒,却被人在菜中下了泻药,包括王平在内,一整桌十几个纨绔子弟,全都中招,全长安的大夫都请来了,但谁也没有检查出他们中的的什么泻药,现在那些纨绔子弟还都在茅房里蹲着呢,据说连血都拉出来了,那叫一个惨哟……

    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到家的混账,居然让骁骑尉崔福林府邸之中泼了大粪……我去,那臭味,三里地都能闻到。

    据说崔福林一家本来睡的很香,最后愣是给臭醒了,然而整个宅子中都被泼满了大粪,连处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最后崔福林一家还是踩着房顶,从房顶上逃出来的。这一招真是太缺德了,你找崔福林的麻烦没什么,但你用什么招数不好,偏偏要泼大粪。这下好了崔家的确是被熏吐了,但你这一招连带着周围的人家都住不了人了。缺德不缺德啊?

    承议郎王敦城外的一个农庄,三百亩田地里的粮食被收割一空,然后堆在旁边,连根都拔出来了……

    龙标子郑世明之子郑多在逛街的时候,不知怎的就与旁人起了冲突,被打的站都站不起来了,凶手却不见了踪迹……

    晋兴县伯张克思……

    封陵县字魏启平……

    ……

    短短三天,几乎所有在报纸上留下名字的人,县伯以下的人都被以各种方法整治了一番,最轻的只是被家中泼了大粪,最重的却是连床都下不来了,有一个县子甚至被打成了半身不遂,这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站起来的时候。

    当然,被惩治的都是一些小官,一般都是县伯以下的人,至于县伯或以上的,却因为位高权重,或者早有准备,一般寻常百姓无法接触到他们,因此只能无奈作罢。

    不过也不尽然,比如宋国公萧瑀……

    其实他算是被冤枉的一位,昨日他在朝堂上的确也是属于反对征伐高句丽的人之一,但他的节操还算满,并没有向高句丽通风报信。

    (本章完)

第606章 龙井茶() 
    第七十八章龙井茶

    萧瑀之所以反对大唐征伐高句丽,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他也是出自世家。

    他出自兰陵萧氏,一个发迹于西汉宣帝时期,传承千年,经久不衰,出过三十多位宰相,二十一位(加上西梁和后梁一共是二十七位)帝王的超级家族,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为‘王谢袁萧’,当年声势不比如今的七宗五姓差。

    虽然隋朝末年,随着萧铣被杀,萧氏有所没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论底蕴萧氏丝毫不下于七宗五姓。只是萧铣毕竟称过帝,又是被大唐所杀,所以变得低调起来,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势力就不强了。

    萧瑀在经过几次打压之后,已经在朝堂上变成了一个小透明,即便李世民打压世家,他都会装作没有看到。

    但是这一次不行了,因为萧瑀同样看出了李世民的打算——攘内必先安外,他这是准备在灭掉了外部威胁之后,就准备对内部动手的啊。

    大唐的内部敌人都有谁?

    第一个肯定就是世家。

    七宗五姓作为世家的代表,肯定会吸引第一波火力。

    但在李贞的运作下,银岛争夺战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所有参与者的底蕴都已经开拔到了岭南,岭南的气氛已经压抑到了极致,就像是一个火药桶,现在只需要一个小火星,就能点燃它,然后爆发的火药桶,会摧毁一切东西。

    但不论这个火药桶的威力有多强,等它爆发完毕之后,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作为世家的对头,朝廷如何会放过这个机会?

    朝中的那群老狐狸,绝对会将七宗五姓给搞死。

    然后呢?

    世家可不只是七宗五姓啊,在他们之后,还隐藏着裴氏、窦氏、萧氏、韦氏、前朝遗族杨氏等等等等大小家族,这些家族都将会成为朝廷的目标。

    尤其是前几名,这些氏族的论底蕴,哪一个都不比七宗五姓差,只是他们懂得低调,没有七宗五姓那么跳,不但掌控朝堂和地方,甚至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反而在李世民求亲的时候,还将他嘲讽一顿。

    只是低调归低调,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只要七宗五姓被搞死,李世民接下来的目标根本不用想,肯定是他们这些世家,更要命的是,这些世家因为要保持低调,所以虽然底蕴不下于七宗五姓,但实力却终究是差了不少,如果朝廷真的将目标对准他们,他们怕是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

    所以,为了自己家族的生存与延续,萧瑀不得不站出来,反对朝廷的高句丽战略。

    但他也只是反对了一下罢了,在反对无效之后,并没有在暗地里做小动作,更没有将消息传给高句丽。

    然而百姓们不知道啊,他们见报纸上有萧瑀的姓名,以为他也参与了这件事,当时就有几个热血游侠聚在了一起,准备给萧瑀一个狠得——杀人肯定是不敢的,萧瑀毕竟是国公,死于非命可是大事,但教训他一顿,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萧瑀就倒了霉了,就在报纸发表的当天下午,萧瑀来到了他最经常来的茶楼喝茶。

    往日里他每次来,都会被热情的伙计将他迎接进他最熟悉的包厢,但是今天,他进来后不但没有人来招待他,而且茶楼中的客人看他的目光也是有些奇怪,更有一些人对他指指点点并且窃窃私语。

    一旦他将目光投过去,便立刻装作无事人一般,继续喝茶。

    见状,萧瑀也是苦笑了一声,他太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今天这待遇了,就是今天早上的报纸闹的。今天几个同僚被人整的事情,他也听说了,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被人当做汉奸卖国贼看待了。

    想起报纸,萧瑀现在想起来,可谓是又爱又恨,当然,爱是今天之前,而恨,自然是今天之后的感想了。

    萧瑀心里也委屈啊,他明明只是站出来反对了几句而已,怎么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人了?

    虽然自己有私心,但是出征高句丽,的确劳民伤财好吧?万一输了,那就更丢人了。

    “掌柜的,给我来一壶龙井。”说起龙井茶,萧瑀就想到了越王,说起来这茶还是越王弄出来的,在他之前的茶都是要添加羊油、奶、盐巴、花椒等等,各种作料的——说是茶,其实和汤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当时喝茶又有一个别的名字,叫做吃茶,就是因为茶水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吃的,比如干果、蜜饯、肉……

    不过这毕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大家都这么喝,早就习惯了,最多也就是在煮茶技法和配料上下功夫,谁也没有尝试过另一种喝法。

    然后李贞就来了,他好像非常讨厌煮茶,于是他就发明了炒茶……

    说实话,相当萧瑀喝了第一口泡出来的茶水之后,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己这些年都白过了,上半辈子都喝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不只是萧瑀,所有喝过泡茶的人,都是这种感觉,包括皇帝和皇后在内。

    于是在皇帝和皇后以及满朝文武百官的宣传下,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整个大唐迅速流传起了炒茶的喝法,泡茶之法迅速哄传天下,虽然有一部分人依旧钟情于煮茶,但泡茶因为冲泡简单,味道好喝,更容易被百姓接受,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