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284部分

大唐南皇-第284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殿下请。”

    一路上,李贞问道:“这越州海鲜厂才成立了不到半年,这么短的时间,你是怎么将弄出来的?按照我的预算,你们能在五年内弄出海鲜养殖技术就已经算是快的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没错,李贞之所以来到这里,人工饲养海鲜技术,这也是李贞之所以将越州海鲜厂建设的这么庞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这一招能成的话,那不但大唐将拥有吃不完的海鲜之外,李贞也可以给大唐海疆的渔民们多招一条活路。

    要知道如今的航海技术并不发达,很多渔民出海几乎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有很多人都因此葬身大海。如果越州海鲜厂能研究出人工养殖海鲜技术,那么不但海鲜产量会大大增加,沿海渔民们的安全也有了极大的保证,实在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功劳。

    如果真的研究成功,李贞干保证作为此事的主导者,魏德寿至少能封得到一个子爵的爵位——大唐获得爵位可不只是文武两途,还有方法一个叫做以奇功封爵。

    比如你献上了某样可以造福万民的技术,就比如现在这个海鲜养殖技术,那大唐皇帝绝对不会吝啬自己手中的爵位的。

    “说起来也是属下的幸运。”魏德寿嘿嘿一笑,得意道:“越州海鲜厂建成之后需要不少人手,属下觉得与其在城里招工,倒不如在渔民那里招工,毕竟与看天活命的渔民相比,一份工资不错而且稳定点的工作更吸引人,也更令人珍惜。何况,既然是渔民,肯定长时间与海鲜打交道,或许其中就有什么人才。”

    李贞赞叹道:“你的想法是对的,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办。你在渔民中招收工人,十分幸运的发现了能够养殖海鲜的人才?”

    “是的,殿下说的一点没错,李敖就是属下在渔民堆里发现出来的人才。”说起李敖,魏德寿一脸得意:“他从小生长在渔民之家,家里经常有狠多吃不完,但体积太小也卖不出去的海鲜,为了避免浪费,便用工具将鱼圈养了起来,没想到就那个人有一部分活了下来。后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竟然让他摸索出了一套海鲜的养殖技术来,很厉害,如今越州海鲜厂已经能够养殖龙虾、各种贝类、螃蟹、鲍鱼等等等等十几种海鲜,这些技术都是他带来的。另外我们在李敖的带领下,正在研究大型海产的养殖方法。”

    “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这么快。”李贞了然的点点头,心中也是感叹,果然是高手出民间啊,要不是魏德寿发掘,自己可就不但要错失这么一个人才,而且海鲜养殖的研究还得从头开始,光是投入的钱财就是一个大数字,浪费的时间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现在李敖来了,带来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帮自己省下了一大笔钱还有时间,大唐沿海渔民也不知道会少死多少人,可以说李敖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殿下,就是这里了。”带着李贞来到一处海边,魏德寿指着海中的浮木道:“殿下,这海面上的一块块浮木,就是我们的养殖区的标志,如今整个越州海鲜厂一共有这样的养殖区十几个,这一处是最大声的一个,光是渔网我们就用了上百里,浮木更是不计其数,李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嗯,看来你做的很尽心嘛。”李看着面前这个养殖区,心中十分满意。

    “多谢殿下夸奖。”

    “把那个李敖给我叫过来吧。”

    “是。”

    李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站在李贞米亲亲啊战战兢兢,几乎不能自已。天可怜见,他就是以普通的平民老百姓,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太爷罢了,魏德寿在他眼中已经是大的不得了的大人物了,何况是当朝皇子,他哪里见过啊?在李贞的威势下,他别说是行礼问好了,能坚守本心没有尿裤裆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本章完)

第536章 南洋事毕() 
    第十一章南洋事毕

    离开了海鲜厂,李贞又先后去了制盐厂、船厂、兵工厂等等自己在越州开设的众多产业,将这些产业全都视察了一遍,期间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员舞弊的情况,让李贞大发怒火,很是惩处了一大批人。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不少人才,也算是聊以慰藉。

    李贞在这边的产业实在是太多,就算按照一天视察两家,也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视察完毕,就这还是舍弃了一部分小型或者还未产生价值的产业的缘故,否则就算再给他一个月,他也视察不完。

    此时已经十月份了,天气早已入冬。

    不了解情况的人总以为南方夏天酷热,冬天应该会很暖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南方夏天的天气酷热,这是真的,但要说南方的冬天不冷,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南方的冷不同于北方的冷,北方的冷就是直接的冷,说冷就是冷,北风吹的再酷烈,也只是吹在身体外表,好似刀割一般。

    南方不同,这里的冷是阴冷,风一吹,就能直入骨髓,就好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你的骨缝一样,让人难受。

    这样的天气原本是不适合养胎的,李贞的意思是想将武媚娘送到长安去,这样对孕妇的身体会好一点,李世民也是这个意思,毕竟长安的医疗条件总要比越州好上很多的。

    但武媚娘却不愿意,毕竟她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了,如果这时候离开,下一次再来就真的只能等产下孩子之后在来了——孩子出生了,第一个见到的却不是他的父亲,这无论如何也是武媚娘不愿意的。

    李贞无奈,也只能任由武媚娘去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向李世民要了好几个御医,同时又快马去南洋,请孙思邈开了好几个安胎的方子,并且邀请孙思邈在几个月之后来越州一趟。

    作为道家圣子的第一个要求,孙思邈很适合爽的答应了下来,这让李贞大为安心,至少有孙思邈在,武媚娘的生命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了。

    与孙思邈回信一起到达的,还有南洋的战报。

    李贞离开之后,少年军并没有出现混乱,在薛仁贵的指挥下稍作休整后,便挥军北上,准备与刘弘基率领的北路军南北夹击女王国。

    有了之前的教训,薛仁贵稳重了许多,不再像李贞那样托大——要知道在加上一番苦战之后,少年军损失也十分严重,光是在和真腊大军对决的那一战中就折损了超过一千人,再加上之前的折损,林林总总加起来快要超过两千人了。

    于是这一次除了少年军之外,他还向薛万彻要了三万人,一共六万人开始攻打女王国。而薛万彻则遵循李贞的吩咐,以七万之众开始扫荡南方诸国,有了真腊的例子在前,南方诸国望风披靡,基本上大唐军队刚到城下,便有人开城纳降——当然,也有一些负隅顽抗的,但在大唐军队的攻势下,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狠狠的震慑了南洋的大小国家。

    至于薛仁贵,则通过白头国进入女王国与刘弘基的北路军共同夹击女王国。原本女王国在刘弘基的攻击下,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苦苦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军队几乎都聚集在北方了,现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更狠的薛仁贵,根本就是毫无抵抗之力……

    有刘弘基在北方吸引女王国的全部军力,南方的薛仁贵根本就没有遇见多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一路跑到了南奔城下的。

    在大唐军队出现后,南奔城顿时就乱了套了,一些大臣认为是呼延珊河冒犯了大唐,十分果断的联络了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将领,发动了政变,准备将女王和呼延珊河推出去想以此平息大唐的怒火。

    但等他们带领大军冲到宫中的时候,却发现宫中已经是人去楼空,女王和呼延珊河早已经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不甘心的大臣们搜遍了整个皇宫也没有发现两根的踪影。

    无奈之下只能推举了女王的妹妹为新王,然后让她来代替她的姐姐面对大唐的怒火——这景象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完全就是林邑的翻版啊。

    而事情的结局也同样和林邑差不多,女王见到薛仁贵之后,说可以命令女王国全军放下兵器投降,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放过那些政变的混蛋们。

    对于女王这小小的要求,薛仁贵自然是答应的,左右也不过只是几个造反的臣子罢了,根本不废什么功夫。何况只要女王投降,女王国战士就算不投降,也定然会士气大降,在北方的大唐军队的阻力将会大大降低,损失也会减少许多——既然能减少自己人的损失,那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薛仁贵的目标可不只是消灭女王国啊,他更重要的目的是抓住胆敢冒犯大唐的呼延珊河以及他老婆,也就是现任女王的姐姐,前任女王大人。

    但根据女王的讲述,其实她的姐姐早就被呼延珊河架空了,如今朝中大小事务都掌握在徽呼延珊河手中,而呼延珊河早在三天前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带着共同消失的还有女王的姐姐,就连女王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薛仁贵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办法,只好先让女王下令全国投降,然后挥军进城,将当初造反的几个大臣武将都给抓了起来,当着女王的面乱马踩死,算是为女王出了一口恶气——一如当时处理逼迫范雪宜继位的那些朝臣们的下场一样。

    结果也和薛仁贵预料的一样,有了女王投降的命令,正在前线和大唐军队血拼的南奔大军顿时如被戳破了的猪尿膘一样,瞬间士气大落,全军投降,女王国灭。

    此时薛万彻那里也传来好消息,在大唐军队干掉了几个不服气的小国,杀鸡儆猴之后,其余南洋小国见到大唐进队根本就是望风而降,根本就不敢有一点抵抗,只是短短时间,薛万彻便占领了四五个小国家,军威一时无两。

    (本章完)

第538章 李世民发飙() 
    第十二章李世民发飙

    如今薛万彻率领大军进步神速,如今已经占据了整个南洋南部,只剩下几个半岛国家还没有动静——比如丹丹国、盘盘国、狼牙脩等位于马来半岛上的国家,以及三佛齐和夏连特拉王国等海外岛国,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短,这边的消息还没有传递过去的原因。

    一旦南洋的消息传过去,相信他们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区区一个马来半岛上挤了五六个国家,这样的国家注定是没有发展潜力的,面对兵威正盛的大唐精锐,相信只要有点自知之明的君王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只是让李贞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或许是因为自己纳了林邑女王范雪宜为妃的事情让薛仁贵刘弘基以及薛万彻都产生了误会,他们以为自己可能有收集异国女王的怪癖,于是……

    薛仁贵和刘弘基还好一点,只是将女王国女王看守起来,准备在回转岭南的时候送给李贞,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只准备了一个女王。

    问题在薛万彻啊,他是所有人中灭国数量最多的,在得知自己‘有’这种怪癖之后,做出了一个十分荒唐的举动……

    那就是在攻下一个王国之后,首先做的并不是接受降书,而是逼迫君王腿位,然后选择王室中最漂亮的一个王女继承王位,由新王半步投降诏书投降,紧接着便将女王看守起来,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准备送给自己的……

    这让李贞哭笑不得,自己只是娶了一个范雪宜啊,到底是谁给你们的错觉啊?

    不过在哭笑不得之余,李贞也有些高兴,薛万彻都已经做到送女人这一步了,他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他已经铁定了心,准备抓紧自己这条船了,自己又得到了一位军方大佬的支持,储君之位将十拿九稳。

    不管怎么说,南洋的事情算是完了,现在留给大唐的问题就剩下一个了,那就是如何治理南洋。

    首先南洋这块地方是肯定不能放弃的,就算丢掉突厥,这里也不能丢。因为根据司农寺的人在详细的检查之后发现,整个南洋都是和林邑一样肥沃的土地,甚至有的地方比林邑还要肥沃,这样的地方只要全部开发出来,是真的可以养活整个大唐的——不说上面还有无数的矿藏,光是冲着这一点,大唐都不可能放弃这里。

    而想要占据这里,移民是最好的方法,只是这里毕竟有很多土著,大量移民会占据他们的生存空间,到时候双方定然会爆发冲突——这是生存空间之战,土著要夺回自己生存的土壤,大唐移民要守护自己得来不易的土地,不管哪一方都不会轻易罢手,时间长了,定然会引发暴乱甚至战争。

    大唐占据这里,是想要一片粮仓,需要的是稳定,可不是一个三天两头就会发生爆炸的火药桶。

    而想要扑灭这个火药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