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南皇 >

第180部分

大唐南皇-第180部分

小说: 大唐南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三条公路之一,也是连接剑南道和岭南道的交通命脉)运给贞儿吧。还有呢?”

    “最后,发书谴责。。。。。。”

    “用不着谴责了。”李世民断然道:“区区林邑,竟敢也犯我大唐。朕这就传下圣旨,责令贞儿此次大战,务必战而胜之,必须攻入敌国,不灭林邑白头,不准回来。”

    “是。”房玄龄连忙躬身应是:“臣这就让人去草拟诏书。”

    (本章完)

第323章 君臣秘议() 
    第一百零九章君臣秘议

    “慢着。”正当房玄龄准备离去的时候,杜如晦却面色凝重的止住了他:“陛下,事有蹊跷,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

    “蹊跷?什么蹊跷?你是说。。。。。。”李世民也不是笨蛋,刚才只是被愤怒遮蔽了双眼,现在得到杜如晦的提醒,也猛然警醒,这里面的确有不对劲的地方。

    杜如晦点头道:“不错,刚才陛下您也说了,十万大军不是小数目,这么多军队的调集,动静绝对不同寻常,更何况还是两个国家同时调动,驩州刺史就算再笨蛋,也不可能不会有所察觉的。可是事实就是,在战报传来之前,驩州刺史根本就没有一点察觉,这也是林邑能一举攻破县城的原因之一,否则但凡驩州刺史府有一点察觉,也不可能这么容易被打败。”

    李世民赞同道:“有道理,那克明你的意思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的失败。”

    杜如晦沉思了片刻,方才抬头道:“臣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里应外合。”

    房玄龄也惊呼:“你是说内奸?”

    “对。”

    长孙无忌出声道:“不对,就算有内奸接应,十万大军的行动也不可能瞒过安南都护府的密探。”

    李靖反驳道:“一两个内奸的确无法完成,但如果是很多很多的内奸呢?”

    “很多很多的内奸?”长孙无忌霍然一惊:“你是怀疑,有一个。。。。。。”

    “等一下。”李世民立刻打断长孙无忌,对王亭初道:“退朝。”

    “退朝~~~~”王亭初的声音又尖又长,就仿佛刀子刮玻璃一般刺耳。

    众大臣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辅机、克明、玄成。。。。。。你们几个留下,跟我来。”

    “是。”几位重臣立刻停下脚步,跟着李世民来到了御书房。

    来到书房之后,李世民并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而是道:“王亭初,吩咐绝影,给我盯紧了那些世家们,看看他们回去后都有什么反应?”

    “奴婢明白。”

    安排完这些,李世民才看向自己的心腹们:“好了,继续刚才的话题,克明,你究竟想到了什么?”

    杜如晦道:“那臣就继续说,一两个内奸的确不能隐藏十万大军的踪迹,但如果这是一个势力庞大的组织呢?想要隐藏十万大军其实并不难,驩州刺史不可能亲自去侦查的,他得到的情报都是斥候以及巡防队交上来的。那么只要这个组织能够影响都护府的斥候系统,将交州都护府甚至是整个岭南行军道都变成瞎子,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这。。。。。。你是说歃血盟?”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死对头势力。

    “很有可能。”房玄龄点头道:“越王殿下呈上来的奏折中就有提到说岭南七大势力就是歃血盟所扶持的,他们甚至在剿灭冯盖的时候抓获了歃血盟的一个中层成员。

    我们也与歃血盟有过几次交手,发现歃血盟的一个特性就是出必见血,也就是说他们只要出手,那么没有足够收获的时候是不会收手的。

    可是如今岭南已经被平定,七大势力在少年军铁血营的围剿下已经是风中残烛,歃血盟扶持的七大势力不但没有达到搅乱岭南局势的目的,反而在越王殿下平定岭南的行动中起到了收拢乱局的作用,恼羞成怒之下,借用外力给越王殿下添乱也就无可厚非了。”

    “不,或许你们都错了。”说到这里,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朕想,所谓的七大势力并不是歃血盟的最主要手段,他们只是用来试探的,试探贞儿的少年军战斗力的试水石而已。歃血盟真正的手段或许从始至终都是林邑,他们只怕早就和林邑以及白头勾搭上了,在得知了少年军的真实战斗力之后。。。。。。”

    “什么?”杜如晦震惊道:“难道说,林邑战事还有隐情不成?”

    “当然有隐情,这是显而易见的。”李世民沉声道:“少年军的战斗力你们没有见过,不清楚很正常,但朕可是亲眼见过的,甚至还拿玄甲军和他们比试过。可惜面对同等数量的少年军,朕自以为为天下精锐的玄甲军甚至连一刻钟都撑不下来就全军覆没,而少年军却只是折损了不到两成——这是一支真正以钢铁铸就的无敌大军。这也是朕能这么确定贞儿没有反心的最主要原因,面对三万少年军,朕不觉得整个长安城有那支军队能挡得住?就算十二卫一起上也不行。”

    “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叹气道:“之前歃血盟或许也从什么地方知道了少年军的存在,不过他们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支强军而已,但对于少年军的具体实力究竟有多强,估计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于是他们就扶持了七大势力,借用七大势力来试探少年军的实力。如今七大势力基本上已经被灭掉,但同时歃血盟也得到了少年军的具体资料。”

    李靖接过话茬,继续道:“按照陛下所说,少年军基本上是天下无敌了,就算是岭南行军道全军出动,也不是对手。而林邑国小军弱,战斗力恐怕还不如被灭掉的冯盖的冲锋军,就算举全国之兵,只怕也不是少年军的一合之敌。”

    李世民点头道:“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歃血盟已经知道了少年军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煽动林邑进犯大唐?除非他们有必胜的把握。”

    “陛下的意思是,驩州战事其实也是对方的一个阴谋?”

    “应该就是这样没错了。”李世民担忧道:“但具体是什么阴谋,朕暂时还想不出来,不过据说林邑之地烟瘴横行,河湖遍地,晴雨不定,人神辟易,我想歃血盟的阴谋,差不多应该就落这天时和地利上了。如果在恰当的时候有一支恰当的军队将贞儿引入一处恰当的地方,只怕任凭少年军如何勇猛,怕也是难以逃出生天啊。”

    “应该就是这样没错了。”杜如晦道:“既然如此,那还请陛下立刻下旨提醒越王殿下,告诉他穷寇莫追。”

    “嗯,朕这就。。。。。。”

    明天就要回家了,大家放心,不会断更的。这些天奔三攒了一些稿子,应该可以撑到回家了。

    (本章完)

第324章 杀!杀!杀!() 
    第一百一十章杀!杀!杀!

    “陛下。”王亭初忽然出现,捧着两封奏折气喘吁吁跑过来道:“陛下,越州急报,八百里加急。”

    “什么?”李世民立刻接过来,打开看了一眼,顿时怒不可遏:“混账,小小一个县城,竟然出了这种事情,越州刺史和御史台究竟是干什么吃的?他们都该死,全都该死。”

    魏征是御史大夫,御史台正是他的地盘,见李世民提到了御史台,连忙问道:“皇上息怒,不知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

    李世民一把将奏折扔给他,怒道:“你自己看看吧,我看御史台真的是要该清洗清洗了。”

    “这。。。。。。”魏征连忙将奏折捡起来,一看大惊失色,连忙跪下请罪:“陛下,浈阳县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情,御史台竟然毫无察觉,此乃臣的失误,臣有失察之罪,还请陛下责罚。”

    “一群废物,出事之前毫无察觉,出了事儿一个个就知道请罪,国家养你们究竟是干什么的?”李世民怒道:“责罚有什么用?责罚你,就能将浈阳百姓这十年来受的苦都抵消了吗?责罚你,就能让这十年来枉死的百姓复活吗?”

    “是,是臣之过也,臣惶恐。”魏征无言以对,只能将头紧紧贴在地上,不敢言语。

    他不说话,李世民可没有打算放过他,十几年被对方挤兑欺负的怨气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你说话啊,你平时不是自诩为直言犯谏的吗?你平日里不是一直觉得自己挺能的吗?现在你倒是说话啊,究竟该怎么办?你倒是拿个主意啊。”

    “臣。。。。。。臣回去一定彻查御史台,革新巡察方式。”这时候魏征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了,只能如此道。

    “彻查?革新?”李世民嗤笑:“你就这么点本事吗?魏征啊魏征,你好叫朕失望啊。”

    魏征愧疚道:“臣,有负陛下期望,罪该万死,待此事完毕之后,臣请乞骸骨。”

    “混账,这是一个国朝重臣能说的话吗?动不动就乞骸骨,你就没点别的本事了吗?”李世民这个气啊,你魏征到底怎么回事?今天怎么这么死心眼啊?

    倒是杜如晦看出点端倪来,连忙站出来打圆场:“陛下,魏大人今日可能身体不适,还请陛下让其回去休息一番。”

    李世民有了台阶,便顺阶而下:“嗯,原来如此,既然这样,魏征,你就先回去休息吧,晚上朕再去看你。”

    魏征顿首:“是,臣告退。”

    “皇上,还有一封奏折呢。”王亭初见李世民又忘了正事,连忙提醒道:“十万火急。”

    “哦。”李世民尴尬的摸了摸胡子,今天的事情有点多,脑子有些混乱,总是忘事儿,连忙打开折子,还没有看一半,手中折子就掉在了地上。

    杜如晦连忙捡起来看了一眼,瞳孔一缩:“不好,越王有危险。。。。。。”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的越州,李贞刚刚得到林邑和白头联军进犯大唐并屠城的消息,带着冲天的怒火冲进了王府之中,快速敲响了聚将鼓。

    待麾下将领聚齐,李贞手持岭南安抚使印绶,面对众将大喝道:“本王奉大唐皇帝之命,兼受岭南安抚使之职,自有保疆卫国之重任,今林邑猖狂,犯我边疆,破我城墙,屠我子民,驩州城危在旦夕,本王决议发兵御敌,不知诸位有无意见?”

    翻译爱当机立断的站出来道:“属下只有一个意见,那就是杀。”

    “杀!”

    “杀!”

    “杀!”

    “杀!”

    “杀!”

    “。。。。。。”

    众将的意见很一致,既然林邑小国胆敢进犯大唐,那就准备迎接大唐最有力的回击吧,这一战不杀的林邑血流成河,战争绝不能结束。

    “很好。”对于麾下的表现很满意,李贞开始点将:“王天琦。”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前锋将军,率领一千常胜营与两千决死营精锐为大军探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高天鹰。”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后军将军,率领一千陷阵营为大军守好后路,不可懈怠。”

    “末将领命。”

    “陆畅。”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护军将军,率领两千决死营守护中军,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白武崖。”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水军将军,率领你麾下怒涛营两天之内为大军准备好船只补给,可能做到?”

    “末将领命。”

    “薛仁贵。”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左军将军,率领两千陷阵营为我军左翼。”

    “末将领命。”

    “席君买。”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右军将军,率领两千常胜营为我军右翼。”

    “末将领命。”

    “耿虎。”

    “末将在。”

    “本王命你为预备将军,当务之急优先清剿七大势力,待七大势力剿灭完毕,立刻赶赴驩州与本王汇合。”

    “末将领命。”

    “其余诸位,跟随本王率领剩余四千精锐为中军(有一千人被李贞安排给了问田书苑的学子们镇场子去了),待怒涛营准备好一切,即刻出发。”

    “是。”

    这一次李贞可谓是掏出自己的家底了,少年军一共有六个营,除了尚在剿匪的铁血营以及一直隐藏着的第六营之外,其余四大营全都拿了出来,甚至就连铁血营都作为预备役使用了。

    其实一次性将五个营全都拿了出来,李贞是很心疼的,少年军毕竟是一支没有实战经验的队伍,除了铁血营参加了一点战斗之外,其余四个大营都没有一点经验,这一次出战,注定有相当一部分人要回不来了。

    可他已经没有时间慢慢训练了,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屠戮大唐百姓,他不可能坐视不理的。而在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