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如烟 >

第38部分

三国如烟-第38部分

小说: 三国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没想到现在西面面对董卓的仇恨,北面面对袁绍的重压,曹操最担心的的反而是东面相安无事的刘备,和远在江东还没站稳脚跟的孙策,要知道他们和孙策中间可还隔着一个袁术。

    该说,真不愧是曹孟德啊。

    郭嘉笑了笑,难得放下手中的酒,他摸摸下巴认真沉思了好一会儿,看向曹操莫名道。

    “徐州刘备,伪君子罢了,他一心用贤名和大义伪装自己,虽然贤才慕名而来,却早晚要被名声所累。”

    “江东孙策,轻率而没有防备,不过是逞一时之勇罢了,早晚死于匹夫之手。”

    曹操击掌而笑,饶有深意地道:“既然你这个鬼才都这么说了,看来日后一定是如此这般了,我也可以安心喝酒了,哈哈!”

    ······

    徐州。

    日头刚过正午,一家酒肆正迎来了食客的最高峰。

    “不是我吹啊,那公孙瓒是真心了得。仅凭5万人,硬生生把袁绍二十万大军挡在北平城外一年时间,进不得半步。那北平城杀得是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听说杀到惨烈的时候,尸体堆的和城墙一样高,那护城河里血水都溢出来了。”

    尸体和城墙一样高?

    护城河能溢出血水来?

    这是何等的惨烈!

    “厉害!厉害!”

    人们一边感叹,一边心惊,不难想象其中的可怕,众人仿佛站在了那城头,看着远处滚滚而来,无边无际的敌军。

    见众人听的入神,也有人附和,先前说话那人享受了一番被众人瞩目的感觉,略微得意地继续说道。

    “唉,可惜,可惜!”

    “那公孙瓒后来不知道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居然放火自焚,还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和妻子。”

    “不然,袁军怕也攻不破北平城。”

    角落里,一个英武的少年听到此处不由握紧了手中的酒杯。

    “不是吧,我怎么听说,公孙瓒有3万人,袁绍有三十万大军呢。公孙瓒是因为绝望才放火自杀的。”听众中一人疑惑道。

    “胡说!”先前说话的男子见有人质疑自己,立刻急了,顾不上吃饭喝酒,便和那人争论起来。

    酒肆里一时间,吵闹不休。

    见两人说得没完没了,坐在少年身边的大汉不由偷眼撇了撇少年,担心道:“大哥?”

    大汉魁梧高大,却叫身旁坐着的瘦小少年“大哥”,这画面不禁有些怪异。

    只见少年牵强一笑:“我没事。市井传言,越传越离谱了啊。呵呵。”

    “嗯”

    看着少年俊美的脸上挂着难看的笑容,大汉轻轻应了一声,却不知说什么才能安慰少年的心情,又或者是他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只得沉默下来。

    二人的对话没有引起一丝波澜,酒肆的吵闹也还在继续着。

    “哎,北平离咱们徐州这么远,你们争那消息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我这倒也有个大消息,绝对是真的。”

    谈论中又有一人插话进来,不少人看了过去,只见那人喝了一口酒,兴起地继续说道。

    “孙策知道吗?乌程侯孙坚的儿子,他从庐江起兵,以1万兵马就横扫了江东诸侯。”

    “要知道,江东诸侯加起来可有十几万人马呢,这才是真正的以一当十,万夫莫敌!”

    众人又是一惊:“怎么这般厉害!”

    那人嘿嘿一笑,见众人都看了过来,心中好像得到了满足,接着说道:“听说孙策有2个结义兄弟,一个是周瑜周公瑾,一个是季书季子渊。”

    “这两人可是法力高强的半仙,能未卜先知。所以孙策常常能料敌为先,以少胜多,逢战必胜。”

    “咦?”听到那个名字,少年和大汉不由一愣,被这话吸引,细细听了下去。

    许久之后,众人吃完,各自散了。

    大汉看着少年,犹豫道:“大哥,我······”

    少年打断道:“那咱们一起去江东看看吧。”

    大汉喜形于色:“真的?”

    少年道:“我想来投奔刘备,是因为刘备和主公都是卢植大人的学生,除了刘备也想不出天下间有什么明主值得投靠。不过,既然子渊兄弟在江东,咱们就先去看看孙策是不是个明主又有何不可?”

    想到不久之后与季书和大小姐的重逢,大汉不禁呵呵一笑:“那是最好了。想来子渊的眼光也不会太差。”

    看着一脸傻笑的兄弟,少年终于微微一笑:“走!”

第四章 求贤若渴() 
江东,建业城。

    “咻”

    长箭掠空,应声中靶。

    孙策看着放下弓箭的弟弟,点头赞许。

    “伯符!伯符!”

    周瑜的声音今日听起来倒有些欢快。

    只要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就好。孙策暗松一口气,放弃了在孙权展示下哥哥威严的机会,将长弓交给身后的家丁,转过头道:“公瑾,今天可有什么喜事?”

    话音刚落,孙策的眼睛不由落在了周瑜身后进来的年轻书生身上。

    年轻男子一身的书卷气,举止温文尔雅,不温不火的跟在周瑜身后,见孙策看了过来,微微作恭行了一礼。

    厚德载物。孙策心中不由浮现出这样的词。

    “伯符”周瑜兴奋的让开,将年轻男子推到了前面。

    “这是东城鲁肃,鲁子敬。子敬学究天人,才华胜我十倍。有他在,江东政务就有着落了。”

    周瑜看着一旁拿着弓箭的孙权,知道孙策又放着政务不管,跑来习武。

    当着孙权的面,又不好埋怨孙策,加上子敬今日来投奔,暂且饶过你一次。

    周瑜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不过,你别看子敬这个书生样就被他骗了,他是出了名的豪爽,一手骑射更是了得,单以箭术来说,你未必比得过他。”

    鲁肃白了周瑜一眼,接话道:“周郎言过了,鲁肃治理地方尚可,哪里比得上周郎这等治国之才。”

    孙策有一点却是极好的,他尊重每一个人,从来不觉自己高人一等。这点和礼贤下士又有些不同,因为孙策根本不跟你讲礼法。

    只见孙策大喜过望地拉着鲁肃的手就往屋里走。

    “公瑾可是很少这么称赞别人啊。先生愿意来帮我,那是我的幸运!”

    “我现在真是知道为什么各诸侯都求贤若渴了。这一个月下来,忙得我是焦头烂额,恨不得把那些文案撕成两半。”

    鲁肃对孙策这般自来熟般有些一懵,但闻言不由嘿然一笑。

    “这是因为主公进兵神速,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打下了大片地盘。”

    “相信有识之士日后必然争相投奔。”

    说话间,孙策便引众人进了内厅坐下,府中家丁连忙上前端上茶水、点心。

    坐下喝了一口茶,孙策便打开了话匣子:“子敬,我也不瞒你,那些原来治理地方政务的官员已经走了大半,现在的江东几乎是一个空壳。”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征辟制。

    由县城推荐孝廉,由郡城推荐秀才,经中央或者地方官员考察后征用。

    在汉朝初期,这项制度确实为朝廷举荐了许多出身平寒的人才。但随着朝廷的腐化,这项选官制度已经被世家牢牢把控住了。

    就比如说,季书刚穿越来那会儿救下他的小村子里的陈老。

    陈老就是县城举荐的孝廉,可是他没家世的背景,也没钱去打关系,便只能回村里种地了。

    而替代他位置的人,或许是个连字都不识得一个的纨绔子弟。

    “许多世家认为我名不正,言不顺。”

    孙策气恼不已,他父亲孙坚是背负逆贼的罪民而死的,这自然让那些表面上自诩高洁的世家们极不认同。

    其实江东诸侯敢自立,也同样反映了世家们的态度。

    但孙策可不打算学董卓那样用强权威胁世家,不然他的名声可就臭了。

    顿了顿,等鲁肃消化下信息,孙策继续说道:“这些人,有些是只会欺压乡里的欺软怕硬之辈,走了倒也好,省了我事。”

    “有些是世家子弟倒确实有些才干。”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便是这般了。

    “剩下的只有些寒门士子,这些人都是好不容易才步入官场的,自然不敢学世家子弟那般随意。”孙策叹了口气,接着道。

    “不过还真别说,这些寒门士子有不少干实事,不少有才干的,比许多世家子弟的整体质量可要高不少。”

    “江东政务一直受世家的影响,现在这些世家都在等着我向他们低头。”

    “但这些世家,盘根错节,反复无常。世家子弟大都只重家族利益,真要我重用这些人,我不放心。我可不想像刘表一样,处处受世家掣肘。”

    世家一面对我不客气,一面又等着我去讨好他们,给他们更大的权柄和利益。

    想的美!

    “现在我更倾向于重用寒门士子。”

    “不过现在问题有2个。其一,我人脉少,不知如何考察一批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士子。”

    “其二,缺口太大,只靠寒门士子恐怕不行。我相信江东世家也不会全是一些藏污纳垢的地方,如何区别他们,获得一些世家的支持又让我烦恼。”

    “形势急迫,现在江东内政极乱。不怕子敬你笑话,甚至临阵叛向我的人我都全用上了,我真到了无官可用的窘境了。再不想办法解决,江东就成一团乱麻了。”

    “这江东5郡看似已经在我手中,其实,我还没有真正站稳脚跟。不知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鲁肃沉默了下来,喝着茶沉思起来。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这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孙策也不催促,静静等待。

    过了一会,鲁肃抬起头,说道:“主公,那咱们出榜会试,凡是对自己的才学有自信,皆可参与,从中大量提拔寒门士子。”

    会试,是由中央官员或者地方官员出题,考察孝廉和秀才的才学,以便安排具体职务的小考,并不正式,到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都由官员一言而定。

    鲁肃建议孙策以此法考察所有士子,安排职务,这简直是在颠覆察举征辟制。

    这是虎口夺食啊!

    这项权利早被世家视作了囊中之物,在他们看来,剩下的不过是和实际统治者讨价还价罢了,真按鲁肃说的这般做,孙策可就完全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

    周瑜忍不住道:“子敬,你的意思是,割舍世家,重用寒门士子,建立一个完全属于我们的、政令通畅的体系么?”

    鲁肃摇摇头,说道:“公瑾,兵法我是拍马也不及你。但是,你没有我了解那些世家。”

    鲁肃看向孙策,接着道:“何为‘世家’?”

    “经久不衰、世代昌盛的士族豪门方可称为‘世家’。”

    “那些世家能传承下来,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没错,他们有他们的骄傲,甚至可以不把主公这个实际统治者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本。主公可以把世家当做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子。”

    “而寒门士子则是些世家瞧不上眼的,或者家道中落攀不上世家高枝的人。他们只能依靠主公,对他们来说,你是对他们有知遇之恩的主君,这些才是最忠诚于你的力量。”

    “诚然,这样威胁到世家的地位,会得罪很多人,他们会和我们为难。我们或许会赢,或许会输。”

    “输了,大不了就是向世家妥协,又回到了原点罢了。”

    “但,万一,是我们赢了呢?”

    “那么,恃才傲物的才子们,就会放下他们的骄傲。”

    见孙策和周瑜认真在听,鲁肃轻笑道:“那些世家们,不到绝境绝不会做出孤注一掷的举动。只要我们拉拢一些世家,重用一些有才干的世家子弟,世家们肯定会分化,一些人肯定会服软。”

    “有一就有二,最后,大部分世家都会臣服于主公,到时主公就该发愁是重用哪个寒门子弟好,还是重用哪个世家子弟好了。”

    孙策拍案大笑:“妙啊,子敬,难怪公瑾这么盛赞你。听你一说,如拨云见月,这江东内政顷刻间就明朗了。过几日,我便派人出榜,准备会试。至于分化世家嘛,子敬你可认识什么世家才俊,给我推荐几个,我明日就去一一拜访。”

    鲁肃无奈道:“主公,你这可难为我了,我刚从寿春迁来,哪里认识几个人。你这个江东本地人反倒问起我来了。”

    孙策哈哈一笑,一点也不难为情的坦白道:“我读书少,都是喜欢舞枪弄剑,骑马打猎,江东才俊我一个不知。”

    鲁肃刚来时,其实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