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如烟 >

第17部分

三国如烟-第17部分

小说: 三国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贼,你敢!”

    孙坚身子轻轻一晃,睁目欲裂:“快!传我将令,大军急行!”

    洛阳城,是汉朝的标志,一国之都,天子行宫。几百年的经营,城墙高10米,每一道城墙十几里长,纵横上百里地。

    所有的诸侯都没有想到,这个最难啃的骨头居然被董卓放弃了,只留下熊熊的烈火和寂静的空城。

    洛阳城完了。

    大汉的国都完了。

    这是怎样的震撼?心中有一种信仰和坚持变得松动起来。

    莫非真要改朝换代了?

    每一个士兵,每一个诸侯,心中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某些变化。

    进入洛阳,可以看到诸侯的军队一边灭火,一边四处搜刮财物。没错,董卓匆匆离去,只搜刮走了皇宫和皇陵的财宝,至于整个洛阳城,他哪里顾得来?

    许多诸侯已经下令士卒捞油水了。

    该制止吗?孙坚愣住了,他茫然地四处观望,这里没有他要辅佐的天子,也没有他要守护的百姓。他感觉有什么失去了,心中空荡荡的。

    他们不是自己的手下,自己插手其他诸侯的事情合适吗?不同于以往的雷厉风行,孙坚犹豫不决。

    制止吧,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孙坚刚要开口,又愣住了。

    这里还是天子脚下吗?

    大汉还在吗?

    孙坚感觉自己的脑中嗡嗡作响,他感到恐惧。

    “先去皇宫,把那里的火灭了吧!”孙坚叹了一口气。

    “孙将军,董卓必劫持天子往西去了,去追吧。”

    季书犹豫了很久,孙坚的忠义他看在眼里,他实在不愿孙坚走上历史中那条老路。

    竟然有人敢和孙坚唱反调,众人一愣,看向黄家的这名客卿。程普更是不悦,说道:“你这娃娃懂什么,此时自然是先进皇宫灭火,那可是天子的体面,其他诸侯肯定也都派人去了。追击董卓这等大事,自然要等诸侯齐至,再商量对策。”

    孙坚倒没有预料中的生气。季书,他记得这个名字,那一天向他谏言退兵的少年,不过那时他还对袁家保留着一丝幻想,犹豫了,结果被华雄夜袭败溃。

    他没想到,今天,这个少年又会向他谏言进兵!他没有说话,只是又一次打量起了这个少年。

    季书咬咬牙,心中十分紧张,他缓缓说道:“将军,董卓带着天子和百官,就算比我们提早一天也跑不了多远,还追得上!诸侯现在轻轻松松就拿下洛阳,大多忙着捞油水,只怕没有几个人有心追击的,再等诸侯商议就来不及了。”

    孙坚看了看身后的将士,叹了口气,背过身去:“我知道你说的对,诸侯里恐怕只有曹操和公孙瓒愿意进兵了。可董卓还有10万兵马!我们3个人加在一起也救不下天子,更何况公孙瓒现在身负重伤,能不能出兵还真难说呢。我手下只剩1万士卒了,我实在不忍他们全都葬身异地。”

    季书默然:“将军,此时若进军,即使败退了,天下人也会传诵将军的忠义。将军的名望大涨,各地名士必然纷纷前来投奔,这是将军成就大业的基石啊。”

    “十八路诸侯多为名利而来,现在拿下洛阳城,必然不会再进兵。今日过后,诸侯肯定分崩离析,剩下的不过是利益之争罢了。洛阳城只是个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啊。还望将军三思啊。”

    孙坚微微顿了一下,还是纵马往皇宫去了,终究没有改变决定。

    季书叹了一口气,明白孙坚舍不下这些将士,不愿意拿他们去拼。老实说,孙坚这样的人,季书并不讨厌。

    但这不代表季书愿意和他陪葬。

    季书悄悄跟黄暗说了一声:“待会你去跟孙将军辞行吧,咱们回江夏。”

    黄暗俏皮的眨眨眼睛,疑惑道:“真有这么严重?”

    季书白了他一眼,说道:“你信的过我的话就去辞行。你爹让你带人投奔孙将军,不过是用那些人马做个投名状,至于你这个下任家主,还不是迟早要回去的。现在就走吧,咱们再不走就危险了。”

    “呵呵”

    黄暗到底和季书一起做了这么久的“兄弟”,早就是性命相交的义气了,哪能不信?听罢轻笑一声,径直就去找孙坚辞行了。至于青山早几日便去寻赵云去了。

    不多时,季书和黄暗便带着许屠等几个黄家护卫离开了孙坚军。

    孙策远远看着他们离开,几欲开口,终究还是轻轻叹了一口气追上孙坚去了。

    ······

    看着熊熊燃烧的洛阳城,曹操脸色一黑,说道:“这董卓,简直是疯了!”

    夏侯渊舔舔干燥的嘴唇,说道:“孟德,我刚听斥候说,董卓往西边逃去,怕是要带天子去长安。各路诸侯,除了公孙瓒驻在城外,其他人都进城了。咱们咱么办?”

    曹操愣了大半响。

    夏侯渊疑惑地推了推曹操:“孟德?”

    “怎么办?”曹操忽然大笑起来,“这是天赐良机!追!咱们追天子去。”

    ······

    几日后。

    洛阳城终于平静了下来。

    荀彧走进一间民房,见一年轻俊逸的男子正在自斟自酌,哼道:“你这酒徒,我在外面忙的底朝天,你居然在这里逍遥。”

    年轻男子见来人嘻骂,也不在意,呵呵一笑,起身走来,拉着荀彧坐下,斟满一杯酒,说道:“文若先消消气,呵呵,你也知道我的性子,心中不痛快,自然要喝酒。”

    荀彧可不吃他这一套,推开酒杯,说道:“你知道我不喝酒。说吧,你又怎么不痛快了。”

    年轻男子晒然,坐在荀彧身边,一只手搭在荀彧的肩膀上,道:“你还是这么不懂风趣。好,不跟你闲扯了,说正事。你我前面投奔袁绍这么久了,你还没看出来吗?这袁绍行事优柔寡断,听言而不用,实在做不得大事,咱们何苦劳心劳力为他出谋划策?”

    荀彧听罢,眉毛一挑,问道:“那你观这十八路诸侯,谁可成事?”

    年轻男子微微一笑,答道:“曹操。”

    荀彧微微皱眉:“听说曹操去追天子,今日败退回了洛阳,这么说来倒也是个忠义之士。只是此人乃宦官之后,实力在诸侯中也不过排末流。”

    “奉孝,你可想清楚。袁氏一族四世三公,袁绍虽不济,但到底是名门之后,名望、人才、兵马,都是诸侯中最强的一个。”

    “你真要弃袁绍这个名门投奔曹操一个宦官之后?”

    年轻男子不以为然道:“哎,文若,英雄不问出处。”

第十五章 大奸若忠() 
联军大营。

    这一夜,袁绍在大帐宴请了诸侯。

    曹操领军回到洛阳已经有一天了,但是依然脸色郁郁,杯中之酒更是没停过。

    这也难怪,曹操进兵中伏,死伤过半。

    然而让人惊异的是,他竟然听从一个方才投靠过来的谋士所言,再次追击。

    此次终于斩获小胜,但终究没能夺回天子。不少诸侯都冷眼看他的笑话。

    “众位,曹操有一言不吐不快,我们为了天下大义起兵,现在都城虽然已经攻下来,可是国贼董卓却劫持天子去了长安。众位为何按兵不动?”

    大帐内沉默了半响。

    乔瑁脸色不虞,讥讽道:“孟德,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大军奔袭了上百里夺下洛阳,早已经人困马乏。而董卓老贼既然敢劫持天子而走,必然设了伏兵垫后,董卓军以逸待劳,我军若是去追,岂不是白白折损兵马?”

    没错,这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人之常情。也正因此,才显得曹操的与众不同,乔瑁一边对曹操损失惨重,一边又暗自不爽曹操此举获得的声望。

    “那就放任董卓劫走天子?”曹操把酒爵重重往桌上一摔,怒视乔瑁吼了起来。

    袁绍连忙摆手示意二人停下,微微一笑,说道:“哎。两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这事过去了暂且放下。袁某倒是听说了一个有意思的消息,想和众位说说。”

    袁绍顿了一下,看向孙坚,呵呵一笑:“文台,听说你的士卒在宫中灭火时,找到了传国玉玺?我等为大义起兵,讨伐国贼,玉玺是朝廷重宝。你既然找到了玉玺,不把它留在我这个盟主这里,待诛杀董卓后归还朝廷,却私自藏匿是什么道理?”

    玉玺?

    这简简单单的2个字重若千斤。袁绍一席话惊呆了诸侯,就是曹操和乔瑁两人也顾不上争吵了,众人不由齐齐看向孙坚。

    周围的视线何止是刺眼!孙坚一阵错愕,楞了一小会他一头雾水道:“我什么时候得了传国玉玺?”

    袁绍见孙坚这副模样,不禁厉声道:“文台,你还是快些交出玉玺吧,不要装糊涂,免得自误。”

    孙坚暗恼,本来他们兄弟2个陷害我的事情我还没有追究下去,没想到现在又来陷害我。

    孙坚拍案而起,怒吼道:“袁绍,你弟弟陷害我的事,为了大局我都忍了。现在你还敢血口喷人!我今就把话撂在这里了,我若是真藏了玉玺,他日必定死于非命!。”

    孔融见两人剑拔弩张,孙坚又赌咒发誓,忙劝道:“文台既然敢这么说,想必没有这事。”

    都说到这个分上了,再吵下去恐怕立刻就要刀兵相见了。

    公孙瓒见状也出言帮孙坚说了几句。

    见其他诸侯虽然没有支持孙坚,但也没有人支持自己,颇有一番坐山观虎斗的意味。袁绍脸色一变,尴尬笑道:“如此,恐怕是小人伪报于我邀功,我稍后定然查个清楚。文台,失礼之处还请海涵啊。”

    孙坚哼了一声,没有回答,离席而去。

    公孙瓒微微摇摇头,对身旁的刘备轻声道:“贤弟,从孙坚惜败,我就看出了诸侯异心,难成大事。真心为社稷天下而来的,恐怕只有孙坚、曹操和我们了。”

    “此次,曹操高义,竟敢追击董卓去了,只可惜损失惨重。”

    “而我被吕布重伤,白马义从也因和西凉铁骑在虎牢关外拼杀损失不小。”

    “孙坚也只剩下残部,更是和袁氏兄弟结了仇怨,我看这次讨贼必然无果而终了。我打算明天退兵回北平,你怎么样?”

    刘备深深一叹,轻声道:“兄长所言不错,备明日就与兄长一同离去把。”

    最终酒宴不欢而散。

    ······

    今晚的月亮很亮,夜空中看不见乌云和繁星,不用灯火也能看清人影。

    凉风习习,让人心悦神怡,不过孙坚却没有那么好的心情。

    这一夜注定不平静。

    不知为何,孙坚从联军大营出来,心头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主公,快来!”

    程普一边兴奋的说着,一边拉着孙坚回到了大帐。

    一进到帐中,便看到自己的3名大将和2个儿子都在这里,孙坚心中疑惑,开口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黄盖一脸喜色,呈上一锦盒。

    看到这锦盒,孙坚心中一抖,但还是伸手接了过去。他迫不及待的打开锦盒,一方美轮美奂的玉玺就静静地躺在那里。

    “真是传国玉玺!”

    孙坚只觉得好似被雷霆劈中,全身寒毛战栗,忍不住惊呼。一时间,惊讶、恐惧、喜悦、迷茫都涌了上来,他的脸色精彩异常。

    良久,他关上盒子,抬眼看向帐内的众人,问道:“你们怎么看?”

    程普、黄盖、韩当三人,相视一眼,抱拳道:“现在天下大乱,诸侯林立,天子也没了威严。主公此时得到传国玉玺,乃是天命啊。”

    孙坚幼子孙权却皱起了眉头,说道:“父亲,这玉玺是不是天命所向暂且不提。现在我们的实力并不强,在各路诸侯的窥视下,这玉玺留着只怕是祸端。不如交给袁绍吧。”

    孙策也说道:“父亲,玉玺事大,孩儿愚钝,分不得轻重,但我知道弟弟虽年幼,却比我聪明。所以,我赞同弟弟的主意。”

    “不可啊,少主!”听到两位公子的话,三将急忙制止道。

    这可是传国玉玺啊!

    古人敬畏天地,这玉玺正是预示着天意授国!

    天子登基,若是没有玉玺,则名不正、言不顺。

    这岂能拱手让人?

    孙坚摆手示意众人停下,把玉玺放在桌上,缓缓坐了下来,他就这样盯着玉玺深思了良久。

    “哎,没想到真如季小兄弟所说,这洛阳真是是非之地啊。”

    “你们三人,大逆之言不可再说,我不会造反的。权儿和策儿说的虽然有道理,不过袁绍乃是狼心狗肺之徒,我怎能把玉玺给这样的人?”

    “我看诸侯再也没有进取之心,攻破长安怕是无望了。下令全体将士收拾行装,咱们今晚就走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