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如烟 >

第128部分

三国如烟-第128部分

小说: 三国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明,你不生气啊?”

    “我生什么气?主公重仁重义,这是坚持原则,又不是优柔寡断、反复无常,我高兴还来不及,生什么气?”

    最有利的事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事,身为主君绝不可以没有原则。

    换过来思考,如果是别人对你许下了诺言,只因旁人给出更多一些利益他想都没想就轻易背弃。对这样的君王,你能放心辅佐吗?

    说不定他让你提意见,等你提出了他的不足,就被他一巴掌拍死。说不定他现在对你笑脸相迎,等日后平定了天下就变成“狡兔死,走狗烹”呢?

    这一次的对策,既是诸葛亮对刘备重用的报答,也是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试探。就结果来说,有些遗憾,但也让诸葛亮很满意,从今往后他总算是可以放心地施展抱负了。

    司马懿?

    诸葛亮的眼睛微微闪动,他不相信魏国只会以利诱之,他倒要看看这个司马懿还有什么手段,说不得自己还要帮他一把。

    “走走走,元直,今天这顿酒你非请不可。”

    诸葛亮拉着徐庶就往外走,徐庶一脸无奈苦笑不已。

    ······

    司马懿坐在窗口眺望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车马有些发呆。

    他没想到面对魏国给出如此大的利益,刘备没有犹豫多久就拒绝了。

    “我不信刘备真是个谦谦君子,对楚国之地毫不动心。”

    司马懿咂了下嘴。

    也罢,轻易成了又怎么显得我的本事?

    利诱不成,他还可以收买刘备的近臣、夫人,鼓动徐州文武官员去影响刘备的决策。他还可以将自己的行踪和假情报泄露给楚国的探子,再截杀一半放走一半,让孙策找刘备兴师问罪。他还可以散布楚国此次结盟其实是想趁机攻打徐州的谣言,让徐州人人自危。

    手段他多的是,司马懿站了起来冷冷一笑。正当他准备出况制定计划时,手下的人向他禀报道。

    “司马大人,祭酒大人马上就要到小沛了。”

    “荀彧先生要来小沛?”

    司马懿着实吃了一惊,曹操对于此行的目的重视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他眼睛转了转,慌忙道。

    “快,快,随我去迎接荀彧先生。”

    ······

    第二天,刘备又在昨天的地方摆下酒宴接见了荀彧,作陪的依旧是关羽、张飞、诸葛亮、徐庶等人,而司马懿则一脸肃然地坐在荀彧的身边。

    荀彧一直主张剿灭董贼、迎奉献帝、匡扶汉室,听说即使是献帝退位失踪之后也因曹操称王闹得有些不愉快。这样的人,刘备很是敬重。

    更何况荀彧在政治、军事上都有杰出的才能。他主持政事,可以让偌大的魏国井井有条、蒸蒸日上;他主军事,可以挡住吕布亲自率领的虎狼之师,让曹操每次出征都安心地把后方交给他。他被天下人誉为“王佐之才”不是没有道理的,郭嘉死后,曹操即使和荀彧有些不和也依然任命了他为首席谋士。

    刘备自诩为汉室宗亲,称王后更是沿用大汉的国号。看着面前坐着的荀彧,刘备两眼放光,只差没留口水了,他打心底希望荀彧能放弃曹操前来投靠自己。

    向刘备敬了一杯酒后,荀彧拱手说道。

    “早听闻汉王贤名,如今大王为何重小义,而轻大义?”

    诸葛亮和徐庶立刻来了兴致,眯起眼睛注视过来。

    刘备则好似慌了手脚,急忙放下酒爵说道。

    “刘备愚钝,不知文若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

    荀彧缓缓站起,他看着刘备抬起右手。

    “魏国和徐汉的矛盾,是为了争夺土地、人民,终归不过是私利罢了。”

    说着,荀彧走到大厅中间,看着诸葛亮、徐庶一侧他抬起左手继续说道。

    “秦国和徐汉之间的矛盾,是逆贼篡汉、欺凌天子、祸乱天下,此乃国仇深恨,不共戴天!”

    举着两只手,荀彧目光灼灼地又看向刘备。

    “汉王为何因私利而舍国仇,与董贼为伍?”

    “大胆!竟敢在此污蔑大哥,看俺不······”

    张飞闻言大怒,作势就要上前抓起荀彧打上一顿。关羽见势不对,连忙把他按住。

    “不要冲动!”

    “二哥,可是他······”

    张飞气急败坏。在他眼中,刘备就是义薄云天、大仁大义的代表,是最容不得亵渎的存在。污蔑刘备勾结汉贼,比污蔑张飞自己还要让人生气。

    关羽同样容不得别人污蔑刘备,不过他比张飞冷静得多,他知道荀彧此言定有一番说辞,如何应对还要听完再说。

    真要是无端污蔑刘备,管他是不是魏国使者,斩了再说!

    这时,诸葛亮接过话说道。

    “文若先生此言差矣。曹操野心勃勃,为了一己私欲兴大军讨伐我徐州,以致于西面防御薄弱,让董卓又起了贼心要趁机取利,这与我主又有什么干系?难道北面乌丸要趁机掠夺魏国,我主又成了胡人的奸细不成?”

    荀彧转头看向诸葛亮。

    他知道诸葛亮的情报,此人在江夏一战中让季书差点栽了个大跟头,如果刘表能重用此人的话说不定能减缓孙策的攻势,挺到曹操和刘备攻破寿春,威胁孙策退兵。那楚国如今也就没有这么强的国力了。

    现在此人成了刘备的左膀右臂,荀彧也不敢大意,拱手一礼问道。

    “请问诸葛先生,徐汉是否和楚国缔结了盟约?”

    “不错!”

    诸葛亮想都没想,朗声回答了荀彧。

    荀彧饶有深意地看了诸葛亮一眼,又转向刘备。

    “秦国已经和楚国订立盟约,徐汉又与楚国订立盟约,难道不是与汉贼为伍,狼狈为奸?汉王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刘备大惊失色,辩解道。

    “据我所知,秦公子董尚出使楚国并未与楚国达成盟约。”

    哪知荀彧哈哈大笑起来。

    “汉王何必自欺欺人?”

    “董尚离开楚国后,楚王马上有了攻打魏国的意思,并派使者到下邳与汉王暗商结盟之事。秦国出兵几天后,楚国马上联系汉王共同讨伐魏国。说两家没有联系,大王你真信吗?”

    “这······”

    刘备犹豫了,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将要做出选择。

    徐庶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诸葛亮,一脸苦涩,终究沉默了下去。

    信也是对,不信也是对。这个乱世里,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错。

    “我这有魏国细作抄来的秦楚盟约一份,请汉王过目。”

    众人不禁睁大眼睛看向荀彧,只见他从怀中取出一块锦缎,交给侍卫呈给了刘备。

    刘备急忙接过,一目十行很快便看完了。他脸色凝重,抓着锦缎盯着荀彧问道。

    “文若先生,这份盟约可是真的?”

    荀彧拱手一拜,眼神盯着刘备毫不退让。

    “秦楚之盟若是有假,荀彧人头愿献于汉王阶下。”

    大厅内沉默了很久,只听主人说道。

    “我相信文若先生。”

    ······

    一辆马车向着魏国疾驰而去。

    马车外是十几名乔装的卫士随行,马车内只坐了两人,正是荀彧和司马懿。

    “还是大人高明,刘备当面就同意了汉魏结盟,仲达自叹不如。”

    “重名者必为名声所累罢了。刘备联楚,为的是利益;刘备背楚盟魏,为的也是利益,我不过是给他提供了大义的名分。”

    若为利益背弃盟约,这是小人行径,为天下人所耻。若为国仇背弃盟约,这是舍小义而忠大义,天下谁能说什么?

    荀彧之谋堂堂正正、无遮无掩。

    荀彧成功了,但他看着窗外闪过的风景却深深一叹。

    司马懿不解,问道。

    “大人莫非真对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有什么期许?”

    闻言,荀彧轻笑一声。

    “仲达,你也有兄弟,你身边也有心腹之人。为问你,你的心腹之臣会效忠你、你的儿子、你的孙子,可他会效忠你的兄弟吗?”

    司马懿愣了一下,还是很快回答道。

    “自然不会。”

    说到这里,荀彧摆正姿势,正色道。

    “宗支就是宗支,旁支就是旁支。既然分出去了,若他自己闯出一个名堂,我还高看他几分。如今趁着宗支没落了,就把手伸过来抢夺家产,岂不可笑?”

    “刘备有个义子,名叫‘刘封’;刘备去年还生下了一个儿子,竟取名‘刘禅’。封禅封禅,献帝失踪、国贼未除、天下战乱,刘备心中想的却已经是封禅称帝了。狼子野心!”

    在荀彧眼中,刘备、刘璋、刘表皆是一丘之貉,汉室没落至此,这些人难辞其咎。身为汉室之臣,荀彧对他们只感到愤恨。

    加之汉献帝失踪已久,渺无音讯。

    “或许,汉室真的完了。”

    荀彧闭上眼睛,又挣开眼睛,或许他真应该效忠魏王,随他去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了。

第二十四章 生死抉择() 
    寿春城。

    发现石亭北面的山林里有可疑的迹象之后,周泰果断下令石亭的1千守军入林搜索,又派人给徐盛和季书报信。

    若是换了旁人或许会疑心是小老百姓大惊小怪,错把山贼当做军队,但周泰不这么想。他本身就是猎人出身,这乱世年间哪个世外净土能免兵祸、贼灾,哪个猎人不是自小和山贼、官军打交道,又岂有认错之理?

    宋县要塞驻扎着5万魏军,而孙策则留给了徐盛和周泰3万大军,其中甚至包括楚国的王牌虎啸营,为的仅是牵制住敌人。若这还出了岔子,他和徐盛岂不是在众将中抬不起头了。

    可惜事与愿违。

    “昨天夜里,大批魏军忽然从宋县要塞杀出,徐盛将军一边率领将士们稳住防线奋力反击,一边让属下赶回寿春报信。属下走的时候,有一支魏军大军忽然袭击了我军后方,黑夜之中分不清有多少人,只见人影憧憧、火炬如林。若非属下一开战便已出发,险些也陷入了包围中脱不出身,还请周泰将军快快发兵接应!”

    报信的士兵风尘仆仆、身上弥漫着一股血腥味,脸上满是焦急。

    是石亭北面的伏兵!还是迟了,若是徐盛收到周泰的消息定会撤退一段距离重新布置防线。

    寿春到汝南古来只有宋县一条路,周泰分不清魏军是翻山越岭摸出了一条新路跑到了石亭,还是早在楚军从庐江出兵的时候就已经蛰伏到了那里。但现在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徐盛的两万人马被魏国大军前后夹击定然抵挡不住,此刻恐怕已经兵败撤退。

    “传令,虎啸营立刻集结,出发接应徐将军的人马撤回寿春!”

    为今之计只能接应徐盛的残兵退守寿春,静待主公的大军回师来救。

    周泰面露急色,让人安排报信的士兵下去休息,而后他对副将交代道。

    “我走之后,你加强寿春的防务,还有派人暗中监视刚才报信的那个士兵。”

    副将一惊,忙问道。

    “将军,你怀疑他?”

    周泰摆了摆手。

    “这倒不是,他手持我和徐盛定下的信物,又知道暗语,应该是信使无疑。只是如今战局生变,我拿不准石亭伏兵到底有多少人,是对付徐盛的兵马,还是对付寿春城。我负责寿春城的安危,不得不小心一些,你心里有数就是。”

    “是,将军放心!”

    见副将如此回答,周泰点点头穿戴好盔甲,提上长枪就往外走。

    一刻钟后虎啸营集结完毕,三千骑兵出了北门往宋县方向疾驰而去。

    向北奔行两个时辰后,探马带了一个伤兵回来。那士兵见到周泰后,连忙下马,强撑着一身伤单膝跪到周泰面前抱拳禀报道。

    “周将军,昨夜9万魏军前后夹击我军,兄弟们招架不住,撑不过一夜便溃败了。徐将军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你说什么?有9万魏军!”

    周泰如遭惊雷,身体猛的晃了晃。他跳下马来,一脸不可置信地上前抓起那人的衣襟急问道。

    士兵一身是伤,凝固的血液把衣甲都粘在了一起。他顾不得呼痛,一脸悲痛注视着周泰铜铃大的眼睛回答道。

    “末将不敢欺瞒周将军。昨夜魏军来势汹汹,一番交战下来发现敌军足有7万之众,徐将军指挥我等且战且退倒也不惧于他,可不知怎的身后竟冒出2万敌军!我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防线很快被魏军切成几段,我们也失去了和徐将军的联系。最后全军溃败,兄弟们只好各自突围。”

    周泰轻轻放开了手,怔怔地退了几步,一时有些茫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