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90部分

楚氏春秋-第90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铮微微向后一仰,道:“免了,这酒我实在喝不下第二杯了。欧阳,还是让小二上好酒吧,再来些上好的小菜。”

    范若诚笑道:“五公子,你还是脱不了这富家习气。”

    楚铮想了想道:“也许吧。其实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不过我只是不想亏待自己,可以喝好酒又为何必饮此劣酒。若南齐范家还在,若诚你也不会弃佳酿不顾而喝此酒吧?”

    范若诚怅然道:“南齐范家?早已成如烟往事了。”

    楚铮道:“你也知道南齐范家已成过去,若诚你为何不想开点呢,不要再纠缠着齐赵两国不放,以你的学问完全可以谋上一官半职的,做官不一定只是为赵国效力,也可为一方百姓造福嘛。你看你的学生中有那么多出身穷苦人家,你虽可无偿教他们读书,可他们若都快活不下去了,还哪有心思来读书?仅凭你的侠义之心又能帮得了多少?你若真心为民,还是做官吧。”

    范若诚冷笑道:“说到做官,令尊太尉大人已是当朝极品,可城中有那么多穷苦人家,他难道就不能帮助他们这些人吗?”

    楚铮叹道:“家父已经尽力了,你可曾听说过这几年京城中有人饿死街头吗?”

    范若诚道:“难道仅此就够了?起码也该做到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吧?”

    楚铮忍不住笑了起来:“若诚啊若诚,你也是个通读史书之人,这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历朝历代有哪个做到了?”

    范若诚一窒,道:“起码尧舜之治时便曾达到。”

    楚铮一哂:“那我问你,尧舜管辖之地有多大,人口几何?尧舜之时人们用何种文字书写,你可曾见过商代以前哪位名家的真迹吗?这少有所教教的又是诸子百家的哪一个?”

    范若诚瞠目结舌:“这个”

    楚铮把弄着手中的竹筷,道:“尧舜之治不过是传说而已,诸子百家对其描述大不同。真相又有谁真能知晓了,除非有人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时代”楚铮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声音渐渐低沉下来。

    范若诚仍有不服道:“可你看看那些人,衣不蔽体,整日只为生计犯愁,有的甚至卖子弃女,楚太尉身为一国之相,你五公子又天天锦衣玉食,难道不觉心有不安吗?”

    楚铮对范若诚冷笑道:“家父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又岂是你所能懂的。正如俗语所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若让你治理一县,凭你的本事能担保让家家温饱吗,不要民不聊生已是万幸了。”

    范若诚气往上冲,道:“我范若诚别的本事没有,但至少可以做到一心为民,定可胜过赵国大部官员。”

    楚铮将手中的竹筷往桌上一敲,道:“好,明日我就向吏部推荐你为一县父母官,看看你是否只是口出狂言之辈。”

    范若诚不假思索道:“一言为定。”随即醒悟,自己上了楚铮的当了。

    楚铮笑吟吟道:“若诚,你乃是大丈夫,不得反悔啊。”

    范若诚哼了一声道:“难怪楚公子在京中春风得意,果然奸狡如狐。”

    欧阳枝敏有些忍不住了,道:“范先生,公子是看在少奶奶的份儿上才对你敬让几分,你可别太过分了。”

    范若诚冷冷道:“不用这位大人提醒,我范某当然知道。”

    楚铮瞪了欧阳枝敏一眼,道:“多嘴。”

    此时只听店外传来一女子娇柔的声音:“店家,请问到吏部成大人府上怎么走?”

    楚铮和范若诚向外看去,只见门口停着两辆马车,车身满是泥泞,显然是走了不少路了。一个丫环模样的少女打着竹伞,身子冻得瑟瑟发抖。

    店铺掌柜有些为难,道:“这位姑娘,我只是一介小民,哪里知道这些大人的住处。”

    张得利走了过去,笑道:“姑娘问的是成奉之成大人吧?”

    那丫环答道:“正是,不知这位大伯可否知道成大人所居何处?”

    张得利道:“成大人府上位于上京城北,此处却是城南。这京城道路复杂,若没人带路,恐怕一时很难找到的。”

    那丫环犹豫道:“是这样啊。这位大伯,不知你能不能为我们带下路,到了成大人府上我家小姐一定重金相谢。”

    张得利啼笑皆非,本想训斥几句,但想想跟个小女孩家计较什么啊,便摇头笑道:“在下还有要事在身,恕难从命。”

    店铺掌柜存心招揽生意,道:“姑娘,京城是个大地方,这雨天路滑的,这城南到城北恐怕要个把时辰,而且您看雨也越下越大了。不如先到小店歇息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走不迟。”

    那丫环抬头看了看天色,走到车前与里面的人商量了几句,转身对店铺掌柜说道:“那好,店家,先去煮碗姜汤为我家小姐驱驱寒,再准备几样精致小菜。”

    楚铮心中暗笑,这小姐想必也是出身于富贵之家,可能还是成奉之的亲属。回头对范若诚笑道:“世上锦衣玉食的又何止我一人,看来这家的小姐也是此类人物。”

    范若诚并不回答,两眼愣愣地盯着门外。

    楚铮顺着他的眼光看去,只见方才那丫环和一个中年仆妇扶着一个女子走了进来,那女子身着藏青色绸衣,容貌清秀脱俗,举止端庄,双目清澈,显然是个大家闺秀。

    楚铮呵呵一笑,伸手在范若诚眼前晃了晃,口中念道:“魂归来兮。”

    范若诚陡然惊醒,脸一红道:“你这是作甚?”

    楚铮笑道:“我只是见某人魂不守舍,帮帮他忙而已。”

    那青衣女子听到两人的谈笑声,便向这边看了一眼,顿时心中一奇。这两人一个似落泊之极的文士,另一个却像是世家子弟,两人坐在一起不伦不类之至,却又显得十分熟悉。

    楚铮低声笑道:“若诚,那女子在看你呢。”

    范若诚忍不住向那女子看去,正好那女子也在打量着他,范若诚登时不知所措,忙低下头来掩饰道:“胡说八道。”

    楚铮却不再说笑,神情突然变得有些凝重。青衣女子身边那中年仆妇似乎也有所觉,抬头向楚铮看来。楚铮只觉得这双眼睛深邃不可测,一股莫名的气势直逼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不由得大惊。这三年来他的龙象伏魔功第五层已步入大成之境,吴安然几次全力出手都已对他无可奈何,没想到眼前这个仆妇模样的人在气势上就已将他压倒。楚铮想来想去,平生所遇之人唯有赵茗方可能胜她一筹。

    可这青衣女子又是谁,怎么会有一个近乎天道的高手为仆。楚铮已不是昔日初至京城时的吴下阿蒙,如今他对赵国武林了如指掌,知道这些江湖人中武功最高的也不过是展风楼之流,与师父吴安然最多在不过在伯仲之间,何时突然冒出来这样一个高手?难道天下会有这么多高人,而自己只是个井底之蛙?

    楚铮眯着眼睛向这几人上下打量一番,道:“你们是成大人什么人哪?”

    那丫环听楚铮言语中不甚客气,撇撇嘴道:“你又是何人,凭什么盘问我们。”

    楚铮指指窗外不远处在城头上巡逻的禁卫军,道:“在下姓楚,乃禁卫军偏将。禁卫军负责城内防务,当然有资格问你们。”

    那青衣女子起身裣衽一礼道:“原来是楚将军。小女子苏巧彤,乃成大人夫人的娘家侄女。”

    “苏巧彤?”楚铮想了想道,“据我所知,成夫人好像并非姓苏,难道其中另有缘故?”

    苏巧彤神色不变,道:“成夫人是小女子姨娘,小女子所居之处乃穷乡僻壤,对长幼间的称呼并不像富庶之地那般分得清楚,让楚将军见笑了。”

    楚铮轻笑道:“苏姑娘风姿气度纵使在京城之中也没几人能比得上,说是出自穷乡僻壤怕是笑谈吧。”

    苏巧彤微施一礼:“承蒙将军夸奖,小女子愧不敢当。小女子祖上也是书香世家,先祖苏平仁曾官至后汉司徒,后因胡蛮入侵中原,先祖侥幸从京城逃得性命,为躲避战乱与几个同僚隐居至苍乐山中,从此不问世事。小女子姨父成大人可算是苍乐山近百年来第一位出世为官之人。”

    “那苏姑娘怎么也离开那世外苍乐山,来到这上京城?”楚铮原本想说“世外桃源”的,但历史改变后,原本应是东晋年间的诗人陶渊明也湮灭于世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说出“桃源”二字眼前这女子也未必懂。楚铮一直可惜自己前世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不然那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便可署上自己的大名了。

    苏巧彤眼中泪泫欲滴:“小女子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家父早亡,母亲也久病在床,终因沉疴难返在三月前病故。苏氏一门只余小女子一人,只好来京城投靠姨父姨母。”说着说着,苏巧彤已是语带哽咽。

    范若诚在一旁看得有些不忍,偷偷拉了拉楚铮的衣袖。楚铮不理他,转身对那中年仆妇打量一番,道:“苏姑娘,这位是”

    不等苏巧彤回答,那仆妇躬身说道:“老身是巧彤的义母,姓燕,别人都唤老身燕大娘。”

    “燕大娘”楚铮哼了一声,突然右掌一立击在身前桌沿,那张桌子登时夹着呼啸声平平地飞向前面主仆三人。范若诚大惊失色,叫道:“你疯了?”

    那燕大娘神色不动,待酒桌刚要及身时才左掌一翻在空中划了个半圆,轻飘飘地按在桌面上,原本雷霆万钧之势顿时消灭于无形,连桌上的碗筷酒壶也纹丝不动。

    苏巧彤等人只觉眼睛一花,楚铮已站在那桌上,笑道:“好功夫,再接我一拳。”说罢吐气开声,一拳击向燕大娘。这拳拳速并不快,即使不谙武功的范若诚也看得清清楚楚,燕大娘却是脸色一变,丝毫不敢怠慢,左跨一步护住苏巧彤,右掌劈向楚铮来拳。

    两人拳掌相交竟是毫无声息,过了片刻才听到吱吱声乱响,只见那张酒桌从燕大娘手按之处迅速断裂开来,转眼间便成为一堆碎屑。

    楚铮飘然落地。两人方才交手看似平分秋色,可楚铮知道这燕姓妇人是怕伤了苏巧彤,不敢全力而为,只采取守势将楚铮拳力转向那张倒霉的桌子,真若动手楚铮自问决非其敌。

    苏巧彤沉声道:“这位将军,巧彤只是个千里奔亲的孤苦女子,究竟有何冒犯之处,将军为何要对我干娘出手?难道禁卫军都是些仗势欺人之辈吗?”

    这苏巧彤就是秦国的薛巧芸了,她在咸阳虽名声不响,但朝中重臣和皇宫内院中还是有不少人知道她的,因此进入赵国境内后便化名为苏巧彤,与改姓为燕的寇大娘母女相称。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刚到了赵国京城,寇大娘便已泄了底,这少年是怎么看出来的?而且他的武功又如此之高,他究竟是什么人?

    楚铮弹弹衣衫,道:“苏姑娘请勿动怒。在下只是不相信姑娘身边竟有如此高手,故出手一试。这位前辈恐怕不是姓燕,而是姓寇吧?”这妇人的武功天下屈指可数,楚铮有种直觉,她是西秦寇家的人。

    寇大娘既和楚铮交过手,便挺直身躯不再伪装,她虽仍只是一身仆妇打扮,此时却变得风采摄人。听楚铮此言,寇大娘微微一笑,对苏巧彤说道:“这小将军大概怀疑我们娘俩是西秦人氏,认为为娘是‘不动明山’寇家传人。”

    楚铮道:“晚辈功夫自认不差,比起前辈来却是远远不如,除了当年几位天道高手的传人,晚辈实在想不出还有哪家门派能有如此高深的武功。”

    寇大娘不屑道:“真是孤陋寡闻,难道当年后汉武林第一家燕家都没听说过吗?”

    楚铮见她说得郑重其事,不由得挠了挠头道:“说实话,真不知道。”

    寇大娘气乐了,道:“你是谁教出来的徒弟,连这些都不知道?何况寇家的‘不动明山’心法根本不适合女子修炼,老身又怎么会是寇家之人?”

    这倒怪不得楚铮了,其中说来还有段历史。后汉武林确实曾有个号称第一家的燕家,但几位天道高手出世后光芒万丈,完全将燕家掩盖了下去。燕家末代家主完败于胡蛮国师之手,临终之际因无传人,便将燕家独门心法转交给寇家家主寇抚远。寇家与燕家交情非同寻常,因此至今仍记得燕家之名,但在赵国等地,这昔日的武林第一家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楚铮经过方才交手,感觉到寇大娘的内功偏于阴柔,与传说中的“不动明山”刚烈狂猛确实大不相同,可听寇大娘此言辱及师门,不由得脸一沉,道:“晚辈师门恕不便告知。不过燕家既有如此高深绝学,怎么从未在江湖上流传?”

    寇大娘黯然道:“当年胡蛮入侵之前,其国师呼托尔潜入中原挑战中原各大门派。燕家家主武功虽高,却尚未突破天道境界,与呼托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