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7部分

楚氏春秋-第7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年,直至后汉太宗称帝,天下才重归一统”

    “后汉太宗?”楚铮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道:“娘能不能说明白点。”楚铮总算知道,他所熟知的历史是从哪里拐了弯。

    楚夫人道:“后汉太宗刘禅雄才大略,其父蜀王刘备战死沙场,太宗率后汉军仅用五年时间便一统六合,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后汉,我们大赵国人喜欢将之称为大蜀王朝。”

    楚铮呻吟了一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居然变成了雄才大略、一统天下的霸主,这是什么事啊。

    楚夫人未觉得他神色有异,继续说道:“后汉传承不过百余年,北方的胡蛮羽翼渐丰,大军南下,后汉军根本无力阻挡,京都洛阳很快被破,后汉皇室皆被杀。为了抵御胡蛮,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驱逐胡蛮”

    楚夫人露出向往之色,轻叹道:“那真是一个群豪并起,英雄辈出的年代。”

    她转头向楚铮笑了笑道:“你的先祖楚先行也是其中皎皎者,叱咤风云,率麾下十万大军出塞追击胡蛮数千里,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楚铮无力地哼了一声,楚先行?他跟我很熟吗,没什么兴趣。

    “各路群雄将胡蛮驱出中原后,却始终没有一个服众之人,于是纷纷自立为王,当朝太祖乃后汉开国五虎将之赵云的后人,因此将国号定为赵。”

    楚铮连表示一下的意思都没了,不就常山赵子龙嘛。

    楚夫人总算发现楚铮面色有些不对,急着问怎么回事。

    楚铮摇了摇头表示没事。可楚夫人这几日早已成惊弓之鸟,忙带着楚铮回屋歇息。

    楚铮今天又大受刺激,躺在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上方,怎么也想不明白阿斗刘禅怎么就成了一代开国明君,司马一家干什么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楚铮整天泡在楚名棠的书房里。楚夫人见孩儿突然如此好学,心里倒也高兴,将他所选的书一一读给他听。可将三国时期的史书都听遍了,楚铮也没解开心头之惑,只知道关羽并有败走麦城,张飞也没被部下所杀,刘备似乎是多活了两年,最后还是死了,然后就是刘禅即位,依靠着以诸葛亮为首的贤臣良将们统一了中原重兴汉室,司马一家似乎根本没有造成什么阻碍。刨去书中那些极尽溢美之辞,对这位后汉太宗的记载简直乏善可陈,对他的死也是语焉不详,只说他是得急病而亡,远不如史记当中刘邦来得详细。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楚铮沮丧地想道,可自己就找不到问题所在。

    为了避免引起楚夫人的怀疑,楚铮最终还是暂且放弃了。反正已经来到了这里,以后再慢慢探寻其中原因吧,目前看来是无法再回去了,另一个世界躯体恐怕早就腐烂在海底,说不定都已喂鱼了。

    就象那句恶俗的名言所说的:命运就象xx,既然无力反抗,就想办法从中寻找乐趣吧。

    可在另一个世界的妻子,还有宝宝

    楚铮突然向胸口狠狠捶了一拳,跑出屋去,略带哭腔地叫道:“娘,我饿了”

第5章 上京风云() 
北赵首府上京。

    皇宫御书内,赵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了看左首堆积如山尚未批阅的奏折,疲倦的叹了口气。

    “皇上,夜深了,用点夜膳吧。”

    一个宫装贵妇走到赵王身边说道。

    赵王心头一热,说道:“琳爱妃,你也辛苦了,陪朕一起吃点吧。”

    琳贵妃为难道:“这恐怕不合礼制。”

    赵王挥了挥手道:“此地就你我二人,管他什么礼制,礼制规定后宫不得参政,可这些年如果不是贵妃帮着朕,朕早就累垮了。”

    琳贵妃不敢再推辞,在一旁坐下了。

    琳贵妃给赵王盛了碗稀粥,赵王吃了几口,突然问道:“贵妃,你觉得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琳贵妃一惊,手一颤,勺中的汤羹差点泼出来,忙道:“皇上英明神武”

    赵王笑了笑道:“贵妃你不用惊慌,朕只是一时感慨而已,你也不用学着那些朝臣对朕歌功讼德。历来皇帝这个位置是最容易做也是最难做的,说容易,当个昏君自然是极为容易,但想当个好皇帝却是最难的。朕有自知之明,朕能觉察出朝中弊病何在,但想要解决却有心无力,不能算得是个有作为的好皇帝。”

    赵王叹道:“朕这皇位是本朝来得最轻松的,先帝生平只有两子,而昌平王又从不与朕争。所以朕自小立誓做一个一统天下贤明君王,等坐到了这位置上,才知道谈何容易,仅朝庭内外各种琐事就已让朕焦头烂额。三更入睡,五更上朝,朕何曾有过空闲日子。朕有时真羡慕昌平王,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琳贵妃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一些事情可以让那些大臣处理。”

    赵王哼了一声:“那些大臣们事事存有私心,哪个都靠不住。”

    琳贵妃觉得此事犯忌,不敢接口,屋内顿时沉寂下来。

    赵王忽然问道:“名棠在平原郡还好吧?”

    琳贵妃一惊:“皇上”

    “朕知道你与名棠常有书信来往,”赵王叹了口气,“这两年他与朕渐渐疏远了,莫非是在怪朕至今不把他调入朝中来?”

    琳贵妃忙离坐跪下:“皇上明鉴,家兄绝不敢有此意。”

    赵王将她扶了起来:“朕也相信名棠不会是这种人。或许终究因君臣有别,加上他又在千里之外任职,日子久了总有些生分了。还有北疆的郭怀,每次传来的奏折都些官话套话,再也没有了当年在京城中我等三人秉烛夜谈指点江山的感觉了。对了,你们三人还是同乡吧?”

    琳贵妃应道:“是,我们是同一村落的。”

    赵王呵呵一笑,回忆道:“那时朕刚登基,那一年科举的文武状元就是楚名棠和郭怀,而且成绩远超同试之人,朕看了一下,两人居然还是同乡,不由对他们大感好奇,于是就与曹总管偷偷溜出了宫,在一个小酒馆中找到了他们,便上去与他们攀谈。名棠与郭怀也都是豪爽之人,说了几句,便拉朕坐下来与他们一起饮酒,谈文论道,果然是两个难得一遇的奇才,只是那酒馆的劣酒实在让朕难以下咽,只好让曹总管快马从宫中取来一坛贡酒。”

    琳贵妃也笑了,这事楚名棠曾与她说过。

    赵王继续说道:“那郭怀尝了尝了贡酒,便抱在怀中再不肯放,名棠大急,与郭怀扭打起来,朕只好答应送他们一人一坛,两人这才作罢。说起来这二人酒量比朕差远了,没多久名棠就已酒意上涌,开始指点朝政,说了几句,竟然开始骂起朕来,说朕是个昏君,荒淫无耻,直把朕骂得莫名其妙,如坐针毡。问了下郭怀,才知道他有个妹妹叫楚琳,未满十六便给选秀官员强行选送进了宫里,朕记下了你的名字,回到皇宫就命人将你找来。”

    琳贵妃楚琳怎会不记得此事,当年她在所选秀女中并不出色,原本以为一生就此在宫里终老,没想到皇帝居然突然要见她,问了几句后便将她封为嫔妃,直到哥哥进宫来见她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赵王突然止住言语,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心中一股愧疚之情由然而生。论才能,她并不逊于她哥哥,多年来在政事上帮他颇多,论性情,楚琳也极为贤惠,由于她比较受宠幸,宫中众妃包括皇后无不妒忌异常,常常联合起来对付她,但她始终没在自己面前说过任何怨言。她没有任何子女,多年前一次小产后,便再也未曾受孕。赵王一直怀疑那次小产是宫内某人所为,不然那蔡太医也不会为她诊断后就不知所终,可此事始终查无实据。赵王时常在想,如果琳妃能生个皇子,朝中文有楚名棠,武有郭怀,大赵何愁不能走向中兴。

    楚琳让赵王看得有些不自然,道:“皇上。”

    想想那皇后所生的太子,赵王摇了摇头,似乎定下了决心,突然起身说道:“爱妃,你跟朕来。

    楚琳不明所以,跟着赵王进了御书房的内室。

    赵王在墙上一个凸出之处按了三下,一阵轧轧声后,一扇门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楚琳随着赵王往下走了数十级台阶才到了地底的密室,这间密室之大远远出乎她的预料,高有七八丈,长达数十丈,四周灯火通明,只见一个白衣人背对着二人执笔在墙上描绘着什么。

    听到有人走进来,那白衣人转过身子。楚琳打量着他,此人年纪约四十余岁,相貌平凡,神情略显呆滞,可一双眼睛却英气逼人,几乎让人不可直视。

    赵王似乎对此人在此并不意外,只是说了句:“你也在。” 回首简单地向楚琳说道:“爱妃,这位是叶先生。”

    那白衣人看了赵王一眼欲言又止,向琳贵妃拱拱手道:“参见琳贵妃。”

    楚琳还了一礼,心中诧异,不知这叶先生是何许人物,在皇上面前居然也不施礼。

    这边赵王指了指墙壁道:“贵妃你来看。”

    楚琳向墙上看去,突然惊呼了一声。

    天哪,那是什么啊。只见整个墙上刻着一副庞大的地图,足有数十丈方圆,山川河流无不历历在目。楚琳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家乡熊耳山,不仅附近的官道标绘的清清楚楚,连山间小径也用灰色线条勾勒出来,楚琳从小生长在那里,这些小径有的就连当地人都未必知道,可这张图上竟无一遗漏!

    赵王在一旁解释着:“琳妃你看,这绿色表示着山川,这条是黄河,这里是”

    楚琳直看得如痴如醉,忽回头问道:“皇上,这图是?”

    赵王笑道:“贵妃应该知道我等所住的皇宫原是后汉王朝所建。这间密室是我朝太祖驱逐北方蛮族恢复上京后偶然发现的,图中所绘精确无比,这是我朝最大的一个秘密,”他指了指一旁的叶先生,“叶先生师门世代守护此图,并游历天下,不时根据各处实地变化修改此图。”

    叶先生叹道:“这些年来,我走的地方愈多,愈感到这图的精确,真不知道前朝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制成了这图。”

    楚琳向叶先生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道:“楚琳在此替大赵国多谢叶先生了。”

    叶先生也回礼道:“久闻琳贵妃贤德之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王指着地图说道:“贵妃你看,当今天下,四分而治,北赵南齐,东吴西秦,以我大赵国形势最为严峻,四面受敌。南边与南齐和东吴隔江相望,西境与西秦国剑拔弩张,北疆和胡蛮已交战多年,牵制着我朝一半精锐之师。但其中仍以秦国威胁最大,秦人素来民风剽悍,朝中猛将如云,再看我朝兵力布防,南有楚名棠,水军操练得法,将南齐东吴压制得多年未曾动弹,北有郭怀,与胡蛮屡战屡胜,若不是西秦牵制,早已出塞追击,惟有西线统领方令明是相国方令信的族弟,才智平庸,若不是西秦宫庭多次剧变,无暇东征,我朝早已岌岌可危。”

    赵王对楚琳说道:“朕早已知道你想将楚名棠调入京来,但南线还是少不了他,你替朕传话给他,朕封他为平原太守兼南线大营统领,给他三年时间,给朕培养出几个能独挡一面的水军将领,朕便让他回京为相。另外朕明日准备调郭怀为兵部尚书。”

    赵王怜惜的说道:“琳妃,朕知道你在后宫吃了不少苦,日后万一朕有个三长两短,后宫那位必然不会放过你,有楚名棠和郭怀在朝中,朕便放心多了。”

    楚琳流泪拜道:“多谢皇上。”

    第二天早朝,赵王看着殿下众臣,说道:“众卿家,吏部张尚书前日病逝,兵部王老侯爷年事已高准备辞去尚书一职,这两部不可一日无人哪。”

    相国方令信早已想让族弟方令明任兵部尚书一职,听赵王提起,快步上前道:“臣举荐”

    赵王摆了摆手道:“相国不用着急,朕已定下人选,相信相国所荐之人会与朕所定是一样的。”

    “传旨,封平原群太守楚名棠任吏部尚书,北疆大营统领郭怀为兵部尚书,两人火速赴京上任。”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喧哗。

    北赵太祖平定北方后,对先朝的官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之前的太傅和三公改为“三相”,即相国、太尉、司徒,取消尚书台,将之按职能一分为六,即兵、吏、民、刑、礼、工六部,各部主官为尚书,下设四侍郎、二十四令吏,其余官职变动不大。地方官职取消州,改设郡、府、县,中、小郡则只设郡、县。军队主要设北疆、西线、南线三大营,几乎聚集了赵国八成兵力,最高长官为统领,下辖两副统领、前后左右四将军、十数名偏将、校尉、都尉,各郡驻军亦设大营,最高职为参将,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