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275部分

楚氏春秋-第275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楚铮似有些苦恼地挠了挠头,“其实如今关键就在于郭大人,他心结难解亦是难免,但长久下去,对北疆局势稳定大为不利。”

    苏巧彤问道:“有一事我倒想问个明白,郭大人回朝后,不知楚伯父会如何对待于他?”

    赵敏一听顿时微微直起身子,这正是她一直关心的事。只听楚铮说道:“家父与郭大人自幼相交莫逆,情若兄弟,何况三哥与郭大人千金婚期在即,又怎会从中为难。”

    苏巧彤皱眉道:“你莫要将话讲得遮遮掩掩的,直说了吧,郭大人回朝后,是仍任兵部尚书一职,还是另有他用。”

    楚铮嘿嘿一笑:“此等事关一品重臣升迁,我只不过是一小小参将,如何知道。”

    楚铮与苏巧彤一唱一和,赵敏果然忍不住了,问道:“京城之中谁不知你是楚家未来宗主,楚伯父是何心思你至少猜到七分,莫再吞吞吐吐了,快些说吧。”

    楚铮沉吟片刻,道:“据我所知,家父决不会削郭大人之权,早在先皇驾崩之前,方令信就有意上奏折,保郭大人为司徒,由西线大营统领方令明接任兵部尚书一职,被家父以北疆又起战事之由挡了下来。其实这北疆战事并非主因,方家自方令信任相国以来,势力大增,由三大世家中最弱一家逐渐演变成与我楚家和王家平起平坐,尤其是在军中,西线方令明与北疆樊兆彦遥相呼应,虽仍不如王家,但比我楚家强了不止一筹。而家父身为当朝太尉,能在短短数月便可压制方令信,全仗我楚家在朝堂之上多年累积权力,当然我外公他人家暗中相助也是原因之一。倘若由方令明替代郭大人接任兵部尚书,便打破了三大世家保持多年之久的均衡之势,敏儿你放心,家父绝不会让方令信如愿的。”

    赵敏点点头道:“难为你替我将朝中三大世家之势分析得如此透彻,其中多处连姑姑都未曾看明白,多谢了。”

    苏巧彤在赵敏耳边轻笑道:“谢他干嘛,惹下那么多的事,如今卖力些也是应该的。”

    赵敏白了苏巧彤一眼,沉思了会儿道:“如此说来,太尉大人是在用来郭大人制衡方家,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明白,为何太尉大人不让南线大营王明远接任兵部尚书,由楚洛水升任南线大营统领?楚王两家合力,想必方令信也无法阻止,如此一来,即可打压方家,又可提升楚王两家实力,何乐而不为?“

    楚铮叹了口气,道:“敏儿,不管你信与不信,在家父心中始终是以大赵为重。似郭大人这等人物,若离开了兵部,只能碌碌无为一生了。我大赵虽说名将如云,但能与郭大人相提并论的,除了我外公王老侯爷外,再无他人,可他老人家毕竟年事已高,唯有郭大人方可服众。家父力保于他,或许亦为制衡方家,但更多是因惜郭大人领兵之才,亦是为我大赵保留一铮铮良臣啊。”

    赵敏将信将疑:“你所说可否当真?”

    “长公主!”楚铮怒了,“民间有句俗话,叫做相国腹中可撑船,说的就是身居高位之人有容人之量,不会似市井小民一般睚眦必报。你们皇室中人更应有海纳百川般气度,需知例来先君忌臣而后才有臣忌君,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全是些混帐话。你们皇室可曾替我们几大世家想过?家父身为楚氏宗主,肩负楚氏一族近万族人仕途荣辱,面对皇室诸般猜忌,唯有迎难而上,根本无法退避。”

    楚铮双手抱拳,凛然说道:“何况,权臣未必就是奸臣。长公主,你应知前朝的诸葛相国,他扶佐后汉太祖、太宗、信宗三位皇上,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四十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应是不折不扣的权臣了吧,可偏偏被史书誉为千古一贤臣。先皇驾崩之后,朝中数月无君,家父真若似董卓这等奸臣,不是小臣夸口,我大赵早已似东汉末年那般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可家父他为朝堂稳定兢兢业业,事事以大长公主为尊,并说服方相国,力排众议扶佐皇上登基。没想到家父为我大赵这般鞠躬尽瘁,在长公主心中仍是这般猜忌,敢问天理何在?”

    “够了。”苏巧彤打断道,“楚铮,你终究身为臣子,纵有再多怨气,也不能与敏妹妹这般说话。”

    楚铮沉默半晌,长叹一声:“小臣过于失态,请长公主恕罪。”言语似带着无尽颓废,楚铮长揖至地。

    苏巧彤只觉眼前一花,赵敏已到了楚铮身前,扶住他双臂,声音低若蚊蝇:“日后在你面前,再没有什么长公主,叫我名字吧。”

    方才赵敏回味着楚铮这番话,觉得大有道理。自她懂事以来,赵王就一直想着如何铲除朝中几大世家,如今想来,若是父亲懂得恩威兼施,皇室与世家之间矛盾也许不会如此尖锐。而楚名棠这段时日的确日夜为大赵操劳,连姑姑提起这位权相,也是赞赏居多

    或许,一切都尚有余地。

    苏巧彤虽听不清赵敏在说些什么,但见她面若桃花,猜出也猜得到了,不由自主咳嗽了几声。

    赵敏大羞,忙放开楚铮,坐到了苏巧彤身边,心中却有些暗恼,隔着衣衫在苏巧彤小臂上偷偷拧了一把。苏巧彤吃痛顿时一声尖叫,也不示弱反拧过去,两女闹成了一团。

    这这事还没说完呢。楚铮上前将她二人挡开,赵敏还好见他来了顺势也就不闹了,苏巧彤小手缩在袖中在楚铮腰间狠狠地掐了一下。只是楚铮上来拉架自然有些防备,苏巧彤这一下对他来说与挠痒痒没啥区别。

    “敏儿,”楚铮对赵敏说道,“我想今日先后便起程赶往武朔城。不过烦请你让扶风或摘星告知郭大人,最好让他一同前往。”

    赵敏有些奇怪:“你不是见过郭大人了吗,怎么未与他道明?”

    楚铮有些无奈:“我只是如实与他道明了当前形势,若不是有傅平先生在一旁相劝,郭大人差点把我轰出帐去,还是你派人与他说下较为妥当。”

    赵敏有些犹豫:“我与郭大人说有用么?”

    楚铮语音忽转低沉:“若你的话郭大人也不听,那可就麻烦了,北疆一场腥风血雨恐怕在所难免。”

    赵敏脸色一变:“你是说”

    苏巧彤接口道:“敏妹妹,王老侯爷与朝中三位尚书一同前来北疆,这等规模的安抚使团前所未有,你还不明白啊?郭大人若再一意孤行下去,楚伯父虽有心庇护于他,可毕竟人在京城鞭长莫及,若逼得其他人铤而走险,那北疆局势当真是岌岌可危了。”

    赵敏心底一寒,细细想来苏巧彤所说的甚有可能,道:“嗯,还是我亲自去见郭大人,劝他暂且忍耐。”

    赵敏匆匆离开了。苏巧彤看着楚铮,忽道:“佩服佩服,刚刚那段长篇大论,说得连我都快信了。”

    楚铮摇了摇头道:“其实我方才所说的几乎都是真话。只是还有些未与敏儿讲明,权势是世上最能腐蚀人的东西,家父已经位极人臣,再想他交出手中之权是决计不可能的了。别看他老人家现在对大长公主这般纵容,可她若是真要削我楚家之权,家父肯定翻脸不认人。其实别说家父,就连大长公主亦是如此。嘿嘿,大长公主摄政,赵应那小子当皇帝当得真是窝囊。”

    苏巧彤笑道:“那也没法子的事。他只不过是藩王世子即位,在朝中毫无根基,唯有任人摆布了。”

    “其实有家父这等人,实乃赵国大幸。”楚铮道,“只是家父忠于是的大赵国,并非哪位皇上,而且家父的性情,有生之年就算权势再高,也不会有何谋逆之心。”

    苏巧彤斜睨一眼:“那你呢?”

    楚铮苦笑道:“你想我怎样?”

    苏巧彤想了想,道:“不知道。我只明白一个道理,权势最大,责任也就越大,除非做个没心没肺的昏君,那自然另当别论。否则天下大事如此之多,一年到头没几天可轻松的,如秦王呃,据我所知他亦是一勤奋之君,每日至多休息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不是批阅那些没完没了的奏折,就是操心国内民生,每件事都想要照他的标准做到最好。除薛方仲等少数几人,他对朝中官员的操守极不信任,事必亲躬。开始我很佩服他,但日子久了,总觉得他所做的多数事倍功半。尤其这几年,在赵国的压迫下,秦国渐渐走上穷兵黩武之路,百姓日子愈加贫苦看来九五至尊绝不是那么好当的。”

    “似秦王这等做法简直自讨苦吃,身为一国之君就应敢于放权,自己掌控全局便可。不过”楚铮叹了口气,“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想要找几个既可信任又有能力的下属实在难上加难,而且你我来自千年之后,一些观念与这时代格格不入,对人才选择就更为挑剔了。数来数去,我这边唯一可说称职的就数你那便宜姨父成奉之了,不过论到操守此人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唉,象家父等人物怎么就这么难找呢?”

    苏巧彤忍不住道:“如果真有几个象楚伯父这等人物,等于你麾下有几个曹操”

    楚铮挥手作势欲打,苏巧彤笑着闪过:“试想你能驾驭得了吗?人的野心与能力通常都成正比的,到时非弄得你焦头烂额不可。”

    “那倒也是。”楚铮承认道,“记得前世曾看过一个贴子,标题叫什么这这样的中国政府不强大了不行,把中国历史上的强人一古脑全塞到了一起,李世民、毛泽东、成吉思汗,秦始皇连武则天也在里面当了个妇联主席,乖乖,这些人有哪个愿意屈居人下的,国家不四分五裂才怪呢。”

    前两天为了圣火传递的事忙得晕天晕地;昨天坐下写时居然找不到感觉了;抱歉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4章 遇人不淑() 
楚铮与苏巧彤聊得正兴起,楚铮忽收住声,凝神听了下,冲苏巧彤施了个眼色。

    苏巧彤点了点头,起身坐到了书案后,离楚铮远远的。

    不一会儿,叶摘星走进帐来,俯首将一信函双手呈上:“长公主手喻,请将军过目。”

    楚铮接过,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只有寥寥数行娟秀字迹:“尚书大人问,孟德起、邱亦生如何?”

    楚铮走到案前,想了想提笔写道:“尽力斡旋,无罪亦无功。”写完便交给叶摘星。

    叶摘星接过,对楚苏二人施了一礼,也不开口就这么走了。

    苏巧彤咦了一声:“摘星这是怎么了?这丫头虽看似冷傲,但毕竟是从宫里出来的,对礼数极为讲究,怎会这般无礼。”

    楚铮心中有鬼,道:“管她做甚,你不想知道敏儿说了什么?”

    苏巧彤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你刚刚写时我就已看到了,郭怀担心孟邱二人本在情理之中,不过你答应得那般肯定,有把握吗?”

    楚铮倒有些奇怪了:“这两人日后去向我在密报中已向家父提出建议,怎么,你没看到吗?”

    苏巧彤白了楚铮一眼:“我的底细既然楚伯父已经知道,总该有点自知之明吧。北疆大战事关秦赵两国国运,为避嫌我将相关密报全交于轻如姐处置了,除了她自愿告诉我的一些事,其余一概不问,孟邱二人之事我当真不知道。”

    楚铮心感歉然,道:“委屈了你,巧彤。”

    “没什么可委屈的,楚伯父对我仍存戒心也是人之常情。”苏巧彤道,“不过,楚伯父最为不解的便是你为何对我如此信任,时不时刺探我两句,每次都叫我心惊胆战。”

    苏巧彤说着,一边还做了个西子捧心状。楚铮不由笑了起来,可想想觉得此事还真是无奈,道:“不管了,就让家父猜去吧,只要你不做何犯忌之事,他也不会将你如何。至于孟邱二人之事,你既是不知道就算了,反正此事终需由家父来定夺,我说了不算。不过这二人尤其是孟德起,任北疆大营统领十年,军中威望甚高,不会随意给他定罪的,但他二人离开北疆是肯定,不然就连方家也交待不过去。郭大人那边,就暂且这么说吧。”

    赵敏的劝说与楚铮的许诺,似打动了郭怀。正午时分,郭怀与他的两千亲兵悄然来到了禁卫军左翼。

    楚铮见了策马上前,正想以军中之礼向郭怀请见,却见郭怀一袭青衫,根本就是平民装束,在他身后连北疆大帅的帅旗都没见到。

    楚铮苦笑一声,低声问道:“大帅,禁卫军已整装完毕,可否起程?”

    郭怀嗯了一声:“走吧。”

    楚铮体谅到郭怀的心情,也不高声喝令了,只是叫过陆鸣传令全军开拔。

    一路上,郭怀跟在赵敏马车一侧,沉默寡言,除了对赵敏有问必答外,对其余人等基本视若无物。楚铮也不做那笑脸贴人之事,躲到了马车另一侧,与时不时掀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