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234部分

楚氏春秋-第234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原来抱着这番心思,”冯远愣愣地看着楚铮,“原本以为将军为我大赵,已将生死抛之度外,却不想唉,末将真有些失望了。”

    “滚!”楚铮一鞭子抽了过去,把冯远赶得远远的。

    许唯义笑得直不腰来,楚铮冷冷向他看去,许唯义立刻站直了身子,咳嗽声道:“将军,你说童毅把人家闺女拐跑了,现在又孤身一人回去见那程浩然,会不会一见面就被宰了?”

    “若真如此,此番就算白跑一趟了。”楚铮心里也没底,“不过据程秀所言,她父亲沉默寡言,并非是个冲动之人,何况东突厥已经陷入困境,这等儿女私情已属次要之事,我等主动前来,至少给予他们一个选择的余地,只要他听童毅把话说完应该有所考虑。”

    楚铮一行等了近三个时辰,忽听数里外传来三记响箭破空之声。楚铮回首对展仲群说道:“烦请展兄带几位兄弟走一趟,看看是否是童毅。”

    展仲群也不开口,只是拱拱手转身离去。

    许唯义走了过来:“将军,末将与冯远贴地听了良久,未曾有异声,方圆十里内应没有大军出没。放箭之人想必是那童毅无疑。”

    楚铮点点头,随口问道:“小冯呢?”

    许唯义忍不住又想笑:“还在那边趴着呢,末将拉他过来也不肯。”

    楚铮哼了声道:“一鞭子就被抽老实了?那他就不是冯远了。”

    落日的余晖中,十余骑向楚铮这边缓缓走来。前面的是展仲群和几位武林中人,后边几人身披大氅,内着短身羊皮袄,头戴两侧微微翻起的毡帽,为首那人年近四旬,三缕长髯相貌俊雅,可配上这身衣物简直不伦不类之至。

    楚铮一皱眉,策马来到那几人面前,一勒缰绳也不下马,只是微微一笑,傲然不语。

    那中年人在楚铮注视下有些不自在,咳嗽一声道:“尊驾就是楚铮楚公子?”

    楚铮见童毅鼻青脸肿站在那人身后,神态颇为恭谨,反问道:“程浩然?”

    “大胆!”童毅身边一人怒喝道,一口中原话倒也字正腔圆。

    “不得无礼。”中年人斥道,“在下正是程浩然,楚公子是逍遥侯先行公第几代玄孙?”

    “在下排行慎字辈,乃先行公第九代玄孙。”

    程浩然叹道:“想当年先祖燕山公与先行公相交莫逆,如此算来程某较楚公子还长了一辈,可否称公子为世侄?”

    楚铮淡淡说道:“楚程两家如今各为其主,在下还是称尊驾为程先生吧。”

    程浩然苦笑一声:“也罢。”说完便翻身下马。

    楚铮也不好意思再坐在马上,单手一撑也跳下马来。程浩然一随从取出块大毡布铺在地上,众人席地而坐。

    “楚公子此番前来所为何事?”程浩然问道。

    “在下的来意想必程先生已经猜到了。”楚铮笑了笑,“不过程先生能亲自前来,倒有些出乎在下的意料。”

    “呵呵,先行公之后又岂会行那卑鄙之事。”程浩然指指那几名随从,“若不是这几人执意不从,程某原本还想只带童毅一人而来。”

    “那倒也是。程先生孤身一人出使西秦,这份胆识实非常人所及。”楚铮盯着程浩然,“既是如此,在下敢问程先生,东突厥现腹背受敌,沙钵略可汗究竟欲何去何从?”

    程浩然没想到楚铮问得这么直接,顿时一愣。

    “不过在此之前,在下还有一事请教,据闻当初先生在咸阳提出联秦攻赵,是否真有此事?”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49章 程氏一族() 
程浩然沉默良久,忽回首看了一眼。童毅等人起身一礼,退至十余丈开外。

    楚铮犹豫了下,对许唯义等道:“你们也退开吧。”

    等众人都走远了,程浩然道:“楚将军,联秦攻赵一说其实并非出自程某之口,不过此事再做辩解已无意义。当年我程家突遭大难,近万族人被诛杀殆尽,若说程某等人对赵国无怨恨之心纯属虚言。试想倘若楚氏一族也遭此不幸,将军该如何处之?”

    楚铮沉声道:“在下至少不会借异族之力为已复仇。”

    程浩然轻叹一声:“楚将军,你误会我们程家了。”

    “误会?”楚铮双眉一扬。

    程浩然缓缓说道:“程某曾祖父程通虽为程氏族人,但久居北疆,如令尊太尉大人一般,亦是出身旁系,因在军中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这才被京城程家看中,不到三十便已升至偏将一职。可曾祖他老人家对京城程家所作所为向来颇有微辞,认为长此下去,终有一日董程两家会与皇上兵戎相见,因此在程氏一族如日中天之时就已着手安排退路。武帝二十一年秋,曾祖察觉北疆营兵力调动异常,心知大难将至,便带着北疆两郡的族人离开大。临行前,族内曾有人劝说曾祖:赵国既如此对待我程氏,我等何不投靠西秦,定可受重用。楚将军可知他老人家如何回应?”

    楚铮心中一懔,拱手道:“请程先生道来。”

    “曾祖答道:赵国不容我程氏,我等离开就是了,但我程家历代皆为大赵臣子,岂可转投西秦?”程浩然轻声道,“于是,我程氏一族幸存者在曾祖率领下,一路西行,辗转数千里来到阿尔泰山,从此定居于此,距今已经近百年了。”

    楚铮想了想,忽道:“听程先生所说,令曾祖程通程将军对我大赵虽有怨恨之意,但无复仇之心,可此番突厥犯我北疆,程氏一族为何多有作为虎作伥助其入侵我中原之举?”

    “曾祖到了阿尔泰山后,一次偶然中结识了突厥大可汗,并深得其赏识,最高曾任类似中原朝廷内兵部尚书一职。为报突厥大可汗知遇之恩,我程家子孙为前后五位大汗效力,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楚将军生长在中原恐怕还未必知道,外面的天地竟是如此广阔,突厥国土之辽阔,已经远超秦赵两国之和,纵使与整个中原相比亦是相差无几!”

    楚铮不由点了点头,突厥的确是前世古代历史上曾经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他们的后裔也就是土耳其的一位总统曾放出狂言:“大突厥的利益区应从亚得利亚海直到中国的长城。”此言虽然被人视为笑谈,但古突厥的辉煌由此可见一斑。

    程浩然却有些诧异了,对他的话眼前这楚将军居然无动于衷。要知道自汉代以来,中原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从不把周围邻国放在眼里。程浩然出使西秦,发现秦国对北疆草原之外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朝中大臣都没听说过突厥这一名字,更不会想象到突厥的疆土大到何种地步。(这段话并非杜撰,有兴趣朋友可以查一下南北朝后期和隋朝初年的地图,那时整个突厥比中原大多了。不过本书中历史已经改变,因此与实际史书所载大不相同。)

    程浩然只好继续说道:“曾祖临终前几年意识到,日后大而一统的突厥如若东进,定对我中原故土威胁极甚,因此立下遗言,我程氏子孙想方设法不可让突厥踏入中原北疆半步。幸亏前些年以匈奴为主的北疆诸部颇为强盛,而突厥向来采取五可汗分立治国,彼此牵制良多,也没有必胜把握,我程氏一族因此亦不负曾祖遗愿。”

    楚铮简直不可思议,如果程浩然所说是真,那程氏一族不但不是卖祖求荣的汉奸,反倒是中原百姓的大恩人了?

    “程先生说了这么多,可仍未解程氏一族为何欲助突厥攻我大赵一事。”楚铮问道。

    “人心难测啊。”程浩然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人心难测?”楚铮忍不住挠了挠后脑勺,“愿闻其详。”

    程浩然道:“我程氏一族本打算不再回中原,世代在阿尔泰山终老。可我程家在当地毕竟是外来人,为求自保从不参与突厥内部之争,只听从大可汗之命。沙钵略乃大可汗指定继承者,因此我程氏一族三年前起为他效力,却不料突厥内乱,达头可汗联合其余几位可汗突袭沙钵略部,东突厥不敌,无奈只能东迁,我等也随之来到北疆。”

    “看着中原故土近在咫尺,我程氏族人无不感慨万端,而沙钵略可汗对中原的繁华富庶亦是向往已久,便召集我等商议,要我程氏族人助他,欲学二百年前胡蛮那般挥师南下,事成之后愿与我程氏族人划江而治,共享天下。此时距曾祖去逝已有五十余年,他老人家的遗言已被不少族人抛之脑后,就是程某,听了沙钵略可汗所言,想到我程氏一族有望入主中原,也不禁怦然心动!”

    “程某知道长江以北乃是秦赵两国的疆土,一时鬼迷心窍请缨前往咸阳,欲劝说秦王按兵不动以便突厥分而攻之。”程浩然脸色一红,“不想秦王却毫不为我所动,一番豪言掷地有声,直叫程某无地自容。”

    “秦王郑炯是如何说的?”楚铮颇有些急切地问道。那日薛方仲只是说了有突厥使臣到过咸阳,而具体详情并未提及,对这个可算“情敌”的一国之君,楚铮向来比较感兴趣。

    “”

    “朕之英名定会永垂青史,万载传颂!而你,程无彦,定被千万人唾骂,永世不得翻身!”

    程浩然声音低沉,将秦王当日所说的全部道来,最后一段话几乎是一字一顿。楚铮直听得热血沸腾,脱口赞道:“说得好!”

    程浩然如若未闻:“这末了几句如晴天霹雳一般在程某耳边回响不绝,之后数月即便是梦中程某亦时常回想起秦王所言。那日程某如行尸走肉般,又被带到程姓始祖宗祠内。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程某羞愧欲死,先祖程大将军何等的英雄,追随赵国太祖浴血百战将胡蛮驱出中原,而我这不肖子孙竟想要引狼入室,助突厥肆虐我中原百姓,简直禽兽不如。”

    程浩然一拳狠狠地砸在地上。

    楚铮看着他,对他的话信了七八成。人人都有羞愧之心,而且这世界的中原大地并没有经历五胡乱华,后汉虽也是被胡蛮所灭,但不到二十年就又被赶出去,即使有些贪生怕死之辈为虎作伥,但在赵秦齐吴四国建朝后都被诛了个干干净净。汉人因此极为自傲,程氏一族虽不得已与突厥人为伍,可心里未必就看得起这些胡人,从他们虽身穿胡服可仍梳着发髻,而不象突厥那般将头发编成一条条小辫就可以看得出来。

    “程某回到突厥后,便严令族人不得再心存此念,家父亦颇为赞同,道若借胡人之力复仇,就算能问鼎九五之尊又如何?史笔如刀,我程氏一族定会遗臭万年。可世家大族总有那么一两个败类,沙钵略不知从何知道了此事,将程某召去。程某不便明言,只是对他道东突厥再强亦不过与当年的胡蛮相仿,而中原四分而治之后,长江以北受创最深,两百年来秦赵两国仅以中原三成的人口对抗胡蛮,却始终能拒敌于长城之外,绝非侥幸所致,东突厥就算倾尽全力恐怕也未必是北疆秦赵联军的对手,更勿论进军中原了。沙钵略以为程某只是敷衍于他,便提议将小女阿秀许配给他第三子都蓝,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却不想阿秀暗中早有了意中人,连程某这做父亲的都不知晓,直至她与童毅逃离后才发觉他二人有私情。”

    “阿秀从小受尽宠爱,以至过于任性,”程浩然叹了口气,拱手道:“幸亏遇上了楚将军,不然落入胡蛮手中定是生不如死,程某在此多谢了。”

    “此乃份内之事,程先生不必客气。”楚铮还了一礼,言归正传,“程先生既心怀故国,可否告知东突厥面对当前局势应采取何种举措?”

    程浩然看了楚铮一眼:“楚将军最担心的恐怕就是东西突厥合并实力大增吧?”

    “不错,此举对我最为不利。”楚铮坦然承认道,“但纵然如此,我赵秦联军也未必就怕了。”

    程浩然点头道:“想那秦王身为一国之君亦能有与敌偕亡的气魄,更毋论底下的军士和百姓了。请楚将军放心,程某已决定竭力劝阻沙钵略沙钵略向达头可汗称臣,连说词都已想好了。”

    楚铮眼睛一亮:“可是‘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程浩然一愣,笑道:“楚将军果然文武全才,与程某想到一块去了。”

    楚铮所说的这段典故就是三国时期曹魏进攻东吴,东吴大臣畏惧者甚多,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说道我如果投降了,以我的名望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从小吏做起,然后逐渐升官,到最后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沙钵略在东突厥声望极高,达头可汗想要统一突厥就决不能容他活在世上。程某想沙钵略也应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